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各緯度氣候分布圖_氣候分布圖有緯度

1、寫出11種氣候的經緯度位置

各緯度氣候分布圖_氣候分布圖有緯度

這個圖應該更有說明性

2、說明日本和我國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緯度的差異及原因

日本和我國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緯度的差異:

日本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的緯度位置高于我國。

原因:日本和我國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緯度的差異跟兩地的氣溫高低有關。

1、日本屬于島國,四面臨海,受海洋影響大,氣候溫和,與同緯度地區比較,氣溫較高;我國位于亞歐大陸上,距離亞洲高壓較近,受大陸氣團影響大,氣溫比同緯度低。是以在我國分布溫帶季風氣候的緯度上,日本仍然是亞熱帶季風氣候。

2、日本群島附近有日本暖流流過,起到了增溫增濕的作用。

3、冬季風起源于蒙古——西伯利亞地區,南下首先影響的是我國,越過日本海增溫增濕後勢力減弱,對日本群島的影響減小。

3、熱帶沙漠氣候分布的緯度範圍是多少

熱帶沙漠氣候的分布規律:南北緯20到南北回歸線之間大陸内部和西岸。

具體分布地區:最大的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在北部非洲撒哈拉沙漠;其實是澳洲、北美洲、南美洲、亞洲等地。

氣候成因: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信風帶控制。

氣候特點:全年炎熱幹燥,降水很少。

4、圖中四種氣候類型中,分布緯度最低的是()A.甲B.乙C.丙D.

根據氣候資料圖判斷四種氣候的分布緯度.圖中甲乙兩地全年高溫,位于熱帶,緯度較低,其中甲為熱帶雨林氣候,分布在赤道附近,緯度最低;

乙為熱帶季風氣候,分布的緯度較甲地高,但是比丙、丁低;丙位于亞熱帶,丁位于溫帶,丁緯度最高.是以本題選擇A選項.

故選:A.

5、怎樣用緯度差別氣候氣帶?

大陸西岸0~10 熱帶雨林

10~20熱帶草原

20~30熱帶沙漠

30~40地中海氣候

40~60溫帶海洋性氣候

60~90極地

東岸

10~25熱帶季風

25~35亞熱帶季風

35~55溫帶季風

南北回歸線之間熱帶

回歸線到極圈溫帶

極圈内寒帶

氣壓帶的話你看下三圈環流圖就知道了,基本就是赤道附近 -赤道低氣壓帶

南北緯30°附近- 副熱帶高氣壓帶

南北緯60°附近-副極低低氣壓帶

極低附近-極低高氣壓帶

判斷風向就南半球用左手北半球用右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氣流的方向,大拇指便是風向。

各緯度氣候分布圖_氣候分布圖有緯度

6、讀氣候類型分布空白示意圖,④與⑦的緯度位置相當,為什麼氣候差異較大

(1)①熱帶草原氣候 ②熱帶沙漠氣候 ③地中海氣候 ④溫帶海洋性氣候 ⑤熱帶季風氣候 ⑥亞熱帶季風氣候⑦溫帶季風氣候;  (2)夏季受副熱帶高壓帶等氣壓帶控制,冬季受西風帶控制;  (3)冬季盛行東北季風,夏季盛行西南季風;  (4)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洋太平洋的西岸,世界上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東岸,由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導緻冬季盛行從大陸吹向海洋的偏北風,夏季盛行從海洋吹向陸地的偏南風。提示:根據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氣壓帶和風帶等因素分析各種不同地區的氣候類型、成因及特征。

7、地球的12個氣候類型的緯度位置

1.熱帶雨林氣候大多分布在赤道附近,南北緯10度之

2.熱帶草原氣候大多分布在南北緯10-20度,大陸西岸

3.熱帶沙漠氣候大多分布在南北緯20-30度,大陸西岸

4.地中海氣候氣候大多分布在南北緯30-40度,大陸西岸

5.溫帶海洋性氣候大多分布在南北緯40-60度,大陸西岸

6.熱帶季風氣候大多分布在南北緯15-25度,大陸東岸

7.亞熱帶季風氣候大多分布在南北緯25-35度,大陸東岸

8.溫帶季風氣候大多分布在南北緯35-55度,大陸東岸

9.溫帶大陸性氣候大多分布在中緯度大陸内部

10.苔原氣候主要在在北冰洋沿岸;

11. 冰原氣候主要分布在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島

12.高山高原氣候大多分布在中低緯度地區的山地高原地區

8、世界氣候的分布有什麼規律?

