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思哲睿:核心技術人員從老東家離職未滿一年即貢獻專利 突擊受讓三成發明專利

作者:烹饪界推薦家常菜單

《金證研》北方資本中心 少珩/作者 夕山 簡至 汀鹭/風控

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以下簡稱“哈工大”)的杜志江,留校任教逾20載,同時擔任哈工大機器人研究所副所長。2013年,杜志江創立的哈爾濱思哲睿智能醫療裝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哲睿”),布局手術機器人領域。2022年,思哲睿向科創闆發起沖擊。

然而,思哲睿的創新能力或待商榷。思哲睿核心技術人員從“老東家”離職不足一年,即參與思哲睿核心技術的專利發明,且其參與思哲睿的部分專利發明與“老東家”技術或存重疊。不僅如此,截至2022年年末,思哲睿獲授權的發明專利數量在行業中墊底。值得一提的是,思哲睿于2022年5月開始接受上市輔導,同年7月集中受讓哈工大14項發明專利,占其發明專利總數的三成。

一、核心技術人員從“老東家”離職不足一年,即為思哲睿“貢獻”專利

從企業層面來看,專利的作用是守護創新的無形資産,也是企業核心競争力的外在表現。

反觀思哲睿,其核心技術人員從“老東家”離職未滿一年,即參與思哲睿專利研發。

1.1 蘇衍宇從博衆精工離職當月加入思哲睿,并于次月擔任副總經理

據思哲睿簽署于2023年5月22日的招股說明書(以下簡稱“招股書”),蘇衍宇于2022年4月加入思哲睿,系思哲睿核心技術人員之一。

其履曆顯示,2015 年至2022年,蘇衍宇任蘇州博衆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衆機器人”)首席技術官;2022年5月22日至招股書簽署日2023年5月22日,蘇衍宇擔任思哲睿的副總經理。

據博衆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衆精工”)2022年年報,博衆機器人系博衆精工控股子公司。

據博衆精工于2022年4月26日釋出的“關于核心技術人員離職的公告”(以下簡稱“離職公告”),博衆精工核心技術人員蘇衍宇因個人原因離職,并不再擔任博衆精工任何職務。蘇衍宇2015年加入博衆精工,任職期間,蘇衍宇在博衆精工控股子公司蘇州博衆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衆機器人”)擔任算法工程師、研發總監。

即是說,蘇衍宇于2022年4月從博衆精工離職後,同月加入思哲睿成為核心技術人員。

據思哲睿簽署日為2023年4月21日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闆上市申請檔案的第二輪稽核問詢函之回複報告》(以下簡稱“二輪問詢回複”),思哲睿被要求說明,其專利中是否存在屬于核心技術人員、主要研發人員在原任職機關的職務發明的情形,思哲睿及相關人員與原任職機關是否在知識産權方面存在糾紛或潛在糾紛。

對此,思哲睿表示,其核心技術人員蘇衍宇并未與博衆精工簽署競業禁止協定。

據博衆精工披露的離職公告,蘇衍宇與博衆精工簽有《保密協定》,要求其在離職後的三年内對其知悉博衆精工的任何商業秘密負有保密義務,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予以洩露,也不得利用博衆精工資料、技術、營銷管道幫助其他企業從事商業活動。

而需要說明的是,蘇衍宇在思哲睿入職未滿一年便參與思哲瑞多項專利發明。

1.2 蘇衍宇入職思哲睿不足一年參與專利發明,且發明内容或涉及部分核心技術

據招股書,截至簽署日2023年5月22日,思哲睿擁有兩家全資子公司,分别為蘇州康多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康多”)、開封思哲睿機器人有限公司。

其中,蘇州康多為重要子公司。

據國家知識産權局資料,截至查詢日2023年6月21日,蘇衍宇共參與思哲睿及其子公司蘇州康多共專利發明共20項,其中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11項。

具體來看,一項名為“一種軟排線元件”的實用新型專利,專利号為202222092325X,申請日為2022年8月9日,發明人為劉志衡、馮海生、王建國、裴炎義、李強、蘇衍宇,申請人為思哲睿,截至查詢日2023年6月21日,該專利的案件狀态為專利權維持。

一項名為“一種醫療機器人内部走線裝置、走線方法及醫療機器人”的發明專利,申請号為2023100064159,申請日為2023年1月4日,發明人為姜海洋、李逸成、王曉珏、梁雲雷、馮海生、蘇衍宇,申請人為思哲睿,截至查詢日2023年6月21日,該專利的案件狀态為等待實審提案。

