天天看點

号稱每天在做夢的著名作家唐國明咋說:湘江是我餐桌上流動的湯

作者:唐國明

号稱每天在做夢的著名作家唐國明咋說:湘江是我餐桌上流動的湯

(提醒:在本篇正文的後面,可以了解我出版的書與我的思想,及我開創的鵝毛詩、再現曹雪芹文筆、半途主義、詩意流。)

————————————————————————————————

半途主義就如主張“願是高山,願是流水,願是清風明月的模樣,不願貧窮,不願奢華,隻願思危奮發圖強”的唐國明在《零鄉的模樣》一詩中表達的那樣——

不在過去,不在現在,不在将來,隻在途上

不在别處,不在遠方,隻在路上

不在故鄉,不在他鄉,此刻隻在半途之上

————————————————————————————————

半途哲人、鵝毛詩人、再現曹雪芹文筆學者、詩意流作家唐國明作品

————————————————————————————————

從看牛山這本書翻到嶽麓山這本書上A部分——來自唐國明的半途主義小說《零鄉》

————————————————————————————————

∮1、我每天在做夢

我每月掙的是人世間的朗月清風,我每天掙的是生活裡的閑雲流水。嶽麓山是我的不動産,湘江是我餐桌上流動的湯,桃子湖邊的鳳凰、天馬山是我碗裡的固定菜,橘子洲是我出行看夕陽劃向長江的船;至于女朋友嘛!是滿大街清風明月書香味行雲流水讓我看不飽欣賞不足,一批又一批來了又去了的麓山大學城的女孩;在我眼裡心裡女孩是一股又一股清風明月,我喜歡呆在清風明月裡。至于我的老婆,她是天下女子中将來的林黛玉、薛寶钗、西施、虞姬、王昭君、貂蟬、楊貴妃、嫦娥。若問我每天在做什麼?我每天在做夢。

∮2、用鵝毛風範骨、清風明月肉、閑雲流水血、長風情懷心成就夢想的唐國明

常聞湖湘一叫唐國明之人,從小酷喜《紅樓夢》,直至讀完大學,隐居嶽麓山,潛心研讀。費多年心血,著奇書一部,從此四海之内外,皆知其書其人。他在《他是這樣一個人》裡寫自己道:“山下一書生,名叫唐國明;安于八平米,一餐飯養身。他有近山遠嶺骨,他有明月清風肉,他有閑雲流水血,他有長風情懷心。他書寫自由古詩鵝毛帖,他是半途哲人之先生。他,不失長風情懷;他,已具鵝毛風範;他,思危奮發圖強;他,修德安和天下。他是麓山公子,他是雲夢湖邊的天鵝,他是清風明月中人,他是紅樓先生,他是鵝毛詩人,他是亭子間書生。他開創了考古複原再現曹雪芹文筆,他自創了鵝毛詩、半途主義哲論與詩意流。他甯願學項羽做自我,他不願學古人做皇奴。他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唐國明。”

唐國明,何許人也。據考,湖南邵陽城步人,1998年至2002年念完大學後,隐居嶽麓山湖南師範大學二裡半校區向陽村旁的向陽坡上。因從程高本《紅樓夢》後40回發現曹雪芹文筆,文學上得“當代曹雪芹”之稱譽。又因寫詩走紅,得“鵝毛詩人”與“雲夢湖邊的天鵝”之名。

雖然每天讓夢想活在8平方米與一餐飯食之上,然神清氣朗,松骨竹身,梅韻蘭味;每行于途上,女子見之,必對其微笑示好。自稱寫作就是其終身事業,詩文才是他的王國與天下;能寫出千古流傳的作品、做出千古流傳的事業、建設出惠澤後世的偉大工程,才算得上是大丈夫。又說,如果無樹,就不會有花,如果無花就不會結果,如果無大地與天空就沒有樹;在人看來,樹是有用的,花是有用的,大地和天空好像是無用的,大地和天空就是被視為無用的文化。

