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遙感與GIS在滑坡、泥石流風險普查中的實踐技術應用

我國是地質災害多發國家,地質災害的發生無論是對于地質環境還是人類生命财産的安全都會帶來較大的威脅,是以需要開展地質災害風險普查。利用遙感(RS)技術進行地質災害調查工作具有宏觀、快速、準确的特點,能反映出地質災害的真實情況,已成為地質災害研究的重要方法。GIS技術具有強大的資訊管理及空間分析功能,利用建立資料庫可以有效地存儲和管理地質災害的資訊,具備髙效性、準确性,已廣泛應用于地質災害調查、危險性評價、危險性區劃、監測和預警預報、應急指揮中。地質災害種類較多,泥石流、山體滑坡等是一類主要與降雨、生态、地形等有關的地質災害,涉及因素多,分布廣泛,容易鍊狀成災,結合RS和GIS技術,不但可以全面了解泥石流及滑坡災害影響區域的地質、地貌、土地利用、人口、經濟等情況,還可以進行泥石流、滑坡災害的預警和風險評估。

點選閱讀全文《遙感與GIS在滑坡、泥石流風險普查中的實踐技術應用》

一、地質災害風險普查的要點及相關技術

1.1 地質災害風險普查要點(資料庫、易發性、危險性、易損性、風險性等)

1.2 RS和GIS技術簡介

1.3 RS和GIS軟體(ArcGIS、ENVI等)介紹

1.4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風險普查中的RS和GIS技術及流程

二、風險普查資料庫認識及制備

2.1 滑坡、泥石流風險普查資料庫認識

2.2 ArcGIS界面及資料加載        2.3 ArcGIS常見資料格式

2.4 坐标系與投影介紹

2.5 國家2000坐标系及與WGS84、北京54、西安80的轉換

2.6 基于Geodatabase的災害access資料庫建構

2.7 資料格式轉換(access、shp等)

2.8 基于ArcGIS的滑坡、泥石流災害文檔儲存

三、泥石流、滑坡專題地圖制作

3.1 風險普查成果報告所需資料(基礎資料、易發性、危險性、易損性、風險性)

3.2 GIS制圖簡介               

3.3 空間資料顯示的符号設定

3.4 地圖的标注與注記            

3.5 災害專題圖布局與整飾

3.6 公裡網制作及其它制圖技巧

3.7 案例分析:如何制作滑坡、泥石流專題地圖

四、基礎資料采集與處理

4.1 基礎資料的擷取途徑           

4.2 地圖資料采集方式

4.3 圖形資料的采集與編輯           

4.4 屬性資料的輸入與編輯

4.5 矢量資料的拼接、裁剪等處理     

4.6 矢量資料的計算分析

4.7 案例分析:風險普查中行政區劃資料的采集與處理

五、斜坡單元提取

5.1 地質災害普查與斜坡單元

5.2 DEM資料擷取與顯示   

5.3 DEM資料基礎處理(拼接、裁剪、重采樣等)

5.4 基于DEM資料的水文分析(流域提取、河網提取、子流域提取)

5.5 基于DEM的斜坡單元提取

六、ENVI遙感資料處理及應用

6.1 遙感技術及遙感資料擷取       

6.2 ENVI界面介紹及基本操作

6.3 遙感影像的基礎處理(幾何校正 、鑲嵌、裁剪、融合等)

6.4 遙感圖像目視解譯             

6.5 遙感影像計算機解譯與精度分析

6.6 ArcGIS及ENVI互操作

6.7 案例分析:基于遙感解譯确定風險普查中的植被類型、覆寫率

七、易發性評價

7.1易發性評價及相關因子

7.2 基于DEM的地形分析

7.3 基于ArcGIS的易發性評價實作

7.4 案例分析:基于DEM的地質災害易發性評價

八、危險性評價

8.1 基于GIS的易發性評價及相關因子

8.2 GPS技術介紹          

8.2 手持GPS相關參數設定及使用

8.3 GPS資料導入ArcGIS   

8.4 基于GPS的降雨空間插值分析

8.5 案例分析:疊加降雨空間插值的風險普查中危險性評價

九、易損性、風險性評價及風險區劃

9.1 承載體識别及易損性評價

9.2 基于ArcGIS實作易損性評價

9.3 風險性評價及ArcGIS實作

9.4 風險區劃及ArcGIS實作

十、案例分析

10.1 案例分析1:RS和GIS技術在泥石流風險區劃中的應用

10.2 案例分析2:基于RS和GIS的山體滑坡易發程度分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