一項名為“手術實時導航方法、裝置、系統、裝置和媒體”的發明專利,申請号為2022112874434,申請日為2022年10月20日,發明人為崔亮、蘇衍宇、戰夢雪、袁寶武,申請人為蘇州康多,截至查詢日2023年6月21日,該專利的案件狀态為等待實審提案。

一項名為“一種訓練資料的擷取方法、裝置及計算機裝置”的發明專利,申請号為202211329894X,申請日為2022年10月27日,發明人為周德剛、張海柱、蘇衍宇、曹志廣、李佳城,申請人為蘇州康多,截至查詢日2023年6月21日,該專利的案件狀态為等待實審提案。

一項名為“一種供電電路”的發明專利,申請号為2022115278137,申請日為2022年11月30日,發明人為盛文松、張海柱、石松濤、蘇衍宇、楊文龍,申請人為思哲睿,截至查詢日2023年6月21日,該專利的案件狀态為一通回案實審。

一項名為“一種掉電不間斷供電電路”的實用新型專利,專利号為2022232058398,申請日為2022年11月30日,發明人為盛文松、張海柱、石松濤、蘇衍宇、楊文龍,申請人為思哲睿,截至查詢日2023年6月21日,該專利的案件狀态為專利權維持。

一項名為“一種供電電路結構”的發明專利,申請号為2022115293194,申請日為2022年11月30日,發明人為盛文松、張海柱、石松濤、蘇衍宇、楊文龍,申請人為思哲睿,截至查詢日2023年6月21日,該專利的案件狀态為等待實審提案。

一項名為“一種供電電路系統”的實用新型專利,專利号為2022231995656,申請日為2022年11月30日,發明人為盛文松、張海柱、石松濤、蘇衍宇、楊文龍,申請人為思哲睿,截至查詢日2023年6月21日,該專利的案件狀态為專利權維持。

一項名為“醫療操控台及醫療裝置”的發明專利,申請号為2022115279375,申請日為2022年12月1日,發明人為劉永波、梁雲雷、蘇衍宇,申請人為思哲睿,截至查詢日2023年6月21日,該專利的案件狀态為等待實審提案。

一項名為“一種車輪固定裝置及醫生控制台”的實用新型專利,專利号為2022233294275,申請日為2022年12月13日,發明人為董剛、馮海生、蘇衍宇,申請人為思哲睿,截至查詢日2023年6月21日,該專利的案件狀态為專利權維持。

一項名為“可調節張緊的醫療裝置用傳動鋼帶裝置及醫療裝置”的實用新型專利,專利号為2022235556751,申請日為2022年12月28日,發明人為李強、蘇衍宇、任國寶,申請人為思哲睿,截至查詢日2023年6月21日,該專利的案件狀态為專利權維持。

一項名為“手術器械的電機驅動方法、裝置、計算機裝置及存儲媒體”的發明專利,申請号為2022117381931,申請日為2022年12月30日,發明人為付志豪、張海柱、周德剛、盛文松、蘇衍宇、丁輝,申請人為思哲睿,截至查詢日2023年6月21日,該專利的案件狀态為等待實審提案。

一項名為“一種腳踏式駐車制動裝置及醫生控制台”的實用新型專利,專利号為2023202038489,申請日為2023年2月14日,發明人為董剛、馮海生、蘇衍宇,申請人為思哲睿,截至查詢日2023年6月21日,該專利的案件狀态為專利權維持。

簡而言之,蘇衍宇從2022年8月到2023年2月參與思哲睿及其子公司19項專利的研發。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蘇衍宇參與申請的專利,或涉及思哲睿的兩項核心技術。

據招股書,截至簽署日2023年5月22日,思哲睿手術導航技術類别下,核心技術“手術導航與器械跟蹤引導”的具體表征包括術中時監控與可視化導引、在手術過程中實時擷取手術器械和患者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等。

據國家知識産權局資料,專利号為2022112874434的發明專利“手術實時導航方法、裝置、系統、裝置和媒體”,其涉及的技術領域為醫學圖像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手術實時導航方法、裝置、系統、裝置和媒體,該發明主要解決手術中不能持續提供手術視野的問題,同時能擷取更準确的組織的結構形态資訊和位置資訊。

可見,蘇衍宇參與的發明專利“手術實時導航方法、裝置、系統、裝置和媒體”的技術領域,與思哲睿的核心技術“手術導航與器械跟蹤引導”的技術表征有重疊,都涉及手術導航相關方面。

