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Linux 的一些常用指令

原文:原文

nohup python3 -u data_check.py >> data_check.log &

nohup 不被挂起 -u 不啟用緩存

ps -ef | grep py

df -hl 檢視磁盤空間

Du -m ./ 檢視磁盤使用

sudo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newhostname> 修改主機名

nc -lk 9999

-l 開啟 監聽模式,用于指定nc将處于監聽模式。通常 這樣代表着為一個 服務等待用戶端來連結指定的端口。

-p<通信端口> 設定本地主機使用的通信端口。有可能會關閉

-k<通信端口>強制 nc 待命連結.當用戶端從服務端斷開連接配接後,過一段時間服務端也會停止監聽。 但通過選項 -k 我們可以強制伺服器保持連接配接并繼續監聽端口。

netstat -ntpl 檢視端口

telnet host port 檢視連接配接端口

ssh [email protected] -p 遠端連接配接

find . -name "*.c" 根據名稱查找檔案

tail -f -n 100 xxx.log  檢視檔案  -f 動态 -n 最後多少行 
           

free 檢視記憶體使用情況

cp -r  複制 scp -r [email protected]:/opt/  複制并傳輸

datax 運作 python datax.py ./stream2stream.json

docker  ps:檢視活動的容器

docker ps -a:檢視所有的容器(包括終止狀态的)

docker images:檢視鏡像

docker run:基于鏡像建立一個容器

docker container start 容器id:啟動已經終止的容器,但不會進入容器,容器在背景執行

docker container stop 容器id:終止容器

docker container rm 容器id:删除終止狀态的容器

docker image rm 鏡像id:删除鏡像

docker inspect containername 檢視容器IP

進入容器有兩個指令:attach和exec

docker attach 容器id:進入容器,使用exit退出時,容器會終止

docker exec -it 容器id  bash:進入容器,使用exit退出時,容器不會終止(推薦)

docker run -i -t ubuntu /bin/bash:運作ubuntu鏡像

docker commit 3a09b2588478 ubuntu:mynewimage:送出你的變更,并且把容器儲存成Tag為mynewimage的新的ubuntu鏡像.(注意,這裡送出隻是送出到本地倉庫,類似git)

./data-integration/kitchen.sh 啟動kettle

kitchen.sh -file=/home/kettle/transition/move.kjb -log=log.log

 /root/data-integration/kitchen.sh -file=/kettle_dir/kettle_dir/data_week_report.kjb -log=/kettle_dir/kettle_dir/data_week_report.log & 啟動定時作業

./pan.sh -file=/home/zzq/work/genotypeHiveLinux.ktr >> /home/zzq/log/kettle.log & 啟動轉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