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2 雲原生總結:容器智能化、微服務開源普惠、Serverless 爆發,“用好雲”成關鍵詞

如果用兩個詞來總結 2022 年雲原生的發展态勢,您會有哪些評價?

——繁榮和普惠。“繁榮”代表目前雲原生的技術和産品蓬勃發展;“普惠”代表雲原生技術從網際網路走向金融、零售、政企等行業,普惠千行百業建構豐富應用。(阿裡雲智能雲原生應用平台産品負責人李國強)

2022 年,雲原生技術日趨成熟,伴随容器、Serverless、微服務等技術快速發展,已逐漸建構出繁榮的技術體系。如今雲原生憑借降本增效、提高持續傳遞能力、易于開發等優勢,正在不斷激活應用建構範式,引起企業系統架構、生産方式、商業模式等發生變革,毋庸置疑,雲原生已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最短路徑。

那麼,2022 年雲原生領域有哪些新進展?未來我們需要關注雲原生哪些發展?

對此,在第三屆雲原生實戰峰會期間,阿裡雲智能雲原生應用平台産品負責人李國強接受媒體采訪,為我們解讀雲原生的最新發展與阿裡雲在雲原生領域的最新實踐。

雲原生熱門技術發展趨勢

  • 容器

容器作為雲原生的代表技術,正在不斷重塑雲的使用方式。據 Gartner 釋出的《全球容器管理預測》中指出,在加速的數字化轉型驅動下,更多企業采用基于雲的容器管理服務,在 2025 年85% 的大型企業将更多地使用容器管理。

今年容器技術依舊發展強勁,李國強觀察到容器在雲原生 FinOps、雲原生大資料、混部、分布式雲等擁有良好發展趨勢。

第一個發展趨勢是越來越多的新型負載類型容器化。 今年在遊戲領域、AI 大資料領域的容器化愈發明顯,企業将核心負載運作在容器上,以進行統一的資源排程,幫助企業更好地利用彈性。

在混部上,阿裡雲今年開源了雲原生混部項目 Koordinator,它在 K8s 上提供了對編排排程能力的增強,支援針對不同類型的工作負載,資源效率提升100%,實作差異化 SLO 保障,讓低優先級的任務對延遲敏感型任務的影響< 5% 。

2022 雲原生總結:容器智能化、微服務開源普惠、Serverless 爆發,“用好雲”成關鍵詞

第二個發展趨勢是分布式雲。 企業可基于容器分布式雲的方式,來建構線上線下聯合的混合雲方案,既兼顧了線下利舊相容,也兼顧到上雲效率的提升。2021年 9 月,阿裡雲容器服務全面更新為 ACK Anywhere,讓企業在任何用雲的地方都能獲得一緻的容器基礎設施能力。

阿裡雲通過分布式雲容器平台 ACK One 和邊緣容器服務 [email protected],以覆寫更多企業用雲的場景。通過 ACK One 幫助企業建構線上線下統一方案,便捷統一管理應用。能夠支援資料中心彈性到公共雲,公共雲能力下沉到客戶資料中心等豐富場景。知名自動駕駛科技公司元戎啟行基于 [email protected] 将自動駕駛車輛通過邊緣容器進行管理,快速覆寫到衆多智能車載裝置,有效降低管理成本,運維效率提升 60% 以上。

阿裡雲容器服務産品家族已經成為企業的雲原生作業系統。基于阿裡雲容器服務,阿裡巴巴實作了100%業務雲原生上雲。

另外,今年雲原生 FinOps 發展良好。後疫情時代,如何通過雲原生技術幫助企業更好地降本增效,成為擺在雲廠商面前的新思考題。阿裡雲結合業财一體化實踐和 FinOps 理念,推出 ACK FinOps 套件,通過數字化手段和智能化方法,幫助企業實作成本可視化、可優化、可控制。

2022 雲原生總結:容器智能化、微服務開源普惠、Serverless 爆發,“用好雲”成關鍵詞

在服務網格領域,2022 年 4 月,谷歌提議将 Istio 捐贈給 CNCF,9月 Istio 正式成為 CNCF 孵化項目。更加開放的 Istio 社群治理模式,将會得到更多企業和開發者的支援,推動更多的創新和技術成熟。2022 年,Istio 宣布引入全新的無 sidecar 資料平面模式 Ambient Mesh,通過将資料平面功能從 sidecar 容器轉移到網絡基礎設施來解決常見的操作挑戰,可以說Istio 的發展未來可期。阿裡雲服務網格 ASM 産品,是業内首個全托管 Istio 相容的服務網格産品,今年,ASM産品獲得了首批通過可信雲服務網格性能測評先進級認證、排名第一、全項滿分。

得益于阿裡雲的大規模容器應用實踐,在 2022 年第一季度 Forrester 釋出的全球公共雲容器平台分析師報告中,ACK 成為比肩 Google 的全球上司者,這也是首次有中國科技公司進入容器服務上司者象限。在CSDN 釋出的《2021-2022中國開發者調查報告》中顯示,在容器雲平台的使用上,有52% 的開發者在使用阿裡雲,占領先地位。