據招股書,截至簽署日2023年5月22日,思哲睿主操作手技術類别下,核心技術“主動安全限制控制技術”的具體表征包括當醫生在術中出現非正常的或存在安全風險的操作時,能夠實時保障手術安全的控制政策等。

據國家知識産權局資料,專利号為2022117381931的發明專利“手術器械的電機驅動方法、裝置、計算機裝置及存儲介”,其涉及的技術領域為醫療器械領域,該發明主要解決當編碼器出現故障時,無法準确擷取電機的實際轉動位置,無法準确驅動電機,影響醫療手術精度、對手術安全造成隐患的相關問題。

上述情形不難看出,蘇衍宇所參與的發明專利“手術器械的電機驅動方法、裝置、計算機裝置及存儲介”,與思哲睿的核心技術“主動安全限制控制技術”在技術表征方面存在重疊,都涉及解決手術中出現非正常的情況時可以保證手術安全進行的問題。

此外,蘇衍宇參與思哲睿的專利發明還與“老東家”的部分專利涉及相同領域。

1.3 蘇衍宇參與的專利涉及電源技術領域,“前東家”專利亦涉及相關領域

由上文可知,蘇衍宇參與的思哲睿及其子公司蘇州康多專利申請包括“一種供電電路”、“一種供電電路結構”、“一種掉電不間斷供電電路”、“一種供電電路系統”。

據國家知識産權局資料,申請号為2022115278137的發明專利“一種供電電路”,涉及電源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供電電路。申請号為2022115293194的發明專利“一種供電電路結構”,涉及電源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供電電路結構。

專利号為2022232058398的實用新型專利“一種掉電不間斷供電電路”,涉及電源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掉電不間斷供電電路。專利号為2022231995656的實用新型專利“一種供電電路系統”,涉及電源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供電電路系統。

可見,蘇衍宇參與思哲睿及其子公司的上述專利均涉及電源技術(供電電路)領域。

需要指出的是,蘇衍宇“老東家”的全資子公司博衆機器人的多項專利亦涉及電源技術(供電電路)領域。

據國家知識産權局資料,一項名為“一種供電控制裝置、系統及方法”的發明專利,申請号為2020115189223,申請日為2020年12月21日,申請人為博衆機器人,截至查詢日2023年6月21日,該專利的案件狀态為一通出案待答複。該項專利涉及電源技術(供電電路)領域,具體為一種供電控制裝置、系統及方法。

一項名為“一種供電電路和電源裝置”的發明專利,申請号為202011521085X,申請日為2020年12月21日,申請人為博衆機器人,截至查詢日2023年6月21日,該專利的案件狀态為中通回案實審。該項專利涉及電源技術(供電電路)領域,具體為一種供電電路和電源裝置。

即表明,思哲睿核心技術人員蘇衍宇參與發明的專利涉及思哲睿的部分核心技術,且有四項涉及電源技術(供電電路)領域,而他的“老東家”子公司博衆機器人亦有兩項專利涉及電源技術(供電電路)領域。

簡言之,蘇衍宇自博衆精工離職當月即加入思哲睿,當年度即參與思哲睿的專利發明,且兩家企業或存在技術領域重疊的現象。

1.4 《專利法》明确,執行本機關任務或利用本機關條件的發明為職務發明

據《專利法》第六條規定,執行本機關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機關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于該機關,申請被準許後,該機關為專利權人。該機關可以依法處置其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促進相關發明創造的實施和運用。

據《專利法實施細則》(2010修訂)第十二條規定,專利法第六條所稱執行本機關的任務所完成的職務發明創造,是指在本職工作中作出的發明創造,履行本機關傳遞的本職工作之外的任務所作出的發明創造,退休、調離原機關後或者勞動、人事關系終止後1年内作出的,與其在原機關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原機關配置設定的任務有關的發明創造。

簡而言之,2022年4月,思哲睿的核心技術人員蘇衍宇從博衆機器人離職後當月即加入思哲睿,同年8月,蘇衍宇參與了思哲睿及其子公司多項專利的發明。除此之外,蘇衍宇參與思哲睿發明的專利涉及電源技術領域,而其“老東家”在電源技術領域也擁有多項專利發明。

