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天是父親李德倫逝世20周年紀念日,特重發此文懷念他老人家……

作者:deerlilu

絕唱

李璐

2001年10月19.m 0點39分,我慈愛的父親離開了我們,這讓我想起了另一位音樂長者,他是著名的小提琴家艾薩克·斯特恩(isaac Stern),他心愛的朋友,其中兩人的去世,使1999年11月19日第二屆北京國際音樂節閉幕音樂會成為兩位老人的完美演唱會。

二十年前,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通路北京,制作了一部紀錄片《從毛澤東到莫紮特》,該片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斯特恩的通路就像打開了中國與世界之間的一扇窗,讓世界了解中國和世界。為了紀念這一曆史性事件,北京國際音樂節邀請斯特恩先生再次通路中國,并與我的父親李德倫再次合作,創作了20年前演出的《莫紮特第三小提琴協奏曲》。此外,音樂節還安排了三位在電影中出現的孩子(二十年後成為世界著名的音樂家和教授)在音樂會上演奏貝多芬的三重奏。為了實作這一計劃,北京國際音樂節音樂總監于龍于1998年專程通路紐約,拜訪了小提琴家斯特恩先生,他很高興聽到這個消息,幽默地說:"你要人們知道我們多大了!""你想讓每個人都知道我們多大了!我父親很清楚音樂會的意義,并為此積極做準備。

出乎意料的是,1999年9月中旬,父親感到很不舒服,吃不下飯,去中日醫院看病,醫生說是氣管炎,給一些藥回家。母親還是不放心,找了個熟人聯系和平醫院,準備去和平醫院檢查醫院。就在他去和平醫院的前一天,父親半夜突然嘔吐,吐出了所有的咖啡色,母親立即求助帶父親去協和醫院急診室。

在協和醫院,經檢查,已知有肺炎,咖啡色的東西是胃出血(當時父親的血紅蛋白是5克),伴有腎衰竭(父親1978年患腎癌,手術後隻有一個腎),情況非常嚴重。八十多歲的肺炎非常危險,更不用說其他并發症了,當時醫院的醫生告訴她,她的父親病得很重,無法治療,是以她已經準備好思考。協和醫院醫務人員搶救後,直到第二天中午11點左右病情穩定下來。

當時我們三個孩子都沒有和父母在一起,我在塞普勒斯,我的妹妹小燕在加拿大,我的哥哥蘇在美國,我的母親不想讓孩子擔心我的父親,直到我父親的病情基本穩定,是以我被告知回來照顧我的父親。我收到了母親的電子郵件,立即要求使館上司請假傳回北京。媽媽一看到我,眼淚就忍不住流了下來,這些天她承受的壓力太大了,不僅因為她每天都帶着金屬心髒瓣膜跑到醫院,更重要的是因為精神壓力;貝絲是一個問題!"沉重地壓在每個人的心上。

"不玩",是不是告别了自己為事業奮鬥一生?讓大家感到難過和失望?這場演唱會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演唱會,這是父親和斯特恩在世紀末的協定啊!"玩",老人生病的身體要養活?在80多歲時,當他們極度虛弱時,在公共場所再次感染意味着什麼?毋庸置疑,每個人都非常了解。親戚朋友、組委會和部門負責人經常打電話,問同樣的問題"玩,還是不玩?"你能做到嗎?""還是不玩!"當我下飛機去醫院時,父親一看到我就哭了。我看到父親躺在床上,臉色蒼白,鼻子裡插着氧氣管,我輕輕地靠在他的耳朵上,問道:"19日的音樂會可以演奏嗎?""我父親用微弱的聲音對我說,'可以......"我被他的回答震驚了,看來老人為他一生的事業是開放的。為了避免再次感染,醫院在病房門上放了一張紙條,上面寫着"不探視",以便他的父親冷靜下來為音樂會做準備。父親在家人和陝北農村的小蘭子的照顧下,在二十四小時重症監護的照顧下,開始為世紀末的音樂會做準備。

11月18日下午,父親在家人和特别照顧者的陪同下,來到世紀劇院進行演出前排練。當我們坐在輪椅上推着父親在世紀劇院的背景時,我們立即被記者包圍了。為了讓父親坐下來排練,我們把父親推到舞台的角落,當老斯特恩和兒子小斯特恩在舞台上排練音樂會時,當他看到父親坐在輪椅上時,當他拉着鋼琴,一邊走向父親,在最後一個音符的末尾, 兩位老人緊緊擁抱,全場觀看排練,包括中國交響樂團演奏家在舞台上排練。

