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閑話秦始皇(三)谏逐客書

作者:曆史棧道

家裡的爛攤子好歹處理完了,秦王想着這回寡人可要“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沒成想又節外生枝了。

這事兒還得從嬴政繼位的頭一年說起。當時從南韓投誠過來一位名叫鄭國的水利專家,他向呂不韋建議修築一條全長三百多裡的水渠,将泾水與洛水貫通。據說水渠完工之後,關中大地将是沃野千裡。呂不韋聽得心花怒放,當即下令撥款開工。直到快要竣工的時候,秦王得到了可靠情報——這位水利專家根本就是間諜,修渠隻是為了“疲秦”,借以緩解對南韓的壓力。

消息傳開,秦廷一片嘩然。那些長期靠邊兒站的宗親貴族拿着“鄭國事件”當引子對客卿口誅筆伐,還打出了“秦人治秦”的智語。迫于輿論壓力,秦王頒布“逐客令”——凡是沒有秦國戶口的統統卷鋪蓋卷兒滾蛋。

閑話秦始皇(三)谏逐客書

就在客卿們垂頭喪氣打點行裝的時候,一位名叫李斯的楚國人忍不住冒泡了。

這位李斯是荀子的高徒,年輕那會兒曾認真研究過生活在廁所與糧倉兩處的老鼠之間的差異,得出結論:人生在世同老鼠沒啥差別,屁股決定腦袋,社會地位說了算!是以,追名逐利成了他一生的事業。用他自己的話講,“诟莫大于卑賤,而悲莫甚于窮困”。等到學業有成,他不屑于跟着昏庸無能的楚王瞎混,颠颠兒跑到秦國做了呂不韋的門客。通過呂不韋的舉薦,李斯當上了郎官,得以侍奉在秦王左右。

李斯這個人胸藏丘壑,口吐蓮花。他不遺餘力地向秦王兜售自己的“帝王之術”。大王啊,等待觀望的人難有作為。想當初秦穆公并非不想一統天下,隻不過那會兒“諸侯尚衆,周德未衰”,說白了還是大秦國實力不濟。自孝公變法以來,形勢越來越朝着對大秦有利的方向發展,如今想要滅掉東方諸侯就好比打掃竈台一樣容易。可是假如您不抓緊時機,有朝一日諸侯們反應過來聯手抗秦,縱然大王比黃帝還厲害,恐怕也無可奈何了。

李斯還向秦王提出兩條具體建議:其一,舍重金賄賂各國掌權者,能收買的收買,收買不了的幹脆派刺客暗殺;其二,先行攻取位于“天下之樞”的南韓,以震懾東方諸國。在此基礎上繼之以虎狼之師,“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豈在話下?秦王深以為然,提拔李斯當了丞相長史。

李斯剛剛進入事業上升期,秦王卻下達了“逐客令”!他不甘心一走了之,臨行前絞盡腦汁寫下了一篇洋洋灑灑的《谏逐客書》:“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衆庶,故能明其德。”秦王看罷擊節贊歎,當即廢除逐客令,派人把已經出了城的李斯追回來,委任為大法官。

秦王撤銷了“逐客令”,讓身陷囹圄的鄭國看到了一線生機。罪臣的确為南韓苟延殘喘了幾年,可是一旦水渠修成,享萬世之利的卻是大秦國啊!

權衡利弊,秦王決定赦免鄭國之罪,讓他繼續把水渠修完。鄭國不負衆望,終于完成了令後世那些“豆腐渣”大師們羞愧不已的宏偉工程——鄭國渠!

閑話秦始皇(三)谏逐客書

至于李斯,他不僅如願以償地當上了丞相,長子李由也官至三川郡守,相當于省級高幹,幾個兒子都娶了公主,女兒們也都嫁給了皇子。

有一次李由回家探親,李斯設家宴為他接風洗塵,文武百官不請自到,停在他家門口的車馬數以千計,造成了嚴重的交通堵塞。弄得李斯自己都感歎,想我李某人不過上蔡一個窮書生,上學那會兒師傅常常教導我“物禁太盛”,如今富貴已極,真不知将來如何收場啊!

