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末崇祯到底有沒有錢?

作者:上官宇卓

明末崇祯年間,正好是中國又一次風雲巨變的時候。明末戰争不斷,社會在變革,是以大明王朝的經濟狀況就頗受曆史愛好者們的關注。根據相關資料和一些大家都分析來看,明末的經濟狀況應該是這樣的:政府窮而民間富,西北窮而東南富,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明末崇祯到底有沒有錢?

坑爹的稅收政策以及繁榮的商貿

當初明太祖朱元璋建國的時候,因為天下戰亂不斷,是以對農業對商業都造成了嚴重的創傷。不過農業恢複快,商業恢複慢,是以為了給商人留條活路,太祖皇帝規定民營商人收稅三十稅一。後來到了萬曆朝,大明的商貿已然達到了超級高的水準,每年通過貿易湧入中國的白銀都是源源不斷,這就使得沿海的商人變得越來越有錢,可是大明坑爹的稅收制度卻使得大明政府從這些商人手裡根本撈不了幾個子。當然了,也不是崇祯皇帝不想收,而是東林黨這幫文官看自己的利益勝過國家利益,看自己的氣節高于愛國情節,是以不斷的阻撓崇祯皇帝收商稅,這就使得國庫撈不上錢。

明末崇祯到底有沒有錢?

荒廢的官營商坊

大明在東南有很多官營或者官私合營的手工坊,比如絲造局等等。這些作坊生産出來的東西除了供皇家使用,還會用于商貿。到了崇祯皇帝的時候,這些手工作坊或者被大商人吞并,或者被文官霸占,總之作為大明官方的商貿場所,到了崇祯朝就已經不姓朱了。

明末崇祯到底有沒有錢?

白銀的沖擊以及土地兼并

東南繁榮的商貿使得大量的美洲白銀湧入中國,但是中國人有個習慣,就是存錢。這些大土豪掙了錢要麼存着,要麼買地。存錢的結果就是市面上流通的白銀其實并不多,而自從張居正改革之後,收稅統一收銀子,白銀都在東南,西北就慘了,如此一來内地的農民為了換銀子交稅,通常還要長途跋涉的去城裡賤賣糧食。換來的銀子交上去又被貪官克扣一部分,這樣再次流通下來的白銀就更少了,一個惡性循環一旦誕生,就會造成有錢人越來越有錢,窮人越來越窮了貧富差距拉大的局面。

明末崇祯到底有沒有錢?

除了白銀的沖擊,土地兼并也是一大硬傷。雖說土地兼并有利于促進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但畢竟中國太大,西北工坊有限,西北的流民又沒什麼機會能到東南去打工,就隻能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大地主土地兼并,跟文武官勾結,又給國家少繳稅,這樣一來,稅收的矛頭就隻能隻想已經被榨幹的農民了。這樣的最終結果就是農民起義。

是以說,崇祯朝,富了富人,窮了國家。

我是頭條号掌上博物館,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明末崇祯到底有沒有錢?

大明最後一個皇帝崇祯是以勤政簡樸、不好女色著稱。但大明還是亡國了。

有人說,崇祯的錯誤不是生性猜疑,剛愎自用,而是錯殺了袁崇煥。要筆者說,就算崇祯不殺袁崇煥,隻要他還當皇上,大明朝一樣會亡國。

明末崇祯到底有沒有錢?

筆者就舉一例說明之。1626年,68歲的努爾哈赤親率14萬大軍南征,一路勢如破竹,不戰而得八座城池,很快兵臨甯遠城下。甯遠城守将袁崇煥在城上架設了11門紅衣大炮。這是袁崇煥省吃儉用賣光家底跟葡萄牙換來的。

明末崇祯到底有沒有錢?

紅衣大炮也叫紅夷大炮是16世紀初歐洲制造的前裝重型滑膛炮,明代後期傳入中國,明朝官員往往在這些巨炮上蓋以紅布,是以就傳為“紅衣”。紅衣大炮大多數是與澳門的葡萄牙人交易得來的。

明末崇祯到底有沒有錢?

紅衣大炮射程遠、威力大,特别是擊殺密集的騎兵具有強大的殺傷力,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炮。 把當時根本不知道熱兵器是何物的後金兵炸慘了。甯遠城下,八旗官兵血肉橫飛,屍積如山。在攻城的第三日,後金便撤兵而去。 這一戰讓努爾哈赤辛苦一輩子積攢起來的家底,幾近拼光。努爾哈赤本人在甯遠大捷中也被袁崇煥用大炮炸傷。也有人說被炸死。

明末崇祯到底有沒有錢?

如果袁崇煥有100門紅衣大炮,努爾哈赤、李自成都得繳槍投降。可關鍵崇祯根本不會給袁崇煥一分錢用于買炮。崇祯自己每頓也是三素一葷,穿着戴更新檔的衣服,為了節約起見,他常派人到宮外采買物品,然後仔細詢問價格。

明末崇祯到底有沒有錢?

1645年正月,李自成已在西安建立了政權,進逼北京。大明的局勢可以說到了火燒眉毛的窘狀。崇祯想調吳三桂部緊急入衛北京。可他算了一筆賬,吳三桂進衛北京,大約需要一百萬兩銀子的軍需。他不能忍受一下子付出這麼多的銀子,為此,崇祯隻得放棄這最後的稻草,然後坐困城中等死。

明末崇祯到底有沒有錢?

當李自成攻入北京,打開崇祯的銀庫時,李自成大吃一驚。本以為天天在喊窮的崇祯,國庫還不得空空如也,結果當了17年皇上的崇祯節省下來的銀子堆積如山。正所謂,“崇祯跌倒,自成吃飽”。 如果這些錢都給袁崇煥買大炮,崇祯還會上吊嗎?你說崇祯有錢嗎? 歡迎關注頭條号掌上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