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裡雲上市計劃解讀:中國移動、京東雲将有大動作?

作者:牛透社
阿裡雲上市計劃解讀:中國移動、京東雲将有大動作?

文 | 海城

阿裡雲創立至今最重大的變革信号,自今年以來持續釋放。如果将這些信号概括成關鍵詞,它們包括“組織變革、大模型、大降價、王堅回歸、上市計劃”。這些詞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關聯,在阿裡雲的競争壓力與日俱增之時,它們共同組成了富有想象力的新故事:阿裡雲的上市,将成為雲行業的一個新轉折點。

借助上市,阿裡雲将進一步深入到國内不同行業的上雲、用雲程序中,也将重塑與電信營運商之間的關系。網際網路系的其它雲服務商如騰訊雲、京東雲,同樣可能會推出上市計劃,屆時,“電信營運商雲+網際網路雲”将成為新的組合,這會在國内雲服務市場上産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阿裡雲的新故事

今年以來,阿裡雲動作頻頻。3 月 28 日,阿裡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宣布啟動“1+6+N”組織變革,這被認為是“阿裡巴巴 24 年來最重要的一次組織變革”。根據這一方案,阿裡雲作為六大業務集團之一,将成立董事會,實行 CEO 負責制,“将有獨立融資和上市的可能性。”

而在這一重大調整之後,阿裡雲就在 4 月 11 日舉辦的阿裡雲峰會上推出了大語言模型“通義千問”。張勇認為,“面向 AI 時代,所有産品都值得用大模型重新更新。”“阿裡雲會将 AI 基礎設施和大模型能力向所有企業開放。”緊接着,在 4 月 26 日,阿裡雲在 2023 合作夥伴大會上宣布史上最大規模降價,其中部分産品降價幅度高達 50%。

正當外界對上述消息衆說紛纭的時候,阿裡雲在五月又接連爆出兩則重磅消息:十年前卸任的阿裡雲總裁王堅将以全新的身份重新加入阿裡雲;未來 12 個月,阿裡雲将從阿裡集團完全分拆并完成上市。

這些動向,每一個都吸引了衆多媒體的關注和報道。如果将這些消息串聯起來加以分析,就會發現它們形成了一個阿裡雲面向未來二次創業思路的消息“閉環”:以組織變革始,以确定上市終。

這展現出阿裡雲為了能夠更獨立面向市場,進一步縮小與微軟、亞馬遜的差距,進而成為世界級企業,必須要有全新的商業思路和邏輯。這其中,上市是手段,大模型、大降價、王堅回歸是推手,以此為契機,持續強化業務戰略,不斷優化組織和營運,才能寫出更加動人的阿裡雲新故事。

在阿裡巴巴集團旗下所有業務版塊中,阿裡雲顯得十分特殊。

與其它基于消費網際網路的業務版塊不同,阿裡雲在客戶群體、客戶特征、商業模式、發展階段、市場環境等方面均存在巨大差異,可謂是阿裡巴巴整體業務的技術基礎和支柱,一直都被集團層面寄予厚望。2022 年底,阿裡雲高層變動,阿裡巴巴董事會主席兼 CEO 張勇兼任阿裡雲總裁,加上王堅的回歸,足見阿裡雲在阿裡巴巴集團内部的重要程度。

對于王堅回歸阿裡雲,科技評論人士王如晨對牛透社表示,阿裡雲創始人是個無法逾越的象征符号,有利于重振士氣與信心。

作為阿裡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是個戰略家和與組織體系架構師,有着出色的感召力,也能把控方向。同時,王堅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身份,包括公共言論,尤其有利于政企等關鍵行業的滲透,這一身份也有利于阿裡雲的品牌重塑。從組織力與上司力方面來看,王堅能夠局部補充逍遙子技術和工程背景的缺失。此外,王堅的回歸,也能夠成為阿裡雲 IPO 周期的“門面妝點”,有助于優化治理結構。

從市場地位和營收來看,阿裡雲無疑有着極大的發展潛力。

研究與咨詢機構 Gartner 釋出的 2022 年全球雲計算 IaaS 市場排名顯示,阿裡雲全球排名第三,亞太市場排名第一。Canalys 中國雲計算市場調研報告資料則顯示,2022 年,阿裡雲的市場佔有率占比達 36%。财報顯示,阿裡雲在 2023 财年總收入為 772.03 億元,經調整 EBITA 利潤為 14.22 億元,同比增長 24%,連續兩年實作盈利,是國内唯一實作連續盈利的雲服務商。

早在幾年前,高盛對阿裡雲的估值就已超過千億美元。按照張勇的說法,阿裡雲是從一個阿裡巴巴裡延伸出的另外一個阿裡巴巴,無論此言是否誇張,以阿裡雲如今的規模,可以想見的是,身為阿裡巴巴分拆最徹底的業務闆塊,阿裡雲越是獨立,發展得就越快。一旦成功上市,阿裡雲将會提供一個全球範圍内雲服務商發展路徑的全新樣本案例。

