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陸最後的3名軍統特務:隐姓埋名64年後,在2013年留下一張合影

作者:夢裡大唐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友善您随時查閱一系列優質文章,同時便于進行讨論與分享,感謝您的支援~

2013年,三位素未謀面的耄耋老人跨越千山萬水來到浙江衢州市,在照相機前留下了這張合照。

照片中的三位老人衣着樸素、面容慈祥、看着十分平凡,任誰也想不到他們是曾經為國民黨工作的特務。

在解放戰争時,國民黨的許多人因為戰敗都遠赴了台灣,這三人又是如何留了下來的?他們身上到底有着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大陸最後的3名軍統特務:隐姓埋名64年後,在2013年留下一張合影

電台維修員祝仁波

照片中最右側穿藍色襯衫的老人就是祝仁波,此時他已經是91歲的高齡。

祝仁波于1922年出生在上海,年幼時父母就雙亡,留下他和姐姐兩人相依為命。

但好在祝仁波遇到了改變他命運的貴人——陳一白,陳一白是祝仁波的姐夫,在他的幫助下祝仁波進了浙江警官學校學習了無線電通訊技術。

大陸最後的3名軍統特務:隐姓埋名64年後,在2013年留下一張合影

祝仁波在這方面很有天賦,為了不讓成績落後,他經常夜以繼日的背書學習。但令他沒想到的是,從學校畢業後他會被配置設定到國民黨的軍統部門當一名無線電技術員。

當時國内的無線電技術并不發達,而且在戰場上,無線電經常受到日軍的破壞,祝仁波時常要冒着槍林彈雨去維修電台。

但是祝仁波從不抱怨,雖然他對國民黨并沒有什麼好感,但他很熱愛這份工作,隻要需要他修理電台,他一定會二話不說完成工作。

大陸最後的3名軍統特務:隐姓埋名64年後,在2013年留下一張合影

國民黨戰敗要撤台時,祝仁波并不想抛下自己的姐姐離開。當他得知自己的姐夫陳一白也留在了大陸時,他果斷也選擇留了下來。

新中國成立後,祝仁波利用自己的技術開了一個修理電器的攤子,和普通人一樣成家立業過上了平凡的生活。

但是他曾經的經曆必然不會讓他一直幸福下去。随着自己的姐夫陳一白被抓捕調查,自己也跟着進了監獄。

大陸最後的3名軍統特務:隐姓埋名64年後,在2013年留下一張合影

在他服刑期間,妻子也離他而去。孤身一人的祝仁波被派到農場改造後就在此處呆了十幾年,鄉裡鄉親得知他會修電器後經常找他幫忙,祝仁波也非常熱心的答應。

改革開放後,祝仁波對新時代的電器有很大的興趣,雖然他已經不能再向當年那樣修理電器,但是他仍然堅持學習新事物。

他說,是因為黨的上司,百姓現在的生活才能如此幸福,他也才能看到這麼多新奇的裝置。

大陸最後的3名軍統特務:隐姓埋名64年後,在2013年留下一張合影

女電譯員王慶蓮

照片中面帶微笑的慈祥老太太名為王慶蓮,拍攝這張照片時她已經86歲。

談起自己年輕時候的經曆,王慶蓮眼淚漣漣,如果不是當年的生活所迫,她也不想有着這樣不磊落的身份。

大陸最後的3名軍統特務:隐姓埋名64年後,在2013年留下一張合影

王慶蓮是浙江江山人,這個地方正是國民黨的軍統頭目戴笠的老家。戴笠在為軍統招兵買馬時,偏愛選用江山人。

一是他認為江山人是自己的老鄉,更好拉攏也更靠得住。二是江山的方言拗口難懂,為特務的身份更添了一份便利。

而王慶蓮能加入軍統特務,與此也密不可分。1932年,王慶蓮四歲,她的父親不幸意外去世。王慶蓮的母親不得不獨自承擔起養家的重任。

大陸最後的3名軍統特務:隐姓埋名64年後,在2013年留下一張合影

為了補貼家用,王慶蓮的母親在外四處打工掙錢,王慶蓮則交給外婆照顧。

雖然生活拮據,但王慶蓮的母親不想孩子以後像自己一樣隻能幹苦力活拿些微薄的薪水,堅持送王慶蓮去學校念書。

王慶蓮在母親的艱辛供養下讀了六年的書,但好景不長,戰争的動亂王慶蓮的母親失去了工作,王慶蓮隻能辍學靠在街上賣報紙、香煙賺些零錢。

大陸最後的3名軍統特務:隐姓埋名64年後,在2013年留下一張合影

1943年,國民黨的軍統局來江山招兵買馬,懂事的王慶蓮想到認為如果能進部隊工作,母親的負擔就能減輕一些,自己說不定還能拿工資養母親。

王慶蓮的母親得知女兒的想法後,哭哭啼啼的不舍得女兒遠去參軍。可是母親二人如今吃了上頓沒下頓,王慶蓮去參軍好歹能有口飯吃。

在現實面前,母親不得不放開了女兒的手。好在王慶蓮念過幾年學,很順利就通過了選拔考試。

大陸最後的3名軍統特務:隐姓埋名64年後,在2013年留下一張合影

兩個月後,15歲的王慶蓮和其它十幾名同鄉被送到了重慶。在這裡,王慶蓮先是在軍校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後又被配置設定到了印刷廠工作了一年。

雖然這裡的待遇并不高,但是王慶蓮做事勤奮,又肯吃苦,很快就被調入到了軍統局的總部學習譯電的知識。

軍統局的管理非常嚴格,王慶蓮在教育訓練時期每天要學習大量的符文密碼,還要學會基本的數學運算知識。隻有上過國小的王慶蓮學習起來比别人要艱難很多,是以她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時間。

