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書|談談我收藏的兩本《辛亥革命》

作者:文彙網

今年(2021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這讓我想起了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槍聲劃破了沉沒的夜空,摧毀了腐朽的清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締造了共和國,開啟了中國曆史程序的新紀元。談起革命,還讓我想起了辛亥革命的兩部傑作,這兩部作品集已經收藏了幾十年:曆史學家陳瑤軒的《辛亥革命》和老革命家吳玉章的《辛亥革命》。雖然兩本書同名,主題也是革命史,但它們的叙事視野和叙事技巧各有特色。

陳瑤軒的《辛亥革命》是新中國第一部以馬克思主義曆史觀為指導思想的曆史專著

讀書|談談我收藏的兩本《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陳浍軒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6月,第1版,封面

讀書|談談我收藏的兩本《辛亥革命》

陳旭璇先生

記得早在1974年春天,47年前,筆者就在上海曆史學院(泸溪北路40号)學習,聽陳浍軒先生講授辛亥革命史。那年,56歲,是華東師範大學曆史系的教授,在上海很有名,而我是一名23歲的年輕學生。當時,風雨飄搖的掙紮局面已經基本結束,但不懂文化、不懂書、不讀書的現象仍然彌漫在社會。但知識總是像陽光和雨水一樣吸引年輕人。是以,年輕學生有機會聽著名教授的課,像福音一樣,自然特别珍惜。

當年,我們16名來自工礦企業和郊區農場的年輕學生,也是《文報》推薦的通訊員,作者是推薦的通訊員之一。在曆史上一切有機會聽史學家楊光講解前秦史,方世明講兩漢史,譚其琛講授魏晉南北史,唐志軒講授經濟學史,陳秀玄講授近代史等課程, 這是人生中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也讓我們很多學生熱愛曆史為生,甚至改變了人生的命運。聽他們的講座給我,就像是渴望喝着甘美的,充滿了豐富,充滿了曆史的美味。還記得我第一次在課堂上看到陳璧軒先生的印象:滿天宮廷,眼睛裡滿是神,穿着藍布中山禮服,一眼望去,他就像一個淳樸端莊的老師。湘鄉先生,湖南,課堂教學也打着濃郁的湖南鄉村氣息,讓我在上海長大,第一次聽他的教學有點辛苦,但這并不影響他的教學對我的吸引力。他向我們講授了中國的近代史,主要是圍繞鴉片戰争、太平王國、第二次鴉片戰争、外交運動、中法戰争、抗日戰争、變遷規律、辛亥革命、北方軍閥等重大曆史事件,這些事件給我留下了辛亥革命的曆史。為什麼是革命?因為孫中山先生上司的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陳先生是辛亥革命研究領域的領軍專家和學者。我早年有一個習慣,在聽課之前總是喜歡找相關的閱讀材料來預覽,這樣課堂上的頭腦就多了些。那次,我還借了陳秀軒的《辛亥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6月,第一版),知道陳先生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對革命進行了深入研究,學術成就非凡。該書有《資産階級民主革命的逐漸形成》、《聯盟的建立及其鬥争》、《革命前夕社會沖突的尖銳性》、《辛亥革命的快速勝利》和《反革命革命的進攻與取消》等五章,是具有重大學術價值的辛亥革命專著, 被譽為"新中國第一本用馬克思主義曆史觀點探索和研究辛亥革命史的書"。是以我仰望着這位著名老師的心情去聽他的教學,覺得他的教學内容就像一顆大珍珠小珠子掉進了圓盤裡,惬意,字珠,進了耳朵裡腦,特别有收獲感。

那天,教授辛亥革命,按事件爆發的時間順序,即從1911年開始在湘、鄂、廣東、四川等省爆發道路保護運動,叙述和教導10月10日晚,新軍項目革命黨人民第8營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起義軍控制了武漢三鎮, 湖北軍政府,李元洪當選為中華民國的曆史程序。随後轉移到武昌起義的勝利中,湖南、廣東等15個省都宣布獨立,清政府宣布了革命的大局,在民族革命洪災的沖擊下,在孫中山先生的聯盟和其他革命團體的上司下,組織鬥争,清政府被迫于2月12日發出辭職信, 1912年,此時,中國曆史上兩千多年的帝國主義走到了盡頭。在筆記本上,我還認真記下了辛亥革命先生入職的三個含義:一是革命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古代封建專制,迎來了"愛、平等、自由"的新氛圍;有兩個曆史教訓:一是革命的失敗證明帝國主義幫助反動勢力鎮壓革命,是中國革命的最大敵人;二是革命的失敗證明,弱小的資産階級不能上司中國革命走向成功。可以說,教先生脈脈清晰,有叙事,有概括和總結,一場名師風的展示,讓我依然難以忘懷。

