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麗和正午陽光“分獎”,這屆白玉蘭到底誰赢麻了?

新麗和正午陽光“分獎”,這屆白玉蘭到底誰赢麻了?

作者| 糖炒山楂

編輯| 無花果

誰曾想,6年後“陳俊生”和“淩玲”的巅峰相見,居然會是在白玉蘭獎上。

昨晚,第28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獲獎名單最終揭曉。雷佳音憑借着電視劇《人世間》拿下視帝稱号,吳越則憑借《縣委大院》“封後”。這兩部劇也是今年白玉蘭獎的最大赢家,前者包攬了最佳電視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改編)、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5項大獎,後者拿下了3項大獎。

新麗和正午陽光“分獎”,這屆白玉蘭到底誰赢麻了?

獲獎名單外,大衆熱議話題還有:年初大爆劇《狂飙》和提名階段以6項大獎狂刷存在感的《對手》顆粒無收,趙麗穎獲得了“海外推廣大使”的“安慰獎”但85花格局改寫恐怕還要再等等……

微網誌上,#吳越 白玉蘭視後##雷佳音 白玉蘭視帝#刷“爆”熱搜的同時,#趙麗穎三次陪跑#的話題同樣被打上了“爆”的印迹。而早在入圍名單公布時,《狂飙》張頌文、《人世間》辛柏青失去蹤迹,《三體》無緣演員提名等就曾讓“遺珠”話題引發熱議。

新麗和正午陽光“分獎”,這屆白玉蘭到底誰赢麻了?

這兩年,劇集産業提質減量頗有成效,高口碑品質劇頻出、強類型題材突圍、即使是走下坡路的古裝題材也有所煥新,這樣的行業背景再加上白玉蘭獎去年的“失約”,都注定了這是一次神仙打架的頒獎典禮。

《人世間》成最大赢家,古裝劇再次“顆粒無收”

誰也未曾想到,“兩年下兩個蛋”的驚喜最終落在了最佳電視劇上:《人世間》和《縣委大院》,兩部主旋律現實主義大劇。而不可避免的,題材紅利再次被提及。白玉蘭獎真的有題材紅利嗎?

需要率先明确的一點是,這本就是一次品質頗高的獎項角逐。娛樂獨角獸梳理入圍名單的24部作品發現豆瓣均分達到7.9分,其中《開端》《狂飙》《夢華錄》等更是在超80萬人打分的情況下屹立于均分線之上,《人世間》《三體》同樣是口碑熱度兼具的佳作。

換言之,或許它的确偏愛于主旋律和現實主義題材,但歸根結底還在于作品品質。橫掃多個重磅獎項的《人世間》,以一幅浩瀚的平民史詩震驚了多少人,也在播出期間成為無數人的喜怒哀樂寄托,如今狂掃獎項不過是衆望所歸,甚至于大衆還在為并為殷桃未能再度“封後”、辛柏青未曾提名最佳男配角等而易難平。

新麗和正午陽光“分獎”,這屆白玉蘭到底誰赢麻了?

《縣委大院》的得獎,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打破了口碑場上“唯豆瓣論”的現狀,以專業視角肯定了這部劇在題材上的擴充性、以及演員在有限空間裡的演繹。6月21日白玉蘭獎評委見面會上,國劇單元評委會主席胡智鋒就曾提出評獎标準:作品的時代性、突破性和創新性。

和主旋律風頭正盛不同,經曆了2016年前後爆發期、近年來主要以最佳美術和最佳攝影等技術獎刷存在感的古裝劇,得獎運還在持續下滑。

當最佳攝影和最佳美術花落《親愛的小孩》和《三體》,也意味着古裝劇在白玉蘭獎中再次顆粒無收。——2021年,也就是上屆白玉蘭獎亦是如此。但是回顧入圍名單,古裝劇存在感極強:《風起隴西》入圍了最佳攝影和最佳美術,《夢華錄》提名最佳導演和最佳編劇(原創),《天下長河》提名了最佳編劇(原創)。

新麗和正午陽光“分獎”,這屆白玉蘭到底誰赢麻了?

其實某種程度上,古裝劇的集體“失意”與電視劇市場的爆發息息相關。從技術獎入圍名單不難看出,無論是主旋律題材還是強類型題材,都在攝影和美術上有極大提升,這也意味着古裝劇最具優勢的鏡頭美學、宏大場景塑造,也将和其他類型題材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競争加劇。

比起所謂的題材紅利和古裝劇的失意,我們更願意相信一切獎項的終點都将是内容品質。而所謂的“題材紅利”,或許更多是大衆審美與專業評委審美難以達成一緻時的情緒出口。不過回到市場端,這樣的結果是否會催生出一股“正劇熱”,甚至成為演員刷獎的“捷徑”,還有待觀察。

帝後之争來到“年輕賽段”,白玉蘭中的影視力量疊代更可貴

雖然孫俪、胡歌斬獲白玉蘭視帝視後的時候也不過30出頭,但近年來的白玉蘭獎卻逐漸成為了中生代甚至是老戲骨的較量。向前三屆倪大紅、蔣雯麗的“60後組合”,陳寶國更是50後,闫妮、于和偉最近一次拿獎已是49歲。他們的實力毋庸置疑,但市場同樣渴望着新鮮面孔。

今年的白玉蘭獎,或許從提名入圍開始,便釋放了不一樣的信号:更年輕更包容。相比此前50+的演員霸獎,今年最佳男主角的競争來到了更年輕的年齡段:35-45歲間,斬獲最佳男主角的雷佳音剛好40歲。多個主流獎項傍身的實力愈發讓人正視屬于他們的力量,張譯更是距離影視雙滿貫一步之遙。

新麗和正午陽光“分獎”,這屆白玉蘭到底誰赢麻了?

