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消費市場溫和恢複,CPI走低不能認為是通縮

作者:譚浩俊

#5月财經新勢力#

5月11日,國家統計局釋出的資料顯示,中國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1%,漲幅低于市場預期,是2021年3月以來最低水準,環比下降0.1%。1-4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1%。

由于從2月份起,CPI已經連續3個月處于下滑水準,且都低于或等于1%,按照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薩缪爾的定義,CPI連跌三個月,即表示已出現通貨緊縮。如果對照理論生搬硬套,中國目前确實可能出現通縮現象了。

消費市場溫和恢複,CPI走低不能認為是通縮

但是,從中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價格指數持續走低的原因,遠比薩缪爾的理論複雜,特别是4月份的價格指數,更有一些特殊因素。如果不加分析地就照搬薩缪爾的通縮理論,并采取控制通縮的政策,可能會對經濟運作和居民生活等帶來不利影響。對是否出現通縮,還需要進一步觀察,需要對出現物價持續下滑的原因做深入分析和理性思考,進而采取更具針對性的措施,既要防止可能出現的通縮現象,更要避免盲目出台應對通縮的政策措施。

實際上,造成4月份CPI明顯走低的原因,還是比較有特點的。一來生活必須品價格沒有出現大的變動,仍然處于較低水準。如蔬菜、豬肉、糧油等,如鮮菜價格,就下降了13.5%,降幅擴大2.4個百分點,說明無論是天氣方面還是種植方面,都是非常有利與積極的,對于改善居民生活也是有利的。而且,豬肉價格也保持在較低水準上的穩定,沒有對CPI構成沖擊;二來在“價格戰”中,汽車價格出現一定幅度下降,也在帶動着CPI走低。顯然,這是4月份比較特殊的因素,且這一因素正在特斯拉的政策複返調整中,确定性越來越差。特别是最近,特斯拉又在啟動汽車價格上漲,自然,也會對CPI帶來新的變化;三來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變化不斷,4月份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持續下行,進而帶來國内成品油價格下調,也對CPI産生了一定影響。

消費市場溫和恢複,CPI走低不能認為是通縮

正是因為有一些比較特殊的因素影響,或者内外因素在變化過程中形成了交彙點,繼而對CPI産生了不小的影響,導緻4月份CPI持續走低,且走低現象明顯。如果剔除這些特殊因素和交彙現象,CPI應當不會出現這麼大幅度的下滑。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通縮理論也不是隻有CPI一個名額,或者隻看CPI。真正的通縮,必須是CPI持續走低,貨币供應明顯減少。而從大陸目前的實際來看,貨币供應是正常的,甚至是比較充裕的。按照中國人民銀行最新釋出的資料,4月末,人民币存款餘額達到了273.45萬億元,同比增長12.4%,增速比上月末低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2個百分點。同期,人民币貸款餘額226.16萬億元,同比增長11.8%,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8個百分點。也就是說,無論是存款還是貸款,都是保持連續增長态勢的,特别是貸款,能夠在高水準基礎上繼續保持增長,說明企業對貸款的需求還是比較旺的,生産經營和投資沒有出現問題。企業生産經營和投資沒有出現問題,出現通縮的風險也就大大降低。

消費市場溫和恢複,CPI走低不能認為是通縮

在這裡,還有一則資料值得關注,那就是居民儲蓄的問題。今年前幾個月,居民儲蓄一直處于高位,且連續出現居民儲蓄大幅增加現象,帶來居民消費熱情不高、市場需求不足的擔憂。但是,4月份,這種現象有了明顯改變。資料顯示,4月末,住戶存款減少了1.2萬億元。也就是說,居民儲蓄的熱情已經減弱,資金外挪的迹象已經呈現。可能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居民購房熱情有所回升,住房銷售數量增加,分流了一部分住戶存款;二是居民消費有所恢複,特别是旅遊、文化、餐飲消費等明顯增加,帶來居民住戶存款減少;三是資本市場在注冊制改革作用下,股民打新和炒新熱情增強,導出了一些居民住戶存款。

特别是居民消費熱情回升,會對今後消費市場全面恢複産生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也意味着,隻要不出現特殊情況,5月份的CPI會出現比較明顯的反彈,預計會回到1%以上。唯一可能拖累5月份CPI的,就是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的持續走低。但是,無法改變CPI整體向上的程序,未來幾個月,CPI都會伴随着消費市場的全面恢複和經濟的穩定增長而溫和上升,通縮的擔憂可以有效消除。

當然,對4月份CPI走低不能認為是通縮,不代表通縮一定不會發生。如果不關心關注消費市場的變化,不在消費領域、生産領域采取切實有效措施,任憑市場低迷、價格走低,也會帶來通縮風險的,必須高度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