他從小就與時俱進地探索和前進,晚年,在對革命研究的基礎上,他深入研究了現代社會和政治結構的變化,以及不平等條約引發的社會變革。不僅研究了中國現代社會變遷的内在因素,還發現了外部沖擊引起的社會習慣的變化,不僅讨論了政治、思想、哲學、文學等方面的變化,還分析了歐洲風雨影響下社會心态的變化, 新陳代謝新曆史架構的建構,辛亥革命這一重要曆史事件也得到了深入的解讀,再次超越了同代其他學者的研究水準。20世紀80年代末買《辛亥革命》時,讀完這本書,發現它不可避免地帶有1950年代的印記,但這并沒有影響對革命的背景、語境和曆史意義的閱讀和了解。在書中,他馳騁,上下問,談論政治,經濟,文化,吸引注意力。

"有些人活着,他死了,有些人死了,他還活着,"我們國家的現代詩人說。這句話指出了人的價值和低等價值之間的差別。陳先生在起重機的西邊開車已經33年了。但很多人還在讀陳先生的書,那些與他有過互動的人繼續談論和想念他。由此可見,他的學術思想和品格,依然鼓舞人心,讓人覺得他似乎沒有離開,可以看出陳秀軒先生的學術思想卓越和高水準的品格。

吳玉章的《辛亥革命》是為紀念革命50周年而寫的回憶錄。

讀書|談談我收藏的兩本《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吳玉章著,人民出版社,1961年9月1日,第1版,封面

讀書|談談我收藏的兩本《辛亥革命》

吳玉章先生是這樣的

1961年9月人民出版社第一版,吳玉章著《論辛亥革命》,通過對辛亥革命前後社會和曆史背景的分析和理論,充分肯定了"推翻君主制"。這是辛亥革命的偉大勝利",指出了辛亥革命的偉大曆史意義,書名是:"從抗日戰争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全書有"A日戰争的失敗,震撼人心"和"新法則, 共有23章關于聯盟的形成、革命和改良主義者的鬥争、武裝起義的失敗、人民的暗殺、廣州3月29日的起義、"鐵路浪潮"、"榮縣獨立"、"南京臨時政府"、"第二次革命的失敗和對真理的持續追求"。吳玉章在書中,以經曆過革命的人們的語氣講述了辛亥革命前後的曆史背景和演繹過程,用細緻的文字描述了他在辛亥革命活動中所見所聞、所參與的,也巧妙地反映了吳玉章的一生。是以,吳玉章的《辛亥革命回憶錄》不僅是辛亥革命的專著,也是自傳專著,具有很高的曆史和文獻價值。

吳玉章是孫中山先生的同代人。1878年出生于四川省榮縣。自小忠誠真誠、堅韌、樂于閱讀曆史書籍、知識淵博,有"金玉文章"的美譽。1903年,他進入日本,進入東京的成城學校,尋求強有力的戰略。他接受民主革命的思想,于1906年加入同盟,也是廣州起義、榮縣獨立、武昌起義、第二次革命等重大革命事件的見證人,也是最有資格寫革命史的作家之一。1905年,中國的革命運動處于高潮,迫切需要一個更加集中、更加統一的上司機構。在當時的中國,黨和教會等組織顯然已經過時,不能承擔資産階級革命的上司責任;而且,事實上,興中、廣軒、華興等具有略帶資産階級政黨性質的革命小團體,已經一個接一個地存在,當時的問題隻是如何團結他們,給他們一個更明确的綱領和更統一的行動。國際聯盟的出現恰恰完成了這段曆史的使命,是以可以算是一部獨創性。是以,同盟的出現不僅使中國的資産階級革命有了自己的政黨,中山先生還賦予了它"驅除、複國、建立中華民國、土地平等權"的革命綱領。

