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軍犧牲的将領,誰最可能被評為元帥?不是葉挺左權,而是劉志丹

作者:鸢飛九天2018

小時候,老師告訴我們這句話:五星紅旗的新中國,被革命烈士的鮮血染成紅色,用來形容來之不易的新中國。然而,很多人不知道,這句話不僅是用來形容的,而是背後無數人為新中國的建立付出革命生命的代價。

我軍犧牲的将領,誰最可能被評為元帥?不是葉挺左權,而是劉志丹

英雄紀念碑

那麼,自中國共産黨成立以來,有多少共産黨員和革命人物獻出了生命呢?

據民政部門群組織部門統計,著名革命烈士人數為370萬,因資訊丢失、時間流逝、環境惡劣等諸多原因而無法留下姓名的烈士人數高達2100萬人。

這些犧牲的革命者,有革命群衆,有在秘密戰線上作戰的地下黨員,當然也有人民軍隊的将領在前線與敵人進行血腥的戰鬥。

人民軍隊除了人數最多的革命群衆和士兵外,一直有指揮軍官和黨員沖鋒陷陣的傳統,我軍進階将領也有相當數量。

這些在人民軍隊發展過程中作出巨大貢獻的進階将領的犧牲,無疑是中國革命的一大損失。

我軍犧牲的将領,誰最可能被評為元帥?不是葉挺左權,而是劉志丹

左翼将軍的殉難

是以,新中國成立後,很多人不禁要問,如果這些高将解放前沒有倒台,而是活到1955年的頭銜,新中國不會再有幾位元帥?誰是元帥?

對于新中國的建立付出的生命代價将難以數數,但真正的總司令級别,可以稱為百戰,優秀的進階将領,但并不多。

20世紀90年代左右,中央軍委通過兩次審查,确認我國軍隊36名進階将領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榮民。

當時,軍委認定的36名軍官涵蓋了自南昌八一起義以來60多年來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生的所有進階将領。

這36位将軍被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他們是:

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彭德懷、林偉、劉伯成、何龍、陳毅、羅榮融、徐強、于榮榮、葉劍英、楊尚坤、李先年、蘇宇、徐海東、黃克成陳偉、譚正、肖金光、張雲義、羅瑞清、王樹生、徐光達、葉婷、徐繼申、蔡申喜, 段德昌, 曾忠生, 左, 彭雪峰, 羅偉輝

我軍犧牲的将領,誰最可能被評為元帥?不是葉挺左權,而是劉志丹

36 軍事

顯然,36名軍人的名單包括十大元帥和将領,當然還有黨和國家上司人,包括毛主席、周恩來、鄧小平、楊尚坤、李先年。

因為他們沒有活到新中國的建立,而是在革命年代為中國人民的解放獻出了生命,他們是:葉庭、徐繼申、蔡申喜、段德昌、曾忠生左、彭雪峰、羅偉輝、黃公祿、方志敏、劉志丹。

那麼,這些人中誰最有可能成為元帥呢?最響亮的聲音無疑是左右和葉婷。其他人似乎更弱,無論是在他們的聲音上還是在他們的聲譽上。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首先,讓我們看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36名軍國主義者的标準是什麼?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個軍銜制度之後,創始将領誕生了10名元帥,10名将軍,57名海軍上将,117名中将和1360名少将。

我軍犧牲的将領,誰最可能被評為元帥?不是葉挺左權,而是劉志丹

1955年命名

這些開國元帥随便幹掉一個,可以稱得上百場戰争,戰争是極好的。還有這些人,還有中國的一些解放軍将領。

因為,像葉庭這樣,左權等相當一部分功德、地位、資曆都不亞于将領,而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前。

在數以千計的優秀将軍中,隻有36人實際上被評為軍事。除了新中國成立前去世的11名進階将領外,其餘25人,包括10名元帥和10名将軍,以及5名黨和國家上司人。

為什麼隻有這36個人被評為軍人?

