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3年DevOps和雲趨勢報告!

作者:優維科技
2023年DevOps和雲趨勢報告!

要點

●雲創新已從革命性階段轉變為演進性階段,重點是遷移和重新架構工作負載。雲空間已發展為提供對可擴充資源和托管服務的按需通路,強調簡化互動并減少團隊的認知負擔。

●人工智能 (AI) 和大型語言模型 (LLM) 可以通過解決認知過載問題并支援即時管理、票務系統和代碼生成等任務,在雲和 DevOps 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微軟、谷歌、AWS等主要雲提供商已将人工智能融入其産品和服務中,展示了業界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投入。

●低代碼和無代碼域受到基于人工智能和類似 ChatGPT 的産品的影響,為業務使用者和軟體工程團隊之間提供了協作機會。

●平台工程正在朝着簡化和價值傳遞的方向發展,采用平台即服務的思維方式。平台工程團隊的角色正在從複雜的基礎設施管理轉變為專注于使用者滿意度和價值創造的服務提供商。可觀察性、财務方面和可持續性考慮正在成為平台工程的組成部分。

●OpenTelemetry 被廣泛用于收集名額和基于事件的可觀測性資料,成為行業事實上的标準。其标準化性質鼓勵供應商之間的優化和創新。

●對可持續性和綠色計算的關注推動了架構選擇朝着提高效率和最小化碳足迹的方向發展。站點可靠性工程 (SRE) 團隊對于分析環境影響和促進可持續發展舉措至關重要。

FinOps 是有效管理雲成本的實踐,正在走向早期大多數采用。FinOps 基金會以及 Microsoft、AWS 和 Google 等雲公司推動采用 FinOps 實踐,這些實踐與可持續發展目标保持一緻并優化資源使用。最近,谷歌獲得FinOps 認證服務提供商認證,微軟作為首要成員加入FinOps 組織。

WebAssembly (Wasm)的持續發展正在兌現在雲中實作“一次編寫,随處運作”的承諾,提供跨不同語言和平台的可重用性和互操作性。eBPF(擴充伯克利資料包過濾器)在核心級别的可觀察性和安全性等領域越來越受歡迎。

我們觀察到,通用功能即服務(FaaS) 和後端即服務(BaaS)的概念正在“晚期大衆”中獲得關注。無伺服器技術的采用已經變得司空見慣。“我們 100% 無伺服器”這句話不再像以前那樣令人驚訝,因為無伺服器已經成為業界的主流方法。

1

雲領域正在從革命走向進化嗎?

DevOps 已經死了嗎?

在随附的雲和 DevOps 趨勢播客讨論中,參與者讨論了雲創新和 DevOps 的現狀。他們一緻認為,雲創新已經放緩,從“革命”轉向“進化”。盡管大量組織已采用雲技術,但仍有許多企業希望遷移和重新架構工作負載。

至于DevOps,它仍然存在,但在一些組織中已經達到了停滞階段。DevOps 旨在提供通路和自主權以創造業務價值的概念仍然存在,但實施卻面臨挑戰。小組成員提到了他們對價值流管理的興趣,以解鎖 DevOps 的流程和價值實作。

公共雲供應商已經從提供對可擴充資源的按需通路的最初目标發展到更加專注于提供托管服務。這種演變使雲計算變得更加普遍。然而,圍繞現有服務的技術正在迅速變化,新的業務需求不斷被發現,新的挑戰不斷出現。團隊必須在技術堆棧的采用和更新之間取得平衡,同時不斷傳遞業務價值。

此外,雲服務現在在小型和大型組織中得到廣泛采用,甚至是後來采用者,而 COVID-19 大流行往往是一種強制功能。例如,自動化設定環境的發展,例如快速設定完整的開發和測試環境的能力,現在已經很普遍。然而,在彌合開發和營運之間的差距方面仍然存在挑戰。身份和通路管理問題在開發和營運團隊之間造成了明顯的界限。

2

基于人工智能和類似 ChatGPT 的産品

如何影響低代碼和無代碼領域?

