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培養新人總結_對于剛入行的新人,我的三點建議

如何培養新人總結_對于剛入行的新人,我的三點建議

從校園到職場,每個人都要經曆從“菜鳥”到“老鳥”的階段。這幾年帶過營運也帶過産品,最近又剛好在帶一個“小鮮肉”,時不時也會讓我回想起初入職場的情形,是以借機整理了一下這些年自己學習和帶新人的經驗,希望能對他人有所助益。

我遇到的很多人——不論是新人,還是其他同僚——大部分都很聰明,能很快地學習一些東西;反應迅速,有見地。然而大家适應角色和勝任工作的速度卻非常不同;年年歲歲,最終職能和管理層級也就分化了出來。是以很多時候我認為:你能不能勝任你的工作,并不完全由智商決定,興趣、習慣、思維方式、情商、甚至是機遇……很多因素都在對未來的職業發展産生重要影響。作為新人,不論處于什麼崗位,産品、營運、設計、研發或其他,在剛剛進入職場的一年,我有以下三點建議:

一、養成良好的習慣

剛入職場的新人大都比較懵懂,陌生的環境、與學校完全不同的氛圍、績效的壓力……他們有時候可能會感覺手足無措。也許他們會像在學校應付老師布置的作業一樣,應付導師/上司交代的工作。這個階段,其實大家可以嘗試培養自身的一些習慣。

首先,是總結的習慣

在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導師會要求我每天寫日總結,到了周末、月末還要寫周總結、月總結。當時覺得這麼做很費事,因為一天的工作其實很平淡無奇,也做不出什麼驚天動地的成就,也沒有學到什麼醍醐灌頂的經驗教訓,總結得既瑣碎又沒有成就感。可是,就這樣堅持了幾個月,慢慢就養成了總結的習慣,階段性的工作結束,就會不自覺地思考一段時間内的得失:學到了哪些新的東西?哪些地方做的還不夠好?應該怎麼做可能更好?擷取了哪些新的資源?掌握了哪些方法?直到現在,即使總結不再需要寫出來發送給任何人,我也會習慣性地總結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事情,從中汲取經驗教訓。

幾年後的今天,已經很難再要求新人像我當初那樣每天做總結;但是我還是建議新人能夠養成總結的習慣,從最簡單的日常工作開始,認真記下自己在工作中的經曆、導師或上司和同僚的建議、學到的新知識等,打好基礎,也保證自己同樣的錯誤不犯第二次。這既是一個好習慣,也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訓練。

其次,是學會管理時間

一般來說,安排給職場新人的工作都會是一些相對簡單、瑣碎、但對他們又有一定挑戰的工作——至少我是這樣做的。尤其是在一個節奏比較快的團隊,有時候雖然是一些相對簡單的工作,但新人在處理的時候仍手忙腳亂,甚至有些主次不分。

管理時間是一場持久戰,能力越大、職能範圍越大、事情也越多,越需要掌握管理時間的方法。因而,從入職開始,新人就應該開始學習管理時間的方法,學會厘清楚手頭工作的輕重急緩,能夠更合理地配置設定精力和時間,以比對團隊的工作節奏,也為以後适應處理更複雜、更多并行工作的情境做好準備。

這裡可以嘗試自己制定計劃,并盡量按照計劃執行,就算“計劃趕不上變化”,也一定是好過沒有計劃的。當然,還有更多時間管理方法和工具,如果大家覺得在這塊捉襟見肘,可以有針對性地去探究一下。

第三,是保持學習的習慣

一定要明白,學習應該是一種習慣,而不是一件事情——習慣會融入到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事情卻是靜靜躺在你的list上等待被執行的任務。學習的方法有很多種,看書、逛社群、看公衆号、上網課、甚至一次交談……都能夠成為學習的途徑。

在剛開始的時候,我比較建議大家看書。一本好書能讓人獲益匪淺,最重要的是書中的知識結構會相對完整,通過看書能建立初步的知識地圖,讓讀者在相關領域建立更完善的概念,為後續深入學習掌握相關知識和資訊打下很好的基礎。在後續的學習和工作中,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了解他人的經驗和觀點,選擇性地吸收,擴充知識地圖的邊界和細節。

二、多多思考和尋找方法

除了學習以外,對新人來說,學會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深入思考也是必不可少的。

現在大家都習慣了,遇到不知道如何處理的問題,就上網找解決方案。比如要寫文檔了,很多新人可能就會到網上搜對應的文檔模闆或案例。這當然不失為一個入門的好途徑,但是如果能夠更進一步的思考,則更有助益。

舉個例子:之前有朋友剛從研發轉為産品(初創團隊),問我PRD文檔應該怎麼寫。我給了他2條建議:第一,可以到網上搜搜,會有很多人分享PRD的模闆或思路,大概就能明白PRD文檔的作用和應該涵蓋的内容;第二,先弄清楚為什麼要寫PRD,雖然PRD是産品的基本功,但是并不一定對所有團隊來說PRD都是必不可少的,這個文檔寫出來你究竟是打算給到研發團隊、還是上司、還是客戶?有沒有更好的傳遞方式?因為不同目的、不同閱聽人,文檔的價值取向、細節把握等都會有不同,是以還是要先從自身業務的角度來思考。

