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能制造(MES)四大階段

智能制造的發展會經曆标準化、自動化、資訊化、智能化四個階段

标準化,對于生産流程、業務流程、生産制造多方面的标準化、品質檢測标準化、企業管理、供應鍊等。标準化是組織現代化生産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生産專業化具有很重要的影響,也是企業實作科學化管理的前提,具有很多積極影響。

标準化是智能制造的前提,如果沒有标準化,企業的生産就會陷入無秩序、無效率的惡性循環,這樣的企業遲早被行業淘汰。

标準化的基礎是對業務流程進行量化,每個環節的資料都可以采集,然後通過資料分析,發現生産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标準化為行業自動化奠定了基礎。

自動化,這裡單指生産制造自動化。智能制造真正的成型,是對人類生活、工作、娛樂、消費整個的自動化體系的建成。是以,我們在讨論智能制造的自動化階段的時候,特指生産過程的自動化。

生産制造自動化又分為單機自動化、單線生産自動化、工廠自動化。在完成标準化和數字化的過程後,一些單一的、重複的工作流程就可以用機器來代替,比如上下料自動化、裝配自動化等。之後,将整條流水線分散的自動化裝置用一定的程式連接配接起來,控制好節拍,便完成了單線生産自動化;工廠的全生産流程都可以通過自動化協調起來,組成工廠自動化。

資訊化和互聯化具有必然的因果關系,沒有互聯化就沒有資訊化,想要實作資訊化就要先進行互聯化,互聯化是實作資訊化的基礎。

互聯化是手段,資訊化是目标,智能制造的每個階段,都是要實作特定的目标。比如通過精益生産實作标準化,通過系統內建實作自動化,通過網際網路技術實作資訊化,通過大資料、雲平台、人工智能實作智能化。是以,我們不必要強調資訊化之前的手段--互聯化。

智能化就是更高一級的自動化,從人類體力勞動上升到腦力勞動的自動化。這一切實作的基礎就是通過網際網路實作全面資訊化後,産生海量大資料,然後通過雲計算等手段,模拟人類行動過程,将其應用到産業中去。

智能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現在的基礎條件看,隻能在部分領域實作智能化,難以從整個層面進行智能化改造。智能制造可以拆分為智能感覺、智能檢測、智能管理等業務子產品。

智能化的發展也有一些限制,比如感覺、資料采集、标準化等方面不夠完善所出現的問題。特别是傳感器發展水準是制約智能制造發展的主要因素,其反應在傳感器的類型、微型化、內建化、價格四個方面,而傳感器的微型化和內建化也可歸納到傳感器的種類這個因素裡面,簡化成企業應用層次的傳感器種類仍然太少及傳感器價格過高兩個因素。

傳感器的短闆,難以保障生産現場的精細化,缺乏細節參數,在機器在分析、判斷的過程中很難實施找到問題發生真實原因的智能化,機器不能掌握原因,那麼智能化也難以落地。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RogerLu/p/9842039.html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