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祝: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家園

作者:武威融媒

夏日的天祝縣,天空湛藍,草木蔥茏,河暢水清……一幅山清水秀、天藍地綠的美麗畫卷在大地鋪開。

美景背後,是天祝縣生态文明建設的錦繡答卷。

近年來,天祝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始終把生态文明建設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重要民生工程,主動擔當生态報國之責,以開展“三抓三促”行動為契機,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持續加強生态保護和修複治理,生态環境品質持續向好,綠色天祝建設成效顯現,生态文明建設卓有成效。

天祝: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家園

守牢生态安全底線 生态保護大見成效

天祝縣高品質推進問題整改,緊盯祁連山自然保護區、中央和省級環保督察、“綠盾”專項行動等各類生态環境問題整治整改,累計梳理整改整治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祝段生态環境問題134項,加大“回頭看”排查整治力度,集中力量系統排查各類生态環境問題和環境安全隐患,確定問題整改徹底、标本兼治。采取差别化分類整治,清理退出礦業權51宗,14項旅遊項目關閉退出11項,轉換用途2項,評估保留1項;7座水電站關停退出2座,保留運作4座。穩妥推進保護區生态移民,籌措資金3202.5萬元,對祁連山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居住的59戶農牧民群衆進行易地搬遷與妥善安置,草原植被得到休養,草原生态實作有效恢複。系統謀劃生态保護治理項目,營造安置區、遷出區防護林網2.4萬畝,完成礦山恢複治理112處、草原封禁33.47萬畝、草原綜合治理34.7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83.56平方公裡,落實飲用水水源地保護71處。

如今,祁連山已由集中整治修複轉向常态長效保護。馬鹿、石羊、狐狸、狼等野生動物種群進一步擴大,雪豹、金雕、馬雞等珍稀動物頻繁出現,頻頻進入當地牧民和攝影愛好者的鏡頭,成為祁連山生态環境變化的“見證者”和“代言人”。

天祝: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家園

築牢綠色屏障 厚植生态底色

綠色,是天祝發展最靓麗的底色。該縣持續實施國土綠化行動,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2017年以來累計完成人工造林12.76萬畝、封山育林41.3萬畝、義務植樹720萬株。強化森林草原資源保護,落實最嚴格的生态保護制度,持續加強資源林政管理,全面落實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監管,加大護林防火工作力度,強化草原生态保護建設,進一步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加快傳統草原畜牧業轉型更新,健全完善縣、鄉(鎮)、村三級網格化監管體系,開展常态化巡查治理,有效提高草原可持續發展能力。

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設各項舉措的全力實施,全縣生态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目前,全縣森林覆寫率達到34.6%,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94.56%,禁牧區内灌叢覆寫度達到40%以上,區域生态環境明顯好轉。

天祝: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家園

勇擔上遊責任 打造幸福美麗河湖

天祝縣水資源總量12.91億立方米,過境水資源量38.74億立方米,縣内有大通河、金強河、黃羊河等93條河流,石門、石闆溝等8座水庫,生态地位特殊而重要。

保護好每一條河湖,既是一項政治任務,也是群眾的期盼。天祝縣靠實工作責任,建構“總河長率先抓、各級河長具體抓、水務部門牽頭抓、責任鄉鎮一線抓、聯系部門配合抓”的工作格局,統籌推進“八化”管護措施,提升河湖治理水準,金強河建立為全省首批省級美麗幸福河湖。健全制度體系,建立了河湖長、考核問責與激勵、水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等制度,開展生态綜合補償試點,2020年以來,黃河流域上遊2條支流大通河、莊浪河地表水監測結果常年保持在Ⅱ類以上,水生态水環境品質明顯提升。截至2022年共完成河道治理97.5公裡,治理率47.8%,河湖管理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獲評全國2022年度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激勵縣,獲得獎勵1000萬元,是甘肅省唯一榮獲國家級獎勵的縣區。

“良好的生态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當下,保護生态環境,建設美麗天祝,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和自覺。

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張振國 通訊員 劉洪凱

來源:中國甘肅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