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給孩子做黑暗料理火的一塌糊塗,糊弄式育兒到底是怎麼個糊弄法? 

給孩子做黑暗料理火的一塌糊塗,糊弄式育兒到底是怎麼個糊弄法? 

文 | 米粒媽

最近米粒媽刷到陶勇醫生的一條微網誌,很想和大家分享:

“為什麼現在70、80後做家長都很累啊?”

給孩子做黑暗料理火的一塌糊塗,糊弄式育兒到底是怎麼個糊弄法? 

起因是他偶然發現每個孩子在上學的路上,都拎着一個小水壺,當時并沒有多想,可到了辦公室,就聽見幾位女同僚在讨論着如何給孩子選水壺。

從材質到品牌,從外觀到評價,讨論了很久也沒有一個結論,于是他發出了一個感歎:

“買個水壺怎麼這麼講究,咱們小時候都用什麼喝的?一點印象也沒有了。”

給孩子做黑暗料理火的一塌糊塗,糊弄式育兒到底是怎麼個糊弄法? 

仔細想想,他覺得咱們這一代父母給自己的壓力實在太大了,關于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要想得太多,恨不得給孩子套一個金鐘罩。

是以,感到心累是必然的。

米粒媽一直很欣賞陶勇醫生的人品和能力,但這次,作為一位母親,米粒媽對這個看法隻能支援一半。

因為現在的時代與咱們成長的環境大有不同,那個時候水壺樣式少,但起碼無害,現在一不留神産品裡就可能影響孩子自然發育,父母又怎麼能不用心呢?

不過,米粒媽倒是很贊同陶勇醫生說的那句:

“媽媽們需要給自己減減負,不要總是繃着那根弦,不要強迫自己所有事都要做到盡善盡美,不要總是批判自己做得不如别人。”

給孩子做黑暗料理火的一塌糊塗,糊弄式育兒到底是怎麼個糊弄法? 

在很多細枝末節的小事上,的确不需要追求盡善盡美,給孩子一點選擇的餘地,也給自己喘一口氣的機會。

也不知道是不是驗證這句話,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看開,由此,糊弄式育兒開始爆火。

給孩子做黑暗料理火的一塌糊塗,糊弄式育兒到底是怎麼個糊弄法? 

糊弄孩子,絕不是敷衍愛意

咱們都知道,寶寶從6個月之後就要開始添加輔食,打開社交平台,那些制作精美,擺盤漂亮的輔食别說孩子了,米粒媽都想嘗嘗。

但問題是,大多數媽媽不僅沒時間,甚至可能也沒有一雙那樣的巧手。

于是,一位90後媽媽就開啟了一條新的賽道——糊弄式輔食。

她制作的輔食一點也不美,甚至有一種詭異的感覺。

其實,她制作的過程也挺像那麼回事的,将洋芋切塊後,和肉一起蒸熟。

然後把所有食材一起壓成泥,再加入用紫甘藍煮熟的沸水中,就變成了一道“迷情洋芋泥”。

不僅如此,她的每一道菜都能讓人出乎意料,但是每次孩子都大口大口吃得挺香。

其實,她也不是沒嘗試過做一個精緻的媽媽,隻不過成品總是不如人意。

時間久了,她也開始放飛自己,用她的話說:

“趁孩子還小,還不懂什麼是美食,能糊弄一天就糊弄一天吧。”

給孩子做黑暗料理火的一塌糊塗,糊弄式育兒到底是怎麼個糊弄法? 

畢竟,隻要保證足夠的營養,好看不好看對幼齡孩子來說,根本沒那麼重要。

可能是與那些精緻輔食的畫風完全相反,部落客的糊弄一下子火了起來。

也有人質疑,這樣糊弄是不是對孩子不負責任。

事實上,說是糊弄,這位媽媽在愛意上卻從來不敷衍。

選擇食材,注意蛋白質、膳食纖維、碳水的配比,確定孩子成長所需。

每一次處理食材,部落客都盡可能切得精細再精細,保證孩子好消化。

給孩子做黑暗料理火的一塌糊塗,糊弄式育兒到底是怎麼個糊弄法? 

至于樣子,那就算了。

總結下來:媽媽省力,孩子開心。

說到底,糊弄式育兒之是以能夠爆火,就是因為這種方式幫媽媽減輕了心理負擔。

不是必須做出漂亮的輔食才是好媽媽,即便有些笨拙,同樣粗中有細,也是最真摯的母愛。

米粒媽也刷到一些年輕父母,會忽悠着幾歲的孩子幫忙做家務,看似是想躲懶,實際上并沒有兩手一攤完全不管。

而是會在孩子完成之後給予鼓勵,再一起複盤總結,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這種糊弄孩子的養育方式,讓父母省了一部分心力,然後用這份精力去在精神層面上滋養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輕松溫馨的氛圍。

一舉兩得,何樂不為呢?

給孩子做黑暗料理火的一塌糊塗,糊弄式育兒到底是怎麼個糊弄法? 

瑣碎小事,不值得任何消耗

米粒媽能了解,家長是因為擔心孩子是以管得多,是以才希望自己能夠糾正孩子每一個小錯誤。

但這樣極其緊繃的氛圍,很容易忽略孩子的情緒和感受,消耗孩子心中對父母的信任與愛意。

就拿最近在網上爆火的這段視訊來說。

學小提琴的姐姐,在家裡不小心把琴摔在了地上,看到琴壞了,女孩顫抖着呼喚媽媽:“媽媽,完蛋了。”

給孩子做黑暗料理火的一塌糊塗,糊弄式育兒到底是怎麼個糊弄法? 

