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書|尊古不泥古,創新不失宗——《緻敬與前行:新平劇電影創作概論》出版

作者:文彙網
讀書|尊古不泥古,創新不失宗——《緻敬與前行:新平劇電影創作概論》出版

《緻敬與前行:新平劇電影創作概論》是電影導演滕俊傑對其系列新平劇電影藝術創作理論的概述,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和學林出版社出版。

書中以滕俊傑執導的《霸王别姬》《蕭何月下追韓信》《曹操與楊修》《貞觀盛事》《捉放曹》《鎖麟囊》六部當代觀衆熟知且更風格化的新平劇電影為例,既論述了内容表演、劇情刻畫的運鏡加持,又闡述了率先将全程實拍3D、全景聲、8K等電影最新科技賦能平劇電影創作的理念和實踐,讓經典的國粹平劇藝術富有創新性地在大銀幕綻放。

滕俊傑,國家一級導演,執導逾百台大型中外文藝晚會,曾任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開、閉幕式暨慶典晚會總導演,兩獲“五個一”工程獎,兩獲中國電視年度唯一最佳導演獎,十六次榮獲中國電視文藝星光獎一等獎。近十年來,滕俊傑投身電影創作,18次榮獲國内外重要電影獎項。其中,兩次榮獲中國電影最高獎“金雞獎”最佳戲曲電影獎,執導的另兩部電影分别在美國榮獲國際電影最佳3D電影獎、最佳8K長片電影獎——“盧米埃爾獎”,實作了中國電影在此世界主流電影獎項中的兩項“零的突破”。最近又榮獲第九屆日本京都國際電影節"最受尊敬導演獎"。

在書中,滕俊傑導演闡述了“緻敬”與“前行”的含義:“緻敬”是“發自内心向國粹平劇悉心學習,表達崇敬之意”,“前行”則表示“登高望遠,更應在時代的浪潮中,繼續堅持前行。這是我們所要做出的必須修為,是前輩巨匠們的殷殷托付,也是本書的理念主旨”。

“尊古不泥古”,對于國粹平劇的緻敬,是為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不失宗”,是将現代科技手段與古老藝術相結合,在求新與存舊中發展,為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滕俊傑将優質的傳統平劇搬上大銀幕,又以3D、8K、全景聲等新科技手段為其創作出全新的表達方式,帶給觀影者身臨其境般的感受。而今,滕俊傑導演将其創作理念結內建冊,結合多年導演經驗,對于新平劇電影創作的各方面都給出了細緻的解答。裝幀設計由著名設計師袁銀昌操刀,采用裸脊裝幀方式,全彩印制,内含大量精美電影劇照。

讀書|尊古不泥古,創新不失宗——《緻敬與前行:新平劇電影創作概論》出版

平劇+電影:審美價值的“雙向奔赴”

藝術是“借助一些手段或媒介,塑造形象、營造氛圍來反映現實、寄托情感的一種文化”。而導演是對上述一切付諸實踐的“負全責的人”,是以,按照教科書界定:電影就是導演的藝術。平劇電影亦然,是導演的意象、空間轉換、現實符号、時間流動的創造和呈現。是以,掌控藝術的“手段和媒介”,掌控平劇電影創作中的理念、行為、創新成為必需的标配。

無疑,平劇是門藝術,電影也是門藝術。作為平劇電影的導演,熟知這兩門藝術的規律,熟知各自特征和融合的着力點,都應該是基本的“看家本領”。隻是切記,這不是平劇和電影的簡單相加,而要從哲學層面深悟其是一次“1+1>2”的“化學反應”,是一種有全新審美價值的“雙向奔赴”。

從執掌藝術角度而言,首先要對平劇藝術有娴熟的“浸潤”。平劇電影的導演,一定既是平劇藝術的明白人,又是有責任心的守望者,要透徹了解平劇的本性、各行當的特點、程式工法的要義,稔熟“戲以曲傳”“千鈞念白”的活性特征,敏感各位領軍藝術家的鮮明特色、迷人“韻味”。總之,要知根知底其美學外化的表演體系,甄綜術藝,以應時需。毫無疑問,對電影藝術創作的專業娴熟也同樣重要。導演要對劇情理念邏輯、鏡頭運鏡叙事、影像虛實美學、節奏張弛拿捏以及舞美、燈光、服化道、後期制作加持等都要盡量融會貫通,明理掌握,放大、提升國粹平劇工法的藝術性。

讀書|尊古不泥古,創新不失宗——《緻敬與前行:新平劇電影創作概論》出版

作者:滕俊傑

編輯:蔣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