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任正非的抑郁症戰争

作者:華商韬略
任正非的抑郁症戰争

  “那一天,我流了很多眼淚。”

  文 | 華商韬略 張靜波

  2006年,重壓下的任正非,在餐廳吃了一頓飯。

  席間,他坐在大廳,一邊吃飯,一邊聽幾個内蒙古農村姑娘唱歌。

  看到她們那麼興奮、樂觀、熱愛生活,任正非心想:貧困的農民都想活下來,為什麼我不想活下來?

  【寫給黨委的一封信】

  2015年,華為心聲社群釋出了一封信。作者署名是:

  任正非。

  與華為其他内部文章,大多講企業戰略、企業經營政策不同,這篇充滿溫情的文章,關注的是一個特殊的群體:

  患有抑郁症、焦慮症的員工!

  信的名字很特别:《要快樂地度過充滿困難的一生——緻陳珠芳書記及黨委成員》。

任正非的抑郁症戰争

  任正非在信中,表達了自己的擔憂。他說,華為員工中患抑郁症、焦慮症的不斷增多,這讓他感到不安。

  他思考再三,決定給華為人寫一封信,希望以此引導員工積極、正派、開放地面對人生。

  2000年前後,内憂外患的任正非,也曾患上抑郁症,一度想要自殺。在醫生的幫助下,加上自己的開放樂觀,他的病最終治好了。

  任正非以自身經曆,給了那些患有抑郁症、焦慮症的員工一些建議:

  首先,人生苦短,不必自己折磨自己。

  在任正非看來,抑郁症就是自己折磨自己而産生的。人生本來就很苦,何必還要自己折磨自己?

  任何時候,任何處境都不要對生活失去信心。

  其次,人是有差距的,要承認差距存在。要有滿足感,不要不斷地攀比。

  待遇和處境能一樣嗎?沒有對自己付出的努力有一種滿足感,就會不斷地折磨自己。

  最後,不必為自己的弱點而太多的焦慮。

  在任正非看來,是人都有缺點。

  “我自己就有許多地方是弱項,常被家人取笑為國小生水準。”聰明的做法,不是補齊短闆,而是集中發揮自己的優點、優勢。

  用華為的話來講,就是18萬人,隻對準同一個城牆口沖鋒。

  “如果我全力以赴去提升那些弱的方面,也許我就做不了CEO了。”

  抑郁症,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人生遭遇重大打擊後,對生活失去了希望,極度貶低自己的人生價值,最終陷入絕望的死循環。

  2000年前後的任正非,就曾遭遇過這樣的打擊。

  【多次想要自殺……】

  彼時的任正非,内憂外患。

  經過十幾年發展,華為的規模迅速做大,但内部卻出了大問題。做慣了甩手掌櫃的任正非發現:

  由于長期聽任個人英雄主義,華為内部思想混亂、山頭林立。

  為了打破這種混亂局面,任正非決定在華為内部實行輪崗制。

  結果,曾為華為屢建奇功,被譽為“華為太子”的李一男,從核心技術崗,被輪換到銷售部門。

  心高氣傲的李一男,一氣之下,離開了華為,并挖走華為很多骨幹,創辦港灣網絡,與華為搶生意。

  在業務上,任正非也押錯了技術路線。

  彼時,3G和小靈通兩種技術路線并行。任正非認為前者技術落後,全力押注3G。但市場的發展令人大跌眼鏡,小靈通占據了主導格局。

  華為隻能眼睜睜看着競争對手賺得盆滿缽滿,自己卻不賺錢,左右為難。

  緊接着,全球IT泡沫破滅。最強大的對手,美國思科公司起訴華為,試圖将華為告個傾家蕩産。

  内憂外患之下,公司差點倒閉。

  偏偏這個時候,他的母親遭遇車禍,意外身亡,自己也不幸罹患癌症。

  十幾年後,任正非在一篇内部文章中,回憶了當時的情景,字裡行間充滿了悲涼和無奈:“我了解了,社會上那些承受不了的高管,為什麼選擇自殺。”

任正非的抑郁症戰争

  病情的折磨,再加上無力掌控整個公司,使得任正非一度心灰意冷,精神差點崩潰。

  “有半年時間都是噩夢,夢醒時常常哭。”他說。

  長期的精神壓抑,導緻任正非患上了抑郁症、焦慮症。在長達四五年的時間裡,他曾多次想要自殺……

  關鍵時刻,開放樂觀救了他。

  尤其是幾次遊曆,讓他不斷重燃起對事業、生活的信心。

  2001年4月,任正非東渡日本取經。在一件偏僻的酒屋裡,任正非遇到一群退休後出來旅遊的老人。

  他們熱情地為任正非演唱了日本民歌《拉網小調》。

  老人們的熱情、樂觀,感染了任正非。動情之餘,他跟老人們一起唱起了北海道民歌《北國之春》。

  從日本回來後,任正非寫下了那篇洋溢着奮鬥者激情的著名文章——《北國之春》。

  在文中,他這樣寫道:

