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聯這位戰功卓著的元帥,冷戰時期竟然叫嚣核打擊中國出身騎兵,經曆豐富指揮若定,所向披靡出任要職,手握重兵叫嚣核打擊中國蘇軍現代化改革和航母計劃推進者

作者:冷熱軍事史

作者:吳宇将軍

1969年金銀島事件後,蘇聯許多激進分子呼籲對中國開戰,對中國進行核打擊。其中最著名的是庫伊科夫元帥,他在北伐和抗日戰争期間兩次來到中國,擔任國民政府的軍事顧問,本文的主角是安德烈·安東諾維奇·格雷奇科元帥,時任蘇聯國防部長。

<h1>天生騎兵,經驗豐富</h1>

格雷奇科于1903年10月17日出生在俄羅斯西南部的戈洛達耶夫卡村。他出生于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6歲時加入蘇聯紅軍,成為布朱尼麾下第1騎兵團第11師的一員。内戰洗禮後,年輕的格雷奇科去了第6騎兵學校。

蘇聯這位戰功卓著的元帥,冷戰時期竟然叫嚣核打擊中國出身騎兵,經曆豐富指揮若定,所向披靡出任要職,手握重兵叫嚣核打擊中國蘇軍現代化改革和航母計劃推進者

布約尼元帥

1928年畢業後,他在騎兵團擔任排長和連長,兩年後加入蘇聯。由于他在任職期間的出色能力,他被提升,後來進入蘇聯紅軍,擁有被稱為沃龍芝軍事學院的"進階軍事指揮人員的搖籃"。他後來擔任該團團長,師參謀長,并參加了蘇芬戰争。

蘇聯這位戰功卓著的元帥,冷戰時期竟然叫嚣核打擊中國出身騎兵,經曆豐富指揮若定,所向披靡出任要職,手握重兵叫嚣核打擊中國蘇軍現代化改革和航母計劃推進者

沃龍齊軍事學院

<h1>指令如果确定,一直到全力</h1>

1941 年 7 月,巴巴羅薩行動爆發後,格雷奇科來到高加索前線,回到了原來的職位,擔任西南陸軍騎兵第 34 師師長,不久後他被提升為第 5 騎兵團司令。格雷奇科率領部隊與德國人進行了幾次交流。由于他的指揮,蘇軍一再獲勝,在巴溫科夫-洛佐娃戰役中,裝甲部隊擊潰了德軍,繳獲了大量戰利品,包括261輛汽車和160輛軍用物資,堪稱蘇軍戰敗的亮色。

從1942年1月15日開始,當他指揮第5集團軍時,格雷奇科開始指揮該團。三個月後,他正式成為第12集團軍司令。在接下來的一年半時間裡,格雷奇科擔任第12、47、18和56大隊的指揮官,率領這些部隊在高加索前線與德軍展開了多場戰役,并準備了帷幕,出人意料的勝利,反複取得成就,收複了包括塔曼半島在内的大量失地。

蘇聯這位戰功卓著的元帥,冷戰時期竟然叫嚣核打擊中國出身騎兵,經曆豐富指揮若定,所向披靡出任要職,手握重兵叫嚣核打擊中國蘇軍現代化改革和航母計劃推進者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蘇聯紅軍

由于他的戰争功績,格雷奇科被提升為烏克蘭第1集團軍副司令和第1近衛集團軍司令,後來他率領軍隊越過喀爾巴阡山脈,将德國人驅逐出該國,但也赢得了追擊,一路到捷克首都布拉格,前線軍隊到奧地利, 匈牙利和其他地方。

2002年,俄羅斯軍事科學院開始評估蘇聯紅軍二戰時期合成小組的軍事指揮官的能力。格裡奇科因為有戰争經驗,善于為部隊機動性創造條件,善于調動部隊和武器的最大集中度,對敵方目标進行大膽的返航,開展了範圍廣泛的體育戰,在33名考核人員中排名第四。

蘇聯這位戰功卓著的元帥,冷戰時期竟然叫嚣核打擊中國出身騎兵,經曆豐富指揮若定,所向披靡出任要職,手握重兵叫嚣核打擊中國蘇軍現代化改革和航母計劃推進者

格雷奇科元帥

<h1>占據重要崗位,手裡拿着重兵</h1>

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在戰争中取得巨大成功的格裡奇科成為基輔軍區的指揮官。基輔軍區是蘇聯西部地區最重要的一線軍區,肩負着蘇聯和華約國家第二戰梯隊的重任,是一個打機動戰增援的大型機動團。

1953年,格雷奇科被派往東德,冷戰對抗的前線,指揮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駐紮在那裡的蘇聯上司的德國叢集。駐德蘇聯叢集管轄的九大集團軍都是在衛國戰争中表現突出的王牌部隊,都是近衛集團軍和突擊集團軍,是蘇軍準備水準最高、滿員率最高的師,100作戰師中最有價值的師, 配置設定了大量的武器裝備,超越了建立,還擁有蘇聯軍隊和整個華陽國家最先進的裝備。

同年,他被擢拔為将軍,1955年3月11日,格雷奇科被擢拔為元帥。随後,他穩步前進,先後擔任蘇軍總司令、華沙條約組織聯合武裝力量總司令、蘇聯國防部第一副第一部長,直接指揮冷戰前線全中方西線軍隊,可以說是一手重手, 重要。

