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雷射雷達:Pandar 40

Pandar 40——混合固态40線、超小體積、150米有效距離,專為自動駕駛優化的線束分布讓最小角分辨率達到了0.33°,等效于一個83線的傳統雷射雷達。簡單概括,它是一台集各家雷射雷達所長于一身的核武器。

雷射雷達:Pandar 40

雷射雷達(LiDAR),是自動駕駛和機器人行業用于雷射三維掃描的傳感器,也是無人車上最重要的元件之一。雷射雷達的問題:

1.昂貴。一台Velodyne 64線8萬美元,兩台Velodyne 16線各接近一萬美元。IBEO的4線雷射雷達單價也接近10萬人民币。谷歌無人車團隊宣稱其自主開發的雷射雷達在可實作降低90%成本的情況下,售價依然高達7500美元。

2.供應商少。全球真正能夠量産出貨的雷射雷達公司卻屈指可數,這其中還包括了壟斷地位的矽谷公司Velodyne和專注低線數雷達的法雷奧/IBEO。由于自動駕駛行業極其依賴高線數的雷射雷達,Velodyne成為了絕大多數公司的唯一選擇。在業界中,大部分無人車采用的都是Velodyne的16/32/64線雷射雷達,而往往一台車需要多個雷射雷達來保證精确度,這仍舊使得價格居高不下。

3.出貨慢。2017年初,有客戶反映Velodyne交貨周期由付款後3個月後,變為6個月後,而且還在繼續變長。2016年底,百度和福特不惜斥重資1.5億美元入股Velodyne,以確定自己的自動駕駛計劃不被雷射雷達産能影響,但卻不能改變Velodyne半年以上交貨周期的現狀。兩年前,不少公司對不采用雷射雷達的廉價自動駕駛方案抱有幻想。伴随着大量路測資料的積累和對事故的分析,證明了雷射雷達的不可替代性——比起攝像頭對分析和算法的依賴,雷射雷達可以更精準地檢測到距離和行人。是以在複雜環境中,極大地提高自動駕駛的安全可靠性。

除了頻繁導緻事故的特斯拉Autopilot外,谷歌Waymo、百度、UBER、Cruise、nuTonomy、馭勢科技、智行者等頂尖自動駕駛公司都選擇采用雷射雷達方案。主要是由于雷射雷達的重要有點:

雷射雷達:Pandar 40
Google自動駕駛咨詢顧問 BradTempleton:“做到99%的準确度對于車輛駕駛而言并不夠,我們需要的是99.99999%的準确。雷射雷達就是小數點後幾位的最強保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