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MX6 PCB設計的一點心得

從最初的protel 99se 雙面闆,四層闆,到使用PADS 設計的8層闆,到目前主要使用allegro來進行大部分的4層,6層,8層闆設計,做PCB設計和布闆斷斷續續已近10年了。

由于工作需要,我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硬體設計上,不得不抽出大量的時間來做軟體和系統設計(這麼多年也一直關注linux的發展)。人的時間和精力是非常有限的。是以,在軟硬體方面,我自愧都不能走的太遠。2016年中,在專注做較高端的PCB設計時,常常疑惑和思考硬體設計的要點和未來。那種PCB布線領域中傳統意義上的“經驗”法則越來越讓我感到困惑和不安。就簡單一點來說,在DDR3的布線中,等長到底要做到多少才是合适的,等長是否要如此苛刻?依據又是什麼?且由于布線空間的限制,不得不做折中時,又該怎樣折中?DDR3布線拓撲結構對信号品質的影響?為何有時要選用T型拓撲?

我覺得在PCB設計中,再要走下去,必須是仿真和驗證。這也是部分能較好解決上述疑惑的手段和途徑。我們不能再盲目尊崇過去的經驗法則,必須使用更科學和可控的手段和方法來進行我們的設計。

下圖是我的I.MX6 PCB設計的截圖。我正在仿真及其深厚理論基礎的路上繼續探索着。

I.MX6 PCB設計的一點心得

DDR3部分走線:

I.MX6 PCB設計的一點心得

電源層分隔:

I.MX6 PCB設計的一點心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