包括毛主席在内的五黨和國家上司人自然不用說,毛主席原本是新任中國大元帥的唯一候選人,軍銜仍然高于前十大元帥,但由于毛主席本人的謙虛并沒有被授予這個稱号。

我軍犧牲的将領,誰最可能被評為元帥?不是葉挺左權,而是劉志丹

毛主席

而周恩來總理的資曆,或許還不如給予更多。早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時,作為南昌81起義的象征,周恩來就是南昌起義的前黨委書記。

在紅軍時代,周總理曾擔任紅軍總政治委員會委員長、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務,地位仍然高于大多數元帥,是以,周總理被任命為元帥自然綽綽有餘。

鄧小平作為白仙起義和左右江革命基地的創始人,在紅軍、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中擔任元帥軍銜。

其實鄧小平本人在元帥軍銜剛被評定時就是元帥候選人,但那隻是因為毛主席建議,在當地工作的同志不應該被評定為軍銜,而且因為鄧小平自己的謙虛,他無法授予軍銜。

我軍犧牲的将領,誰最可能被評為元帥?不是葉挺左權,而是劉志丹

周總理

楊尚坤和李先年的情況相似,紅軍時代,楊尚坤曾任紅三軍政委、總政治部副主任等職務,而李尚年不僅在紅軍時代擔任紅軍四方面軍委,而且在抗日戰争時期, 而且還在遠離中部的中部打造了抗日基地。

是以,楊尚坤和李先年,無論其黨和國家上司人的地位如何,都被授予戰争年代資曆和成就的将軍軍銜。

但是,兩個人出于與鄧小平相同的原因,因為在當地工作不能參加考核等級。

在新中國成立前去世的11名進階将領中,他們的資曆同樣先進。例如,葉婷是解放軍的創始人之一,不僅上司了南昌和廣州起義,而且是新四軍的第一任司令員,資曆足以與許多元帥相提并論。

我軍犧牲的将領,誰最可能被評為元帥?不是葉挺左權,而是劉志丹

成員

其他十人,徐繼申任紅軍總司令,蔡申喜任紅十五軍總司令,段德昌任紅六軍總司令,曾忠生任紅軍第4軍政委,彭雪峰任新任第4軍師長,羅偉輝任紅九軍司令。

黃公娟不僅是平江起義的上司人,還擔任過紅軍司令員,方志敏是閩東北革命基地的創始人,還擔任過紅十軍軍政委員會主席。作為西北唯一紅色基地的創始人,劉志丹曾擔任紅色第十五軍副參謀長和參謀長。

在這11人中,除了葉,其他11人都是資曆最深的,甚至足以與元帥相提并論,而其他10人其實都是将軍軍銜。換言之,當軍事委員會确定36名當代中國軍人時,他的評估标準是将軍及以上将領的資曆。

這也可以通過沒有開國元帥進入當代中國軍國主義者名單來證明。

也就是說,在人民軍成立前去世的11位人民軍将領,如果能活到1955年,至少會是将領。那麼,這些人中誰能走得更遠,被任命為元帥呢?

我軍犧牲的将領,誰最可能被評為元帥?不是葉挺左權,而是劉志丹

左 右

是最著名的葉廷和左右将軍嗎?沒有。因為,葉婷雖然資曆高,但不僅是解放軍的創始人之一,而且從抗日戰争中擔任新四軍總司令,在軍銜和資曆上,作為元帥綽綽有餘。

不過,元帥的評價從來都不是隻看資曆和地位,葉婷最尴尬的不是他的資曆,而是他的曆史。一方面,葉挺雖然上司了南昌和廣州起義,但葉挺在革命軍隊中卻鮮有成就。

由于在人民軍隊的時間較短,葉廷沒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充分展示他的軍事才能。是以,在表現上,葉婷不僅遠不如前十元帥,甚至連将領也不遜色。

