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招幫你終結“沖動消費”,立省100%

作者:科普中國

今天是 618,喜歡網購的朋友一定不會錯過這個買買買的日子。如今,網購直播成了很多商家賣貨的管道,同時,也成為了消費者們了解商品的一種方式。不得不感歎,現在的人真的是太愛看直播了,也越來越喜歡在直播間下單。

随着直播帶貨的發展,帶的貨也越來越多,從一開始的零食、日用品、電子産品,到現在的線上開珍珠、開窯,可以說是萬物皆可直播帶貨。

5招幫你終結“沖動消費”,立省100%

直播開蚌挖珍珠,你刷過嗎?

直播帶貨确實是以一種更近距離的、更有趣的方式給我們帶來了創新的購物體驗,導緻網友們不僅愛看直播帶貨,還很愛沖動消費,但這也讓不少人對此感到困擾。

這帶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直播帶貨到底有什麼魔力,讓這麼多人不顧自己癟癟的錢包,大肆買買買?面對形形色色的直播帶貨,我們又該如何控制自己過于龐大的購物欲望?今天我們就來分析分析關于直播帶貨為什麼那麼讓人“上頭”,以及防止自己網購“上頭”的解決辦法。

太長不看

防止網購“上頭”,你可以這樣做:

1. 告訴自己“直播帶貨”就是營銷手段,提前意識到自己可能會受到潛在的影響,進而提高警覺性,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沖動消費。

2. 制定一個明确的預算,并且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優先級做一張購物清單,隻買自己需要的并且在預算以内的物品。

3. 學會“延遲決策”,跟自己說:“我知道你很急,但是你先别急。”給自己一點冷靜的時間。

4. 從其他管道深入了解商品資訊,看看商品不是自己想要的,或者不符合自己預期。

5. 總是沖動消費,尤其是在感到焦慮、沮喪等消極情緒的時候更是如此的話,那你可能患上了強迫型消費,建議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01

越相信這個主播

就越容易沖動消費

當我們去線下商場購物時,店裡面往往會有導購等營銷人員來引導我們消費。

而在直播帶貨中,則是直播扮演着營銷人員的角色,他們不僅需要介紹和推薦商品,還需要與觀衆進行實時的互動,可以說主播是引導消費者購買最重要的因素。

而直播帶貨則是将主播的作用發揮到了極緻,很多直播間都會請專家、明星或網紅等影響力較大的人物來擔任主播,這些名人主播起到的最大作用就是提升消費者的信任感,産生名人代言效應,讓我們第一反應認為他們對産品的評價和推薦是真實可靠的,進而放心地買買買。

心理學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米爾格拉姆實驗:在實驗中,參與者被告知以電擊的方式懲罰另一位學習者(實際上是演員),主試充當着權威的角色,即使學習者表達了不舒服和痛苦,但仍然有 62.5% 的參與者仍然服從了權威的指令,施加了最高強度的電擊。

從米爾格拉姆實驗中,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權威人士對于個體決策的影響力有多大。

5招幫你終結“沖動消費”,立省100%

如今,直播帶貨還會邀請一些演員加入,目的就在于收獲大家的信任。圖庫版權圖檔,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另外,心理學家塔菲爾和特納等人提出的社會認同理論認為,人們普遍存在一種内在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接受和認同。

當主播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和社會認同度時,觀衆會通過購買他們推薦的産品,希望獲得與他們相似的體驗、生活方式或成功感,以此來滿足社會認同的需求。

這其實和榜樣學習是一樣的道理,我們會想要使用榜樣同款物品或是他們推薦的物品,以此希望變得和榜樣那樣優秀,而商家則是反過來利用這一點,燃起我們購物的沖動。

02

直播帶貨的三層套路

壓倒你的自制力

對于沖動購物,主播的名人效應固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每個直播間都會有名人主播,這就不得不提到情境和群體的影響了。

在大部分時候,我們是初次接觸直播間的這些商品,并不确定這些商品的品質、價格等方面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

在傳統的購物環境中,我們往往是主動去确認這些資訊,而在直播間裡卻徹底颠覆了這個過程。

消費者被置于一個與他人實時線上的虛拟購物情境中,我們不僅在觀看主播聲色俱茂的商品推薦,還能看到直播間裡發生的各種事情:直播線上人數、他人購買資訊、直播抽獎、實時互動彈幕發言、點贊情況和新進入的觀衆等等。而這些資訊全都在暗示:“很多人在看+很多人在看讨論+很多人在買=我也要買”。

5招幫你終結“沖動消費”,立省100%

圖庫版權圖檔,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這就很容易引發一種很常見的心理學現象:羊群效應,指的是個體在面對不确定情境時,傾向于模仿或追随大多數人的行為、觀點或決策。

在這些鋪天蓋地的資訊轟炸下,我們很容易抛棄過去那種費時費力的貨比三家的方式,而是傾向于依賴别人的購買行為作為參考,腦海裡仿佛有一個聲音在不斷地低語:“這麼多人買,跟着買準沒錯!”