另外,思哲睿的研發創新能力亦值得關注。

二、上市輔導後集中受讓逾三成發明專利,或“拼湊”創新能力

打鐵還需自身硬。科技創新引領高技術産業快速發展,讓經濟發展具有更高的品質。

需要說明的是,思哲睿的授權發明專利數與同行可比公司相比,或并未占據優勢。同時,思哲睿逾三成發明專利或系“突擊”受讓而來。

2.1 2022年年末思哲睿獲授權發明專利數量43項,處于行業墊底位置

據招股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思哲睿及其子公司共擁有169項專利,包括發明專利43項,實用新型專利109項,外觀專利17項。

經測算,思哲睿發明專利數量占總專利數的25%。

招股書顯示,思哲睿是一家專注于手術機器人研發、生産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其自稱始終堅持自主創新,在手術機器人領域形成了一系列核心技術和獨創性成果。企業的主要産品為腔鏡手術機器人等創新醫療器械。

即是說,思哲睿定位于創新醫療器械領域。然而,其獲得的授權發明專利數量與同行公司對比或并不占優勢。

據招股書,思哲睿選取的同行業可比公司包括上海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創機器人”)、北京天智航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智航”)、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邁瑞醫療”)、上海聯影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影醫療”)。

據國家知識産權局資料,截至2022年年末,微創機器人母公司累計獲得發明專利授權67項。

據天智航2022年年報,截至2022年年末,天智航累計獲得發明專利授權46項。

據邁瑞醫療2022年年報,截至2022年年末,邁瑞醫療累計獲得發明專利授權1,847項.

據聯影醫療2022年年報,截至2022年年末,聯影醫療累計獲得發明專利授權2,309項。

由上述可知,截至2022年12月31日,相比同行業可比公司,思哲睿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數量墊底。

值得注意的是,思哲睿逾三成發明專利或系“突擊”受讓而來

2.2 2022年5月思哲睿開始接受上市輔導,2022年7月集中受讓14項發明專利

據思哲睿于2022年7月22日簽署的《關于哈爾濱思哲睿智能醫療裝置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輔導工作進展情況報告(第一期)》,思哲睿接受上市輔導起始時間為2022年5月27日。

據招股書,截至簽署日2023年5月22日,思哲睿擁有的43項發明項專利中,有18項是受讓取得。

上述十八項專利中,有14項均由哈工大轉讓給思哲睿。

據思哲睿簽署日為2023年2月25日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闆上市申請檔案的稽核問詢之回複報告》(以下簡稱“首輪問詢回複”),思哲睿已履行以及正在履行的主要合作研發項目有五個,合作研發項目共産生11項發明專利。

其中,“人工耳蝸微創植入機器人系統研究”項目形成1項專利,“脊柱微創手術機器人系統研究”項目形成10項專利,且上述十一項專利系全部由哈工大轉讓給思哲睿,轉讓時間為2022年7月。

除上述專利外,在思哲睿的受讓專利中,還有其他三項專利為2022年7月受讓自哈工大。

據國家知識産權局資料,一項名為“一種面向喉部手術的子產品化繩驅動切口式連續體機械臂”的專利,專利号為CN202011406726.7,申請日為2020年12月4日,發明人為高永卓、杜志江、王昊東、王嘯龍,截至查詢日2023年6月21日,該專利的專利權處于維持狀态。該專利于2022年7月12日變更申請人,申請人由哈工大變更為思哲睿。

一項名為“一種單孔手術機械臂的展開機構”的專利,專利号為CN202011402446.9,申請日為2020年12月4日,發明人為高永卓、杜志江、王昊東、王嘯龍,截至查詢日2023年6月21日,該專利的專利權處于維持狀态。該專利于2022年7月12日變更申請人,申請人由哈工大變更為思哲睿。

一項名為“一種微創手術機器人用子產品化柔性器械臂”的專利,專利号為CN202011402477.4,申請日為2020年12月4日,發明人為高永卓、杜志江、王昊東、王嘯龍,截至查詢日2023年6月21日,該專利的專利權處于維持狀态。該專利于2022年7月12日變更申請人,申請人由哈工大變更為思哲睿。

根據《金證研》北方資本中心研究,截至招股書簽署日2023年5月22日,思哲睿共擁有43項發明專利,并且于2022年7月份集中受讓了14項發明專利,且均受讓于哈工大。其2022年7月受讓的發明專利,占其發明專利數的比例為32.56%。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14項發明專利,或涉及思哲睿的主要産品及核心技術領域。