大陸最後的3名軍統特務:隐姓埋名64年後,在2013年留下一張合影

王慶蓮稱,在譯電科時除了白天要工作八個小時外,晚上還要再工作兩個小時,她工作的幾年裡破譯的密碼有八百多種。

雖然工作辛苦,但是王慶蓮卻說這是她人生中最快樂的三年,因為這份工作讓她的安全得到了保障,而且還有不錯的薪水拿。

戴笠很重用她,給王慶蓮的薪水是按少尉級别給的。休息的時間,年少活潑的王慶蓮還喜歡去歌舞廳裡玩。

大陸最後的3名軍統特務:隐姓埋名64年後,在2013年留下一張合影

但是這種好日子沒持續多久,1946年戴笠出意外後,王慶蓮的上司姜毅英見她沒了背景,便處處刁難王慶蓮。

王慶蓮覺得自己的工作越做越郁悶,就以照顧母親的名義請假回到了老家。之後國民黨戰敗,軍統局的同僚們傳信讓王慶蓮前往台灣。

但王慶蓮不願意背井離鄉離開自己生活多年的土地,更重要的是她看清楚了目前的局勢,她明白站在人民對立面的國民黨是沒有好下場的,是以她果斷選擇留在了大陸。

大陸最後的3名軍統特務:隐姓埋名64年後,在2013年留下一張合影

之後,王慶蓮本想隐姓埋名過普通的生活。但是因為她的出身和工作被人舉報後,她自願前往農村在鄉下勞務改造了23年。

1981後,國家重新頒布了政策,王慶蓮住到了國家配置設定的房子裡開始了養老生活,而且每個月還能領到一筆終身俸。

王慶蓮在2013年拍照時雖已經是八十三歲的高壽,但仍能每天抽半包煙,寫寫東西畫畫。她表示:“感謝國家養了我31年,我從不後悔當年沒有去台灣,現在的生活讓我感到幸福。”

大陸最後的3名軍統特務:隐姓埋名64年後,在2013年留下一張合影

軍統親戚戴以謙

戴以謙是這三位人中比較特殊的一個,他和軍統頭目戴笠是親戚關系,按照輩分他要叫戴笠十叔公。

最初的時候戴以謙并不知道自己和戴笠有親戚關系,他年紀輕輕就參了軍,一直在部隊裡做書記員。

大陸最後的3名軍統特務:隐姓埋名64年後,在2013年留下一張合影

1943年,戴以謙被配置設定到了江西的辦事處工作。恰逢戴笠江西這裡公幹,戴以謙負責接待他,兩人有過接觸之後才意識到竟然還是一家人。

戴笠是個重情義的人,他看到戴以謙在部隊裡不受重視也沒有幹什麼要職,就把戴以謙調任到了自己掌管的軍統裡。

在戴笠的安排下,戴以謙擔任起了他的機要秘書。軍統裡的人看到戴以謙這個空降幹部都非常嫉妒他,但得知他是戴笠的親戚後,又紛紛巴結起了他。

大陸最後的3名軍統特務:隐姓埋名64年後,在2013年留下一張合影

戴以謙為人處世聰明圓滑,很快就在軍統内部混得如魚得水。他講道:“我那時候特别的風光,誰見了我都要和我打聲招呼。”

直到戴笠出事,戴以謙在軍統失去了靠山。毛人鳳上台之後,他很快就被别人擠兌了下去,于是他不得不從浙江轉任到了北平工作。

在這期間,蔣介石下令四處抓捕迫害共産黨人,戴以謙雖然沒有直接參與這件事,可作為國民黨的特務他參與了中間傳遞資訊的工作,間接性的傷害了了北平的地下黨組織的成員。

大陸最後的3名軍統特務:隐姓埋名64年後,在2013年留下一張合影

國民黨戰敗後,他也不願跟随國民黨跑到台灣,于是他跟着其它的幾個戰友在北平歸順了傅作義的人民解放軍。

新中國成立之後,戴以謙選擇回到了老家當一位普通的農民,過上了種地的生活。

但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戴以謙的身份還是被人發現舉報給了相關部門。他被逮捕後因為态度良好,對自己的所有行為全都一五一十的交代出來後,隻被判了五年的刑罰。

大陸最後的3名軍統特務:隐姓埋名64年後,在2013年留下一張合影

戴以謙的妻子在他入獄後,對他隐瞞自己身份的事情非常氣憤,選擇了帶着孩子改嫁他人。等到戴以謙出獄後,他便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寡老人。

國家考慮到戴以謙體弱多病,便将他安排到了養老院怡享晚年。在國家的精心照顧下,他八十多歲也飯量不減,能口齒清晰的和人講話。

雖然日子安穩幸福,但是戴以謙卻時常感到孤寂,漸漸地,他便萌生了找到自己同僚的想法。于是他找到了關愛抗戰老兵的志願者,希望能在他們的幫助下找到自己曾經的戰友。

大陸最後的3名軍統特務:隐姓埋名64年後,在2013年留下一張合影

2013年,在志願者的幫助下終于找到了特務中幸存至今的王慶蓮和祝仁波兩人。三位老人雖然在此之前素不相識,但他們卻一見如故,仿佛認識了多年的朋友談論起了從前。

雖然這三位老人曾經是國民黨的特務,但他們在出入加入時都是懷着一顆抗日救國的心。

大陸最後的3名軍統特務:隐姓埋名64年後,在2013年留下一張合影

隻是在時代的洪流下,他們這些小人物在很多時刻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但好在最後三人都做出了正确的抉擇——相信共産黨,相信人民。

就像戴以謙最喜歡的那句“甯戀故鄉一撚土,莫戀他鄉萬兩金”所說的一樣,他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對土地上的人民愛的深沉,是以他們在當年抉擇時都留在了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