開始排練莫紮特小提琴協奏曲時,父親身穿紅色毛衣,坐在講台上,所有的人都為他捏了一身汗,經曆過這種大病還好嗎?父親拿起接力棒,放下了第一槍,莫紮特的音樂響徹了劇院。八十多歲的老人,生病的父親、指揮家還是像那一年那樣輕松流暢,心裡還是像那一年一樣清晰,他用雙手控制了整個樂隊,莫紮特的音樂演奏得非常優美,随着音樂的發展,每一個音響部門,每一句話都清晰。真棒!父親和斯特恩兩個八十歲的老人一起工作非常默契,兩個有着一生音樂經驗的老人,莫紮特的音樂演繹無可挑剔,在場的許多音樂專業人士甚至都贊不絕口:"這才是真正的莫紮特!"

排練進行得很順利,我多麼希望多給父親幾張照片來回憶啊,可是怕我的傻瓜相機閃光燈打擾了他老人家的排練,我輕輕地走到非常熟悉的攝影師陳雄對他說:"你一定要多拍幾張照片,這或許是我父親最後一次排練。"說完話走開,陳雄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眼淚順着鏡頭流下來,畫面模糊了......

排練結束了,我父親被記者、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和CNN的記者以及陪同斯特恩拍攝紀錄片的電影攝制組(其中一位老人20年前就在那裡)包圍着。這些人問了父親很多問題,他一個接一個地回答,雖然很累,但思維靈活,說話也很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一名記者讓人群跪下,爬到父親面前,問了一個更尖銳的問題:"二十年前,在電影中,你被問到一個關于莫紮特的問題,你說了很多,然後斯特恩打斷你說,'他是個天才。您後來是否更改了該視圖?他的父親回答說:"當時文化大革命剛剛結束,因為文化大革命批評了'天才理論',是以我隻能談論天才,我隻能談論時代的背景和莫紮特等作曲家的結果。其實我同意斯特恩的觀點,因為那個時代的背景對大家來說都是一樣的,為什麼隻有莫紮特這麼有名呢?CNN記者問道:"現在有可能不考慮政治因素嗎?"父親當即說:"時代的背景還在,但不是凡事都有教條要定下來,應該承認天才。他巧妙地回答了記者的問題。

演出的一天終于到來了,1999年11月19日晚,在北京世紀劇院前,有那麼多人在等着退票,人們盼望着看到兩位老人在世紀末的"歌聲"。北京音樂節組委會特邀著名行為藝術家、兩位老人的朋友應如成先生擔任演唱會主持人,他幽默的話語和透徹的英語讓中外觀衆體會到過去二十年的變化。

上半場,王健、徐玉玲、潘偉,20年前曾披着紅領巾為斯特恩演奏,20年後成為世界著名音樂家,演奏了貝多芬的三重奏。二十年的變遷,不僅這三個孩子的變遷,更重要的是,中國音樂産業在二十年後變得更加成熟,中國擁有自己的音樂廳、音樂節、國際比賽等等,更多的孩子将成為新世紀的著名音樂家。

下半場開始,人們期待這一刻終于到來,在應如成向觀衆介紹之後,父親坐在輪椅上,由指揮家北京國際音樂節音樂總監虞龍和他父親最喜歡的孫子克敏推上舞台,當劇院爆發時,熱烈的掌聲響起,而兩位年輕的指揮家李欣草和楊洋從舞台的另一邊跑來幫忙幫助他的父親。登上領獎台。白發蒼蒼的斯特恩拿出小提琴,劇院裡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當斯特恩站在舞台中間時,劇院一片寂靜,人們在等待20世紀末。兩位老人互相看了一會兒,斯特恩輕輕地向父親點了點頭,父親舉起指揮棒,莫紮特的音樂突然充斥着整個北京世紀劇院的音樂廳,人們屏住呼吸,随着這美妙的音樂在浩瀚的音樂殿堂裡翺翔,一樣陶醉;他們沒有讓眼淚弄濕他們正在演奏的樂器,他們被斯特恩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對莫紮特音樂的生動表達所感動,被他父親明确無誤的手勢和對莫紮特音樂的深刻了解所感動,并被他們自己的表演所感動。

演唱會結束了,整個舞台被淹沒在花海中,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

兩位老人走了,但他們的音樂将永遠回蕩在我們心中的音樂殿堂裡。

今天是父親李德倫逝世20周年紀念日,特重發此文懷念他老人家……
今天是父親李德倫逝世20周年紀念日,特重發此文懷念他老人家……
今天是父親李德倫逝世20周年紀念日,特重發此文懷念他老人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