  • 微服務

在數字化轉型需求的大潮下,企業系統從傳統的單體應用走向分布式、更為标準的微服務架構。然而随着分布式微服務發展,微服務架構複雜繁多,系統架構越來越複雜,如何做好微服務治理成為企業關注的問題。

今年 4 月,阿裡巴巴和 B 站、位元組跳動等企業共同發起并開源 OpenSergo 項目。OpenSergo 從微服務的角度出發,涵蓋流量治理、服務容錯、服務元資訊治理、安全治理等關鍵治理領域,提供一系列的治理能力與标準、生态适配與最佳實踐,支援 Java、Go、Rust 等不同語言。

李國強表示,上述模式是今年的全新嘗試,即通過制定标準、聯合更多力量共同推動社群發展,尋找上下遊企業和社群的支援。旨在建構一個和語言無關、技術形态無關,貼近業務的統一服務治理規範和實作。

另外在雲原生網關領域上,由于網關類型衆多,傳統網關無法滿足容器化應用的高彈性等需求,今年 10 月,阿裡雲開源新一代雲原生網關 Higress,遵循 Ingress/Gateway API 标準,将流量網關、微服務網關、安全網關三合一,在一個網關上解決多個網關的問題,大大簡化使用者在網關體系上的複雜度。自釋出一個多月以來,已有 700 個 Star,社群活躍度較高。

  • 可觀測

雲原生時代,企業所面臨的 IT 運維環境愈發複雜,對企業的運維能力提出高度挑戰,一套全面的觀測性系統極為關鍵。然而以往在可觀測領域裡,存在标準不一、資料存儲分散等問題。伴随 OpenTelemetry、Prometheus、Grafana 等逐漸成為事實标準,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基于這些開源标準建構可觀測體系。

基于以上趨勢,阿裡雲釋出了雲原生可觀測套件 ACOS,形成名額存儲分析、鍊路存儲分析、異構構資料源內建的可觀測資料層,同時通過标準的 PromQL 和 SQL,提供資料大盤展示,告警和資料探索能力。

2022 雲原生總結:容器智能化、微服務開源普惠、Serverless 爆發,“用好雲”成關鍵詞

李國強表示,不同行業對可觀測的訴求不同,例如在網際網路行業,主要以公共雲為主,在建構可觀測時希望與開源體系相比對,企業自主選擇适合的産品來建構相關技術體系;在政企行業,對一站式服務可觀測體系的訴求較多,而雲原生可觀測套件 ACOS 可以一站式提供資料采集、資料存儲、資料展示、告警處理等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雲原生實戰峰會上,阿裡雲雲原生可觀測套件ACOS 釋出了可觀測內建中心 2.0更新,目前已支援 50+款雲服務和技術組建名額觀測的一鍵內建,ECS/ACK/EDAS 等部署應用零改造觀測內建,觀測接入效率提升超過 20%。

  • Serverless

目前,Serverless 加速重塑應用架構和研發模式,雲上研發方式正在發生根本性變革。Serverless提供衆多預制子產品,大大降低軟體開發門檻,提高軟體生産效率,開發者在雲上高效進行研發、運維、部署。

為幫助企業和開發者更輕量靈活地用雲,實作業務靈活創新,今年阿裡巴巴确立了以“雲原生”作為集團整體技術架構的戰略,阿裡雲更是對外宣布核心産品全面 Serverless 化,緻力讓企業和開發者用雲就像用電一樣簡單。

截止發稿,阿裡雲已有 20 多項核心服務實作了 Serverless 化,未來将全面推進整體産品體系的 Serverless 化。

談及今年 Serverless 的火熱發展,李國強表示,Serverless 的理念、能力以及市場的覆寫率仍處于持續上升階段,遠遠沒有達到真正的頂峰。今年市場對它的認知逐漸趨于成熟,越來越多人開始應用 Serverless 架構,有非常多的應用适合演進到Serverless架構。今年是國内 Serverless發展的元年,相信未來幾年,Serverless 将逐漸疊代演進、實作大規模落地。

全面雲原生深度用雲,降本增效的絕佳利器

後疫情時代,企業在開展數字化轉型時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是在大環境下,今年企業對“降本增效”的訴求強烈。二是伴随疫情防控政策變化,專家預測明年經濟可能會快速複蘇。企業需要重新審視其 IT 系統是否足夠健壯以面對未來的業務陡增;另外市場的快速變化将帶來新的商機,企業自身的數字化能力是否足夠靈活以應對業務的快速變化?