1964年,勃列日涅夫接替赫魯曉夫,後者在古巴飛彈危機後辭職,擔任蘇聯共産黨總書記。格雷奇科在衛國戰争中與勃列日涅夫一起作戰,于1967年4月12日擔任蘇聯國防部長,直到1976年去世。

蘇聯這位戰功卓著的元帥,冷戰時期竟然叫嚣核打擊中國出身騎兵,經曆豐富指揮若定,所向披靡出任要職,手握重兵叫嚣核打擊中國蘇軍現代化改革和航母計劃推進者

勃列日涅夫

<h1>呼籲對中國進行核打擊</h1>

格雷奇科上任後不久,中蘇爆發了金銀島事件,引起軒然。現任國防部長的格雷奇科和他的助手崔克夫主張對中國采取強硬态度。他們指令從遠東到中亞的所有蘇軍在中國方向待命,部隊補充哨所,分發彈藥,并動員預備役和機動團到邊境地區。

有一段時間,西伯利亞大鐵路上坐滿了載兵和武器的火車,蘇軍準備集結數十個坦克師和機械化師,被世人稱為"陳兵百萬",打算重複關東軍聯合軍的戰争法,廣泛利用邊境沙漠草原進行大規模、縱深的團突擊作戰, 并攻擊中國。

格雷科夫還指令蘇聯中程彈道飛彈部隊進入一流戰備狀态,随時準備發射。它還威脅要用攜帶數百萬噸同級核彈頭的中程彈道飛彈"外科手術式"打擊中國在遠東的政治中心,主要城市,工業基地和核基地,以"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的威脅"。

蘇聯這位戰功卓著的元帥,冷戰時期竟然叫嚣核打擊中國出身騎兵,經曆豐富指揮若定,所向披靡出任要職,手握重兵叫嚣核打擊中國蘇軍現代化改革和航母計劃推進者

蘇聯邊防警衛

最終,金銀島事件和平解決,但格雷科夫的堅韌給那個時代的許多中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h1>蘇聯現代化改革和航母計劃推動者</h1>

格雷奇科成為國防部長後,對蘇軍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支援各種軍事類型的發展,以跟上時代的潮流,赢得下一次武器裝備戰争。他強烈主張蘇軍走品質線,使蘇軍全面實作摩托化。在他看來,軍隊的訓練和教育是蘇聯軍隊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要把訓練和先進的武器裝備放在同等程度上。

此外,他強調,戰術,無論在何時,都是戰役和戰略的基礎,在他的嚴格監督下,蘇軍的戰術素養有了很大的提高,合成作戰的協調能力也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蘇聯這位戰功卓著的元帥,冷戰時期竟然叫嚣核打擊中國出身騎兵,經曆豐富指揮若定,所向披靡出任要職,手握重兵叫嚣核打擊中國蘇軍現代化改革和航母計劃推進者

1970年,蘇聯共産黨政治局,包括格雷奇科和勃列日涅夫

他還強烈建議蘇聯陸軍的每個師都裝備戰術核武器,作為打開進攻突破口的手段。他提出了他所謂的"三闆斧"戰争理論:

一是利用戰略火箭部隊遠端彈道飛彈和空基、海基核武器對西歐戰略縱深港口、運輸樞紐和重要基地進行核打擊,拖延北約第二梯隊增援和部署到戰場上,利用前線飛行員和中短程彈道飛彈攻擊西歐機場和集結區;

而在前線使用戰術核武器的對抗打開了突破口,利用混合戰役的攻擊——合成叢集從突破中深入穿插,北約部隊進行迂回、碎片化和抄襲,在一周内完成從柏林到海上的行軍。

他還繼續推動蘇聯核武器的發展和裝備,使其能夠與美國匹敵,到1976年他去世時,蘇聯軍隊裝備的核武器數量與美國非常接近,品質也不遠了,兩年後,它實作了全面超越。

為了讓紅海軍能夠與美國海軍一起赢得海洋,格雷奇科不斷推動海軍發展變革,創新作戰思維。他與戈爾巴喬夫一起,大力支援裝備彈射器和大量艦載飛機的大型核動力航空母艦的發展,為紅海軍提供了帶有固定翼飛機掩護的保護傘,最著名的是1153型航空母艦。

蘇聯這位戰功卓著的元帥,冷戰時期竟然叫嚣核打擊中國出身騎兵,經曆豐富指揮若定,所向披靡出任要職,手握重兵叫嚣核打擊中國蘇軍現代化改革和航母計劃推進者

1153号航空母艦的兩個視圖

不幸的是,由于他于1976年去世,即将上任的國防部長烏斯季諾夫對此不感興趣,是以蘇聯紅海軍直到1980年代才擁有第一艘大型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然而,紅海軍在他的努力下,曾有過一次隻能執行近海作戰任務,在"古巴飛彈危機"中實力更弱的旅,在1970年代中後期成為進攻型遠洋海軍。

由于格雷奇科對海軍發展的貢獻,俄羅斯海軍庫茲涅佐夫海軍學院于1975年被命名為格雷奇科海軍學院,直到1992年才更名為庫茲涅佐夫海軍學院。

蘇聯這位戰功卓著的元帥,冷戰時期竟然叫嚣核打擊中國出身騎兵,經曆豐富指揮若定,所向披靡出任要職,手握重兵叫嚣核打擊中國蘇軍現代化改革和航母計劃推進者

格雷奇科海軍學院

1976年4月26日,格雷科在國防部長職位上去世,享年73歲。他的骨灰和許多蘇聯将軍一樣,被埋葬在克裡姆林宮的紅場公墓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