第二增長曲線

在接受牛透社的采訪時,多位業界人士均認為,大降價和大模型是為阿裡雲的上市“打前站”,不能簡單将阿裡雲掀起的大降價看作是又一次價格戰。與此前的降價不同的是,此次史無前例的大降價,與阿裡雲的“第二增長曲線”AI 業務息息相關,這也是阿裡雲上市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近年來,AI 成為了阿裡雲最重要的關鍵詞,阿裡雲将其視為新的業務驅動力,特别是去年以來 ChatGPT 的火爆,與之相關的大模型産業,給予了雲計算行業更大的想象空間,“雲智一體”已成行業共識。在阿裡雲看來,數字化隻是産業基礎,智能化才是行業方向,如何實作“讓算力更普惠,讓 AI 更普及”這兩件阿裡雲最看重的事情,大模型提供了标準答案。

早在 2019 年,阿裡就開始了大模型的研發,目前已形成了基礎設施即服務 (IaaS)、平台即服務 (PaaS) 和模型即服務 (MaaS) 三層架構。在今年的阿裡雲峰會上,阿裡巴巴不僅推出“通義千問”大模型,而且阿裡旗下所有應用都将接入“通義千問”。據阿裡雲 CTO 周靖人介紹,未來在阿裡雲上,每個企業既可以調用“通義千問”的全部能力,也可以結合企業的行業知識和應用場景,訓練自己的企業大模型。

阿裡雲向外界描摹了一幅非常打動人的景象,但大模型的建構絕非易事。在與牛透社的交流中,有業内人士表示,大模型實際上經過了多年的研發和訓練,如今的大模型涵蓋算力、算法、網絡、大資料、機器學習等諸多領域,這需要超大規模基礎設施的支撐,需要 AI 和雲計算的深度融合,而這正是阿裡雲此番大降價的邏輯所在。

一方面,雖然國内雲行業發展速度快,但雲計算滲透率相較全球水準仍存在差距。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的統計資料顯示,大陸企業的上雲率僅有 30%,增長空間巨大。另一方面,對于已上雲的企業而言,由于技術架構的變化和應用場景的增加,對于雲的要求,較以往變得更多更細,随着國内雲計算産業規模的擴大以及 AI 大模型的落地應用,上雲企業對于算力、存儲的需求将前所未有。

而阿裡雲通過降價手段,不但可以進一步提升雲計算在不同行業的滲透率,擴充使用者的群體、規模和黏性,而且可以通過普及算力,驅動非網際網路行業從簡單上雲到深度用雲。同時,阿裡雲希望此番基于公有雲的大降價,能夠引導更多客戶采用公有雲的服務模式,這會邁向一個良性循環:

阿裡雲通過門檻更低的算力資源擴大雲服務規模,企業客戶資料量級的增加,讓基于公有雲的大模型和專屬模型得到更多更好的訓練,伴随着大模型的日漸成熟,又反過來可以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進而夯實阿裡雲在雲、AI、大模型領域的優勢地位,也為阿裡雲的上市添加了更充足的底氣。

聯手中國移動?

但阿裡雲的上市之路并非坦途。牛透社在浏覽阿裡雲五年來的财報資料時看到,阿裡雲五年來的營收增速不斷下降,這與政策、産業新形勢下,國内雲服務市場的競争态勢呈現出的新變化有關。

三大電信營運商的雲業務,正在不斷攻城略地,有後來居上之勢。

市場研究和咨詢機構 IDC 釋出的《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 (2022 下半年) 跟蹤》顯示,中國電信旗下的天翼雲,以 10.3% 的市場佔有率,在中國公有雲 (IaaS+PaaS) 市場上排名第三,僅次于阿裡雲和華為雲。

從收入增速上看,三大營運商與阿裡雲等網際網路系雲服務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2022 年,天翼雲實作收入 579 億元,同比增長 107.5%;中國移動旗下的移動雲實作收入 503 億元,同比增長 108.1%;中國聯通旗下的聯通雲實作收入 361 億元,同比增長 121%。

今年 4 月,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在業績說明會上提及,2023 年,天翼雲的目标收入為千億元。而在中國移動召開的 2023 年移動雲大會上,移動雲能力中心總經理吳世俊稱,未來三年,移動雲力争突破年營收 1500 億元。這意味着,電信營運商的營收規模将開始超越阿裡雲。

“電信營運商的角色定位、行業屬性和資源管道,讓他們在雲服務市場上,特别是在政企市場上占有很大優勢。”有業界專家向牛透社這樣分析。目前,雲服務的“下半場”也已進入深水區,政務機構、央企國企是用雲的主力。在科技自立自強成為主旋律的背景下,有着信創、安全可信、自主可控、自主創新标簽的三大營運商,自然會成為政企客戶的首選,有些行業甚至設定了準入門檻。

是以,“近年來國内的政企大單,絕大部分都是由電信營運商獲得的,他們在政企市場上的影響力,遠非網際網路企業可比。”

不過,上市對于阿裡雲的政企業務而言,可能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張勇在給阿裡雲員工的公開信中提到,阿裡雲“将引入外部戰略投資者”。外部戰略投資能夠為阿裡雲帶來技術、市場、管道等新資源,産生協同效應,這給了外界很大的想象空間。

