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nteger.valueOf(int)學習前言一、Integer.valueOf源碼二、IntegerCache是什麼?看看源碼三、代碼舉例總結

文章目錄

  • 前言
  • 一、Integer.valueOf源碼
  • 二、IntegerCache是什麼?看看源碼
  • 三、代碼舉例
  • 總結

前言

Integer和Interger.valueOf()有什麼差別,JDK1.5源碼之後引入了Interger.valueOf(int),具體是什麼用處。

從源代碼可以知道,valueOf對-128~ 127這256個值做了緩存(IntegerCache),如果int的取值範圍是:-128~127在vlaueOf(int)時,他會直接傳回IntegerCache的緩存給你。

一、Integer.valueOf源碼

Integer a = new Integer(1);

Integer b = Integer.valueOf(1);

兩個都是得到一個Integer對象,但是Integer.valueOf的效率高。為什麼呢?因為Integer.valueOf用到了緩存。看看Integer.valueOf的代碼:

public static Integer valueOf(int i) {
    final int offset = 128;
    if (i >= -128 && i <= 127) { // must cache
        return IntegerCache.cache[i + offset];
    }
        return new Integer(i);
    }
           

1、new Integer():方法會在記憶體中新開辟一個記憶體空間;

2、valueOf():方法隻有在傳入的參數<-128或>127時,才會去調用一個new Integer()方法去建立一個新的對象,否則會使用靜态類IntegerCache中的cache裡的對象。

二、IntegerCache是什麼?看看源碼

private static class IntegerCache {
private IntegerCache(){}

static final Integer cache[] = new Integer[-(-128) + 127 + 1];
static {
for(int i = 0; i < cache.length; i++)
cache = new Integer(i - 128);
}
}
           

三、代碼舉例

Integer a=new Integer(1);
        Integer b=new Integer(1);
       
        //整數範圍在-128到127之間,傳回的是同一個對象
        Integer c=Integer.valueOf(1);
        Integer d=Integer.valueOf(1);
       
        //傳回的不是同一個對象
        Integer e=Integer.valueOf(200);
        Integer f=Integer.valueOf(200);
       
        System.out.println(a==b);
        System.out.println(c==d);
        System.out.println(e==f);
 
           

輸出為

false

true

false

是以,new Integer傳回的永遠是不同的對象,但是當整數範圍在-128<i<=127時,Integer.valueOf傳回的是同一個對象。

總結

在沒有對Integer建立有特殊要求時,比如純數字計算或比較,最好用Integer.valueOf。

Integer.valueOf(int):當這個值在-128和127之間時,會用緩存儲存起來,供多次使用,以節約記憶體。

如果不在這個範圍内,則建立一個新的Integer對象。

這個問題的本質是Integer的valueOf()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