同時,幸存者偏差效應也是一個悄悄作祟的小惡魔,因為狡猾的直播間隻會不停地告訴我們“某某某下單了”“XX人已下單”等等片面的資訊,讓我們形成一種認知偏差:直播間的人都在買它。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很難不随波逐流。

另外,價格折扣則是壓倒自我控制能力的最後一根稻草,低價促銷可以說是直播間裡最普遍的銷售政策,除了簡單的價格優惠以外,主播還會通過限時限量秒殺、搶購、優惠力度史上最低等等方式制造出緊迫感,鼓勵消費者紮堆購買,這種時間壓力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羊群效應,導緻我們根本來不及去思考,而是選擇跟随大家一起趕緊買買買!

03

哄消費者開心

帶貨的不變法則

很有意思的是,現在很多直播帶貨并不一定會走尋常路,而是會通過精心演繹故事情節來營造積極的氣氛和情緒,或者提供實時的互動機會,讓觀衆通過留言或抽獎等方式與主播進行互動。

無論是通過演繹故事還是實時互動,這其實都是在利用一個心理學原理——情緒會影響決策,這被稱為“評價傾向架構理論”,指的是一旦某種情緒被激活,就會觸發相應的認知傾向,例如看直播讓你感到很快樂,這時候你對于主播及其商品的評價就會變好,購買欲望也會随之提升。

有一項國内的研究針對直播間氛圍對促銷的影響,這項研究将被試分為兩組,強直播氛圍組中,被試會看到:“直播間裡滿屏彈幕,主播和觀衆在積極地交流,直播間内還有紅包雨和抽獎活動等”,而在弱直播氛圍組中,被試看到的是“直播間裡彈幕極少,主播和觀衆交流很少,沒有紅包雨和抽獎活動”。

研究結果發現,在弱直播氛圍組中,限時和限量促銷對觀衆情緒和購買欲望的影響幾乎沒有差别,而且都低于強直播氛圍組。

5招幫你終結“沖動消費”,立省100%

主播積極熱情的種草、互動,會讓消費者更加“沖動”。圖檔來源:參考文獻[1]

04

5 個小方法

告别沖動消費

對于很多人來說,消費是快樂的源泉,而且每個人的金錢觀念不同,消費行為本身是無可厚非的。但沖動消費并非如此,因為它本質上是一種“被動消費”。

我們必須要承認的一點是,我們在擁有自由意志的同時,無論是想法、情緒還是決策都會受到他人和環境的影響,并且每個人容易受影響的程度都不一樣,這就容易被商家利用,導緻自己買一堆不必要的東西。

同時,這也不利于自己的心理健康,經常性的沖動消費不僅不會讓自己感到快樂,反而會給自己帶來過多的焦慮。适度消費,才能帶來最大化的體驗。

如果你總是對此感到困擾,那麼以下這幾種辦法值得你嘗試一下:

1. 意識到這些都是營銷政策

在前面,我們講了很多“商家是如何讓你沖動消費”的原理,直播帶貨說到底就是為了“帶貨”,為此主播們會采用各種各樣的營銷手段,意識到自己可能會受到潛在的影響,進而提高警覺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沖動購買的風險。

2. 制定預算和購物清單

在準備進入直播間大買一番之前,建議制定一個明确的預算,并且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優先級做一張購物清單,隻買自己需要的并且在預算以内的物品。

5招幫你終結“沖動消費”,立省100%

圖庫版權圖檔,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3. 不要急着決定

延遲決策是一個很有效的辦法,當自己有很強的購買欲望時,跟自己說:“我知道你很急,但是你先别急。”給自己一點冷靜的時間。

你還可以去找朋友商量,例如讓朋友以第三人稱的視角告訴你“三個你不應該購買的理由”,幫助你做出理性的決策。

4. 深入了解商品資訊

我們很容易被直播間的氛圍和主播的強烈推薦帶跑偏,事後才發現商品不是自己想要的,或者不符合自己預期。

在購買前主動去了解商品的客觀評價和使用體驗等,尋找相似的商品來貨比三家,因為主播往往相當于一個經銷商,在幫别的商家賣貨,同款商品在别的平台也會上架,多了解一點資訊,能夠幫助你盡量避免上述情況。

5. 警惕強迫型消費

當發現自己總是沖動購物,尤其是在感到焦慮、沮喪等消極情緒的時候更是如此,那麼你就有可能患上了強迫型消費,表示你内心正在經曆極度的痛苦,而用反複且過度的消費行為作為宣洩口。

由于強迫型消費可能隐藏着更深層次的心理問題,是以建議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05

結語

最後,趕上商家特價促銷的日子,想必很多人都不想錯過這個“薅羊毛”的機會。然而,大家還是要在營銷、“套路”的誘惑下盡量做到理性消費。“清空購物車”雖然很爽,但太沖動有時候錢包也吃不太消……

參考文獻:

[1] 張玉喬.(2022).直播營銷限制型價格促銷政策對消費者沖動購買意願影響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山東大學).

[2] 李玉翠,韋淞文 & 周清萍.(2023).電商直播購物情境對消費者沖動購買行為的影響因素探析. 廣西民族師範學院學報(01),44-52.

[3] 沈于蕾.(2022).電商直播中意見領袖對沖動性購買意願的影響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東北師範大學).

[4] 何碧晨.(2022).電商直播情境下消費者沖動性購買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廣西師範大學).

[5] 肖開紅 & 雷兵.(2021).意見領袖特質、促銷刺激與社交電商消費者購買意願——基于微信群購物者的調查研究. 管理學刊(01),99-110.

作者:ACC心理科普 科普創作者科普中國

稽核:唐義誠 北京中科普心理心理健康促進中心 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