雲原生正在激活應用的建構方式,幫助企業在競争中脫穎而出。雲原生以高彈性、流量治理、高可用的優勢幫助使用者建構健壯的、具有彈性的應用,以面對業務流量突增等變化。同時,雲原生基于标準的建構釋出流程,使用者可以靈活地進行産品釋出來應對日新月異的市場需求。

在降本增效上,以阿裡巴巴為例,依靠強大的技術能力,通過全面雲原生深度用雲,同時阿裡巴巴也享受雲上研發帶來的技術紅利,來實作降本增效。在2022年雙 11 中,阿裡雲結合業财一體化實踐和 FinOps 理念,從統一排程混部到全面 FinOps 實踐,以機關算力 TCO 來衡量,相比2021年雙 11,機關算力成本 TCO 下降 8%。

回顧阿裡巴巴上雲曆程,從 2019 年的核心系統上雲,到 2020 年的全面雲原生化,再到 2021 年阿裡 100% 業務全面上雲,如今已進入雲原生化的深度用雲階段,據官方資料披露,今年阿裡集團在 PaaS 支援的業務形态中支出占用雲總成本達 43%。

以上也是企業上雲用雲的典型曆程:在初級用雲階段,企業用雲從最基礎的 IaaS 層開始,将原來 IDC 搬到雲 IaaS 層,在 PaaS 層仍存在大量自建技術,企業需要一支專業的運維團隊來負責建構 PaaS 層産品能力,主導産品演進。随着用雲程度的深入,使用者意識到雲 PaaS 層已提供足夠強大的産品能力,使用者隻需将自己的精力放在業務本身即可,于是企業用雲逐漸從 IaaS 層覆寫到 PaaS 層,如此一來,PaaS 層用雲的占比變高了,同時技術人力投入降低。在深入用雲的過程中,IT 投入總成本也在逐年降低,充分釋放雲原生紅利,最終反哺到業務,讓雲原生助力企業最終實作降本增效。

堅持雲原生開源,構築開放融合生态體系

要想雲原生技術、生态持續發展,光靠一家企業是不足夠的,開源對雲原生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一直以來,阿裡雲不留餘力地為雲原生開源做貢獻:

2018年,阿裡雲提出“雲原生三位一體”理念,将自研技術、開源項目、商業産品形成統一的技術體系,積極參與打造一個開放、标準、健康良性的雲原生技術生态。截止目前,由阿裡雲主導發起、參與的雲原生開源項目已有 30+,其中包括 13 個 CNCF 項目,2 個 Apache 頂級項目,目前積累 2000+貢獻者,27 萬Star,覆寫全球 100 萬+開發者。在 2022 年 CNCF 開發者協作影響力排名中 ,阿裡雲位列全球第二,僅次于谷歌。

2022 雲原生總結:容器智能化、微服務開源普惠、Serverless 爆發,“用好雲”成關鍵詞

資料來源:X-lab 開放實驗室/木蘭開源社群 OpenDigger 項目

過去,阿裡雲發起并捐贈了 KubeVela、OpenYurt、Fluid、OpenKruise、sealer、ChaosBlade、ServerlessDevs、OCM 等多個項目均已進入 CNCF,覆寫應用傳遞管理、邊緣計算、多雲混合雲、混部等領域。

據中國網際網路釋出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2)》,在雲計算領域,2021年雲計算市場保持高速發展,整體市場規模達到 1781 億元,增速超 33%。

雲計算市場龐大,企業需求多樣,阿裡雲期待攜手各方“以生态為先”的政策,建構開放、融合的雲原生生态體系,助力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

阿裡雲通過建構轉售生态、産品生态、服務生态三大體系構築開放融合的夥伴生态。在轉售生态上,通過和創雲、青蓮、乘雲科技、華訊網絡等夥伴合作,推動更多企業使用雲原生産品技術,實作數字化創新;在産品生态上,一是通過豐富全面的雲原生産品,服務好 SaaS和 ISV 廠商,形成聯合解決方案。今年,阿裡雲與鼎捷軟體、大海科技打造了工業領域的聯合解決方案,以更好地服務制造業客戶,提升企業智能制造的水準;二是通過和産品生态的合作,引入優秀的産品,與阿裡雲現有産品體系進行融合,提供更全面的雲原生解決方案。目前,阿裡雲與諧雲、行雲創新、袋鼠雲等生态夥伴已開展深度合作。在服務合作上,與浩鲸、軟通動力等合作,基于雲原生的技術和解決方案,貼身服務企業客戶,以滿足不同的服務訴求。

開發者如何迎接雲原生時代?

據 CSDN 2021 年資料統計,在 3200 萬 CSDN 注冊使用者中,閱讀和研究雲原生技術的開發者已經達到了 406 萬。雲原生已成為必然發展趨勢,開發者們如何全面擁抱?

李國強建議,對于運維人員來說,在技術上,學習和采用更多的容器、Serverless 雲原生技術來幫助企業降低 IT 成本。在思維上,從技術思維逐漸向業務思維發展,今年FinOps理念深入到企業裡,運維開發人員可結合FinOps理念,從原有關注業務的穩定性到關注業務的健康度,以更穩定高效地創造業務價值。

對于應用開發人員來說,下一代應用開發人員是“長”在雲上的開發人員,是雲原生的應用開發者。目前有些開發人員尚未形成雲原生開發的工作習慣,仍采用線下開發完代碼後部署到雲上運作的方式, 下一步應用開發人員需改變原有的思維模式,學習事件驅動架構(EDA)、組裝式程式設計、Serverless架構等知識,及時關注雲上應用開發模式和相關的應用架構、程式設計模式。

點選此處,了解更多峰會資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