一日,一人問他,如此置身于山下,每天寄居8平方米與一便當食之上有何所圖,意義何存。他笑答曰:“思危奮發圖強,修德安和天下。”問者大惑不解。唐國明起身對其高喊低吟道:“無事上山取林泉,白水當酒對明月;富貴何須金銀換,閑飯一碗勝神仙。”問者聽之,仰天歎息道:“西楚霸王項羽的祖父項燕在臨死之際大叫‘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再有湖南人譚嗣同臨死前發出‘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悲壯;再有湖南人楊度自信宣稱‘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後有毛澤東面對一場大雪,寫詩雲‘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讨毛澤東吉言,君乃今朝風流人物也。”唐國明聽之與其舉杯對月而飲。散後作《喊詩喝酒記》雲:“有好酒者,每喝必醉,醉後必睡,睡醒必喝。久之,因其名結交酒友無數,喜時暢聚,天下名酒盡收其肚腹。一到興起,必邀能語會文、通數學理的我前去喊詩。常喊得我撕心裂肺,喊得他們神出鬼沒。一喊完:‘何人送我糊塗酒,讓我作詩永不朽;一杯一杯接一杯,喝到海幹河床枯。兄弟相聚杯一舉,喝到瓶幹又叫酒;醉後呼我神仙哥,我如神仙歌一首。歌詩歌到淚滾面,又上糊塗酒一壺;我一口來他一口,日子這般神仙過。今朝有酒今朝喝;喝時誰管明天憂。人生自古都有死;莫把光陰等閑過。有緣相聚是兄弟;分離之日各江湖。珍惜此刻天上月,撫琴莫唱别離歌;史記不記詩酒事,一醉空名付東流。’聲畢,他們大呼李白在世,央求再喊。我身子一熱,棄衣起身,執筷亂敲,胸肌全隐于無,根根詩骨全裸于有。四海之内,天地之中唯吾全身皆口,如九霄群雁齊聲嘶叫,對天下雲夢衆生,持杯望空高呼:‘不知詩酒為何物,詩酒兄弟給我喝;一杯二杯千百杯,日日月月穿腸過。喝後豪情與詩情,吟了詩後又作賦;史記不記詩酒事,一笑留名于萬古。今朝喝後明朝來,喝時誰管明天憂;座上都是來往客,千金揮灑也不多。人生自古都有死,莫把光陰等閑過;琴棋書畫紅顔少,吹拉彈唱知己無。詩酒先生快上酒,千口燒盡一杯愁;有緣相聚是兄弟,分離之日各江湖。珍惜此刻天上月,撫琴莫唱别離歌;詩興已來如雨至,再上詩酒茶一壺。揮毫灑墨于紙上,天際滔滔江水流;人生百年雖不多,一醉空名傳千古。’呼後興盡皆散,散後回首,盡歎:現時已過,未來已來;唯有詩酒,千秋不朽。”

又常聽人說他不但自創詩體鵝毛詩,還會書法,自稱“鵝毛帖”,并随口吟自由古體詩《鵝毛帖》一首,其詩曰:“不學前人術,問心開筆去;墨如天上雲,自然有詩句。”若人問他,隐居為何?他卻以吟誦《向陽坡志》示之:“不為風雨不為雲,隻為一夢在耕耘;闆凳一坐十年冷,煮血蒸淚寫詩文。”若問他山居樂否?他展開一紙,揮毫寫道:“常對殘燈念君容,手冷捧卷思伊人;何時有緣與君見,月船載我入君心。夜夜無酒枕詩睡,朝朝起早對天吟;自比神仙對空飲,腳踩乾坤筆下耕。文章若不傳千古,寫盡萬言獻千醜;吟詩不換千杯酒,詩成不如投火爐。”寫畢安名為《山居筆記》鵝毛帖,再将朱紅手印布滿宣紙,送與其人,以示好。是以間有訪客前去,前去必大喜而歸。

無訪客無友至之日,便寫《緻國明先生》:“世人莫稱我雪芹,我是神仙唐國明;空腹能走三千裡,餓時能下千秋文;風月流光朗我心,石徑扶我上天庭;人生快意都如此,煮酒一杯對蒼生;不用問我金多少,囊中無錢也要飲;一醉成就千古事,留下詩糧喂子孫,何須青史萬古名。”一到雨日,便寫《雨日抒懷》:“四面烏雲洶湧來,西來雲氣上麓山;天地無聲提筆語,月湧大江自由在。”無意讀到李清照,又題《李清照》兩首:“一身玉裙香天際,如墨清氣吞乾坤;櫻嘴長發王妃面,自成青史書風雲。”“詩江文河奔湧來,先生墨香千古在;白骨千裡埋芳草,不見西施與玉環。”一想到自己的清貧,又牢騷大發:“賦詩莫學陶淵明,三百年後得空名;做人當如李太白,一動豪氣沖古今。”賜名為《讀書有感》。

一日,一訪客帶茶而至,沖泡一杯,喝後,又題:“香苦入口涼胸腑,靈氣一流如詩書;乾坤清氣盈腹内,如日耀月沖玉骨。”名為《喝茶》鵝毛帖送人。一日又受人邀去一遊,回山又詩興大起,下筆寫出:“萬年湘江水滴成,天牽黃河入我心;拜别長江不忍去,一洗蒼天山月明。一洗蒼天山月明,母孕萬年生我身;好似神仙從此過,一看天下破紅塵。”題雲《過愛晚亭有感》鵝毛帖。

秋日漸至,便題《秋到麓山》四首:“滿眼乾坤夕陽味,日落西山紅葉飛;滔滔大江向北去,山河嚎叫天地歸。”“丈夫一叫黃河在,入海長江一線盡;生死如花春秋事,去留天地日月分。”“楓葉一紅千秋冷,麓山沉默大江橫;明朝挂帆向北去,回看潇湘天月明。”“此生不下向陽坡,摘花拾葉看榮枯;寫字換得糧油米,清淡如月照千秋。”

