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通貨緊縮30年,為什麼經濟會停滞這麼久?

作者:江九as

上世紀九十年代,如果要問到底是什麼原因導緻了日本經濟泡沫的破滅,可能一百個人能有一百零一種答案。

但如果要問在泡沫破滅三十年的漫長停滞中,日本經濟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那麼就隻會有一個答案,通貨緊縮。

日本通貨緊縮30年,為什麼經濟會停滞這麼久?

經濟學界有這樣的比喻,如果說通貨膨脹是重感冒,那麼通貨緊縮就是癌症,一旦病發就極難根治,而且會持續多年,讓整個社會陷入漫長的痛苦之中。

所謂的通貨緊縮和通貨膨脹一樣,在宏觀上都是供需失衡。

通脹是供給不足貨币貶值,通縮則是需求低迷導緻商品貶值。

通縮具體有三大表現,可以稱為三不,漲工資不漲,gdp不漲,物價不漲。

日本通貨緊縮30年,為什麼經濟會停滞這麼久?

三者綜合起來就是經濟發展長期停滞,工資和gdp咱們先放一邊。

大家會覺得物價不漲不是好事兒嘛。

從某些方面來看的确是如此。

相比九十年代初,日本許多商品的價格基本沒有什麼變動,比如吉野家的牛肉蓋飯,1990年就賣到了四百日元一碗,但過了三十年,同樣一碗牛肉飯,現在卻隻需要三百五十二日元。

一些國民級商品要漲個五毛一塊,甚至還得專門出廣告說明。

2016年,日本雪糕、咖喱、咖喱均時隔二十五年首次漲價,從六十漲到了七十日元。

董事長就在拉着全體員工鞠躬道歉。

因為低物價,日本也成為了國際旅遊的熱門地區,特别是中國遊客。

到日本覺得買什麼東西都特便宜,而且去的次數越多,就越覺得便宜。

然而,物價長期淨值乃至下降,對外國遊客雖然是福利,可對日本人來說卻無異于慢性死亡。

首先,作為普通人,物價不斷下跌,就意味着手裡的錢會越來越值錢,你不買我不買,明天還能降兩百,全民都成了等等黨,消費就會越發低迷。

而對于企業來說,商品和服務賣不出去,盈利空間就小。

這種情況下,企業為了不裁員、不倒閉,都得想盡辦法,更别幻想說投資建廠擴大生産了。

是以,泡沫經濟高峰的1990年,日本民間固定資産投資達一百一十七點二萬億日元,到了2012年,已經隻剩七十九萬億日元,直接少掉了三分之一。

而在這個過程裡,還伴随着終身雇傭制職工比例不斷下降,非正式和勞務派遣的員工越來越多,日本老百姓的實際工資越來越少。

到這兒,通縮的惡性循環完美形成。

日本通貨緊縮30年,為什麼經濟會停滞這麼久?

物價下跌,企業收益減少,投資減少,員工工資減少,社會需求繼續減少,物價就隻能繼續下跌。

企業不投資,隻工不消費,全國經濟自然起不來。

三架經濟馬車,日本隻有出口貿易還算不錯,但經濟總量擺在那兒,光靠出口這一匹馬就是累死了,也是拉不動。

是以gdp常年橫盤,随着匯率變化在五萬億美元上下震蕩。

九十年代日本g d p曾是我們的十倍,但三十年過去了,現在中國g d p是十八萬億美元,已經是日本的三倍多。

所謂經濟緻癌通縮的危害有目共睹,但要解決起來卻非常困難。

手段說到底也就兩個,一個是政府舉債搞投資,創造市場需求來提振經濟活力;另外一個則是央行降低利率放水刺激消費投資。

可神奇的是,這兩招日本幾乎都是做到了極緻,但通貨緊縮的狀況就是紋絲不動,始終擺在那兒。

先說政府負債。

日本通貨緊縮30年,為什麼經濟會停滞這麼久?

在一九九三年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政府就年年舉債想要提振經濟,債務總額以每年三十萬億日元的速度快速增長,從一九九三年的二百一十二點四七萬億增加到了二零二三年的一千二百七十萬億,已經相當于全國gdp的二點二倍。

日本政府債務占gdp比例之高,在世界各國中是斷崖式的領先。

但問題是,政府借了這麼多錢,卻并沒有做出什麼了不起的建設,更别提提拉動了多少經濟。

過去三十年日本政府影響最大的公共建設就是東京奧運會,結果因為疫情還是個縮水版。

小日本雖然大量舉債搞投資,但是本身基礎建設就已經相當完善,政府能做的也不過就是縫縫補補,搞搞翻新。

這裡涉及到一個經濟學概念叫乘數,它用來描述投入資金和gdp增長之間的關系。

比如投資了一萬塊錢,漲了一萬的gdp,那麼乘數就是一。

在理想狀況下,政府出了一萬塊錢修路,建築公司拿着一萬塊錢雇傭了勞工,勞工拿着工資去消費,帶到了其他企業,再花錢再消費,最後乘數就可能達到二三甚至更多。

但通貨緊縮的問題就是企業不擴張,勞工不消費。

這時候政府投資再大,乘數效應都明顯減弱,而且因為地方各縣争搶預算,公共投資重複建設問題嚴重,許多資源都白白浪費了。

日本通貨緊縮30年,為什麼經濟會停滞這麼久?

