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亞運觀察——中國“旗手”的變與不變

亞運觀察——中國“旗手”的變與不變

杭州亞運會明晚開幕,遊泳運動員覃海洋、籃球運動員楊力維将擔任中國體育代表團旗手。前者在今年遊泳世錦賽上收獲4金,新“蛙王”成為中國泳軍的新領軍人物;後者作為隊長率領中國女籃奪得世界杯亞軍、亞洲杯冠軍,收獲“無畏金蘭”雅号的同時,也成為“中國三大球”中為數不多的“流量代表”。加之身高、形象均是優質,他倆做旗手,可謂實至名歸。另一方面,社會多元化派生了東京奧運會上的“雙旗手”,如今亞運會延續這一規則,也在意料之中。

亞運觀察——中國“旗手”的變與不變

誰來為中國體育扛旗?這是一個曆久彌新的話題。從曆屆奧運會、亞運會來看,旗手基本需要囊括3個條件:1、身高優勢、形象良好;2、運動員的代表性;3、開幕式第二天沒有比賽任務。那麼問題來了,過去亞運會和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都喜歡讓中國男籃隊員擔任旗手,這一次男籃運動員再次無緣當旗手。

從1984年重返夏季奧運會大家庭到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八屆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的開幕式旗手都被中國男籃運動員包攬。從1974年中國體育代表團首次參加亞運會到2010年廣州亞運會,十屆亞運會開幕式中國男籃國手擔當了7次旗手。不過這樣的情景從2014年亞運會開始改變,那一屆亞運會中國代表團的開幕式旗手是擊劍奧運冠軍雷聲,他也是2016年奧運會的旗手;上一屆亞運會中國隊旗手變成了跆拳道奧運冠軍趙帥,他同時與女排名将朱婷擔任了東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中國隊的旗手。

亞運觀察——中國“旗手”的變與不變

想當年,中國男籃隊員具備天生的身高優勢,個個也濃眉大眼透射着飒爽英氣,而且當時男籃成績也是“三大球”中比較好的,影響力很大,是以有着“天選旗手”的潛質。但2008年奧運會之後,中國男籃的成績逐漸下滑,尤其是2013年亞錦賽慘敗,讓中國男籃的“印象分”大打折扣。近年來中國體育代表團選擇旗手的思路也不再局限于籃球運動員,從冷門項目的世界冠軍,到國際熱門項目的成績卓著者,中國的體育“旗手”,在與世界接軌的道路上越來越靠近主流,越來越注重影響力。

參加本屆杭州亞運會的886名中國運動員中包括36名奧運冠軍,但覃海洋、楊力維均非奧運冠軍,由此可見對中國體育界“旗手”的評判标準,已不再拘泥于奧運金牌等硬名額。“新榜樣”在歐美強敵統治的體育領域不斷取得突破,而且不斷“漲粉”“出圈”,極大地振奮了群眾精神,提升了民族自豪感,走在“方陣”最前列,引領中國體育代表團入場,他們“當之無愧”。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黃一可 責任編輯 何齊鐵 編輯 王淇 圖檔 新華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