冬日又題《寒冬》雲:“風吹冷雨過萬嶺,鳥随天寒啼歸心;楓葉自紅麓山冷,江流無聲向北橫。生我鄉土安千裡,麓山冷月葬乾坤。”再題《冬夜詩》:“揮毫時有随鳳意,詩韻畫裡藏龍文;歌盡唐詩三百首,花盡糞土與金銀。天地如琴彈天地,我心如玉對我心;市井無我紅顔妻,世上難逢卓文君。自比李白對月飲,誰識當代曹雪芹;殘燈照讀冬夜冷,坐床翻書聽風聲。紅顔素手在何處,風骨詩韻燃青燈;呆坐麓山看紅葉,夜深獨聽清風吟;總認明月是我妻,隔窗含情到天明。”又再題《冬梅》:“我從山裡來,如泥土一塊;偶如一枝梅,開出繁華來。不為招風雨,隻為香塵埃。”“君留我夢裡,我從天邊來;清風明月中,為送清香開。明日落成泥,甘願被人踩;踩到如塵時,與風香天外。”

寫到得意處,為誇贊自己《狂詩一首》:“幾首随意章,豪氣吞汪洋;信手超李白,随口屈原慌。”偶有鵝毛帖賣出,又大呼《紙貴向陽坡》:“雲夢洞庭湖,紙貴向陽坡;琴彈鵝毛曲,酒醉愛吾廬。”偶得女子親近,又寫《寄君書》:“妹是妙齡女,郎已四十人;今宵平安夜,各在月中行。”再寫《贈思敏》:“湘江北上入長江,思敏賦詩雲溪上;日月同明乾坤在,天鵝齊飛自成雙。”再又寫《相戀何處遇某人》:“某人在何處,某人在何方;身披青錢柳,煙花插頭香。我愛某人詩,更愛某人真;風雨橋上見,歸居鵝毛村。”

寫到春天漸至,又春意萌發,寫《賦春一首》:“揮毫天地寫人煙,湘江迎春又一年;不求知己血青史,同與天地送風雪。”再寫《春中感懷》:“一筆千金值萬錢,揮毫灑墨白雲邊;背朝天庭滄海去,化作蒼穹立人間。”一到月圓之日,便舉杯吟唱:“舉酒問天月,分聚是何年;今夜我看見,我看見你清風明月的容顔;清清水又借月華洗秋夜;我與你雲與月,同共天下秋水與長天。天很高地雖遠,盼斷紅袖添香時,我在清風明月間。倘若他年雪芹在,國明何須苦十年。舉酒對天消千愁,讀破詩書萬萬卷;青山風雲告訴我,青燈難耐獨自燃;字字寫來皆是血,流年都付夢雲煙。隻願長風吹我詩,今宵與你同月眠。”

為完成《再現曹雪芹百回紅樓夢》事又作:“世人莫稱我雪芹,我是神仙唐國明;渴飲泉露養詩氣,飽讀詩書流霞雲。身無白衣飄紅塵,租居麓山看蒼生;江流無聲夢裡過,日月如馬踏天庭。愁看秋來香葉老,淚洗乾坤筆下耕;紅樓殘夢已複原,删改零鄉無數春。無米女子難守節,有錢公子總無情;揮毫墨盡留清氣,坐聽暮鳥啼黃昏。”

他在《桃子湖》一文中寫道:湘江從它身邊流過,流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它的身邊有個嶽麓書院與橘子洲,站立過多少湖湘熱血青年“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離它不遠還有一個湖南師範大學向陽坡,住着一個聲稱已具長風情懷、不失鵝毛風範的唐國明,在向天下飛舞他的鵝毛詩歌。譜寫着“與時俱進,認知世界真理,思危奮發圖強;實事求是,改變現實命運,修德安和天下”的世紀之歌。”

每閱其詩,聽其人事,一日又一日,漸覺其人越神,其事愈奇,其神愈仙。自聞他再喊出:“實事求是認識世界,與時俱進改造世界。”便以仰其為聖。

∮3、此在坡記

(1)、一餐飯先生

生活中與我們一餐飯後,就插肩而過的人可以說常常遇到,這些人也可以稱為我們的“一餐飯先生”。但聚會見面,又總是從一餐飯開始。但本文的一餐飯先生不過是說我唐國明本人的事而已。是以于2018年8月10日于嶽麓山向陽坡一記。過一日于是又有了第(2)節的《此在坡記》。

(2)、此在坡記

此在有一山,山上有一坡,坡上有一石,石下有一泉,泉下有一流,一流之下有一潭,潭上有一亭,潭下遊魚數十。有來此散坐者,有來此閑步者,三三兩兩,談笑自如。

風是貼人的,人是貼景的,魚是金光閃閃的;唯我閑雲流水如草木無言,于此靜坐了一年又一年。

潭邊銀杏,綠了又黃,坡上楓葉落霞一樣飄飛了一年又一年。而我仍是一人一紙,一日一餐,陋居一室,堅守一夢,不知日月流逝,不識人間煙火,隻覺一切生死,黃了又綠,綠了又黃,去了又來,來了又去,過眼無塵,不見着落。而我于此中,青春了一年又青春了一年。

若問此在何處,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特記于2018年8月11日嶽麓山下。過一日于是又寫了《大學同學》。于是又有了本文寫于2018年8月13日與寫于2021年11月的第(3)節至第(6)節的詩文感歎,便附于此——

