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promise是什麼?

promise是什麼?

1、主要用于異步計算

2、可以将異步操作隊列化,按照期望的順序執行,傳回符合預期的結果

3、可以在對象之間傳遞和操作promise,幫助我們處理隊列

為什麼會有promise?

為了避免界面當機(任務)

同步:假設你去了一家飯店,找個位置,叫來服務員,這個時候服務員對你說,對不起我是“同步”服務員,我要服務完這張桌子才能招呼你。那桌客人明明已經吃上了,你隻是想要個菜單,這麼小的動作,服務員卻要你等到别人的一個大動作完成之後,才能再來招呼你,這個便是同步的問題:也就是“順序傳遞的工作1234,必須按照1234的順序完成”。

異步:則是将耗時很長的A傳遞的工作交給系統之後,就去繼續做B傳遞的工作,。等到系統完成了前面的工作之後,再通過回調或者事件,繼續做A剩下的工作。

AB工作的完成順序,和傳遞他們的時間順序無關,是以叫“異步”。

異步操作的常見文法

事件監聽

document.getElementById(’#start’).addEventListener(‘click’, start, false);

function start() {

// 響應事件,進行相應的操作

}

// jquery on 監聽

$(’#start’).on(‘click’, start)

回調

// 比較常見的有ajax

$.ajax(‘http://www.wyunfei.com/’, {

success (res) {

// 這裡可以監聽res傳回的資料做回調邏輯的處理

}

})

// 或者在頁面加載完畢後回調

$(function() {

// 頁面結構加載完成,做回調邏輯處理

})

有了nodeJS之後…對異步的依賴進一步加劇了

大家都知道在nodeJS出來之前PHP、Java、python等背景語言已經很成熟了,nodejs要想能夠有自己的一片天,那就得拿出點自己的絕活:

無阻塞高并發,是nodeJS的招牌,要達到無阻塞高并發異步是其基本保障

舉例:查詢資料從資料庫,PHP第一個任務查詢資料,後面有了新任務,那麼後面任務會被挂起排隊;而nodeJS是第一個任務挂起交給資料庫去跑,然後去接待第二個任務交給對應的系統元件去處理挂起,接着去接待第三個任務…那這樣子的處理必然要依賴于異步操作

異步回調的問題:

之前處理異步是通過純粹的回調函數的形式進行處理

很容易進入到回調地獄中,剝奪了函數return的能力

問題可以解決,但是難以讀懂,維護困難

稍有不慎就會踏入回調地獄 - 嵌套層次深,不好維護

promise是什麼?

一般情況我們一次性調用API就可以完成請求。

有些情況需要多次調用伺服器API,就會形成一個鍊式調用,比如為了完成一個功能,我們需要調用API1、API2、API3,依次按照順序進行調用,這個時候就會出現回調地獄的問題

promise

promise是一個對象,對象和函數的差別就是對象可以儲存狀态,函數不可以(閉包除外)

并未剝奪函數return的能力,是以無需層層傳遞callback,進行回調擷取資料

代碼風格,容易了解,便于維護

多個異步等待合并便于解決

promise詳解

new Promise(

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 一段耗時的異步操作

resolve(‘成功’) // 資料處理完成

// reject(‘失敗’) // 資料處理出錯

}

).then(

(res) => {console.log(res)}, // 成功

(err) => {console.log(err)} // 失敗

)

resolve作用是,将Promise對象的狀态從“未完成”變為“成功”(即從 pending 變為 resolved),在異步操作成功時調用,并将異步操作的結果,作為參數傳遞出去;

reject作用是,将Promise對象的狀态從“未完成”變為“失敗”(即從 pending 變為 rejected),在異步操作失敗時調用,并将異步操作報出的錯誤,作為參數傳遞出去。

promise有三個狀态:

1、pending[待定]初始狀态

2、fulfilled[實作]操作成功

3、rejected[被否決]操作失敗

當promise狀态發生改變,就會觸發then()裡的響應函數處理後續步驟;

promise狀态一經改變,不會再變。

Promise對象的狀态改變,隻有兩種可能:

從pending變為fulfilled

從pending變為rejected。

這兩種情況隻要發生,狀态就凝固了,不會再變了。

最簡單示例:

new Promise(resolve => {
           

setTimeout(() => {

resolve(‘hello’)

}, 2000)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

分兩次,順序執行

new Promise(resolve => {

setTimeout(() => {

resolve(‘hello’)

}, 2000)

}).then(val => {

console.log(val) // 參數val = ‘hello’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 {

setTimeout(() => {

resolve(‘world’)

}, 2000)

})

}).then(val => {

console.log(val) // 參數val = ‘world’

})

promise完成後then()

let pro = new Promise(resolve => {

setTimeout(() => {

resolve(‘hello world’)

}, 2000)

})

setTimeout(() => {

pro.then(value => {

console.log(value) // hello world

})

}, 2000)

結論:promise作為隊列最為重要的特性,我們在任何一個地方生成了一個promise隊列之後,我們可以把他作為一個變量傳遞到其他地方。

假如在.then()的函數裡面不傳回新的promise,會怎樣?

.then()

1、接收兩個函數作為參數,分别代表fulfilled(成功)和rejected(失敗)

2、.then()傳回一個新的Promise執行個體,是以它可以鍊式調用

3、目前面的Promise狀态改變時,.then()根據其最終狀态,選擇特定的狀态響應函數執行

4、狀态響應函數可以傳回新的promise,或其他值,不傳回值也可以我們可以認為它傳回了一個null;

5、如果傳回新的promise,那麼下一級.then()會在新的promise狀态改變之後執行

6、如果傳回其他任何值,則會立即執行下一級.then()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