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産安卓為什麼不能像蘋果一樣無廣告?

作者:文命的無聊雜談

#頭條創作挑戰賽#

大家混迹于網際網路這麼多年應該或多或少聽過一句話:手機廠商單純賣手機不賺錢,甚至有人說是虧錢。當然虧錢的情況肯定是少數,實際上賣硬體還是賺錢的,隻不過賺的不多。

去年金十資料盤點了各手機廠商報告期内賣手機賺的錢(淨利潤*手機收入占比),報告期内的手機出貨量,據此估算得出各手機廠商賣一部手機能賺多少錢。

國産安卓為什麼不能像蘋果一樣無廣告?

以下是主流手機廠商賣一部手機平均利潤一覽:

1、蘋果:賣一部賺 1456 元;

2、華為:賣一部賺 426 元;

3、三星:賣一部賺 262 元;

4、vivo:賣一部賺 55 元;

5、OPPO:賣一部賺 48 元;

6、小米:賣一部虧 22 元;

看個樂就行,不一定準。實際上看手機廠商某個型号的硬體成本是多少看這個型号的最低規格價格是多少就能猜個大概,最低配一般都是貼着成本價來賣的

在當年小米的硬體+新零售+網際網路降維攻擊這套商業模式對于其他廠商來說确實是降維打擊

在2017年由耶魯北京中心舉辦的領袖論壇上,小米公司董事長兼CEO雷軍發表了主題演講,圍繞小米7年來的成長史,剖析了小米的商業模式創新、遇到的難點及解決方案。

這個演講說明了安卓手機廠商為什麼要加廣告

對于小米在商業模式的創新方面,小米模式定義為是“鐵人三項”,即硬體+新零售+網際網路。雷軍認為,作為一家硬體公司,小米如果不做網際網路服務,公司是不可持續發展的。

小米既要做頂級品質,又隻賣一半價錢,在商業上是不可能成立的。雷軍是怎樣将這種不可能變成可能?中國不缺工匠精神,也不缺創新精神,為什麼不能把産品做好?

小米定位:硬體+新零售+網際網路

小米在2010年創辦,創辦小米的目的其實很簡單,主要是想看怎麼用網際網路的思維和網際網路的方法論幫助中國制造業轉型更新。

小米可能會突破以前商業模式包括定位的很多思考,很多人批評小米是不專注的公司。我要說的是,小米是一家手機公司,也是一家移動網際網路公司,更是一家新零售的公司。

國産安卓為什麼不能像蘋果一樣無廣告?

小米要做“鐵人三項”,即硬體+新零售+網際網路。我們把問題來拆解:做世界最酷的産品、品質最好的産品、設計最漂亮的産品,前提是要花很多錢,需要找最牛的設計師、最優秀的工程師、最頂級的元器件以及最好的加工廠,成本很高。同時,小米要做世界頂級品質的産品,還要隻賣一半的價錢。

你這麼高的成本還賣人家一半,可能嗎?在商業上是不可能的。那我們要怎麼把這種不可能變成可能?我認為中國商業的核心問題是商業效率低下,任何一件東西要經過很多層,賣到消費者手上的時候都巨貴無比。你在美國買的東西可能也是中國制造的,無論是品質、價錢都比中國好很多。

其實這也讓我很納悶,我們中國做的産品飄洋過海到了美國還隻有中國一半,這很讓人崩潰。有人說,我回中國15年時間,從來沒有在中國商場買過東西,我買的東西全是在美國買來,再通過飛機運回中國,這真心讓我很崩潰。

中國商業核心問題:商業效率低下

我不認為中國人缺少工匠精神,也不缺少創新精神,我更不認為我們不能把東西做好,問題出在什麼地方?中間的核心問題是商業效率低下。商業效率低下的時候,為了把産品價錢做便宜就一定得砍成本,把成本砍到底的時候就成了山寨,就這麼一個簡單的問題。

國産安卓為什麼不能像蘋果一樣無廣告?

可能大家不知道中國商業效率有多低。比如說男士襯衣,最貴的生産成本也就120塊錢,最便宜的是15塊錢,你們進商場的時候賣的都是1500塊起,女鞋平均加了8到10倍,化妝品是20到40倍,你們買到的東西成本是非常低的,這不會嚴重影響大家幸福感嗎?遺憾的是好像每個人都不掙錢,很奇怪,一個十塊錢的東西賣給消費者幾百、上千塊錢,最後還不掙錢。

問題出在什麼地方?每一層效率都很低下,看着加了十幾二十幾倍的價錢,消費者不買單,進商場的人少了,買的東西少了,攤銷不掉,每一層都不掙錢,就要求定更高的價錢,成了死循環。

我找到這個問題以後,我就決定把這所有的過程最大限度的壓縮,壓縮完以後把所有成本用來做産品研發,做産品本身,是以我在初期做小米的時候提了不投任何市場廣告。我自己開一個網站自己賣自己做的手機,廣告費全部省掉,我想試一下這個模式行不行得通。幾乎是零管道預算,然後成本定價,生産材料多少錢我就定多少錢,一把幹到底

是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做硬體研發,我還必須要做零售。比如說一般的手機就得翻兩倍、三倍賣,大家才能掙到錢。手機行業基本上是材料成本乘三倍。怎麼把它壓縮掉?假如我做了手機,我開了一個網站,你們要買手機,對我來說成本就是運費,我原則上隻要付運費就搞定了。

