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回族不吃豬肉,滿族不吃狗肉,那漢族不吃啥肉?很多人已經淡忘了

作者:吐不滿的痰娛
回族不吃豬肉,滿族不吃狗肉,那漢族不吃啥肉?很多人已經淡忘了

各位看官閱讀之前,請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讨論與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文丨吐不滿的痰娛

編輯丨吐不滿的痰娛

前言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擁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比重最大。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的曆史,每個民族都有獨特的生活方式和信仰,回族不吃豬肉,滿族不吃狗肉,那麼漢族呢?漢族也有這樣的食物禁忌嗎?

回族不吃豬肉,滿族不吃狗肉,那漢族不吃啥肉?很多人已經淡忘了

回族為什麼不吃豬肉

回族人大多信奉伊斯蘭教,根據伊斯蘭教的經典《古蘭經》中有明确記載,禁食豬肉。伊斯蘭教起源于第七世紀阿拉伯半島,豬在當時的阿拉伯半島被認為是不幹淨的動物,伊斯蘭教衆們看到豬什麼都吃,不管是路邊的泔水還是泥土蟲子,覺得它不幹淨,是各種疾病、瘟疫的傳染源頭。

這種說法在中國古代也有過記載,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豬肉“苦、微寒、有小毒、長期服用閉血脈、弱筋骨。”但卻對食用豬油很贊同,提到了食用豬油的諸多好處。由此可見李時珍并沒有排斥豬肉,而是不建議多吃。

回族不吃豬肉,滿族不吃狗肉,那漢族不吃啥肉?很多人已經淡忘了

豬的生活環境相對比較其他動物來說,十分的肮髒,畢竟以往飼養豬時,都是把豬圈起來,往裡倒剩飯剩菜,髒亂差的環境加上豬又蠢又笨,讓回族人民把豬視為不潔淨的畜牲,為了讓自己不沾染上這樣的品質,從古老的飲食禁忌傳承下來就不吃豬肉,并且很忌諱提到豬。

穆斯林信奉伊斯蘭教,不吃豬肉的原因是信仰問題,對真主的指令絕對忠誠,許多禁止的行為,例如禁止吃豬肉,一定有超越人類思維了解的智慧。真主對信徒是絕對仁慈、至愛的,禁止信徒的行為是為了防止受到傷害,例如老師禁止學生作弊。

回族不吃豬肉,滿族不吃狗肉,那漢族不吃啥肉?很多人已經淡忘了

飲食的禁忌并非隻有伊斯蘭教才這樣規定,世界上的很多宗教都遵奉“神意”,而忌諱某些飲食,例如印度教、佛教等實行全面素食。有許多不适合人類食用的肉類,豬肉被作為典型,豬肉對人體的有害性是曆來動物學家和醫學家充分肯定的事實。

豬的生活習性很肮髒,對疾病的抵抗力很強,是以豬身上所攜帶的對人體有害的寄生蟲、病毒比任何動物都多,可以長期在人體内生存繁殖,鑽進腸胃、肝髒和大腦,甚至緻人于死地。另外豬肉本身是高脂肪基因的動物型,豬肉中有很強的刺激人體脂肪增長的作用,使人增肥和虛胖,增加心髒負擔。

回族不吃豬肉,滿族不吃狗肉,那漢族不吃啥肉?很多人已經淡忘了

滿族為什麼不吃狗肉

滿族是一個智慧的民族,也是一個善于吸取外來文化并融彙創新的民族,滿族是馬背上的民族,騎馬的民族同時養獵犬,能幫助馬匹将狼群驅趕,為主人驅趕威脅,是以狗在滿族人的生活中占據很重要的位置。滿族人古時打獵需要弓箭,快馬,也需要獵犬。

