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面向對象設計五大原則

下面來闡述"面向對象設計五大原則"和良性依賴原則在應付變化方面的作用。

單一職責原則(Single-Resposibility Principle)。"對一個類而言,應該僅有一個引起它變化的原因。“本原則是我們非常熟悉地"高内聚性原則"的引申,但是通過将"職責"極具創意地定義為"變化的原因”,使得本原則極具操作性,盡顯大師風範。同時,本原則還揭示了内聚性和耦合生,基本途徑就是提高内聚性;如果一個類承擔的職責過多,那麼這些職責就會互相依賴,一個職責的變化可能會影響另一個職責的履行。其實OOD的實質,就是合理地進行類的職責配置設定。

開放封閉原則(Open-Closed principle)。"軟體實體應該是可以擴充的,但是不可修改。"本原則緊緊圍繞變化展開,變化來臨時,如果不必改動軟體實體裁的源代碼,就能擴充它的行為,那麼這個軟體實體設計就是滿足開放封閉原則的。如果說我們預測到某種變化,或者某種變化發生了,我們應當建立抽象類來隔離以後發生的同類變化。在Java中,這種抽象是指抽象基類或接口;在C++中,這各抽象是指抽象基類或純抽象基類。當然,沒有對所有情況都貼切的模型,我們必須對軟體實體應該面對的變化做出選擇。

Liskov替換原則(Liskov-Substituion Principle)。“子類型必須能夠替換掉它們的基類型。“本原則和開放封閉原則關系密切,正是子類型的可替換性,才使得使用基類型子產品無需修改就可擴充。Liskov替換原則從基于契約的設計演化而來,契約通過為每個方法聲明"先驗條件"和"後驗條件”;定義子類時,必須遵守這些"先驗條件"和"後驗條件”。目前基于契的設計發展勢頭正勁,對實作"軟體工廠"的"組裝生産"夢想是一個有力的支援。

依賴倒置原則(Dependecy-Inversion Principle)。"抽象不應依賴于細節,細節應該依賴于抽象。"本原則幾乎就是軟體設計的正本清源之道。因為人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是先抽象後具體,從籠統到細節,是以我們先生産出的勢必是抽象程度比較高的實體,而後才是更加細節化的實體。于是,"細節依賴于抽象"就意味着後來的依賴于先前的,這是自然而然的重用之道。而且,抽象的實體代表着籠而統之的認識,人們總是比較容易正确認識它們,而且本身也是不易變的,依賴于它們是安全的。依賴倒置原則适應了人類認識過程的規律,是面向對象設計的标志所在。

接口隔離原則(Interface-Segregation Principle)。"多個專用接口優于一個單一的通用接口。"本原則是單一職責原則用于接口設計的自然結果。一個接口應該保證,實作該接口的執行個體對象可以隻呈現為單一的角色;這樣,當某個客戶程式的要求發生變化,而迫使接口發生改變時,影響到其他客戶程式的可能生性小。

良性依賴原則。"不會在實際中造成危害的依賴關系,都是良性依賴。“通過分析不難發現,本原則的核心思想是"務實”,很好地揭示了極限程式設計(Extreme Programming)中"簡單設計"各"重構"的理論基礎。本原則可以幫助我們抵禦"面向對象設計五大原則"以及設計模式的誘惑,以免陷入過度設計(Over-engineering)的尴尬境地,帶來不必要的複雜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