(3)、20年後

二十年前來到湖南師範大學的我們如同天空,心懷無邊無際的夢想

二十年後的我,仍在校園那本鵝毛詩集裡成長;二十年後的我們似乎已經習慣彼此的荒唐

再回首看看這二十年裡的故事,仍然寫在那本打不開的時光筆記本上

二十年就這樣過去了,二十年後的相遇,除了安靜地說起往事,也彼此吼得像牛叫一樣;真想彼此打一架,打回不怕天不怕地的往昔時光

過去在心裡說過愛她一萬年的姑娘,如今她在何方;即使她坐在你身邊,也隻能當做故事講;在茫茫的人海裡,一切隻能當故鄉回望

同學這兩個字,它隻能挂在天上,某一個在遠方流浪的夜晚還能當月亮望望;它如一本你一生想讀它又讀不完的文章,想讀它的時候又怕天黑了沒有燭光

(4)、這些年

我像長風一樣,不斷吹過;我像鵝毛一樣,不斷漂泊

那些愛過的人,那些告别的詩酒;那些食風餐月的夜晚,那些尋殘覓缺的生活

再遠的路我已走過;再高的天空,已被我踩成了腳下的路

那些開在自己頭上的花被人摘去又開出

那些如草的理想,被人踩進泥土又長出了泥土

我最親愛的人啊,你夢歸何處?即使我的家就如杯子與碗擺在大地上每一個角落

即使我的故鄉已成了天下,即使行走奔波已成了我活下去的理由

雖然我有思危奮發、安和天下的追求

即使世界改變了你我,但不變的是遠方與夢想不到的未知數

(5)、青春沒有死亡

被踐踏過千萬次的青春與夢想,如金子仍然是那樣閃亮

從水滴內建泉再成溪流聚江河奔向大海,然後擁有無窮無盡的寬廣

每一次告别與遠離,并不是青春死亡;每邁出一步,走向遠方,那是青春的延長

活在時間的每一段裡,都是青春在世的模樣

死亡很遠,生命很長,看盡了人間世事,已沒有什麼好玩時,再回到天上

(6)、緻我們曾經的湖南師範大學時光

一切都不見了,我還住在這座山下;一切都不見了,你還記得我嗎

∮4、寫于2020年7月14日:居向陽村亭子間記

于嶽麓山之下,居最底層8平方米之内,與小衣櫃、小書架、小衛生間、桌子、凳子、舊台式電腦、床、被子、書、雜志、紙、筆墨、扇子、電風扇、門四目相對,含情脈脈。

能為我發聲者,皆是入窗吸我鮮血蚊蟲與門外從下水道出來偷食的老鼠。

切片面包、雞蛋、麥片、芝麻糊、熱得快壺煮的茶,及每日于湖南師範大學校園内的小飯館内的一餐,填我肚子之溝壑。

與赫石坡下嶽王亭水潭金魚,桃子湖中、吹香亭外枯荷,穿石湖邊走廊,上嶽麓山的斜徑;這些不談名利之友相交。與春夏風雨,秋冬紅葉;不講房車紅顔知己相遊。

常以清風明月當肉、閑雲流水當骨,以《再現曹雪芹百回紅樓夢》《零鄉》《堅守在長城要塞上的士兵》當酒為宴,待天下來往之友。

來于看牛山頂白雲之上,曾是白雲之子;寄于嶽麓山星球之中,常以神仙自居。不問學江湖之外,隻守8尺之室,與天地同進退,共生死。

身來塵世難足百年,将心留于幾部百萬年傳世之書上,擺成長風情懷之骨,鵝毛風範之肉,煮江湖大海之湯,飽天下腸胃之饑,成就千古之名,與天地同在,與日月同往。

∮5、寫于2020年9月15日:此湖記

山中有湖,在穿石坡,曰穿石坡湖。湖在山中,我在山下。我來此山時,湖還沒有。山中閑走見之後,從此便知山中已有此湖。此湖在山中,見之人知之。我在山下為文寫詩,天下人已知之。然天下人知此山,也知山下有我此人,而還不知山中有此湖。是以寫文告之天下,讓天下人知之。

∮6、寫于2020年:亭子間的詩

1、今夜我不需要你,我隻需要糧食與自己;天下隻願租給我8平方米,我得在這8平方米中寫下去。願天下人有一間屬于自己的房子,在富有的清貧裡能生兒育女

2、我就像一首亭子間裡的鵝毛詩歌,被關在8平米的亭子間裡無人來讀。我隻有這樣,永不染塵的将自己的清白獨守,我隻有這樣不食人間煙火地,熬着閑雲流水骨,吃着明月清風肉,喝着荷塘月色湯,煮着煙霞泉石粥;在清氣滿乾坤的紙墨裡,飛揚着沖天入地的自己