更重要的是,葉婷已經從中國人民軍和中國共産黨中分離了整整10年。這樣的曆史,即使出于多種原因,也足以讓葉霆晖難以跻身前10名元帥之列。

我軍犧牲的将領,誰最可能被評為元帥?不是葉挺左權,而是劉志丹

是以,雖然葉婷資曆高,但他入選前10名元帥的機率很小。如果葉劉淑儀沒有死,他最好的結果就是脫下制服,像鄧小平一樣進入中國,在政協或一個組織中擔任高調職位。

而左翼力量作為我軍抗日戰争時期犧牲了最進階别的将領,也讓無數人歎了口氣。左翼将領對革命的資格、成就和貢獻是毋庸置疑的。

但這是否證明左翼力量可以被列為元帥?還是不然,一方面,左将權力在紅軍時代資曆比較淺薄,他不是紅軍的創始人,最高職位隻是陸軍副總司令和軍團參謀長,比公認的軍銜的陸軍元首資曆少。

另一方面,在抗日戰争期間,雖然作為八路軍副參謀長留了權力,但在抗日戰争後一直與彭德懷一起有效地指揮敵中的八路軍。不過,他的最高職位隻是八路軍副參謀長,隻有副參謀長葉建英。

我軍犧牲的将領,誰最可能被評為元帥?不是葉挺左權,而是劉志丹

一般左邊

而葉劍英元帥在1955年授權,排在十大元帥的末尾,即作為八路軍總參謀長,葉劍英隻是最後一位,那麼,地位還在葉劍英元帥手下,隻剩下他的副手的左權,他怎麼能擔任元帥呢?

那麼,除了最直言不諱的左撇子和葉婷,誰可能被命名為元帥呢?如果非要選一個,我個人認為,1936年去世的劉志丹,其實是最有可能被命名為元帥的人。為什麼這麼說呢?

衆所周知,等級考核不僅要考慮業績、資曆、地位等因素,還要考慮山嶽與平衡。也正是是以,在軍銜的考核上,一直以來都到過地方工作,可以由陳毅評價,将周恩來有力支援,最後被任命為元帥。

而這十位元帥,也幾乎覆寫了人民軍在發展過程中各山的代表。例如,朱德、彭德懷、劉伯成、羅榮榮、于榮融、葉建英、陳毅都是紅軍代表,何龍是紅軍代表,徐強是紅軍代表。同時,由于陳毅沒有參加長征,他也是南方八省紅軍遊擊隊的代表。

我軍犧牲的将領,誰最可能被評為元帥?不是葉挺左權,而是劉志丹

十大元帥

抗日戰争時,陳毅是新四軍的代表,其他九位元帥是八路軍的代表。到解放戰争時期,林宇、羅榮榮是第四野戰軍的代表,彭德懷是第一野戰軍的代表,劉伯成是第二野戰軍的代表,陳毅是第三野戰軍的代表,于榮榮,徐強是華北野戰軍的代表。

但是,不知道我們發現沒有,在紅軍時代,其實有一個基地和一個紅軍隊伍不是由元帥代表的,那就是紅軍長征的目的地——陝北的紅軍和陝北的革命基地。

紅軍在陝北和在陝北的基地有多重要?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第5反圍攻團失敗,被迫離開中蘇地區,踏上長征,當時的紅軍其實非常迷茫,目的地一次又一次地改變。

最後,毛主席将長征的目的地定在了陝北省,正是因為他意外地得知,中國共産黨在陝北建立了一個革命基地。

我軍犧牲的将領,誰最可能被評為元帥?不是葉挺左權,而是劉志丹

陝西甘甯革命的基地

這個位于陝北的革命基地,也是土地革命期間位于西北地區的唯一革命基地。

可以說,劉志丹上司并建立了陝北蘇維埃區和陝西北方紅軍,為中國革命樹立了汗馬功勞。如果沒有劉志丹等人建立的陝北蘇維埃地區,長征的目的地很可能會改變,中國的革命曆史很可能會是以而改寫。

