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一輩科學家精神在黨員主題教育基地閃耀楊鐘健:我國古生物學領域的一座豐碑秉志:科學救國 矢志不渝

作者:馬廬山高速交警大隊

科技日報記者 盧成光

舉世聞名的周口店遺址,以發掘"北京人的頭骨"而聞名,位于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鎮,距市中心約50公裡,是中國舊石器時代的重要遺址。遠離城市,工作日很安靜。

近日,龍骨山迎來了一場熱鬧的活動,中國科學院"溯源壽初心,撒火"黨員主題教育基地示範活動在這裡舉行。40多位科研人員在這裡重溫黨的誓言,學習老一輩科學家為科技事業奮鬥終身奮鬥的人才意識。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4">楊忠健:中國古生物學領域的一座紀念碑</h1>

一位亞洲科學家的照片與達爾文和國際科學巨人歐文一起陳列在大英自然曆史博物館。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古生物學研究所首任所長楊忠健。

黨員主題教育基地北展廳"溯源壽初心,火",展現了楊忠健的傳奇生平,他為中國古代脊椎動物學的偉大工作奠定了基礎。

年輕時,楊仲健充滿了愛國熱情。在北京大學學習期間,他發起了北京-山西學生聯合會的組織,并在媒體上發表了幾篇譴責軍閥專政的文章。受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影響,他參加了馬克思主義研究社團、中國青年會、社會主義青年團等學生組織。

從北京大學畢業後,楊忠健于1924年進入德國慕尼黑大學地質系,在那裡他以Schlosser教授和Brory教授而聞名于世,專門研究古四烯酸鹽。1927年,楊忠健發表了博士論文《中國北方的齧齒動物化石》,這是中國學者的第一本古脊椎動物學專著,标志着中國古代脊椎動物學的誕生。

1928年2月,應著名地質學家王文軒的邀請,楊仲建放棄了在國外的慷慨待遇,決定回國主持周口店的發掘工作。

楊仲健一生的科研領域,幾乎涵蓋了從魚類到人類的所有古脊椎動物,專注于中國古代哺乳動物和古代爬行動物以及中新一代形态的研究,他在該領域工作了50多年,走遍了全國各地以及亞洲、歐洲、北美和非洲的許多國家, 傑出的科學成就使他享譽海内外,成為中國古生物學領域的一座紀念碑。

"大的可以都是小的。老一輩科學家的熱愛和科學精神激勵着中國科學院古生物研究所年輕一代的研究人員。

中國科學院古脊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偉參加了"回歸原點,保持原心,傳播薪火"黨員主題教育基地的示範活動後,印象非常深刻。"看到像楊忠健這樣的老一輩科學家的愛國熱情,我真切地感受到他們堅信自己的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這些信念加強了我們年輕一代熱愛他們所學到的東西,勤奮和嚴謹,并實作自我價值的決心。吳說,隻有把生活的理想融入到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去,才能最終有所成就。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23">秉志:科學救贖</h1>

走進位于中國科學院三樓的中國科學院國家動物博物館"信仰、傳承、奮鬥"黨員主題教育基地,映入眼簾的是"秉志"兩大字。

萍芝,原名翟秉志,是中國現代生物學的代牧首,也是現代動物學的主要創始者。

1840年,鴉片戰争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走上了生存之路。"科學救贖"不僅成為當時一些愛國青年獻身于科學的口号,也成為一種比較有影響力的社會思潮。

1915年1月,秉志等在美國的中國學生創辦了《科學》月刊。"《科學》月刊創刊,高舉了'傳播科學、求真、運用'的旗号。中國科學院黨組工作部部長姜秉國解釋說,科學與陳獨秀于1915年9月在上海創立的新青年一道,對提高中國人民的科學文化水準,促進了中國科學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産生了重要影響。 推動中國社會進步,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宣傳動員五四運動中發揮作用。

1915年10月,秉志與美國學生一起,以"聯系通知,研究學術,以繪制中國科學發展的地圖"為宗旨,參加了中國科學學會的成立,這是中國第一個私人綜合科學團體。

在談到科學救贖時,秉志曾經說過:"我們的國家貧弱,到目前為止,談論救世主,不能不訴諸科學。看看我們國家的力量,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人們也是心碎的!是以,我們國家今天最迫切的就是不要花一點時間去關注,隻有科學的發展才能自救。"

留學歸來後,秉志創辦了我校第一個生物系,也是我國第一個生物研究所。"他是中國動物學會的主要創始人,為中國生物學界培養了一大批人才,是現代生物學教育的啟蒙者和開拓者。蔣秉國介紹,由于秉志的教學,他的許多學生一直秉承着吃苦耐勞、執着的學習作風,成為中國教育科技界的重要骨幹。

1950年,抗美援朝戰争爆發,國家急需資金購買飛機大炮,秉志毫不猶豫地賣掉了抗日戰争前在南京買下的所有四處房産捐給國家,留下了将他全部3000多本書獻給國家的意願。

老一輩科學家的愛國主義正在動人。

編輯:張榮琪

評論:朱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