3、兩個輪子滾過,滾過天空與大地/天空與大地這兩條鐵軌裝載着什麼!它們裝載着兩個輪子滾過/這兩個輪子叫什麼!一個叫權力一個叫利益,一個叫我,一個叫你

4、我住的是嶽麓山腳,我面對的是向陽坡、湘江、橘子洲。我穿的是風雲雨霧,我聽的是風嚎雨訴、雷鳴鳥叫、草笑木哭。我吃的是清風明月之肉,我咬的是閑雲流水之骨。我寫劃的是山川日月鵝毛帖,我唱的是我的鵝毛詩與田間地頭之歌。我出售的是自制簽名書,換來的是能活命的食物。我不是在寫作,我是在生活。齊白石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我說:無我者死,有我者活。我又說:我們都是途中人,我們都是在半途上被浪費出來的産物

5、房間空空,空得無桌椅隻有書填充。從此之後,吾愛金錢,吾更愛真理;從此之後,吾愛真理,吾更愛名利

6、我失去了故鄉,失去了村莊;隻剩下了嶽麓山下這個無家可歸、租住的8平方

7、每個人都想像天空壓在大地這位少女身上;每個人都不想每晚看着月亮,想象嫦娥這位女孩睡下的模樣

8、打開黑夜所有的門讓所有的光進來,共賞我那盞燃着詩的燈。到我失去所有成為灰塵,讓所有的眼睛對着我的文字眼睛,用嘴唇與嘴唇發出風吹麥地的聲音

9、擦亮被灰塵遮蔽聖潔塵埃的詩歌桂冠,讓這頂桂冠重回到人世間,戴到真正在為詩歌獻身的詩人頭上

—————————————————————————————

号稱每天在做夢的著名作家唐國明咋說:湘江是我餐桌上流動的湯
号稱每天在做夢的著名作家唐國明咋說:湘江是我餐桌上流動的湯

————————————————————————————————

唐國明說:文學是人類共同猜想的方式。唐國明說:尤其為利祿等死,不如為千古留名而生。

唐國明寫《讀項羽》詩說: 甯學項羽做自我,不學古人成皇奴;了卻天下紛争事,隻給虞姬當丈夫。

唐國明說:我有長風情懷與鵝毛風範;我有鵝毛風範骨、清風明月肉、閑雲流水血、長風情懷心。

唐國明說:我說的“長風情懷”就是流傳千古的抱負”;我說的“鵝毛風範”就是不記功利得失對一件造福萬世之事的堅持。

唐國明半途哲學名言: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此刻是我們唯一的财富。除了擁有此刻,我們一無所有。

唐國明2019年6月出版開創半途主義的《 鵝毛詩 》集。

半途主義就如主張“願是高山,願是流水,願是清風明月的模樣,不願貧窮,不願奢華,隻願思危奮發圖強”的唐國明在《零鄉的模樣》一詩中表達的那樣——

不在過去,不在現在,不在将來,隻在途上

不在别處,不在遠方,隻在路上

不在故鄉,不在他鄉,此刻隻在半途之上

号稱每天在做夢的著名作家唐國明咋說:湘江是我餐桌上流動的湯

唐國明開創獨特的“詩意流”創作方式,寫出長篇小說《堅守在長城要塞上的士兵》。把士兵,作為一個傳聲筒,将所有的聲音發了出來。寫出了一個士兵面對以詩的形式湧出的思潮激流沖擊中,他仍沒有放棄自己的堅守與責任。以士兵這個故事道出了皇權文化這棵樹是怎麼從根長向當今的。作為一個士兵,他一直在堅守要塞、堅守在此刻、堅守着自己的使命。确不斷面對一些無知的事情,讓他置于那種似永在途上無歸的不安。作品讓人認識到我是什麼,我就是堅守在此刻的過客。 更讓人思考——此刻,一切順道路而去,順河流而來。我們是不是還如那個士兵一樣老停留在那個此刻,那個要塞裡,那個使命裡,那個等待裡。

2022年出版,奠定唐國明半途主義哲人的地位、具有飛詩流意、鵝毛飛揚結構、讀後能燒得你飛起來的“詩意流”長篇小說《堅守在長城要塞上的士兵》,是一部與長城相關、弘揚人類優秀品質,集22年心血企圖以文學方式闡釋半途主義哲學、開創“詩意流”文學的跨文體式長篇小說,是一部集詩、文 、史、數、哲于一體的百科全書式史詩與交響曲;是與唐國明的《鵝毛詩》、《零鄉》構成半途主義系統的三部曲之一。