将人工智能內建到低代碼工具中是一個商機,人工智能通過提供安全且有價值的知識來支援業務使用者。這挑戰了之前對影子 IT 的擔憂,并鼓勵産品管理和軟體工程團隊之間的協作。

此外,還有“ClickOps”的想法,即低代碼平台使使用者能夠通過單擊進行互動,同時生成版本控制的、聲明性的和适應性強的代碼。例如,提高GitHub Copilot和Codeium等 AI 工具的代碼生成能力,可以生成符合組織标準且可以發展的可讀代碼。法學碩士和人工智能驅動的代碼生成的發展将為低代碼領域帶來令人興奮的進步。

最後,低代碼環境中的治理和資料通路至關重要。它帶來了與為業務使用者提供權力和資料通路權限同時確定适當的治理和合規性相關的挑戰。Campbell 指出,低代碼增強平台工程中需要一個“DevOpsy”治理層,以提供護欄并防止跨越某些配置邊界。

3

平台工程将如何發展?

平台工程的演變包括向簡化的轉變、專注于價值傳遞以及采用平台即服務的思維方式。這一變化需要提供自助服務平台,隐藏複雜性并減少應用程式開發人員的認知負擔。平台工程團隊的角色正在從複雜基礎設施的維護者演變為組織其他部門的服務提供商。他們現在專注于開發者關系、營銷和客戶參與,以取悅使用者并推動價值。

采用 Kubernetes 等技術正在被推向堆棧,越來越重視 API 接口和簡化互動。此外,人們還高度關注可觀察性,包括服務水準和關鍵績效名額,以及平台使用和成本合理性的财務方面。總體而言,平台工程的未來在于建構能夠增加價值并為使用者創造愉快體驗的平台,同時滿足不斷變化的業務需求和限制。

4

FinOps 是否正在走向早期大多數采用?

FinOps能夠有效管理雲成本,正在走向早期大多數采用。越來越多的公司正在加入 FinOps 基金會,并且有許多工具可用于支援 FinOps 流程。然而,值得注意的是,FinOps 不僅僅是工具,還涉及對支出價值的流程和了解。FinOps 基金會以及Google和Microsoft等雲公司積極參與這一旅程并促進采用 FinOps 實踐。

FinOps 的意識不斷增強,引發了關于為什麼要配置和運作某些雲資源以及它們是否得到有效利用的讨論。可持續性和綠色營運也與金融營運相關,因為對優化成本的關注與更廣泛的資源效率目标一緻。人工智能通過識别未使用的資料并幫助優化存儲來在金融營運中發揮作用,進而有助于節省資金和環境效益。

5

在建構基于雲的應用程式或采用 DevOps 實踐時

架構師和開發人員是否過度擔心安全問題?

在建構基于雲的應用程式或采用 DevOps 實踐時,架構師和開發人員面臨着越來越多的安全問題。尤其是開發人員,可能會對左移方法感到不知所措,因為他們需要在整個開發過程中識别安全問題并确定其優先級。

盡管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并且上司層也推動解決這些問題,但開發人員通常需要幫助來平衡安全要求與提供新功能的壓力。

2023年DevOps和雲趨勢報告!

安全工具的不斷發展也是這一領域的一個因素。早期的解決方案是由專家為專家設計的,這使得它們對開發人員來說不太友好。然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需要更易于通路和使用者友好的安全工具。目标是使安全成為一種支援功能,并建構簡化安全實施的平台,同時為開發團隊提供教育和支援。這種方法旨在彌合專家驅動的安全實作與代碼開發人員的實際需求之間的差距。

6

WebAssembly(Wasm)是“一次編寫,随處運作”在雲端的最終實作嗎?

Wasm 是實作雲中“一次編寫,随處運作”願景的重要一步。它承諾可重用性和互操作性,允許開發人員用一種語言(例如 Go)建構庫,并從用其他語言編寫的可編譯為 Wasm(例如 Rust)的應用程式無縫調用它們。

雲中的這種元件模型可以為多個平台目标建立應用程式,包括基于 ARM 的 CPU,這些 CPU 因其性能和成本優勢而在雲基礎設施中廣受歡迎。Wasm 的采用不僅限于應用程式開發,還擴充到雲平台擴充格式。它用于擴充雲原生代理、API 網關和服務網格。

除了 WebAssembly 之外,eBPF作為平台元件開發人員的工具也越來越受到關注。雖然應用工程師可能不會廣泛使用它,但 eBPF 可以在包含網絡和安全用例的項目中廣泛找到。它允許開發人員通路核心級資訊并深入了解容器系統操作,增強可觀察性和安全能力。

總體而言,WebAssembly 和 eBPF 為在基于雲的應用程式中實作更高的可移植性、可重用性和性能提供了有趣的可能性。

7

OpenTelemetry 用于收集名額和基于事件的可觀測性資料的采用有多廣泛?

