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豚逐浪”見證生态環境蝶變

  “江豚逐浪”見證生态環境蝶變(人民時評)

  珍稀動物頻頻露面,盡顯自然之美、生态之美。保護野生動物,就是在守護我們的美麗家園

  長江江豚自然種群數量較2017年的1012頭有所恢複;宜昌葛洲壩下、黃石戴家洲、江西湖口和江蘇的部分江段,江豚數量呈現明顯增長;武漢江段等一些過去的分布空白區,也發現了江豚的身影……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了2022年長江江豚科學考察初步觀察結果。對江豚種群分布區域和數量的新發現,為今後更有針對性地開展保護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長江江豚是長江現存唯一的鲸豚類動物、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檢驗長江大保護成效和長江生态系統健康狀況的重要訓示物種。近年來,長江沿江省市把修複長江生态環境擺在重要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積極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長江經濟帶生态環境保護發生了轉折性變化。随着長江魚類資源變多,水體的生物多樣性增加了,江豚的種群狀況也是以逐漸向好。“江豚逐浪”的情景頻頻出現,成了長江生态持續好轉的有力證明。

  從熱帶雨林到青藏高原,從東海之濱到西南腹地,如今在全國各地,越來越多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走進公衆視野,新物種、新記錄種不斷被發現。不少多年未見的物種再度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越來越多地方成為野生動物的安居家園。珍稀動物頻頻露面,盡顯自然之美、生态之美,也讓更多人認識到,野生動物是地球上自然生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保護野生動物,就是在守護我們的美麗家園。

  我國野生動物生存環境持續改善,得益于各地區各部門對生态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十年來,我國加快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有各類自然保護地近萬處。初步劃定的全國生态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陸域國土面積的25%,覆寫了全國生物多樣性分布的關鍵區域,最大限度地保護了珍稀瀕危物種及其栖息地。與此同時,我國實施野生動物拯救繁育工程,為朱鹮等瀕危物種提供了更好生存環境。目前,我國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亞洲象等1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種群數量,已基本扭轉持續下降的态勢,實作穩中有升。野生動物種群逐漸複壯,使得生态系統完整性能夠持續恢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