《堅守在長城要塞上的士兵》既是詩歌史中海子想耗盡心血沒有實作完成的,而唐國明自然完成的大詩,又是小說中的史詩。

号稱每天在做夢的著名作家唐國明咋說:湘江是我餐桌上流動的湯

……………………………………………………………………

唐國明介紹他的書《零鄉》時,如此說——

《零鄉》就是一個展示在無歸的現實路上,表現不停進取乘風破浪精神的文本。

《零鄉》更像是與你面對面親切交談一樣的以非虛構、跨文體、自傳、百科全書的多種方式;以“為讓你認識我自己,我在如此反複地言說給你聽”的架勢,寫出了一個具有“鵝毛風範骨、清風明月肉、閑雲流水血、長風情懷心”之人,在時世推移中,在各種交響與交織土壤下,時有無鄉之感、時有“無用之王”之歎的曆程——通過這種狀态的描寫,反映出那種遠離故鄉沒有歸宿感,折回故鄉卻發現故鄉已不是故裡的場景,在似夢似遊,無所追尋,無處追尋的漂泊中,一邊是對我在時代程序中失去了消失了的鄉村故土用記憶性的文字修複還原、一邊在現有文字古迹中對自己精神故土的追根溯源、一邊是在精神遊走中去尋找自己心靈歸屬故土的心路曆程,及我在這種曆程中的徘徊、遊走、尋根、回憶裡,道出了作為進入以網絡式漂泊生存的人類一種無根無确定性無依靠感、與對這個世界迅變的陌生感的‘零鄉’現實,向世界追問我們到底是為夢想而在?還是因迷惘成病而空?在這個無答案的難題面前,我們隻有在無歸似歸中繼續流浪,不得不又繼續漂泊的“零鄉”現實。使每個有同樣經曆的自我永遠成了一部被“零鄉”化了的“零鄉”史,成就了“半途哲人”的名言——我們既不在過去,也不在現在,更不在将來,我們隻是在途中,我們隻是在此刻,我們成了途中的我們,我們成了被“零鄉”的我們。——同時此書也揭秘了我是如何以考古方式再現曹雪芹百回《紅樓夢》文字,寫出鵝毛詩,論證哥德巴赫猜想與3x+1猜想,又是如何成為半途哲人的。更重要的是寫出了我如何從一個看牛山山頂上如何到了嶽麓山山腳下,與幾百個女孩如何交往,又如何成就了人家認為不可能成就的夢想的。這其中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在支撐着我?若想詳知,請讀我《零鄉》一書。

若說21世紀是流行我唐國明提出的半途主義哲學的世紀,那麼《零鄉》注定是一本以小說、百科全書、自傳,傳達唐國明提出領悟的半途主義哲學最易懂的好書與扛鼎之作。

《零鄉》雖然有些重複但表達形式不同的内容,但恰恰是這些“來回拉抽屜”“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樣重複的内容,以我成才、求索的波折思路曆程将此書更好地結成了一個叫“零鄉”的體系;突出了人類重複此刻、此刻重複的重大哲學主題。同時《零鄉》文本中用一種年月日期時間的方式,表達了速變時代,我們被置于一種在途上、無歸、老在此刻的“零鄉”狀态。

————————————————————————————————

号稱每天在做夢的著名作家唐國明咋說:湘江是我餐桌上流動的湯

————————————————————————————

什麼是半途主義——半途主義開創者,著名作家唐國明如此作出回答

————————————————————————————

我們都是途中人,此刻我們都是一群在途上去成就自己,成就天下的人。

半途主義,既是哲學思想,又是文學觀念。就如半途主義開創者唐國明,用集詩、文 、史、數、哲于一體的詩意流方式,在他的半途主義三部曲《鵝毛詩》《堅守在長城要塞上的士兵》《零鄉》中表述的那樣——

遠方沒有遠方,你到達的遠方,不過又是一個遠方的半途之上。在途上的我們,除了隻擁有此刻,我們一無所有。我們隻是在途中、在此刻。

人隻有把自己放置在半途上,才有成就自己的多種可能。我們都是半途上的産物。我們都是途中人,此刻我們都是一群在途上去成就自己,成就天下的人。

此刻一切都在途上,面臨着此刻命運;我們此刻的命運,即使千難萬險,也要把握住一個又一個此刻,以“與時俱進,改造現實命運,思危奮發圖強;實事求是,認知世界真理,修德安和天下”的精神,去成就自己與天下,去成就自己與天下那個渴望的歸。讓自己歸于天下,歸于奮發圖強的途上。在無數不确定中,歸于能看到摸到的天下此刻。

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此刻是我們唯一的财富,萬物永在途上。

不在過去,不在現在,不在将來,隻在途上; 不在别處,不在遠方,隻在路上;不在故鄉,不在他鄉,此刻隻在半途之上。在途上的我們,除了隻擁有此刻,我們一無所有。

我們已經沒有别處,沒有遠方,沒有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将來,隻有一條我們無路可逃之路,隻有零鄉,隻是在此刻。

我們的生活不是在别處,我們隻是生活在途上;學生問死,道聽途說,閑言碎語;為菜米油鹽醬醋茶或錢權名利詩酒花,奔波不停,勞作不息。

在n是整數前提下,要麼永遠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無内的流動時空途中,永存而在地轉圈,将自己消解耗盡;要不就是處于“2的n次方”那個至大無外、能自由而行的時空途中,将自己無限永恒。

萬物永遠處在半途之中,萬有總在途中,當你抵達“1+n”時,你就處在“2+2n”的半途中。即當你抵達1時,你就處在2的半途中;當你抵達2時,你處在4的半途中。或當你到達1時,你想抵達2;當你到達2時,你想抵達4。面對前途的無窮無盡,你永遠就這樣被置于一個未知的半途,被置于一種飄着永遠抵達不了盡頭的無歸的零鄉狀态。