OpenTelemetry是一個用于收集名額和基于事件的可觀測性資料的架構,已得到快速采用,并正在成為行業事實上的标準。許多才華橫溢的個人和供應商的協作努力為其跨供應商支援和跨語言相容性做出了貢獻,使其成為應用程式的重要組成部分。OpenTelemetry 被納入主要雲供應商産品中,加速了其廣泛采用,例如 AWS ( AWS Distro for OpenTelemetry )、Microsoft Azure (監控服務) 和 Google Cloud Platform ( Google Cloud OpenTelemetry )。

OpenTelemetry 的标準化特性帶來了許多好處;它與供應商無關,并且能夠導出遙測資料并利用各種工具進行分析。這種标準化鼓勵供應商之間的優化和創新,因為他們努力提供超越資料收集和可視化基線功能的獨特和進階功能。OpenTelemetry 作為開放标準的出現标志着行業的成熟,并促進了供應商之間的良性競争,以提供引人注目的解決方案并赢得市場佔有率。

8

無伺服器的采用水準目前處于什麼狀态?

無伺服器技術的采用水準發生了變化,它正在成為一種常見的選擇,而不是一種獨特的架構概念。“無伺服器”一詞很少用于讨論獨立概念,因為它幾乎已經轉變為提供可擴充性、微計費和抽象基礎設施的托管服務的同義詞。AWS、Google 和 Microsoft 等主要雲提供商已将無伺服器元件內建到其服務中,例如資料庫 (DBaaS) 和容器運作時 (CaaS),強調自動擴充和簡化計費結構的好處。重點已從僅基于無伺服器功能建構架構轉移到利用托管服務、與平台工程方法保持一緻并減少開發人員的認知負擔。

無伺服器的價值,例如擴充到零和按請求成本定價,已經在傳統無伺服器架構之外找到了新的表達方式。組織現在認識到這些好處,并在各種架構決策中要求它們。雖然無伺服器是實作這些優勢的衆多方法之一,但組織越來越多地要求其工程團隊提供經濟高效的解決方案并優化客戶擷取和支援成本。這種演變凸顯了無伺服器原則對更廣泛的架構景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9

對可持續性和綠色計算的關注如何影響雲和 DevOps?

對可持續性和綠色計算的關注對雲和 DevOps 實踐産生了重大影響。人們越來越多地采用考慮應用程式和服務的環境影響和資源消耗的定價模型。這種趨勢鼓勵組織做出優先考慮效率和可持續性的架構選擇。托管服務受到青睐,因為它們提供優化的資源使用率和可擴充性,使企業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碳足迹并減少能源消耗。對架構定價和托管服務采用的考慮符合可持續性和綠色計算目标。

關于責任,人們認識到解決可持續性問題屬于站點可靠性工程(SRE) 和相關角色的範圍。這些團隊能夠很好地分析技術決策對環境的影響,并推動提高效率和可持續性的舉措。架構讨論現在涵蓋元件化、隔離、安全性和成本效率等考慮因素。組織正在評估他們的需求并尋求中間解決方案來滿足安全需求而無需不必要的高成本。這反映了向更務實的安全方法的轉變,在企業級功能和成本效益之間找到了适當的平衡。

10

我們對雲和 DevOps 空間的未來有何預測?

小組成員對雲和 DevOps 空間未來的預測圍繞着簡化、減少認知過載和專注于創新。人們希望簡化流程和工具,使團隊能夠專注于他們的特定專業領域并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影響力。

AIOps、平台工程、可持續性和 FinOps 的融合是一個積極的轉變,可能會帶來更專注、更有效和更快樂的團隊。挑戰在于區分炒作和真正的機會,承認新興趨勢中的“有價值的金塊”,同時對“過度銷售”和廣泛的适用性主張保持批評。

開源的采用、OpenTelemetry 和 CloudEvents 等舉措促進的标準化,以及 Copilots 和 ChatGPT 等人工智能服務的潛力,都是令人興奮的點。總體而言,人們對正在進行的發展及其帶來的學習機會充滿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