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亞地區既是連接配接東西方的重要通道,又是商業交流的重要中心?

作者:蓋迩說

點關注不迷路,點點“關注”。以後會給大家帶來更好的文章

中亞地區既是連接配接東西方的重要通道,又是商業交流的重要中心?
中亞地區既是連接配接東西方的重要通道,又是商業交流的重要中心?

城市還是重要的文化交流中心,在統治者的支援下,招徕各地的文人、學者詩人、藝術家等人才,搜集各類圖書,修建圖書館,大力支援文化事業的發展布哈拉作為薩曼王朝的首都,建有圖書館和多所宗教學校,大量的詩人、學者、藝術家聚集在此,是東方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納爾沙喜曾記載,在卡迪爾·汗·吉布拉爾·伊本·烏馬爾·伊本·圖赫魯爾·汗(Qadir Khan Jibrall ibn Umaribn Tughrul Khan)成為布哈拉的埃米爾時,他買下伊斯克吉卡村清真寺的木材并将木材運至布哈拉,在賣蔬菜的商店附近建造了一所名為“庫拉爾·特金”(KalarTekin)的宗教學校,這項工程耗資巨大,他的遺體也留在了這所學校。

阿爾斯蘭汗(Arslan Khan)曾将建在布萊斯(Bi Laith)區小門附近的法庭改為教法學校,原法院門口的浴室以及幾個村莊被捐贈給了這所學校。

此外,這裡還有一座規模巨大、藏書豐富的圖書館,在那裡可以找到最深奧、最珍稀的學術著作。

中亞地區既是連接配接東西方的重要通道,又是商業交流的重要中心?

著名的學者和醫學家伊本·西納(ibn-Sina)“就曾到過此館,查閱圖書進行學術研究。

他寫道:

“我進入的這棟建築物有許多房間,房間中的書籍盈箱累籃,數不勝數。

其中一個房間裡堆放的是阿拉伯文寫成的書籍和詩集,另一個房間裡則是與律法相關的書籍等等。

所有的書籍都按學科分類,放在不同的房間。

我尋找到一位古代的(作家) 的書目單,便索要了我需要的書籍。

我還看見一些許多人聞所未聞的書籍。

在此前或者此後,我從未見過那樣的書籍。

布哈拉的書市也是尋找珍稀著作的地方,當伊本·西納在學習亞裡士多德的《形而上學》遇到困難時,就是在布哈拉的書市上發現了阿布·納斯爾·穆罕默德·法拉比(Aba Nasr Muhammadal-Farabi)的著作,對他了解亞裡士多德的學說提供了幫助。

中亞地區既是連接配接東西方的重要通道,又是商業交流的重要中心?

内沙布爾人阿蔔杜拉·馬利克将布哈拉成為:“光榮之家,帝國之廟堂,君權之卡巴《天房),當代名人集會之地。

同時,人們追求文化生活的願望也逐漸提高,穆卡達斯提及他在呼羅珊遇到的講授法律、人文科學和教讀《古蘭經》的教師幾乎都有花刺子模的學生随侍左右。

城市作為重要的宗教與文化中心,為宗教的傳播與文人學者的學習和交流提供了重要場所,深刻影響了當時的文人學者,使這一時期湧現出以阿爾·花刺子密(Al-Khwarizmi)比魯尼(Biruni)阿布·納斯爾·穆罕默德·法拉比(AbaNasr Muhammad al-Farabi)伊本·西納等為代表的衆多學者地理學家和醫學家為這一時期的數學、醫學、哲學、天文學、地理學等多個學科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城市的交通功能

自“絲綢之路”開辟起,中亞地區就是溝通歐亞商路的重要一環。

10 世紀時這一地區的商路持續繁榮,城市作為商路的重要連接配接點,為商人來往、貨物中轉資訊交流和傳播宗教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活動場所,是“絲綢之路”繁榮活躍的重要動力。

中亞地區有着密集的交通線路。

中亞地區既是連接配接東西方的重要通道,又是商業交流的重要中心?

為更直覺展現這一時期的交通狀況,筆者試以布哈拉為起點,梳理從該地通向各地的道路:

從布哈拉通向費爾幹納的道路

從布哈拉出發至費爾幹納需東行經撒馬爾罕、紮敏至忽。

忽氈位于費爾幹納盆地的入口處,道路從此次分成兩支。

其中一支連通錫爾河北岸的刷姆噶爾(Samghar)、哈吉斯坦(Khajistan)和巴布和奧什等城至阿赫錫凱特。

另一支則經錫爾河南岸的裡什坦、庫巴和馬爾吉南等城至奧什與北支彙合。

伊本·胡爾達茲比赫和庫達瑪詳細叙述了從阿赫錫凱特至訛迹邢城的道路裡程。

從布哈拉至撒馬爾罕的道路經舍爾赫(Shargh)、泰瓦維斯、庫克、開爾明尼亞、代布西亞、拉賓江、宰爾受 (Zarman)等城,行程共記 37 法爾薩赫。

中亞地區既是連接配接東西方的重要通道,又是商業交流的重要中心?

布哈拉作為薩曼王朝的首都,經濟繁榮,通向布哈拉的道路也往來繁盛。

撒馬爾罕亦是河中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通向中國、印度和伊朗的交通線可以視作其經濟發展的命脈。

從布哈拉通向石、中國的道路

從布哈拉通向精石的可從撒馬爾罕分為兩道:一道從撒馬爾罕向東北經紮敏在别納克特渡過錫爾河直達石城;另外一道則從撒馬爾罕向北經吉紮克,穿過沙漠至塞圖爾克特(Satarkt),并從此城與别納克特通向石的道路彙合。

伊本·胡爾達茲比赫在《道裡邦國志》中記載從撒馬爾罕經紮敏至豬石的道路裡程為42 法爾薩赫。

中亞地區既是連接配接東西方的重要通道,又是商業交流的重要中心?

從豬石北上經白水城穿過卡拉套山,沿天山北麓交通可至中國。

這條路線在伊本·胡爾達茲比赫和庫達瑪的書中均有記載,具體走向為:從石城起,經白水城、咀羅斯、俱蘭城、梅爾克和碎葉等地至上努舍疆(Nushajan),上努舍疆被認為是中國的邊界。

“連接配接咀羅斯、俱蘭城、梅爾克和碎葉等地的交通線路位于天山山脈北緣,地勢平坦,在當時是溝通中亞與中國交通的重要通道。

這條商道在10 世紀時持續活躍,牲畜、藥品、香料和礦石等各類物品通過互市貿易、民間貿易和官方貢賦等形式輸入中國,并從中國換取茶葉、絲綢和瓷器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