是以對于滿族人來說,并不僅僅是一種寵物,更是“得力助手”,可以幫助滿族人捕獵,起到輔助的作用。

回族不吃豬肉,滿族不吃狗肉,那漢族不吃啥肉?很多人已經淡忘了

努爾哈赤在做勤務兵時,總兵李成梁發現他的腳心有七顆紅痣,就是他被當做是朝廷欽犯,要把他押解到京城去領賞。還是在總兵姨太紫薇夫人的幫助下,才得以逃離出去。當努爾哈赤逃到蘆葦塘時,追兵竟然放起大火隻為捉到努爾哈赤。努爾哈赤在饑餓中熟睡,多虧了跟着他的大黃狗跳入水中,用體毛帶水才将他身上的火給澆滅,努爾哈赤得以獲救。

等到努爾哈赤醒來,看到身邊為了救自己而活活被累死的大黃狗,意識到是黃狗救了他一命,于是在努爾哈赤建立金國之後,不忘黃狗救命之恩,下令後代永遠都不能傷害狗。

回族不吃豬肉,滿族不吃狗肉,那漢族不吃啥肉?很多人已經淡忘了

古時滿族人以狩獵為生,狗是他們忠誠的夥伴和得力助手,是以滿族人和狗之間建立起了一種特殊的紐帶,将狗視為家族一員。滿族人内心深處對狗的尊重和珍視超越了食物的界限。忠誠的狗救了努爾哈赤,将狗視為自己的朋友,更不忍心吃狗肉。

滿族人長期狩獵,用狗拉爬犁,成為重要的工具,滿族還有敬犬之俗,平時對狗進行精心養喂,他們不打狗殺狗,不吃狗肉,甚至外族人戴狗皮帽進滿族家,主人會不高興。

回族不吃豬肉,滿族不吃狗肉,那漢族不吃啥肉?很多人已經淡忘了

狗狗最大的特質就是忠誠,聰明,這是很多人喜歡喂養狗狗的原因,沒有哪一種動物像狗一樣盡職盡責地為放牧牲畜,它們是我們的夥伴,也是朋友,也是盟友。軍隊裡也有狗立下的功勞,部隊裡會養一些狗,在作戰時讓狗去抓住敵人。獵人要養獵犬,在捕捉動物的時候,狗跑得很快,可以追上動物。

漢族飲食禁忌少之又少

相對于其他民族來說,漢族禁忌食物較少且禁食不嚴格,在一定條件下對非禁食動物也進行禁食。空中飛的、水中遊的、地上跑的、土裡鑽的,漢族人都敢吃,以至于人們這樣戲谑漢族人:“帶翅的不吃飛機,帶腿的不吃闆凳,帶毛的不吃撣子。”

回族不吃豬肉,滿族不吃狗肉,那漢族不吃啥肉?很多人已經淡忘了

漢族人似乎是在飲食文化中沒有什麼禁忌,飛禽走獸都可以吃的習慣,哪裡有什麼禁忌呢?其實漢族人也有不能吃的肉,是在特定的曆史時期。

耕牛作為一種非常重要的生産工具,一戶沒有耕牛的人家,如果想開荒出一畝荒地那麼至少需要十天時間,挖土,清理碎石頭,除雜草等等零碎的雜活都需要幹。但如果擁有一頭耕牛的話,隻需要兩三天就可以開一畝地。擁有一頭耕牛是很珍貴的,是以人們都很珍惜,怎麼會舍得去吃掉呢?

回族不吃豬肉,滿族不吃狗肉,那漢族不吃啥肉?很多人已經淡忘了

牛作為大型的牲畜,飼養難度也很高,價格很昂貴。是以對于耕牛有着十分嚴厲的管轄手段,官府規定民間不能随意的宰殺耕牛,更不允許普通老百姓随意的吃牛肉。另外有耕牛得病而死或者是因為其他特殊情況而死亡,都需要在官府記錄之後按照官方的硬性要求去進行處理。

平民百姓更不可能有吃牛肉的資格,一旦漢族人在古代時私下吃了牛肉,一旦被人告發,就會被捉到衙門裡治罪,是以說漢族人在一定時期之内是不能被允許吃牛肉的。在《包拯傳》中曾記載,包拯去當天長縣縣令,到任後不久就遇到了一戶農民來告官,說是發現自己家裡的牛大半夜被人割掉了舌頭。