抗日戰争後,西方資産階級思想廣為傳播,資産階級政治運動逐漸發展。抗日戰争後,康有偉、梁啟超等人的資産階級改良主義政治活動更加活躍,孫中山等人在中日戰争後開始了資産階級政治活動。我自己的思想也随着時代的轟動而前進。這本書的寶貴之處在于,吳玉章用自己的經曆和經驗描述了廣州起義、武昌起義、榮縣起義等重要曆史事件。他說,同盟成立後,組織了一批武裝起義,多次戰敗,其中影響較大的廣州起義。1910年11月,孫中山、黃興等革命黨員在海外槟城舉行會議,決定在廣州再發動一次武裝起義,黃興任總司令。廣州起義的參與者吳玉章寫道:"為了籌集資金,孫中山先生親自到海外華人那裡籌集資金。各方提出的結果約為20萬元人民币。幾批人被派往幾個國家購買武器,以便儲存武器。我一到香港,就被派往日本購買和運輸槍支。吳玉章在購槍彈藥時遇到了諸多風險,千方百計秘密攜帶武器進入廣州。1911年4月27日,.m 5點30分,廣州起義爆發。黃興親戚率130多名敢死隊員直接進攻總督府,卻遭遇了一大隊敵人的反擊,黃興傷大方地殺死了敵人,而戰争又走了,直到他獨自一人,才離開戰場,然後以犧牲于佩倫、林子民等86名革命志願軍為代價, 宣布起義失敗。事後,吳玉章總結了起義失敗的原因,深刻地說:"起義"雖然士兵英勇,但沒有動員群衆參加簡單的軍事行動,最終無法避免其失敗的命運。這是廣州起義失敗的根源"。孫中山晚年,在多次革命起義和蘇聯、中國共産黨的影響下,也深刻認識到革命必須由人民群衆發起和依靠,是以他提出了"統俄聯合共産黨,聯合共産黨,聯合共産黨,聯合共産黨,聯合俄國,聯合共産黨,聯合俄國,俄國聯合共産黨,俄國聯合共産黨,俄國聯合黨,俄國聯合黨,俄國聯合俄國,俄國聯合共産黨 "支援農業勞工",與中國共産黨結成反對皇帝和封建主義的統一戰線,進而實作了中國共産黨之間的第一次合作。

作者認為,這本書對上司榮縣起義和獨立的描述特别精彩。廣州起義失敗後,吳玉章移居日本、上海、重慶,回到家鄉四川省榮賢。1911年9月25日,吳玉章和同盟成員王天傑、龍明堅宣布榮縣起義。吳玉章帶領團隊開墾縣牢,釋放被捕的革命黨員,驅逐清朝官員,成功說服榮縣鄉紳,高舉清朝反清旗,随後在榮縣召開了各界人士會議,吳玉章在會上發表了"獨立宣言", 自治",宣布榮縣獨立,成立軍政府,行使軍事、政治、财政、文化權力,成立第一個縣政府。榮縣在武昌起義前半個月宣布獨立,是以産生了很大的影響,成為成都東南革命軍反清武裝鬥争的中心。這也充分說明,吳玉章是政治組織人才,也是革命的優秀組織和上司者。

在《武渝章》一書中,武昌起義的記述也是嚴謹而獨特的。他說,廣州起義失敗後,革命黨決定把目标轉向長江流域,準備發動以武漢為中心的新武裝起義。經過革命黨的努力,1911年10月10日,劃時代的武昌起義成功發動。關于武昌起義爆發的原因,在曆史界存在分歧,有學者認為是偶然的,吳玉章堅信"武昌起義的爆發不是偶然的"。一方面,他是民族革命形勢發展的結果,四川沸騰的鐵路潮和具有群眾氣質的武裝起義是促使武昌起義爆發的最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是兩湖革命黨人民長期艱苦奮鬥的結果, 而革命黨在新生力量中的有效活動,是武昌起義能夠獲勝的最重要原因。吳玉章通過對外部宏觀形勢和内湖兩個革命黨人民宣傳工作成效的分析,準确地分析了武昌起義爆發的主要原因,是革命者長期紮根湖北、瓜蘇提的必然結果,澄清了曆史真相。武昌起義的勝利最終使清朝走向滅亡,建立了民主共和國,這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裡程碑。

吳玉章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堅定信奉者和追随者。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正式成立,中山先生為臨時總統。吳玉章受孫中山邀請,擔任總統府書記處書記處長,協助中山先生處理政務。他名利懸殊,忠于職守,中山先生一起前進退卻,參加了第二次革命,對袁世凱為維護共和國而進行的逆行而堅決的鬥争,不斷追求拯救國家和人民的真理。在五四時期,他接受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1925年,48歲的吳玉章加入中國共産黨,從事黨的統一戰線工作,參加北伐。他後來參加了南昌起義,并擔任革命委員會委員和秘書長。革命失敗後,他的革命信念沒有動搖,按照黨的訓示到蘇聯學習和工作。1938年回國參加全國抗日戰争,當選為第一屆全國參政委員會委員,任延安市憲法促進會會長,魯迅藝術學院院長,延安大學校長,邊區政府文化委員會主任。 并在花甲時代為國家培養了各種人才。1945年出席重慶市政協會議,次年擔任四川省委書記,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參加中央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籌備工作,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 并出席了成立儀式。1950年2月,他成為中文大學的第一任校長,直到1966年12月12日去世。毛澤東同志稱贊他:"一個人做好事并不難,一輩子做好事難,不做壞事,一直造福群衆,永遠造福青年,永遠有利于革命,幾十年來辛勤耕耘如天,這是最難事、最難事的事。"充分肯定了吳玉章為革命,為人民"一生美好"生活。

作者: 王昌松

編輯:金國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