除了劉志丹等人在長征時期建立的陝北蘇區對中國革命的重要性外,陝北紅軍在紅軍中一直占據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1935年9月,在徐海東、程子華等人率領紅25軍長征陝西北部之前,劉志丹等人率領紅軍在陝北已經發展到3000多人。

我軍犧牲的将領,誰最可能被評為元帥?不是葉挺左權,而是劉志丹

劉志丹

紅15師與紅25師組成後,陝北紅軍進一步發展,特别是毛主席率領中央紅軍到陝西以北後,陝北紅軍跟随毛主席東進西,軍隊實力大大擴大。

到1937年,當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時,紅軍在陝北的兵力已超過1萬人。如此龐大的部隊,不僅完全達到了紅軍團的水準,而且,憑借紅軍在陝北的"地主"地位和對革命的重大貢獻,陝北紅軍在革命隊伍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然而,新中國成立後,由于陝北紅軍的幾位開國元勳有些犧牲,有的自殺,有的事業到地方,有的沒有元帥的資格,是以,陝北紅軍沒能從元帥中走出來,這也在1955年成為遺憾。

那麼,假設劉志丹在1936年東征期間沒有去世,而是在新中國成立後的1955年被授予元帥頭銜時活着,他就會被任命為元帥,作為紅軍在陝北省的代表。

我軍犧牲的将領,誰最可能被評為元帥?不是葉挺左權,而是劉志丹

讓我們先來看看元帥們的資曆。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

具有建立和上司人民武裝力量或上司戰鬥隊能力的傑出進階将領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如果這個标準過于籠統,其實在民間,對元帥也有更具體的描述,就是要被封為共和國元帥,需要滿足以下五個條件:

首先,革命基地參加了創始人,

二、紅軍時期軍團或軍隊級上司職務,

第三,抗日戰争期間,第8路軍師和新四軍,以及相當規模的基地和軍事上司職位,

第四,解放戰争時期軍隊或野戰軍的上司,

第五,擔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那麼,劉志丹符合什麼條件呢?

第一條 劉志丹顯然很滿意,作為陝北紅軍和陝北蘇區的主要上司人,劉志丹當然是革命基地創始人的參與者。

我軍犧牲的将領,誰最可能被評為元帥?不是葉挺左權,而是劉志丹

陝西省北蘇區創始人

第二條 紅軍時代作為軍團或軍隊一級的上司職務。大革命失敗後,劉志丹移居到許多地方,最終抵達陝北,上司了幾次起義。

1935年秋,紅色二十五軍長征抵達陝北,與陝北紅軍組成紅十五軍後,劉志丹擔任副軍長兼參謀長,這也是劉志丹在紅軍中的最高職位。不到一年後,1936年4月,率領東征的劉志丹在山西省中央縣三通鎮戰役中陣亡,享年33歲。

是以,如果是這種情況,劉志丹的資曆并不完全符合第2條,他還沒有達到軍團或軍隊的上司崗位。不過,這是因為劉志丹犧牲得更早,鑒于紅軍在陝北的快速發展,如果他不犧牲,劉志丹作為軍長的不小。

此外,劉志丹還是黃埔軍校的學生,黃埔軍校是現代中國一所傳奇軍校,軍事素養和軍事才能都非常出色,有多年上司紅軍作戰的經驗。

我軍犧牲的将領,誰最可能被評為元帥?不是葉挺左權,而是劉志丹

劉志丹的肖像

如果劉志丹沒有死,在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期間,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劉志丹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軍事才能,為革命作出更大的貢獻。

再加上陝北紅軍其他開國元勳紛紛離開軍隊進入當地工作,那麼,就劉志丹作為陝北紅軍的唯一代表而言,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的可能性不僅不低,而且不低。

但是,曆史沒有,劉志丹,一個為中國革命作出巨大貢獻、軍事才幹突出的軍人,早早地落在了東征的戰場上,這也成為人民軍隊發展史上最大的遺憾之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