世界氣候的分布規律,直接表現在各氣候類型的排列組合上,一般可分為緯度地帶性、非緯度地帶性和垂直地帶性三方面。

各緯度氣候分布圖_氣候分布圖有緯度

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

(1)緯度地帶性是世界氣候分布的基本規律。它是地帶性因素造成的,即由太陽光熱在地球表面的不均衡分布引起的熱力差異和由此産生的全球性氣壓帶、風帶及其季節移動,而導緻各氣候類型普遍具有按緯度更替的趨向。地球表面被劃分為五個基本氣候帶,它是按得到太陽光熱的多少來分的,以回歸線和極圈為界線,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緯度帶。另外,以最熱月平均溫度10℃等溫線和最冷月平均氣溫18℃等溫線作為劃分寒、溫、熱三帶的界線。這種氣候帶,稱之為溫度帶。基本上也是按緯度劃分,沿緯向伸展的。

(2)非緯度地帶性規律的成因比較複雜。由于海陸分布、洋流、地形等非地帶性因素的作用,不同程度地破壞了氣候的緯度地帶性,使同一緯度地帶的氣候,出現西岸、内陸和東岸的差異,由不同地形條件引起的地區差異以及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的差異。尤其是在中緯度地區最為明顯,因為中緯地區,冷暖空氣經常處于鬥争轉化狀态,氣溫、降水等季節變化和非周期變化都十分明顯。北半球中緯地區陸地面積特别寬廣,是以海洋性氣候與大陸性氣候對比顯著,大陸性氣候尤為明顯,大陸東、西岸産生有規律的差異。

(3)氣候的垂直地帶性。高聳龐大的山地,在氣候上表現出獨特的垂直地帶性。其高度變化如同緯度變化,但山地垂直氣候帶與水準緯度帶在成因上和具體特征上,并不完全相同,山地垂直分帶的多寡和順序,主要取決于山地的高度和所處的緯度。有足夠高度的赤道地區的高山,具備有最完整、最複雜的垂直分帶圖譜,而高緯苔原地帶的高山,垂直分帶的圖譜最為簡單。另外,處于同一緯度地帶的山地,距海遠近或坡向不同,其垂直分帶的開端和順序也有極大差異。

9、世界氣候,氣壓帶風帶,分布圖,要圖(需要表識緯度)

各緯度氣候分布圖_氣候分布圖有緯度
各緯度氣候分布圖_氣候分布圖有緯度

10、什麼是低緯度氣候帶及其氣候型?

低緯度的氣候主要受赤道氣團和熱帶氣團所控制。全年地—氣系統的輻射差額是入超的,是以氣溫全年皆高,最冷月平均氣溫在15~18℃以上。影響氣候的主要環流系統有赤道氣流輻合帶、沃克環流、信風、赤道西風、熱帶氣旋和副熱帶高壓,有的年份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由于上述環流系統的季節移動,導緻降水量的季節變化,在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時,引起降水分布的明顯異常,全年可能蒸散量在1300毫米以上。本帶可分為5個氣候型:

(1)赤道多雨氣候:位于赤道及其兩側,大約向南、向北伸展到5°~10°左右,各地寬窄不一,主要分布在非洲薩伊河流域、南美亞馬遜河流域和亞洲與大洋洲間的從蘇門答臘島到伊裡安島一帶。典型台站是秘魯的伊基托斯。這裡全年正午太陽高度角都很大,是以長夏無冬,各月平均氣溫在25~28℃,年平均氣溫在26℃左右。絕對最高氣溫很少超過38℃,絕對最低氣溫也極少在18℃以下;氣溫年較差一般小于3℃,日較差可達6~12℃,全年多雨,無幹季,年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最少月在60毫米以上。全年皆在赤道氣團控制下,風力微弱,以輻合上升氣流為主,多西北雨,天氣變化單調,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很大。這與赤道輻合帶位置的變動有關,例如新加坡平均年降水量為2282毫米,最濕年(4031毫米)相當于最幹年(831毫米)的近5倍。由于全年高溫多雨,各月平均降水量皆大于可能蒸散量,土壤儲水量皆達最大值(300毫米),适宜赤道雨林生長。

(2)熱帶海洋性氣候:出現在南北緯10°~25°信風帶大陸東岸及熱帶海洋中的若幹島嶼上,如加勒比海沿岸及諸島、巴西高原東側沿海、馬拉加西東岸、夏威夷群島等。典型的地方是哈瓦那,這裡正當迎風海岸,全年盛行熱帶海洋氣團,氣候具有海洋性,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8℃上下,最冷月平均氣溫在18~25℃間,氣溫年較差、日較差皆小,如哈瓦拉年較差僅5.6℃,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一般以5~10月較集中,無明顯幹季,除對流雨、熱帶氣旋雨外,沿海迎風坡還多地形雨。

(3)熱帶幹濕季氣候:出現在緯度5°~15°左右,也有達25°左右的,主要分布在上述緯度的中美、南美和非洲。

(4)熱帶季風氣候:出現在緯度10°到回歸線附近的亞洲大陸東南部,如中國台灣南部、雷州半島和海南島;中南半島;印度半島大部;菲律賓;澳洲北部沿海等地。

(5)熱帶幹旱與半幹旱氣候:出現在副熱帶及信風帶的大陸中心和大陸西岸。在南、北半球各約以回歸線為中心向南北伸展,平均位置約在緯度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