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場特殊的“葬禮”引發熱議 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生命教育?

作者:西安新聞網

近日,西安一所幼稚園舉行了一場特殊的“葬禮”,而“葬禮”的主角是陪伴孩子們的兩隻小兔子。

幼稚園對此解釋說,不談死亡的生命教育是不完整的,這次葬禮活動就是一場生命教育實踐,讓孩子們以獨特的視角來觀察生命,感受離别、失去。

“死亡”,似乎一直是大家比較避諱的話題。這次生命教育,也引起不少家長熱議。

“非常有意義的一次教育!”不少家長對此表示認可,但也有家長認為,孩子太小,過早地進行“死亡”教育, 會引起他們的恐懼,意義也不大。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

一場特殊的“葬禮”引發熱議 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生命教育?

為兩隻兔子舉辦“葬禮”

一堂特殊的生命教育課

這場特殊的“葬禮”,到底是怎麼回事?日前,記者聯系上了臨潼區童大幼稚園,園長雷璐向記者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這所幼稚園有一個小型動物飼養區“萌寵園”,裡面養了不少可愛的小動物,有兔子、火雞、鴨子等,有一天晚上,幼稚園來了隻狐狸,把萌寵園裡的兩隻小兔子吃掉了……

一場特殊的“葬禮”引發熱議 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生命教育?

平時,孩子們總喜歡到“萌寵園”裡觀察小動物們的習性、給它們喂食、打掃衛生。兩個多月來,這些小動物已經成了他們心愛的“玩伴”。然而,面對兔子的突然死亡,對孩子們來說,除了傷心難過,其實并沒有一個很清楚的概念。

近距離體驗身邊小動物的生與死,是對孩子展開生命教育的很好契機。于是,幼稚園決定由此給孩子上一節關于生命與死亡的課程……

在老師們的計劃下,一場給兔子的特殊“葬禮”開始了!操場上,老師帶着孩子們默哀,并引導孩子進行關于死亡的讨論,分享自己的情緒和感受,解答孩子的疑問……

現場,許多孩子都哭了,在感到震驚、難過、不安的同時,孩子們懂得了自然界的生存規律;了解到生命隻有一次且有限;學會了珍愛生命,感恩呵護生命成長的一切人與事……有個大班小朋友說:“我感受到了小動物也是有生命的。我們大家要愛護它們,不能欺負小動物。”另一個小朋友告訴大家:“我明白了生命隻有一次,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是以我們要珍惜和爸爸媽媽過的每一天。”

生命教育不是知識堆積

而是一種意識的“喚醒”

“提到葬禮大家一定覺得很滑稽,甚至很忌諱談到生死這個話題,但現今社會,我們很難保證不讓孩子接觸到相關資訊。”在雷璐看來,兒童生命教育不是知識的堆積,而是一種意識的“喚醒”,喚醒兒童自我生長的内在動力。這次葬禮活動,就是生命教育的最好實踐。真正做到尊重兒童,相信兒童的力量,去教孩子們了解每一個人的生命都隻有一次,在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也要感恩給予自己生命的人,更要愛惜他人和動植物的生命,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一場特殊的“葬禮”引發熱議 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生命教育?

這場由“死亡”引發的生命教育,也在家長們中引發熱議。“非常感動,也很幸運我們在即将畢業的時候,能接受到這樣一次關于生命的教育。”大班幼兒家長陳女士說,“當天下午孩子一見到我,就緊緊抱住我并認真地說,媽媽,謝謝你給了我生命,我愛你。”說到這裡時,陳女士不禁濕了眼眶。

記者在該幼稚園視訊釋出平台的留言區看到,大部分人對活動表示認可和支援。“對孩子而言,他們也許還不懂得失去生命意味着什麼,但相信他們在真實的教育活動裡是發自内心為小兔子感到傷心和難過,也知道了生命僅有一次,必須珍惜愛護。”

但是,也有家長覺得,讓孩子過早地接觸死亡話題,太過沉重,孩子慢慢長大也就知道了。也有家長疑慮,過早地進行“死亡”教育,小朋友真的能了解嗎?

“如何看待生命,特别是如何看待生活周遭的這些弱小生命。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負責此次“葬禮”活動的幼稚園老師直言,作為教育者,應該允許孩子們真實地表達他們的情感,并盡力提供支援和安慰。把自然融入兒童教育裡,孩子們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才能讓“教育自然,自然教育”真正踐行到孩子身上。

生命教育是系統工程

需要家校社形成合力

“這場‘特殊葬禮’也給了我們很多啟發,像這樣通過‘死亡課程’切入,不失為一個讓孩子們以獨特視角來觀察生命,品味離别的好方法。”西安市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研究員、陝西省家庭教育研究會秘書長張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生命教育?在張勇看來,生命教育不是一門專門的課程,是要滲透到學校所有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科教學、專題教育、課外活動三大載體的作用。生命教育也是一項涉及學校、家庭、社群和社會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要注重學校、家庭與社會相結合,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

一場特殊的“葬禮”引發熱議 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生命教育?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我市大部分學校其實都開設有相關的生命教育課程。比如,在航天六小,小雞“飼”令官們通過18天的孵蛋之旅,感受生命與科技的力量。通過“小雞孵化”,孩子們能夠感受到生命的神奇、誕生的喜悅。有的雞蛋沒有孵化出小雞,或者小雞破殼後無法适應環境,這其中也有失去的遺憾,誕生與失去,都是一場寶貴的生命教育。

逸翠園中學将生命教育分為三個系列主題和十八個方向,依次從生存、生活和生命三個次元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校長杜麗萍表示,生命教育不是搞“另一種教育”,而是賦予現有的教育以生命内涵,把生命教育思想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學、各類活動和師生互動中,在無形中滲透。

當然,除了學校,家庭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一環。張勇建議,家長平時也要多利用各種機會和身邊事例,教孩子學會基本的自護自救技能,樹立自我保護意識的同時,也要學會尊重自己和他人,尊重生命。可以帶孩子了解各種形态生命的誕生、成長直至死亡的過程,了解生命的不可逆轉,認識生命中的挫折和缺憾,不輕言放棄,用積極的态度去面對,珍惜生命。(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程靜)

來源:西安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