是以,在日常工作中,深入思考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以從幾個角度來思考我們的工作:

基于目标的角度。任何工作的開展都是有目的的,不是閑來無事擺弄。有些導師或上司安排的工作,可能會耐心解釋工作的重要性、為了達成什麼樣的目标、應該以什麼樣的思路去做。但也有很多時候,任務下達的資訊是很模糊的,接到工作時完全感受不到工作的意義。這個時候,作為新人,更應該思考工作的目标是什麼,究竟是為了誰在做這件事情,這項工作在整個項目中承擔了什麼樣的角色,理想的結果應該是什麼樣的……如果想不清楚可以和導師或上司保持溝通,也可以了解一下團隊其他成員的工作以做參考。

對人不對事的角度。我們常常說“對事不對人”,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往往需要我們對人不對事。比如前面說到的寫PRD的例子,在不同的團隊中,有不同的業務需求和工作流程,同一份文檔的閱聽人、作用都可能有一定差異,是以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更多地基于人的思考。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也是一樣,人的知識背景、立場、職責、性格不同,在溝通時也應當針對人的不同采取不一樣的政策,如何以最快的方式讓對方明白自己的意圖、尋求雙方意見達成一緻、避免溝通中的誤解和沖突,都需要更多基于人的思考。

把握工作中的套路。當然,我們會希望能做更多創造性的工作,但不可否認,很多工作還是有一定的套路可循的。套路不是生搬硬套,很多時候我們可以了解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思路。競品分析怎麼做?新增功能應該如何設計?一篇軟文怎麼寫?一次會議要如何達成各方認同?

就像前面說的,明白為何做、為誰做,就能大緻明白應該如何做,需要從哪些角度找資料和突破。就拿競品分析來說,産品、營運、市場、戰略等各個層面關注的資訊各有偏重,很多時候我們可能不會做一個大而全的競品分析,而會分解到幾個層面的分析,而每個層面的分析都是有方法可循的。

三、學會結果導向和承擔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的導師就時常跟我說要“結果導向”,在學校的時候,我們會比較習慣“重在參與”,習慣向人彰顯自己在過程中的付出,就像現在時常能聽到有些人在辯駁時說“你造他有多努力嗎”。但是很遺憾,很多事情就是不看過程隻看結果的。就好像一個人每天認真自習到深夜,卻依然每次考試倒數第一,并不會因為他的勤奮刻苦改變他是學渣的事實。是以,作為新人,更應該在剛剛入職時訓練自己改變思路,時刻謹記要結果導向。

結果導向不是一句虛無缥缈的空話,要做到結果導向,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承擔結果,不找借口

在《歡樂頌》中有一個橋段,關雎爾私下接了同僚的工作,結果犯下了錯誤,被上司責備一通,看起來既委屈又殘酷。但是錯了就是錯了,自己承接下來的工作,就應該結果導向,并不因為這項工作原本是别人的,或我不喜歡做就有所不同。

承擔結果,對結果負責,不要用公不公平,或過程中的困難來為自己開脫,而要從結果出發思考後續的工作改如何改進,像前面說的,養成總結的習慣,同樣的錯誤一定不要犯第二次,這才是正途。

第二,樹立目标,量化結果

接到任務後,首要的工作就是分析任務,樹立目标或階段性的目标,而這個目标最好是可量化、可執行的。比如,接到一個官網改版的任務,那我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可能就包括分析官網的曆史通路資料、訪客畫像、原來的設計、搜集競争對手或相關企業的網站資訊、确定改版方案……一系列子任務等待被執行。分解任務,定制時間計劃,并執行,且盡量将結果量化為可驗證的名額,比如改版後預期的資料增長等。隻有這樣才能夠確定任務被有效地執行,并且是可驗證結果的。

第三,不要為自己畫地為牢

以前帶新人的時候,也經常會聽到新人說“這件事情我覺得應該XXX,但是我們沒有這一塊的資源……”或者“我們要是有XXX資料就好了”之類。這其中,他們所提到的大部分缺失的資源或資料等并不是很難擷取,可能就在其他部門手中,或者是很容易争取到的資源,也有很多是可以尋求其他替代方案解決的問題。但是很多新人在實際工作中,會為自己預設非常多的障礙,制造資源短缺的假象限制自己。是以,我也會鼓勵新人,想辦法擷取自己想要的資源,主動發動有資源的人為自己提供幫助;或者尋求替代方案來解決問題,必要的時候可以直接找我來尋求幫助,而不是把自己限制在條條框框裡,最終導緻任務失敗或縮水。新人都需要一點“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韌性,有時候要學會“無所不用其極”。

初入職場的一年,是新人成長最快,也是最基本的習慣、思維方式養成的重要一年,有一個好的開端會讓新人在未來很長的時間都有所受用。

加油吧,新人們!

本文由 @不知 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