随後一家人聚在客廳裡,女孩靠在媽媽的懷裡,一遍遍重複着“對不起”,愧疚感讓她根本擡不起頭。

給孩子做黑暗料理火的一塌糊塗,糊弄式育兒到底是怎麼個糊弄法? 

可這時家裡其他人的反應呢?

媽媽抱着女兒,沒有一句責怪,反而安慰道:“沒事,咱們想辦法解決。”

給孩子做黑暗料理火的一塌糊塗,糊弄式育兒到底是怎麼個糊弄法? 

女兒聽了之後又開始擔憂:“修不好咋辦呀。”

媽媽撫摸着女兒的頭,沒有逃避這一現實問題,而是告訴女兒:“修不好也隻能換了。”

給孩子做黑暗料理火的一塌糊塗,糊弄式育兒到底是怎麼個糊弄法? 

說完立刻看向女兒,問了一句:“你還有多少私房錢?”

女兒小聲回答:“兩三千。”

說實話,米粒媽很贊賞這位媽媽的處理方式。她沒有責怪不小心摔壞琴的女兒,但也沒有讓孩子躲避自己的責任。

随後,弟弟也開始安慰姐姐,大聲喊了一句:“我贊助20。”

給孩子做黑暗料理火的一塌糊塗,糊弄式育兒到底是怎麼個糊弄法? 

一聽這話,全家人都露出了笑臉,姐姐也沒有嫌棄錢少,立刻給弟弟一個肯定:“最喜歡你了。”

給孩子做黑暗料理火的一塌糊塗,糊弄式育兒到底是怎麼個糊弄法? 

爺爺立刻接話,說自己願意贊助2000塊,然後借着這個機會平靜地對身旁的孫子說:“以後你的琴也要注意,雖然不是有意的,但是掉地下就不好了。”

給孩子做黑暗料理火的一塌糊塗,糊弄式育兒到底是怎麼個糊弄法? 

再看父親,雖然全程沒有說一句話,但一直都在嘗試修補那把摔壞的琴,沒有一丁點抱怨。

給孩子做黑暗料理火的一塌糊塗,糊弄式育兒到底是怎麼個糊弄法? 

短短幾十秒的視訊,卻展現了最令人羨慕的家庭氛圍。

可以看出,一把小提琴對于這家人來說,并不是多麼便宜的東西,可面對這個意外,全家人都在安慰孩子的情緒,聚在一起共同想辦法。

摔壞了琴,是錯,但當下更重要的卻是孩子自責、愧疚的情緒。

一把琴的損壞,在那個瞬間可能不是小事,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來看,也絕對不是大事。

是以,在這些生活中的小事面前,不如對孩子的錯誤少一些責備,多一些站在一起共同面對的了解與關懷。

不在小事上消耗太多精力,不僅僅是在給自己松綁,更能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給孩子更多成長的底氣。

給孩子做黑暗料理火的一塌糊塗,糊弄式育兒到底是怎麼個糊弄法? 

抓大放小,才是教育的硬道理

可能很多家長覺得,孩子犯錯了不管就是在溺愛。

但米粒媽想說,在小事上放松,并不代表放縱。

《讀懂孩子的心》一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爸爸和兒子嘟嘟有個約定,就是上學的時候必須在每天9點上床睡覺。

這也意味着,嘟嘟必須在9點之前完成當天的作業,并且洗漱完畢。

這是君子之約,如果某一天因為拖拉沒有完成,就必須接受懲罰。

自從定下這個約定之後,嘟嘟放學回家總是會有自己的安排,有的時候先寫作業,有的時候會先看電視。

爸爸看在眼裡,卻從來沒有幹涉過孩子的做法,更沒有催促,既是給了孩子足夠的信任,同時也鍛煉了孩子的自律能力。

有一次,嘟嘟奶奶想讓孩子回家就把作業寫完,但是爸爸堅持要讓孩子自己掌握節奏。

因為規則已經制定,範圍内的細節應該由孩子自己把控,何必非讓孩子按照大人的節奏生活呢?

這個故事,讓米粒媽很受啟發。

回想生活中,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或許太看重細節,根本沒能給孩子自己發揮的空間。

是以,在一些可以鍛煉孩子的地方,不妨劃定一個安全範圍,剩下的,也給孩子留一些機會。

給孩子零花錢,完全可以同樣操作。

米粒媽刷到一個視訊,媽媽每周給孩子一定數額的零花錢,想怎麼花就怎麼花,絕不幹涉,但有一點,每一筆錢都要記賬,下次發放日用賬本換零花錢。

給孩子做黑暗料理火的一塌糊塗,糊弄式育兒到底是怎麼個糊弄法? 

一開始,孩子也難免有些小得意,三天就花光了一周的零花錢,媽媽硬是忍住沒提醒,當然也沒有心軟提前預支。

一周結束,媽媽直接拿着賬本和孩子一起複盤,哪些錢該花,哪些錢不該花,哪些錢可以慢慢花,引導孩子一起思考。

給孩子做黑暗料理火的一塌糊塗,糊弄式育兒到底是怎麼個糊弄法? 

長時間複盤下來,孩子也形成了合理支配金錢的習慣。最重要的是,他開始明白,有越來越多的事自己可以掌控和負責。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太多他們眼中的新奇事物,在我們看來卻已再熟悉不過。

這時候,與其站在上帝視角給孩子指點,不如給孩子一次自我探索的機會,哪怕過程并不完美,也是獨屬于孩子的人生經曆。

作為父母,我們隻需牢牢把握住孩子成長的大方向,至于路上放松時是采朵小花,還是捉隻蝴蝶,就讓孩子自己決定吧。

個人簡介:@米粒媽愛分享 米粒媽,美國海歸,海澱家長。專注學習幹貨、教育經驗和升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