在瞬息萬變,難以确定的世界,無歸的我們,隻有将天下、路途、此刻當作有歸的故鄉、有歸的家。隻有歸于天下、歸于路途、歸于此刻,一個又一個此刻地乘風破浪;一個又一個此刻地歸于途上與天下——抵達1時,再去抵達2;抵達2時再奮進地抵達4。如永在半途之上,披荊斬棘,一個又一個此刻地願是高山、願是流水、願是清風明月的模樣,不願貧窮、不願奢華,隻願永在途上地将天下萬古流傳的事業開創。

————————————————————————————

唐國明定理:

1、“任一偶數除以2”加減同一個正整數,能得出等于這個偶數的兩個素數;且兩不對等素數都分布在“偶數除以2”兩邊的區間,并與之數差相等。

2、萬有在增減變化,而不在生滅。宇宙始于似遞增遞減的奇偶造化中,太陽永不會熄滅。

3、1是2的半途,萬物永遠處在半途之中,萬有總在途中。半途就是一種飄着永遠抵達不了盡頭的無歸的零鄉狀态。

————————————————————————————————

唐國明将世人诟病不休的龍頭蛇尾醜八怪樣的120回《紅樓夢》,再現出了曹雪芹原來全部完成的100回《紅樓夢》原本西施的樣貌。

《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複原:第81至100回》的“考古複原”根據與資料來源于程高本《紅樓夢》後40回。

再現曹雪芹文筆就是将程高本《紅樓夢》後40回續寫的部分剔除,留下曹雪芹的原文部分20回。

唐國明說:續寫《紅樓夢》一萬年也沒有意義

号稱每天在做夢的著名作家唐國明咋說:湘江是我餐桌上流動的湯
号稱每天在做夢的著名作家唐國明咋說:湘江是我餐桌上流動的湯

——————————————————————

作者簡介:

——————————————————————————————————————

……………………………………………………………………………………………………

唐國明的書法:鵝毛帖

……………………………………………………

号稱每天在做夢的著名作家唐國明咋說:湘江是我餐桌上流動的湯

………………………………………………………………………………………………………………………………………………………………

唐國明說過:續寫《紅樓夢》一萬年也沒有意義

………………………………………………………………………………

唐國明從《紅樓夢》程高本後40回中将發現的曹雪芹文筆,如同尋找一個被人分屍後的屍骨,将找到的點點滴滴曹文骨肉組織起來,然後以考古複原的方式再現出了《紅樓夢》八十回後的曹雪芹文筆二十回,

自然地契合了脂批中多次提到的百回《紅樓夢》,名為《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複原:第81至100回》。

在仍以考古複原方式再現《紅樓夢》第67回曹文的基礎上,與對前79回的再次校對上……

另,前八十回其他回,是以俞平伯先生校對的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的《紅樓夢》前八十回、

河南鄭州2004年9月海燕出版社第1版周汝昌先生用所有脂批本彙校的八十回《紅樓夢》

與2003年4月作家出版社第1版鄭慶山先生校訂的《脂本彙校石頭記》八十回為主校本,

以考古複原的方式互相彙校而成,再與200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第3版《紅樓夢》互校一次成文後,再參照程乙本、程甲本糾正語句錯誤之處。

加上我在程高本後四十回基礎上去僞存真考古複原的八十回後的二十回《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複原:第81至100回》,

而合成了這個前後語言風格統一、脈絡貫通,回歸于曹雪芹原意原筆的百回版本——

《再現曹雪芹百回紅樓夢》(原名《唐國明考古複原曹雪芹百回本紅樓夢》)。

————————————————————————————————

号稱每天在做夢的著名作家唐國明咋說:湘江是我餐桌上流動的湯

————————————————————————————————————————————————————————————————

唐國明是誰——

一個雷打不動、火燒不倒、風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明月清風中人;

一個流血不失長風情懷,火燒無損鵝毛風範、究天地之得失,強天下之心力、有鵝毛風範骨、清風明月肉、閑雲流水血、長風情懷心的文人;

一個胸懷惠澤天下、造福萬代;與時俱進思危奮發、實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懷的人類知識分子;

一個提出半途哲論的命運跋涉者、文學執着者、思想開拓者、靈魂共鳴者的半途主義哲人、詩意流公子;

一個識你之理與力,看他之理與力,合諸家之理與力,知行之,得我之理與力的紅樓夢中人、再現曹雪芹文筆學者;

一個喊出力定乾坤、理安天下, “不失長風情懷,已具鵝毛風範”、“以洶湧之勢聖潔詩歌神壇的髒泥污水,以大風吹送鵝毛揚空之力讓詩歌重回不勝寒的高處”的鵝毛詩人

一個主張去除架構束縛,把古詩寫得天然上口、自然成聲、水到成流、清水出塵的自由古體詩人。

一個“願是高山,願是流水,願是清風明月的模樣;不願貧窮,不願奢華,隻願思危奮發圖強”的半途先生。

………………………………………………………………………………

展現在唐國明身上的半途主義人文精神,如唐國明詩作名篇《讀書人》中所說的——

雷劈不倒,火燒不移,風雨不垮,似朗月清風/ 日食随時,起住随所,執筆随心,如閑雲流水

對洶湧潮流,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流血不失長風情懷/ 居安甯山腳,貧則無憂富則無過,火燒無損鵝毛風範