是以就是因為這樣的高效率,我們迅速幹掉了中國所有的山寨機,而且反過來逼着國産手機廠商進步。如果不能改善品質,不能改善效率,不能改善設計的公司,就全部被淘汰。是以就這樣,我們逼着整個中國的手機行業在進步。

小米商業模型:網際網路服務 降維攻擊

我們花了這麼多錢做産品,花這麼多錢控制提高效率,銷售産品,那一個新的問題出來了:這樣做完以後公司是不掙錢的,甚至搞不好會虧錢。

我們嚴格限制了自己的毛利率,希望毛利率越低越好,這又是跟商學院講的不一樣,我們整個公司的文化是控制貪婪,因為隻有這樣,這個公司才是長期可持續的一家偉大的公司。是以有這樣的文化的時候,公司不賺錢,不賺錢就很難雇到優秀人才,很難找到投資,很難持續。

那該怎麼做?我提出我們能不能像美國餐館一樣付小費就好,其實辛辛苦苦的硬體行業,基本的淨利率都隻有1%-2%。我就說去美國吃個飯,一付15%小費,多好的生意。

七年前我創辦小米,跟一位朋友去美國餐館吃飯,最後他付的錢。我說你“幹嘛付20%小費,這個餐館服務很一般”,他說,當時他在美國留學打工被付過20%小費,非常開心,激動的一晚上睡不着。他想,等咱有了錢,全部給20%的小費。是以我相信全世界的人都是一樣的,隻要你真心做的好,大家願意付小費。是以我認為從商業上講,一個公司不掙錢是不可持續的,是以為了付小費我們做了一大堆的網際網路服務。

如果不做網際網路服務,小米跟一個标準的硬體公司一樣,公司是不可持續的,也沒有450億美金的作價,也沒有優秀的耶魯畢業生加入我們小米。

是以各位不要簡單地指責小米“亂來”,什麼都幹,其實不是的。

國産安卓為什麼不能像蘋果一樣無廣告?

這三個模型大家知道,我是用來解決社會問題的,提高效率,把錢全部用來做産品,是以這兩個子產品我一定要做,我不做,做不到高效率,高效率起來以後公司不掙錢,我還必須得掙錢,是以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商業模型。但是它是高次元的,是以它對傳統工業競争的時候,使用了降維攻擊,是碾壓式的效果,這就是商業模式的偉大。

今天,小米開始做一點點廣告,但廣告費連1%都沒有,主要目的是想滲透到過去還不太了解我們的人那裡去。例如男生對電子科技産品很了解,但怎樣讓女生用更快地方法了解小米呢?請吳亦凡代言肯定是一招。我們也在琢磨更高效率的市場營銷,使小米能夠滲透到更多的家庭,讓更多人了解,這是一個過程。

拿小米的财報資料舉例,就能看出網際網路廣告有多賺錢了(誰讓國内手機廠商就小米一家是上市公司資料好查呢)

小米的網際網路服務雖然看起來利潤不如手機和IOT利潤高,但是毛利率遠高于這兩者

國産安卓為什麼不能像蘋果一樣無廣告?
國産安卓為什麼不能像蘋果一樣無廣告?

魅族18系列的三零系統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結果如何?“ 三零系統 ” 翻車了。

由于魅族 18/18 Pro 系統存在向使用者推送廣告的行為,被珠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 2.5 萬元的罰款。

國産安卓為什麼不能像蘋果一樣無廣告?

雖然珠海小廠體量上就有先天劣勢,也足以說明廣告業務利潤有多大了

都談到這了,放幾個閉廣告的方法吧

MIUI關廣告教程

OriginOS新機到手優化建議 - 文命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627671890

夾帶一個MIUI技巧的私貨,其他手機使用者也可以看看,不少功能自己也可以用

MIUI技巧有哪些?如何玩轉MIUI?

蘋果真的無廣告嗎?曾經的蘋果或許是這樣,但抱歉現在的蘋果不是

蘋果這種對廣告收入幾乎不存在依賴的 iOS 系統,現在也開始出現 App Store 的廣告置頂。

國産安卓為什麼不能像蘋果一樣無廣告?

隻不過蘋果擁有自己的一套開發标準,能夠對第三方 App 廣告進行管控。僅此而已

國内手機廠商軟體利潤大緻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廣告,另一部分是管道服遊戲玩家的付費抽成,國内這邊一般是三七開,過分一點五五開,王者榮耀一天就能實作王健林的一個小目标,這部分的分成也是相當不少的

蘋果以前沒有廣告,實則是因為系統閉源去剝削使用者和開發者了。

使用者下載下傳應用隻能從app store上下載下傳,應用不付費找不到替代品,必須捏着鼻子乖乖用。順帶提一嘴,蘋果使用者充值花的錢要比安卓使用者多

開發者上架收費應用必須向蘋果交一筆蘋果稅,隻要在 App Store 上架的 APP,無論是一手買斷還是使用者持續消費,都得給蘋果交 30%的提成。

這塊蛋糕有多大,去年一年蘋果光靠“ 蘋果稅 ”總收入差不多就有 700-850 億美元,而在所有 APP 裡,又以遊戲帶來的利潤最為豐厚,據 Verge 報道,遊戲約占整個 App Store 收入的 70%,占應用内購買收入的 98%。

雖然epic和蘋果打了三年的官司前段時間有了結果,但蘋果還能上訴,最終結果還沒出來

每個廠商都不是好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