2.3 集中受讓發明專利中,11項應用于主要産品另外3項的技術領域或涉及核心技術

據招股書,思哲睿研發建構了腔鏡手術機器人、經尿道柔性手術機器人、經口腔手術機器人、人工耳蝸手術機器人、脊柱内鏡手術機器人等豐富的手術機器人産品矩陣。

據首輪問詢回複,思哲睿受讓于哈工大的14項發明專利中,10項應用于脊柱内鏡手術機器人,1項應用于人工耳蝸手術機器人。而脊柱内鏡手術機器人與人工耳蝸手術機器人均屬于思哲睿主要産品。

除上述11項專利外,另外受讓于哈工大的3項發明專利均涉及思哲睿核心技術。

據招股書,截至簽署日2023年5月22日,思哲睿在手術機器人領域形成了多項核心技術,涉及六大技術類别,包括手術機器人創成技術、手術機械臂技術、主操作手技術、手術器械技術、主從遙操作技術、手術導航技術。

其中,手術機械臂技術類别下的核心技術“連續體機構設計技術”的具體表征包括基于剛性導盤與多切口柔性體,建構剛柔耦合連續體機器人結構,該技術可在不借助外部機械臂運動的情況下實作狹小空間手術操作控制等。

據國家知識産權局資料,思哲睿受讓于哈工大的專利号為2020114067267的發明專利“一種面向喉部手術的子產品化繩驅動切口式連續體機械臂”,其涉及的技術領域為醫療器械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面向喉部手術的子產品化繩驅動切口式連續體機械臂,該發明主要解決普通的連續體機械臂存在負載能力差的問題。

一項受讓于哈工大的專利号為2020114024469的發明專利“一種單孔手術機械臂的展開機構”,其涉及的技術領域為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單孔手術機械臂的展開機構,該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單孔手術機械臂的展開機構。

一項受讓于哈工大的專利号為2020114024774的發明專利“一種微創手術機器人用子產品化柔性器械臂”,其涉及的技術領域為微創手術機器人醫療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微創手術機器人用子產品化柔性器械臂,該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微創手術機器人用子產品化柔性器械臂。

可見,上述三項發明專利的技術領域,與思哲睿的核心技術“連續體機構設計技術”的技術表征或存重疊,都涉及連續體機械臂相關方面。

而作為拟在科創闆申請上市的企業,思哲睿要滿足科創闆的股票上市規則。

據招股書,思哲睿采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闆股票上市規則》第2.1.2條第(五)項等規定的上市标準: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産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準許,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産品獲準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其他符合科創闆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并滿足相應條件。

其中在2022年1月,外部第三方投資者入股思哲睿,該輪增資公司投後估值為83.6億元。思哲睿的核心産品康多機器人根據不同配置分為SR1000、SR1500和SR2000三款型号。SR1000已完成泌尿外科上尿路注冊臨床試驗并于2022年6月獲得第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SR1000在泌尿外科下尿路的注冊臨床試驗已于2022年8月完成。故思哲睿滿足科創闆上市準則。

據現行有效的《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支援和鼓勵科創闆定位規定的相關行業領域中,同時符合下列 4項名額的企業申報科創闆上市:(1)最近三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5%以上,或最近三年研發投入金額累計在6000萬元以上;(2)研發人員占當年員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3)應用于公司主營業務的發明專利5項以上;(4)最近三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達到20%,或最近一年營業收入金額達到3億元。采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闆股票上市規則》第2.1.2條第一款第(五)項規定的上市标準申報科創闆的企業可不适用上述第(4)項名額的規定。

據招股書,2020-2022年,思哲睿研發投入金額分别為2,889.53萬元、6,062.97萬元、15,381.91萬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思哲睿擁有研發人員240人,占總員勞工數的51.61%。

據首輪問詢回複,思哲睿擁有涉及核心技術的重要發明專利15項。

由上述知,截至2022年年末,思哲睿累計獲授權發明專利數量在行業中墊底。此外,思哲睿于2022年5月開始接受上市輔導。時隔兩個月,即2022年7月,思哲睿集中受讓了14項發明專利,占發明專利總數逾三成。并且,上述14項受讓發明專利,11項應用于思哲睿的主要産品脊柱内鏡手術機器人與人工耳蝸手術機器人,3項技術領域或涉及思哲睿的核心技術“手術機械臂技術”。此次沖擊科創闆上市,思哲睿創新能力幾何?或未可知。

欲人不知,莫若不為。面對上述種種問題,思哲睿能否取信于投資者?尚待考察。

本文源自金證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