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工智能開源錄 | 對話OpenI啟智社群:智能無處不在,AI開源創新的發展與探索

3月7日,由OpenI & InfoQ聯合推出的首檔直播欄目《人工智能開源錄 | 對話OpenI啟智社群》在InfoQ視訊号正式開播啦~

人工智能開源錄 | 對話OpenI啟智社群:智能無處不在,AI開源創新的發展與探索

首期邀請到的嘉賓是來自鵬城實驗室OpenI啟智社群營運中心主任、國防科大副教授、CCF開源發展委員會常務委員餘躍老師,通過InfoQ的主持人任傳英圍繞“AI開源創新的發展與探索”的主題對嘉賓進行訪談對話的形式進行。

人工智能開源錄 | 對話OpenI啟智社群:智能無處不在,AI開源創新的發展與探索

整場直播收視樂觀,主持人就OpenI啟智社群及推薦的開源項目、活躍的開源社群、如何提供算力資源、社群對開發者的規劃等與OpenI啟智社群相關的問題,及人工智能領域相關的話題,如開源的最大意義、我國開源現狀與瓶頸、未來人工智能發展趨勢等問題與餘躍老師進行了探讨,餘躍老師進行了深入的剖析與解答。

直播間的互動也很頻繁,觀衆朋友們基于餘老師的分享,就人工智能開源、東數西算背景下的規劃及對大資料的影響、大模型帶來的變革等話題在直播間進行提問,餘躍老師也進行了相應的精彩回答。

01

對話OpenI啟智社群的開源及未來

在主持人問到餘老師和OpenI啟智社群之間的關系時,餘老師首先介紹OpenI啟智社群是在國家在實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以及在十四五期間,開源成為了國家戰略這樣的一個背景下,由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産業技術創新聯盟,簡稱叫AITISA,聯合鵬城實驗室、國防科技大學、北京大學以及北航、華為、百度等一系列的國内人工智能領域比較有影響力的産學研機關發起的一個開源的公益的組織。希望通過開源的力量去推進我們國家的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彙聚我們國家做開源的這些開發者和各個機關的力量。

同時,餘老師也介紹了他本人的工作除了做研究之外,另外一個就是組織OpenI啟智社群這個基礎平台如何能更好的去服務更多的開發者,将算力、資料模型等這些技術統一起來,以及如何更好的做好社群營運。

針對主持人提出的人工智能等創新帶來的技術新需求這個話題,餘老師提出人工智能現在的發展還是非常快,但真正做應用的話,面臨的挑戰也不少,并從軟體和智能這兩方面的視角來進行了深入的闡述。

對于OpenI啟智社群可以給開發者、企業提供哪些算力資源這個問題,餘老師指出在啟智平台的技術體系上,從底層提供一定的公益性的開放管理,通過算力的支援促進國家開源生态的建設。同時,在教育環節,為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通過提供算力為他們打造一定的實驗環境,希望通過打造一站式的開發環境給更多的開發者提供幫助。

對于OpenI啟智社群能給開發者和團隊帶來哪些可以應用的資源這個問題,餘老師從基礎設施、營運資源、實驗環境、技術夥伴及家國情懷等方面進行了解答。

對于OpenI啟智社群有哪些值得推薦的開源項目,餘老師指出,社群目前已有七千多個各種各樣的倉庫,有很多來自高校的老師或者是學生做的實驗類型的算法或者模型。

比較有意思的開源項目,餘老師也推薦了啟智自己推出的開源項目aiforge,整個a i 協作平台開發環境是開源的,平台所有的開發活動、裡程碑、代碼評論測試等都在上面。另外,與華為一起做的盤古α 大模型,是業界首個2000億參數中文自回歸語言模型。以及一些來自企業的,比如說像TCL研究院将深度學習跟視覺、工業質檢結合起來的一些項目。

基于目前比較火的一個話題“東數西算“,主持人提問在此大背景下,OpenI啟智社群會有哪些相關的規劃。餘老師從工程計算領域出發,希望能有一個軟體體系或者是技術體系,能将各個分布式的算力中心可以廣域互聯起來,然後在上面做相關的任務排程,使得整體的計算性能更高。

02

對話人工智能的發展與趨勢

了解完OpenI啟智社群後,主持人從本期主題出發,與餘老師暢聊人工智能開源它最大的意義。餘老師指出,開源的意義本身有很多。從技術層面來講,技術本身開源帶來的整體安全性會更好。從生态方面,通過開源來建設生态,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做法。

聊到我國的人工智能開源發展現狀時,餘老師首先指出我國的根技術相比别人來講還是比較薄弱,也缺乏能更多的産生普遍性意義的原創算法。同時,餘老師也借用《人件》這本書裡面講的,“去思考技術本身比做技術本身更重要“,需要大家去思考一些真正值得做,或者是願意去投入的事情。

對于人工智能開源會有什麼樣的發展趨勢這個話題,餘老師認為未來人工智能的技術發展,也可能在看之前的技術。未來這個人工智能技術變成通用技術之後,它需要去一些專業化的色彩進而變成更普遍應用的一些特點,未來的人工智能也會作為一些基礎設施的技術。

基于大模型,餘老師也補充了在算力和資料集方面的思考。從算力層面,做大模型需要很高的算力成本,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和有能力去做大模型,需要軟體技術跟a i 技術相結合發展。同時,如何讓資料能快速加載到算力當中發揮作用,怎麼做好算力與資料的平衡,其實是一個挺值得研究的課題。

聊到人工智能大模型時代的到來會帶來哪一些變革時,餘老師認為人工智能大模型可能一個是對于過去的技術的一個更新。首先,大模型對雲技術其實提出了更多新的挑戰,其次是大模型本身,如果它成為基礎設施,通過接口等方式去服務更多的人,這對于模型和相關的軟體技術、配套技術會帶來的一些挑戰和新的變革。

03

與網友交流互動

整場直播中,主持人也挑選了觀衆的相應話題與餘老師進行探讨。

有對開源感興趣的觀衆,讓餘老師分享一些活躍的開源社群。餘老師針對人工智能的開源社群推薦了linux foundation旗下積累了一些技術體系的的AI&Data子社群,以及雲原生的c n c f基金會。另外還有一些垂直社群,比如paddle飛槳技術架構有一個獨立的飛槳社群,以及華為MindSpore、昇騰等社群。

有對東數西算的話題感興趣的觀衆,在直播間提問政策會對大資料分析、資料處理産生怎樣的影響。餘老師談到國家規劃的樞紐節點都是在一些可能可以被這個戰略所帶動的一些城市,在這些節點上去做大資料分析,和在原本已經彙聚了很大資料的節點去做分析,可能得出來的視角會有很大的差異,可能會帶來一些階層化的改造或者變化。

對模型感興趣的觀衆提問,大模型小模型哪個更适合産業當下發展的需求。餘老師對此解答道,當下是小模型更适合去做部署和應用,大模型需要有大量的剪枝和蒸餾的壓縮成本。以後大模型更多的可能會變成基礎設施,它本身非常消耗資源。

以上就是本期欄目的精選内容,3月21日和3月28日,OpenI啟智社群也推薦了人工智能開源領域的大咖做客《人工智能開源錄 | 對話OpenI啟智社群》在InfoQ視訊号的直播欄目,為大家做了更多技術實踐的分享。歡迎大家關注和收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