這個烏鴉嘴果然下場很慘,“腰斬鹹陽市”,臨死前他摟着自己的小兒子痛哭流涕,說出了那句令天下權貴不寒而栗的至理名言:“吾欲與若複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不過,那已經是秦二世時代了。

李斯的上位大大刺激了那些“閑來無事”的遊士說客們,大家夥兒百鳥朝鳳一般紮堆往秦國跑。

閑話秦始皇(三)谏逐客書

一位名叫尉缭的魏國人給秦王出謀劃策。以大秦之強,東方諸侯不過是郡縣之君罷了,可萬一他們采取合縱抗秦之策,對付起來還真有點兒麻煩。想當初智伯、夫差、齊湣王都是在鼎盛之際放松警惕最終一敗塗地,大王應當引以為戒。希望您不要吝惜财物,舍出重金賄賂各國權臣,如此不過消費幾十萬黃金,則天下可定!

此人居然與李斯不謀而合,真是英雄所見略同!為了挽留尉缭,秦王給予他相當高的待遇。衣食住行不用說了,甚至“見尉缭亢禮”,大概意思就是彼此以“哥們兒”相稱吧。豈料人家尉缭不領情,一拍屁股跑了。跑就跑吧,臨走還甩“片湯話”,把秦王貶得一無是處。

嬴政這個人不但長得醜,而且刻薄寡恩暗藏虎狼之心!功業未成之時他待人謙卑平易,為了達到目的甚至不惜對我這樣一介布衣低三下四。若有朝一日志得意滿,他就會視天下人為奴隸,殺人如草芥!

這要擱到朱元璋那會兒,還不把他剁了喂狗?可人家秦王真是大度,死乞白賴地把尉缭請回來,任命為國尉,照樣言聽計從。

閑話秦始皇(三)谏逐客書

秦王聽說國中住着一位名叫頓弱的隐士很有兩把刷子,立刻派遣使者禮聘入朝。頓弱挺有個性,他讓使者轉告秦王,我本不是秦人,除非秦王允許我不行參拜之禮,否則我絕不踏進鹹陽半步!使臣尋思着見了大王不行禮,你這是作死呢?誰知秦王連想都不想就點頭答應了。

見到秦王,頓弱張口就是要錢。天下大事無非合縱連橫,合縱則六國存,連橫則秦稱帝。東方六國以韓為咽喉,魏為胸腹,能使韓、魏服于秦,合縱之線必斷無疑。請大王資臣以萬金,臣願為大王遊于東方,見機行事。

先生說得熱鬧,可惜寡人兜裡沒錢。

頓弱一甩袖子,那就等着讓楚國稱霸吧,到時候大王的錢恐怕真就不是自己的了。

秦王趕緊攔住他,寡人跟先生鬧着玩兒呢,錢不是問題,這就按先生說的數兒批條子。頓弱真不含糊,拿着這筆錢到東方各國上下打點,徹底瓦解了六國合縱抗秦的戰略,為秦國取得了在戰場上無法取得的勝利。

話說李斯、尉缭、頓弱都是些搖羽毛扇的主兒,沖鋒陷陣浴血沙場還得仰仗武将。

閑話秦始皇(三)谏逐客書

秦國自武安君白起死後,王龁、桓齮、楊端和之流勇則有餘卻都不是挑大梁的材料。呂不韋慧眼識珠,為秦國物色到了良将蒙骜。從呂不韋當政直到秦王政七年(公元前240年)蒙骜去世,十多年間他為秦國開疆擴土,把韓、趙、魏三國打得聞風喪膽。

蒙骜去世後,他的兒子蒙武追随王翦南征北戰。蒙武生了兩個兒子,哥哥就是後來威震匈奴的蒙恬,弟弟蒙毅“位至上卿,出則參乘,入則禦前”備受秦王寵信。兄弟倆一個在外統兵打仗,一個在朝出謀劃策,“諸将相莫敢與之争焉。”

平定六國的程序中,功勞最大的還得說是王翦、王贲父子。趙國、楚國這兩塊最硬的骨頭都是王翦啃下來的,滅掉燕、魏、齊三國則是王贲的傑作。此外,值得一提的還有善騎烈馬挽強弓的李信,他是“飛将軍”李廣的先人,在平定燕國的戰争中也有上佳表現。

秦王身邊雲集了這麼一大批文韬武略的高人,東方六國在他看來根本就是六隻嗷嗷待宰的小豬,隻等着他磨刀霍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