在牛透社的采訪中,多位業界人士認為,電信營運商入股阿裡雲的可能性很大。

艾媒咨詢 CEO 張毅在接受牛透社采訪時認為,阿裡雲未來将向信創産業方向發展,這需要引入國資或者央企背景的戰略資本進入,“電信營運商有可能會成為阿裡雲的投資方,不過是一家營運商入股,還是三家都入股,這對阿裡雲來說完全不同。”

在三大電信營運商的雲服務中,中國移動發力時間較晚,2019 年開始,中國移動将雲服務作為戰略性基礎業務,開始在市場上發起猛攻。上述業界專家表示,比起中國電信的天翼雲,移動雲的知名度相對低一些,“他們迫切想追趕上天翼雲,這才是移動雲最大的競争對手。如果要實作未來三年突破年營收 1500 億元的目标,移動雲這幾年的營收增速需要持續保持在非常高的水準上。在這個過程中,與網際網路系雲服務商進一步聯手實作雙赢,是很有可能的。”

達睿咨詢創始人馬繼華也告訴牛透社,如果營運商入股,中國移動入股的可能性最大。因為中國聯通和騰訊已經成立與雲計算有關的合資公司“抱團取暖”,中國電信與華為雲淵源非常深,相較而言,中國移動的移動雲與阿裡雲的合作就是“門當戶對、天作之合”。

建構新型關系

在此基礎上,阿裡雲和電信營運商之間的關系也會進一步出現變化。

2020 年,大陸提出 “新基建” 戰略,将雲、網絡、算力視為重要基礎設施,加速各行各業實作上雲等數字化程序。

2021 年開始,國家及地方 “十四五” 發展規劃紛紛出台,雲計算作為規劃中的重點産業,擔負着促進資訊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助力産業轉型更新的大任,而電信營運商的業務重點不斷向雲業務傾斜,身為數字資訊基礎設施建設的國家隊和主力軍,加上有着網絡、資料、技術等天然基因,将從中扮演重要角色。

中信證券今年釋出的《通信營運商行業研究報告》顯示,三大營運商有着覆寫全國的 4G/5G 和寬帶網絡,以及占據國内 50% 以上的 IDC,有着帶寬成本優勢和 IDC 成本優勢。

基于雲網資源,目前三大電信營運商均在加快推進雲網融合,向社會統一提供算力及網絡資源。除政企資源外,這些同樣是電信營運商雲業務的差異化優勢。

“電信營運商和網際網路企業各有優勢,在雲計算市場上一直是競合關系”,上述業界專家表示,包括阿裡雲在内的網際網路雲服務商旗下的很多資料中心,都是從電信營運商這裡租賃的,每年需要向營運商支付高達百億元的帶寬費用。

為滿足不同行業客戶的業務需求,電信營運商近年來也開始打造 PaaS 和 SaaS 産品,這對技術能力的要求很高,囿于技術上的局限,電信營運商拿到的政企大單會分包給網際網路系雲服務商,“但如果電信營運商入股阿裡雲,雙方的關系将與現在不同,合作将大于競争。”

分析認為,如果中國移動入股阿裡雲,雙方要比一般意義上的戰略合作更加深入,二者的關系将變為“戰略投資+技術支援+資源共享+生态共建”。

首先,中國移動和阿裡雲能夠共同深入到國内政企市場獲得大單,面對行業客戶,阿裡雲提供技術支撐,中國移動提供算力、網絡、人力、營運、服務等資源,形成優勢互補;

第二,阿裡雲的數字基礎設施能夠得到中國移動的加持,而中國移動在 PaaS+SaaS 平台層面的建設,也能夠得到阿裡雲的助力,進而進一步完善資料庫、AI、算力排程等平台,中國移動面向政務、金融、物流等不同行業的 SaaS 産品,無論在功能上還是體量上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第三,随着雲網融合的不斷推進,雙方在 AI、物聯網、智慧城市等領域會有更多機遇,将樹立更多行業标杆案例。

馬繼華告訴牛透社,未來,營運商與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在雲計算方面可以各取所長、優勢互補,共同為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阿裡雲的通義千問可以在政企業務方面發揮作用,提升數字政府和數字化企業的營運效率。因為政務領域的特殊性,是有可能基于數字政府平台打造更加安全的行業大模型的。”

同時,電信營運商會與網際網路科技雲公司一起建構更穩健的雲網一體的數字化時代基礎設施,電信營運商與網際網路企業的業務界限将變得更加模糊,更加融合發展。

此外,多位業界人士認為,受阿裡雲上市影響,網際網路系其它雲服務商也将啟動上市計劃。張毅就認為,阿裡雲之後,騰訊雲、京東雲都有可能分拆上市,目前京東旗下一些業務版塊的拆分上市條件已非常成熟,京東雲分拆上市的可能性要高于騰訊雲。

業界專家分析,屆時國内的雲服務市場将會有新的變化,“電信營運商雲+網際網路雲” 這樣的組合會成為主流,中小雲服務商的生存會更加艱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