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慢性腹瀉?講一個中成藥,既能溫脾,又能溫腎,把脾和腎都補了

作者:夾縫中的遠志草

開門見山,今天想和你聊聊慢性腹瀉的問題。

慢性腹瀉?講一個中成藥,既能溫脾,又能溫腎,把脾和腎都補了

慢性腹瀉的問題可以說滋擾了太多太多的人了。有的人動不動就容易拉肚子,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

而導緻慢性腹瀉的原因有很多,諸如有的人一年四季手腳都是冰涼的,若是再吃上一些寒涼的食物,馬上就要往廁所裡跑,中醫稱之為脾腎虛寒腹瀉;有的人胃口不好,消化不良,時常伴有腹脹并有下垂感,四肢常常沉重無力,這類人則屬于脾胃氣虛腹瀉;還有的人啊,脾氣暴躁易怒,一發脾氣就腹痛欲瀉,瀉後疼痛減輕,中醫稱之為肝旺克脾腹瀉。

慢性腹瀉?講一個中成藥,既能溫脾,又能溫腎,把脾和腎都補了

此外,慢性腹瀉病程遷延,反複發作,可達數月、數年不愈,懂得人都懂,無需多言。

今天,我們講的這個中成藥名曰參倍固腸膠囊,它是在明代醫家王肯堂的固腸丸的基礎上,又參考借鑒了東漢醫聖張仲景的烏梅丸,對脾腎陽虛所緻的慢性腹瀉有着不俗的療效。

參倍固腸膠囊:紅參、鹿角霜、木香、五倍子、肉豆蔻、诃子、烏梅、蒼術、茯苓。

我們知道,腹瀉雖然發生在腸道,但問題的根源卻是在脾腎。

脾腎陽虛,身體内的火力就是虛的,是不足的。大家試想一下,不給你吃飯,哪來的力氣幹活?一樣的道理,脾胃陽氣虧虛,自然是無法将我們吃下去的食物徹徹底底的腐熟消化,也無力将水谷精微輸布至五髒六腑,堆積在脾胃之中,久而久之壅盛堵塞中焦,不通則痛,故而症見腹痛欲瀉。而且這個時候的腹瀉往往是吃什麼就拉什麼,因為不消化啊!中醫稱之為完谷不化。

再來,我們講,腎為先天之本,為寄元陰元陽之所。可以說,腎是一身陽氣的居所。唯有腎陽充足,方可源源不斷的輸送陽氣給到脾胃。

是以,這裡首先用到的就是紅參。

慢性腹瀉?講一個中成藥,既能溫脾,又能溫腎,把脾和腎都補了

紅參

紅參是蒸曬後的人參,它比人參的陽氣更充足。

紅參主入脾、腎經,把脾腎的陽氣補足了,脾腎虛寒的症狀自然也就緩解了。

慢性腹瀉?講一個中成藥,既能溫脾,又能溫腎,把脾和腎都補了

紅參

鹿角霜,由鹿角加工而得。

中醫認為,鹿性靈好動,為純陽之物。而鹿角又是雄鹿的象征,是以,鹿角可以說是陽中之陽。加之其又為血肉有情之品,和我們以往講的那些溫陽的花花草草根本不可同日而語。它溫陽的力道來得更強勁、更霸道些。

《聖濟總錄》裡就有鹿角霜“生陽氣,補精髓”的記載。《本經逢原》中也講:“鹿角霜治脾胃虛寒,食少便溏,胃反嘔吐。”

慢性腹瀉?講一個中成藥,既能溫脾,又能溫腎,把脾和腎都補了

鹿角霜

木香是一味氣藥,兼具溫性,它既能協助紅參将補足的陽氣捋順,又可助鹿角霜溫補陽氣。

慢性腹瀉?講一個中成藥,既能溫脾,又能溫腎,把脾和腎都補了

木香

講到這裡,可能有人要問了,要是一味的溫補脾腎,是不是也可以選用附子理中丸?

的确,附子理中丸也是一個溫補脾腎的良藥。然而,有些脾腎陽虛的人群服用完附子理中丸之後,效果并不理想,這是因為附子理中丸隻有溫陽的作用,缺少了收斂的功效。

而參倍固腸膠囊中則是加用了五倍子、肉豆蔻、诃子、烏梅等收斂固澀的藥材。把我們體内的水谷精微牢牢的守住,腹瀉的症狀自然是會緩解。

慢性腹瀉?講一個中成藥,既能溫脾,又能溫腎,把脾和腎都補了

五倍子

慢性腹瀉?講一個中成藥,既能溫脾,又能溫腎,把脾和腎都補了

肉豆蔻

慢性腹瀉?講一個中成藥,既能溫脾,又能溫腎,把脾和腎都補了

诃子

慢性腹瀉?講一個中成藥,既能溫脾,又能溫腎,把脾和腎都補了

烏梅

《黃帝内經》中有一句話:“傷于濕者,下先受之。”

說的是濕氣重的人大便大都是稀爛的,其實這也和脾腎陽虛息息相關。中醫講,陽主溫熙、推動。陽氣虛弱,則體内的津液輸布有失,就容易水濕内停,濕性重濁,故而壅盛于下焦。

是以,方子的最後,又用上了蒼術和茯苓。

蒼術可能很多人會比較陌生,我們平日裡講得比較多的是白術。

其實啊,蒼術和白術的功效幾乎是相同的,都是健脾燥濕的良藥。甚至在古時候,壓根就沒有蒼術白術之分,兩味藥材都是混着用的。

後來,人們發現蒼術性偏燥,長于燥濕,而白術性偏溫,長于健脾。是以,大家記住了,蒼術因燥濕而健脾,白術呢,因健脾而燥濕。

慢性腹瀉?講一個中成藥,既能溫脾,又能溫腎,把脾和腎都補了

蒼術

茯苓同蒼術一樣,同為健脾燥濕的藥材。

然而,茯苓在燥濕之餘,功善利水滲濕,可将體内的濕邪通過小便,排出體外。

慢性腹瀉?講一個中成藥,既能溫脾,又能溫腎,把脾和腎都補了

茯苓

此外,脾腎陽虛的人腹瀉也常常發生在清晨,中醫講,清晨的時候,陽氣初起,陰氣還是偏重的。加上人本身的陽氣又是不足的,是以時常在這個時間腹瀉,中醫稱之為五更洩瀉。參倍固腸膠囊也同樣适用,或者還有個中成藥,叫作四神丸,也是治療五更洩瀉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