  “我曾數百次聽過《北國之春》,每一次都熱淚盈眶……一個人離開家奮鬥,是為了獲得美好的生活。”

  五年後,在内蒙古一家餐廳,任正非一邊吃飯,一邊聽幾個農村姑娘唱歌。

  看到她們那麼興奮、樂觀、熱愛生活,任正非心想:貧困的農民都想活下來,為什麼我不想活下來?

  “那一天,我流了很多眼淚,從此我再也沒想過要自殺。”

  自信、樂觀的任正非,重燃鬥志。

  他火速成立“打港辦”,以強大的攻勢,徹底逼停港灣網絡和李一男,然後又跟後者握手言和。

  面對思科的打壓,任正非發起強力反擊,他親自聘請美國海陸律師事務所,反訴思科搞壟斷。最終,逼迫對手和解。

  他甚至還在摩托羅拉收購失敗後,做好了在珠峰跟美國人決戰的準備。

  最終,憑借自信、樂觀,以及強大的奮鬥者文化,華為在2009年後,等來3G時代的大爆發。

  【你為什麼不等到那一天?】

  任正非在戰勝抑郁症的同時,也塑造了華為的奮鬥者文化。

  2003年,摩托羅拉與華為一度達成協定,前者同意以75億美元收購華為。然而,由于摩托羅拉高層變動,這項收購最終以失敗告終。

  事後,任正非召集高管開會,讨論華為還要不要賣。

  賣了,大家馬上可以貂裘換酒。不賣,就要準備迎接苦戰。結果,少壯派一緻說不要賣。任正非順從了大多數人的意見,但同時警告:

  我們遲早會和美國相遇,在山頂交鋒,我們現在就要做好一切準備。

  幾個月後,海思在深圳成立。

  在那之前,任正非找到何庭波,交給她一項任務:“給你兩萬人,每年4億美元研發經費,做自己的晶片,一定要站起來!”

  最終,海思沒有辜負任正非的期望。

  緊接着,華為還成立了最為神秘的部門——2012年實驗室,下設諾亞方舟實驗室、香農實驗室、高斯實驗室等,負責各種尖端技術的研發。

  在做了各種準備之後,華為最終等來了決戰。

  從2019年5月16日開始,美國對華為發起一輪又一輪制裁,幾乎是以舉國之力,聯合打壓華為。

  面對這場世界商業史上少有的圍剿,面對從晶片到資料庫、作業系統等軟硬體,全方位的封殺,任正非和華為,并沒有妥協。

  最終,經過四年多的奮鬥,逐漸度過了困難時期。

  2023年4月,經過3年多、近千個晝夜的奮戰,華為用自研MetaERP将Oracle ERP全部替換掉,進而摘掉了懸在頭頂上最大的一顆雷。

  這意味着,華為最大的風險已被排除,任正非的臉上也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這位曆經磨難、已經79歲高齡的老人,曾在兩年前華為軍團成立大會上,向世界發出了擲地有聲的最強音:

  “我認為和平是打出來的,我們要用艱苦奮鬥,英勇犧牲,打出一個未來30年的和平環境來……讓任何人都不敢再欺負我們。”

任正非的抑郁症戰争

  看到這裡,你很難想象,就在十幾年前,這還是一位備受抑郁症困擾的老人。

  而幫助這位老人走出低迷情緒,最終重燃信心的力量,并不僅僅是宏大的目标、醫生的幫助,還有一種來自民間、非常淳樸的樂觀情緒。

  任正非說,他曾經想寫一篇文章《快樂的人生》,以獻給華為患抑郁症、焦慮症的朋友們。

  盡管由于時間關系,他的這個想法并沒有實作,但對于如何走出焦慮,他還是提供了自己一個最簡單的辦法:

  有機會去北京,可以去景山公園看看。

  從西門進去,那兒是一片歌的海洋,熱得像海嘯一樣奔放。這些都是垂暮之年的老人,幾十人一組,幾百人一團,都在放聲歌唱。

  他們中,也許有不少是下崗勞工,看看他們的夕陽紅,看看他們超脫痛苦的快樂,你為什麼不等到那一天?

  【參考文獻】

  [1]《要快樂地度過充滿困難的一生鎖帖——給陳珠芳及黨委成員的一封信》,華為心聲社群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韬略】,識風雲人物,讀韬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