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工程機械發力新優勢 新能源産品漸成主力

作者:中國經濟網

來源:經濟日報

工程機械發力新優勢 新能源産品漸成主力

上圖 在第十六屆中國(北京)國際工程機械展上,三一重工攜衆多新品參展。 經濟日報記者 劉 瑾攝

下圖 在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新能源汽車裝備制造園,從業人員在生産電動裝載機。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攝

闊别四年的工程機械國際展覽盛會——中國(北京)國際工程機械展日前在京舉辦,展示了工程機械行業的亮點和創新趨勢。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會長蘇子孟表示,第十六屆中國(北京)國際工程機械展(簡稱“BICES 2023”)上的展品覆寫工程機械全産業鍊、供應鍊。在展會上,能充分感受到中國強大的工程機械市場給各企業發展帶來的新動能和新機遇,也能感受到行業企業服務“一帶一路”等國際市場所取得的新突破和新業績。

無人化産品走向應用

在BICES 2023這場“機甲盛宴”中,共有國内外1300多家企業參展,集中展示了近兩年研發的2萬多個新産品、新技術,參展企業數量和産品數量均創曆史新高。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展會上各大品牌均突出展示了在智慧化方面的研發成果。

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現場展示全球首台商用無人駕駛自主作業電動裝載機,該裝置目前已傳遞水泥行業客戶。展會現場,通過管理雲平台對2000公裡以外的無人電動裝載機進行任務下達及操控,進行物料轉運作業,其高效自助作業的實力赢得了現場觀衆的陣陣掌聲。

柳工總工程師林明智表示,柳工始終聚焦“電動化、數字化、互聯化、無人化、共享化”的“五化”發展路線,開展相關領域的探索研發,奮力突破“卡脖子”技術,深化研發組織變革,着力打造全球領先的裝備制造研發隊伍。

“延伸人類力量”是柳工本次展會主題,全面展現了柳工在65周年的新起點上更廣闊的視角和更高遠的格局。今年上半年,柳工股份實作營業總收入約150.36億元,同比增加9.22%,尤其海外業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7.64%,為完成全年業績目标打下了堅實基礎。

柳工董事長曾光安表示,柳工品牌将更重視創新與科技,更強調對話與溝通,關注使用者的需求,更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展示一個傳統工程機械制造企業向科技創新型裝備制造企業轉型的态度和決心。

“電動化、智能化已然成為工程機械行業的重要發展趨勢。我們非常欣喜地看到,以柳工為代表的中國工程機械制造商,正積極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産業變革和綠色低碳發展機遇,推動産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并不斷通過技術創新,改變世界工程機械格局。”蘇子孟表示。

新能源産品漸成主力

本屆展會上,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推出了15台新能源主機産品,占參展産品總數約60%,包含純電動無人駕駛三橋剛性礦車、全球最大噸位可上綠牌混動全地面起重機,全天候、重工況、長續航大噸位高壓锂電叉車等。其中,混動全地面起重機XCA300L8-HEV的增程模式能夠高效油電轉化,每年可節約營運成本8萬元至10萬元。

展會上新能源主機産品精彩紛呈,而這隻是徐工綠色發展戰略行動的一個縮影。一年半以前,徐工就正式釋出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首個“雙碳”規劃綱要——《徐工碳達峰碳中和行動規劃綱要》。2023年徐工機械半年業績報顯示,徐工新能源産品收入同比增長174.9%。

新能源産品也是長沙工程機械品牌此次參展的一大亮點。展會期間,中聯重科首次展出1.8噸電動挖掘機ZE18GE、電動滑移裝載機ZS080VE、21噸電動多功能拆解機ZE205GE、47.5噸電動抓料機ZE450GME等4款全新新能源産品。

“工程機械行業綠色化轉型的步伐在加快。”蘇子孟表示,包括電動工程機械在内的新能源工程機械繼續快速發展,電動叉車占叉車總量的比重已超過62%,升降作業平台電動比例達到91%以上,電動挖掘機、裝載機、礦用自卸車等已經批量應用。全行業形成了頭部企業市場競争能力繼續增強,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水準持續提高,産業叢集各具特色的發展形态。

蘇子孟建議,工程機械企業要積極響應國家“雙碳”發展戰略,有序推進綠色産品、綠色制造、綠色施工技術的推廣應用。希望相關部門及時提出和推動鼓勵加快包括電動工程機械在内的新能源工程機械研制和使用的措施意見,特别是針對目前電動化工程機械初始購置成本相對較高問題,研究提出通過政策引導和技術進步,有效降低電動化工程機械制造成本的相關措施建議。

打造國際競争新優勢

在向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同時,國際化成為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近日,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釋出的半年度業績報告顯示,上半年,安徽合力實作營業收入86.13億元,同比增長7.33%,歸母淨利潤6.58億元,同比增長52.51%,創下上市以來的業績新高。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峻表示,盡管近年來國際環境複雜多變,但是,合力始終積極響應國家的走出去戰略。企業先後在歐洲、東南亞、美洲、中東及俄羅斯等地建立起了5個海外中心,今年拟再建設澳洲、南美2個海外中心。

合力的國際化戰略初見成效,海外中心的“橋頭堡”作用日益凸顯。目前,該企業已在海外8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銷售代理網絡,産品已銷往150多個海外國家和地區。上半年,出口收入29億元,同比增長34%,占收入比重也由27%提升至34%。

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在工程機械行業已被視為走出行業周期、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的必由之路。

三一重工釋出的2023年中報顯示,實作國際銷售收入224.66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5.87%,其國際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56.88%。集團利潤主要來自海外市場,不僅減輕了國内市場下行壓力,同時也提升了傳統業務的盈利能力。

對于海外市場,柳工副總裁羅國兵認為,過去幾年,海外市場增速較快,包括柳工在内的開展國際化業務的企業都抓住了發展機遇。他表示,面對競争日益激烈的市場,不僅需要技術創新、産品品質及性能、成本控制、營銷網絡及後市場支援等方面提升,更需要全球戰略思維以及全價值鍊能力提升,進而為全球客戶提供全面解決方案,才能在全球市場中取得競争優勢。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積極邁向智能化、綠色化與國際化,得到世界同行認可。全球知名工程機械品牌現代迪萬倫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總裁丁郁真表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整體實力不斷提升,對外資品牌也是非常好的事情,讓市場競争進入良性循環的狀态。迪萬倫非常重視中國市場,未來将繼續向中國市場做好産品的宣傳推廣。(經濟日報記者 劉 瑾 崔 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