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暑假倒計時兩周:如何教會孩子延遲滿足?家長速看

暑假倒計時兩周:如何教會孩子延遲滿足?家長速看

撰文/戴岱

古語有雲,“小不忍,則亂大謀”,“見小利則大事不成”。人類大多數的成功,都需要為了長遠的目标而控制和抵禦當下的沖動和誘惑。在踐行這一理念的路上,“延遲滿足”是關鍵的心理能力。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如何在等待的過程中成就更好的自己吧。

案例

暑假倒計時兩周:如何教會孩子延遲滿足?家長速看

“小剛(化名)最近放學後總要先玩一小時手機才肯寫作業,如果家長制止,他就會發脾氣;即便開始動筆,手機一響他也會立刻翻看,導緻嚴重拖延、影響睡眠和第二天的學習品質。”在心理輔導過程中,小剛的母親十分焦慮地說道。而且小剛自己也十分懊惱,卻又不知該如何改變。

小剛之是以會出現這樣的表現,是因為缺乏延遲滿足的能力,即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目标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延遲滿足,是一個人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和重要技能,也是我們完成各種任務、協調人際關系、成功适應環境的必要條件。

被“小獎勵”迷惑的大腦 

在大腦原始動力系統中有一個獎勵系統,它一旦被激活,就會驅使個體去關注美食、遊戲等令人愉快的刺激,而忽略那些需要耗費精力、付出努力才能解決的事情。

我們可以把“愉快”了解成行為之後的一種獎勵,大腦得到獎勵後會分泌多巴胺神經遞質,多巴胺又傳導出令大腦興奮的資訊,大腦感覺到興奮會進一步觸發個體無意識地去重複那些行為。在這一過程中,獎勵起着增強劑的作用,激發人們改變行為的欲望,也導緻我們難以抑制誘惑和沖動。

很顯然,小剛已經陷入一個惡性循環:玩手機給他帶來輕松愉悅的即時滿足,而學習則需要付出意志努力并通過一定的時間積累才能看出成效,是以,小剛很容易被當下的小獎勵誘惑,反而忽視通過學習擷取知識、提升成績這個遠期的大獎勵。與此同時,小獎勵帶來的滿足感又驅使他沉溺于自我營造的舒适圈中,無法自拔。

對誘惑喊“停” 

在對延遲滿足的生理機制研究中,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将大腦中負責計劃和決策的額葉皮層比作冷系統,将負責沖動和欲望的杏仁核比作熱系統,有效的自我調控對這兩個系統起到平衡作用。也就是說,當我們用熱系統去考慮立即可得的獎勵時,就會變得難以抵禦誘惑;如果通過政策性的分析和心理轉換等方式進行自我調控,就能夠有效冷卻對即時獎勵的熱切渴望,進而保持滿足的延遲。

心理轉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不斷在誘惑面前對自己喊“停”,或者用不同的視角來看待誘惑,将其想象成一個令自己讨厭的事物,這些做法都相當于給即将發生的沖動行為踩刹車。

暑假倒計時兩周:如何教會孩子延遲滿足?家長速看

此外,冷熱系統的平衡還受壓力水準的影響,壓力會降低冷系統的活性而增強熱系統的活性。運動是良好的自我調控方式,在降低壓力值的同時,通過磨練意志力讓滿足得以延遲。

提升延遲滿足能力的良策 

要想建立延遲滿足的能力,需要我們在誘惑面前冷靜思考,其間大腦會調動大量的認知資源,這些資源能使我們的決策更加理性。

暑假倒計時兩周:如何教會孩子延遲滿足?家長速看

延遲滿足是幫助我們克服目前困難情境,達成短期快樂和長期收獲平衡的一種方式。補償原則是實作這一過程的核心,目的是讓自己能夠經常看見回報,進而更有動力将遠景目标實施到底。

具體做法是:制作一個表格,在項目欄中分别寫上時間、誘惑、獎勵,每當我們抵禦住一次誘惑,就要記錄發生的時間和誘惑的内容,同時在獎勵欄中填1顆星,最後統計星的數量。起初,可以以“天”為機關統計,随着延遲滿足能力的提升,慢慢變成以“周”或“月”為機關去統計。統計的規則是,每達到10顆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設定補償,例如:因抵禦手機誘惑而得到10顆星,補償的内容是今天玩1小時手機。如果各種刺激都會對我們産生誘惑,在統計星的數量時就需要合并同類項,隻有在同類項目上達到10顆星,才能得到補償。

通過這樣的方法我們能發現哪些誘惑抵禦得比較好,隻要堅持執行即可;哪些誘惑抵禦得不盡如人意,需要強化練習。補償原則清晰地展現了個體的成長軌迹,不僅學會整體看待自己的努力成效,也能在比較中體驗到延遲滿足能力之于自我發展的重要性。

目标拆分也是培養延遲滿足能力的一個良策。有些青少年之是以在目标面前表現出退縮行為,是因為他們的遠期目标制定得過大,實作起來周期長、困難多,從中很容易産生挫敗感。不妨把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倘若你目前的學習成績處在剛剛及格的水準,若是把目标定為本學期期末考試取得滿分就相對過大了,而拆分後的階段性小目标是每個月考試成績提升10分。也可以把寬泛的目标拆分成具象的目标。例如,學好英語是一個寬泛的目标,将其具象化則是每天積累5個單詞。

暑假倒計時兩周:如何教會孩子延遲滿足?家長速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千裡之行,始于足下”。延遲滿足能力的培養非一蹴而就之事,唯有持之以恒,方能行穩緻遠。

本文來自《知識就是力量》雜志,原标題《在等待中成就更好的自己》,撰文/戴岱,有删改,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