與時俱進認知世界真理,思危奮發圖強/ 實事求是改造現實命運,修德安和天下

讀萬卷書,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富天下之力/ 行萬裡路,窮天地之理,成一家之言,安天下之心

————————————————————————————

号稱每天在做夢的著名作家唐國明咋說:湘江是我餐桌上流動的湯

——————————————————————

………………………………………………………………………………………………………………………………………………………………

唐國明,男,漢族,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一個具有鵝毛風範骨、清風明月肉、閑雲流水血、長風情懷心, 融文學家、哲學家、紅學家于一體,集鵝毛詩、再現曹雪芹文筆、半途主義、詩意流成就于一身的著名作家。

自發表作品以來,已在《鐘山》《詩刊》《鴨綠江》《延河》《星火》及其他國内外書報刊發表文章數篇。

自2013年始其墨迹“鵝毛帖”一幅字能換3000元。

2016年出版成名作《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複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國紅學會将其列入《紅樓夢學刊》2014年至2016年紅學書目。

2018年自傳作品《這樣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于上海作協、華東師大獲獎。

2019年出版網紅至今的半途主義詩集《鵝毛詩》。

自2013年起,因再現80回後曹雪芹文筆的追夢事迹,陸續被湖南衛視、浙江衛視、北京衛視、貴州衛視、遼甯衛視、湖北衛視、安徽衛視、南方衛視等電視台通過電視節目《中國夢想秀》《奇妙的漢字》《最愛是中華》《有話就說》……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與報道,被美國及其海内外無數報刊網絡媒體報道至今。

2017年,分别論證了世界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并從“3x+1”發現了萬有規律公式,通過論證“1+1”與“3x+1”得出了“半途”哲論:你永遠處在另一個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遠就這樣被置于一個未知的“零鄉”……

2018年4月完成《再現曹雪芹百回紅樓夢》(原名《唐國明考古複原曹雪芹百回本紅樓夢》)。

2019年4月江蘇無錫市《太湖》雜志雙月刊發表唐國明半途主義文學探索“詩意流小說”原創開山之作《堅守在長城要塞上的士兵》。

2020年6月完成半途主義探索小說扛鼎之作“鵝毛小說”《零鄉》。

什麼是唐國明“鵝毛小說”,就如作家唐國明本人所說的——

鵝毛小說,就是吸收了詩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創作手法,就像鵝毛脫離了天鵝,迎風四處飛舞,鵝毛仍然是這隻天鵝身上的鵝毛。

2020年10月29日與10月30日,唐國明因微網誌新聞話題#男子蝸居20年想複原紅樓夢#連續兩天上熱搜,成為網絡 “億萬流量”的熱門人物。

2021年10月9日至10月15日,唐國明因新聞話題#男子蝸居出租屋21年複原紅樓夢#上全網熱搜。

2022年4月唐國明出版集22年心血企圖以文學方式闡釋半途主義哲學的跨文體式長篇小說,集詩、文 、史、數、哲于一體的、開創“詩意流”的百科全書式史詩《堅守在長城要塞上的士兵》。

2022年4月8日正觀新聞全網釋出關于唐國明的新聞《湖南一男子蝸居22年複原紅樓夢》,報道唐國明開創半途主義和鵝毛詩。

2022年4月9日至11日澎湃新聞釋出關于唐國明的#男子蝸居22年再現紅樓夢80回後曹雪芹文筆#新聞上長沙同城熱搜。

…………………………………………………………………………………………………………………………………………………

号稱每天在做夢的著名作家唐國明咋說:湘江是我餐桌上流動的湯

唐國明在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的過程中所取得的數學與“半途哲論”成就摘要:

=============================================================

1、“1+1”:

無論一個多大的素數,除素數2與5外,它的個位數總是1、3、7、9;無論多麼大偶數,它的個位數總是0、2、4、6、8,“任一偶數除以2”加減同一個正整數,能得出等于這個偶數的兩個素數;且兩不對等素數都分布在“偶數除以2”兩邊的區間,并與之數差相等。這個理論我們在已知的偶數素數區間是成立的,面對無窮無盡的未知數我們隻能在一個區間數一個區間數的推進驗證中認可這個理論,是以哥德巴赫猜想即“1+1”通用公式為:

t﹦[(t÷2)﹣q]+[(t÷2)+q]

(除素數2與5外,其素數個位數取數範圍隻能在1、3、7、9中循環取。)

2、“3x+1”與萬有通變規律、萬有總在途中:

用個位數是1、3、5、7、9的奇數,乘以3加1,則會遞增為個位數是0、2、4、6、8的偶數,我們且把這一由奇數遞增為偶數的運算規則叫“奇變”,再用2連續整除至此偶數為奇數,我們且把這一由偶數遞減為奇數的運算規則叫“偶變”……任一大于零的正整數,通過連續的這樣的“奇變偶變”運算,如無窮無盡數字的萬有總是永遠處在“3x+1”猜想通過“奇變”“偶變”原則抵達4、2、1的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