相比吳越的“爆冷”,女演員的競争焦點被放在了趙麗穎能否改寫85花格局上,這種輿論熱議背後還是大衆渴望年輕力量能夠敲開主流獎項的大門,能夠真正實作演技沉澱、扛起品質電視劇大旗。不過可惜雖然三次提名但最終仍以獎項失之交臂。

相比演員提名中的“更年輕”,幕後工種呈現出更強烈的更疊性:資深力量穩定發揮,新鮮面孔也不少。摘得最佳導演的《人世間》導演李路,以及提名的孔笙、徐紀周,都是白玉蘭獎的熟面孔;《三體》導演楊磊、曾在飛天獎中多有斬獲的楊陽導演,相對而言則是新鮮面孔。

編劇名利場更有意思。張挺和趙冬苓同時出現在最佳編劇原創和改編兩個欄目中,對應的電視劇是《天下長河》和《風吹半夏》、《幸福到萬家》和《警察榮譽》。斬獲最佳編劇(原創)的王小槍,入圍作品還有《對手》《功勳》。一面是資深優秀編劇可以打破題材等壁壘,講好每一個故事;一面卻是頭部編劇力量的缺失。

新麗和正午陽光“分獎”,這屆白玉蘭到底誰赢麻了?

是以《開端》原作者祈禱君、《我在他鄉挺好的》編劇虢爽、《三體》編劇田良良等人的出現,更令人驚喜。小說作者轉型編劇、年輕編劇在生活中汲取靈感進行創作、硬核題材的創新改編,每一個都是當下影視題材創作的方向和未來,而入圍對青年編劇來講同樣是肯定。

一個冷知識,随着劉勇奇憑借着《三體》拿下最佳美術獎,他已經實作了飛天、金鷹和白玉蘭的電視劇獎大滿貫,不過是幕後職業的隐于無形而已。同樣的,最佳攝影獎的獲得者也曾獲得主流電視劇獎項的提名。

或許單看一屆白玉蘭獎獲獎名單,最佳導演獎、最佳編劇改編等獎項還是落在了更資深更“穩妥”的選擇上,但更長遠的,入圍即肯定,新鮮力量的全方位湧入本身就是電視劇産業蓬勃向前的最好寫照。

新麗、正午成得獎大戶,這屆白玉蘭獎到底誰赢麻了?

早在入圍名單釋出時,網友就自動自發的将#正午陽光赢麻了#和#新麗赢很大#刷上了熱搜。昨晚獲獎名單釋出,兩家公司也的确收獲頗豐。新麗傳媒憑借《人世間》拿下5項重磅大獎,正午陽光同樣斬獲了5項大獎(含海外傳播獎《山海情》)。事實上,這種對廠牌公司的信任并非毫無道理。

梳理近十年的白玉蘭獎會發現,正午陽光的确有笑傲主流獎項的資本。尚且不說早前的《琅琊榜》《北平無戰事》,第25屆白玉蘭獎上其以《都挺好》《大江大河》斬獲20餘項提名、獲7項大獎,第27屆以亦有19項提名、4項大獎。孔笙更是白玉蘭獎獲獎最多的導演代表。

新麗和正午陽光“分獎”,這屆白玉蘭到底誰赢麻了?

新麗傳媒一樣保持着穩定的得獎作品輸出。第24屆的《我的前半生》《白鹿原》,第25屆的《慶餘年》、第27屆的《流金歲月》,如今的《人世間》等。相比之下,檸萌影視、華策影視雖然也有斬獲大獎的作品,但存在機率性。這也造就了每逢頒獎季大衆便會将目光聚焦兩家公司的熱鬧。

得獎運是玄學嗎?梳理作品其實會發現,這涉及多方面的布局:其一,主旋律和現實主義題材大年,兩家公司主動布局和承制了一批高品質大劇,但本質上依托于内容品質和創新,重新整理了市場對主旋律劇的認知自然也收獲了認可。而這種布局并非所有公司都敢做的。

其二,題材多元。古裝劇看似遇冷但兩家都有優質古裝入圍甚至獲獎,在都市劇、年代劇的布局上同樣頗為大手筆。不過雙方的獲獎作品明顯以文學作品、頭部IP改編居多,這或許也為市場指明了方向。

新麗和正午陽光“分獎”,這屆白玉蘭到底誰赢麻了?

其三,創新。正午陽光的《開端》掀起了題材熱潮,新麗傳媒啃下了《人世間》這塊骨頭。其實這也是評委會成員孫皓所說的,創作者永遠不要去預判觀衆的喜好,“不要重複、不要跟風、風是跟不住的”。相比跟風、模仿,隻有不斷的創新、紮實的故事才是最根本的。

所謂的“赢麻了”,不過是既往優質内容打下的口碑江山,但同樣的市場也在給予他們更高的期待和更嚴苛的标準。畢竟沒有誰會永遠“赢麻了”,唯有埋頭深耕内容才是王道。而随着白玉蘭獎落幕,新的征程開啟,我們期待一個更加“水漲船高”、高品質精品持續爆發的國劇未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