回族不吃豬肉,滿族不吃狗肉,那漢族不吃啥肉?很多人已經淡忘了

這頭珍貴的牛是耕牛,牛被割了舌頭瀕臨死亡,可是找不到犯案的人,牛一旦死亡他們一家就沒辦法耕地,财路也就斷了,農民一家都很焦灼,手足無措。包拯便下令讓他回家把牛宰了吃了,反正也活不成了。

縣令大人的吩咐也不敢不聽,于是他回家把牛宰掉吃了。第二天就有人前來告發,這戶農民人家私自宰殺耕牛,包拯聽完後冷笑,找到兇手了。這從側臉反映出在古代平民百姓不能吃牛肉的,一旦私自吃下牛肉被人告發,就會被捉到衙門裡治罪。

回族不吃豬肉,滿族不吃狗肉,那漢族不吃啥肉?很多人已經淡忘了

古代禁食牛原因

根據《禮記》可知周公為了區分等級尊卑的規範而制訂諸侯“無故不殺牛”。牛也是以而成為身份等級的象征,首先牛是天子祭天用品,諸侯不能夠随便去使用,牛在祭祀時代表的是周天子的權威和身份。如果因為特殊的用途而需要去宰牛,需要周天子的準許。

其次在古代“牛耳朵”有特殊的意義,在春秋時期比較流行諸侯會盟,諸侯之間先打架,勝利者召集幾個諸侯開會,會上霸主就要“執牛耳”主持會盟,把牛耳朵割下來,放在盤裡,主盟者端着盤子請參與會盟的人品嘗牛血盟誓,将牛血塗在嘴唇上,稱之為“歃血為盟”。

回族不吃豬肉,滿族不吃狗肉,那漢族不吃啥肉?很多人已經淡忘了

端盤子的人叫“執牛耳”者,代表諸侯之間最有話語權的地位,是以牛就成為了周天子及諸侯中霸主的專享,是“王”權或“霸”權的象征。諸侯不能随便殺,平民百姓更不能,但是平民百姓可以養牛,賣牛。

古代是冷兵器時代,牛身上的“三寶”,即牛筋、牛角、牛皮是武器裝備的重要原材料,古代禁止屠殺牛,如果牛生病死亡,那麼宰殺時必須要先報官,官府派人到現場監督,取走有用的牛筋、牛角和牛皮後,牛肉才可以自己吃掉。牛筋和牛角主要用于制造弓,是弓的加強材料。牛皮被用于制作铠甲的内襯或者軍用衣帽、戰鼓等等。

回族不吃豬肉,滿族不吃狗肉,那漢族不吃啥肉?很多人已經淡忘了

其他少數民族飲食愛好

大陸是多民族國家,五十六個民族飲食習慣不同,但和而不同。

回族同胞的日常飲食具有典型的伊斯蘭清真風格,代表食物有燴羊雜碎、烤羊肉、炮糊、馓子、卷果等;藏族同胞在飲食生活中愛食用青稞麥或豌豆制成的面食,代表菜有炸灌腸、手抓羊肉、蒸牛舌等,沒有食用海鮮海味的習慣,不熱愛吃魚。

回族不吃豬肉,滿族不吃狗肉,那漢族不吃啥肉?很多人已經淡忘了

蒙古族飲食生活講究紅食和白食,紅食主要指肉類食品,白食主要是指奶制品。蒙古族同胞每天都離不開茶,奶茶是最普遍的飲品;傣族不熱愛吃羊肉,熱愛吃螞蟻卵、酸菜,愛好食用糯米制成的食物,代表菜有炸牛皮、牛撒皮、火燒魚等等。

結語

回族不吃豬肉,滿族不吃狗肉,那漢族不吃啥肉?很多人已經淡忘了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每一個民族都有各自的飲食文化,我們應該誠心誠意地、發自内心地尊重其他民族的生活習慣和飲食愛好。隻有互相彼此尊重才能加深各民族之間的互相了解和信任,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