當然,從宏觀角度來看,政府能借錢敢花錢,起碼增加了社會需求,對經濟多多少少都有點幫助。

可許多事兒都是物極必反,當政府借債超過一定限度,那就不會是緩解通縮的辦法,反而會成為通縮的原因。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政府舉債雖然比任何人都友善,但償還的壓力也比任何人都要大。

國家信用直接關系到國本,是以在地球上,隻要稍微有頭有臉一點的國家,不到萬不得已都不可能賴賬。

比如二零一零年的歐債危機,西班牙、希臘等國雖然都曾拿破産來威脅歐盟,但最後還是隻能通過裁員、降薪、減少福利甚至讓渡部分主權的方式度過危機。

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本來政府舉債是為了擴大内需,但是債務過高,政府又不得不減少開支來避免暴雷。

這時候借錢是為了還錢,政府不斷借新還舊,反而壓縮了公共投資的空間。

日本在二十一世紀初便面臨着這樣的問題。

除了零八年金融危機和三幺幺大地震之外,政府每年公共投資的規模都比巅峰時期下降了不少。

日本通貨緊縮30年,為什麼經濟會停滞這麼久?

更麻煩的是,随着老齡化和少子化狀況不斷的加劇,日本政府的社會保障費用還不斷提高。

每年上百萬億日元的國家預算,三分之一是還債付息,三分之一是醫保、社保,其他投資教育,給公務員發工資就隻能在剩下的三分之一裡去搶。

而像日本政府這樣跟銀行把錢不斷倒來倒去,不但對實體經濟毫無幫助,而且因為兩邊倒手的金額太大,反而變相的減少了流通的貨币量,讓通貨緊縮更加嚴重,這樣看起來要解決通縮問題,政府投資是指望不上了,那麼另外一招,靠央行降利率增加貨币供應量又行不行呢?

在傳統手段裡,利率一直是調節經濟最重要的幾個工具之一。

通貨膨脹了,就上調利率,防止經濟過熱。

通貨緊縮了,就下調利率,鼓勵消費和投資,這都是各國央行的基本操作。

但在日本的通縮上頭,這些正常手段卻通通不靈了。

日本央行在九十年代連續多次降息,各種政策利率從百分之五以上一路降到百分之零點五左右,但通縮壓力始終不見緩解。

到一九九九年,日本央行一咬牙,把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直接降低到零,這也是在主要發達國家裡面頭一回出現零利率政策,但因為日本央行是頭一個這麼幹的,還比較謹慎,第一次零利率政策隻持續了不到一年時間,兩千年看到經濟好像稍微恢複了點就趕緊把利率上調回了百分之零點二五。

但2001年因為美國九幺幺和網際網路泡沫危機情況再次急轉直下,日本就不得不再降降零了。

但是後來引起全世界效仿的量化寬松,量化寬松的簡稱qe。

也就是俗稱的印鈔票,而實際上的效果可比真開印鈔機要厲害的多。

量化寬松的核心就是買買買。

日本央行一開始爆滿長期國債和銀行股票,零八年經濟危機之後又擴大到商業票據和公司債券,一零年則進一步擴大到交易所交易基金和房地産信托基金,甚至一些風險存疑的金融産品也照單全收。

随着央行的膽子越來越大,資金供應量也越來越多。

統計資料顯示,qe推出到二零零一年,日本央行基礎貨币餘額為六十九萬億日元,但到了二零二二年底則暴增到了六百三十二萬億日元,足足翻了九倍多。

而為了防止金融機構拿了錢不放貸,日本央行二零一六年還開始對一般銀行的新增存款準備金實施了百分之零點一的負利率。

這種情況下,負利率實際就是對銀行超額存款的罰金。

負利率政策不會讓普通儲戶倒交錢,但是會逼迫各大銀行放貸,那利息自然也是一個比一個低。

畢竟從理論上來講,就算不要利,也也好過交罰款不是。是以日本短期房貸利率在百分之零點五上下,還不用首付。

企業利率則在百分之一左右,基本不超過百分之二,幾乎是銀行求着你來貸款。

但即便利率已經是低到了地闆,日本企業和家庭的貸款意願始終不高,反而是更加賣力的去還債、存錢、去杠杆。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這個原因還得追溯到泡沫經濟時代。

當時因為房地産和股市虛假繁榮,日本企業和家庭都曾大量負債購買這些資産,結果泡沫破滅,光是土地市場的損失就有一百三十三萬億日元,整個日本的損失則可能高達一千五百萬億,一大批企業倒閉,同時還有更多的人資不抵債。

隻是因為還能付利息,銀行又不敢讓所有人都破産,是以沒有暴雷,可巨額債務還是像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樣懸在每個人的頭頂上。

那作為個體,最理性的做法就是在巨劍落下之前,想盡辦法還債,減輕負債。是以,企業減少投資,個人減少消消費,個個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這種情況下,不管央行怎麼量化寬松,釋放到市場上的天量資金,最終還是會以還款的形式流回銀行。

而等到債務還清啊,大家也差不多到了退休的年齡,老年人的消費欲望本來就弱,攢下的錢還是存在了銀行通貨緊縮依然延續,可以說日本通縮難以根治,本質上都是在還上世紀欠下的債。

日本當年的繁榮在某種程度上實在是透支了太多的未來。

當然通縮也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最近兩年日本經濟有回暖的迹象,七月份的核心c p i上漲了百分之三點一,年底日本的名義g d p增長甚至有望達到百分之五,這将創下一九九三年以來的最高紀錄,日本經濟也有機會重新迎來曙光。

隻是這三十年畢竟已經過去,空号的青春浪費了時間,無數人的半輩子再也找不回來。

如果這就是高速發展的代價,或許又太過沉重,也太過漫長了一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