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克農外甥媳婦,建國後享正廳級待遇,沈醉感慨:她曾是我的夫妻

作者:宇奕雙全

導語:《延安頌》的作者莫耶是有名的紅色才女,她的丈夫是開國上将李克農的外甥,她在建國後先後擔任《甘肅日報》副總編輯、甘肅省文聯副主席,享正廳級待遇。

但是任誰都想不到的是,這位紅色才女曾經和軍統特務沈醉有過一段戀情,而且沈醉到生命的盡頭都對莫耶念念不忘,時常和沈美娟(沈醉女兒)講述他們的愛情,回憶錄更是留下了一段情話:在我内心最深處始終銘刻着她那可愛的身影。

李克農外甥媳婦,建國後享正廳級待遇,沈醉感慨:她曾是我的夫妻

莫耶和沈醉之間有什麼故事?他們為什麼沒能走到最後?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李克農外甥媳婦,建國後享正廳級待遇,沈醉感慨:她曾是我的夫妻

莫耶和沈醉之間的感情

1934年,16歲的莫耶來到了上海,并且與沈醉邂逅(ps:兩個人都是使用的化名,莫耶化名白雲,沈醉化名陳倉)。

李克農外甥媳婦,建國後享正廳級待遇,沈醉感慨:她曾是我的夫妻

當時莫耶是美麗多才的新時代女性,六歲能賦詩,七歲能作文,飽讀詩書的同時還接受開明的教育,這使她與封建時期的女性截然不同。

當時沈醉隐瞞了自己是上海法租界情報組組長的身份,因為這個身份在當時并不光彩,他明面上的身份是湖南湘光通訊社駐滬辦事處的記者。記者身份外加上英俊帥氣的外表,沈醉也吸引了一大票少女的關注。

李克農外甥媳婦,建國後享正廳級待遇,沈醉感慨:她曾是我的夫妻

兩個人都是比較開明的人,他們沒有像傳統男女那樣扭扭捏捏,大大方方的示愛,很快就在一起了,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見鐘情的熱戀情侶。

他們一起看話劇,談文學,聊詩詞,有着共同語言的他們認為彼此都是自己的命定情緣。但是沒想到的是,這段感情遭到了重重阻撓,其中最大的阻撓就是來自沈醉母親和沈醉上司。

李克農外甥媳婦,建國後享正廳級待遇,沈醉感慨:她曾是我的夫妻

沈醉早年喪父,母親獨自撫養他長大,是以沈醉很聽從母親的話。

李克農外甥媳婦,建國後享正廳級待遇,沈醉感慨:她曾是我的夫妻

沈醉的母親雖然參加過資産階級革命文化團體(南社),但是骨子裡仍舊存在封建思想,她認為女子就應該在家相夫教子,而不是整日在外抛頭露面。

李克農外甥媳婦,建國後享正廳級待遇,沈醉感慨:她曾是我的夫妻

為了斷掉沈醉那不切實際的念頭,沈母更是警告他:“你不能找那樣的女子做老婆!你看她那身打扮,洋裡洋氣的,笑起來也沒遮沒攔的,哪像個姑娘家?你要是娶了她,我就永不進你家的門!”

要穿着得體,而且還要笑不露齒,這分明是封建時代對女性的要求,接受過新思想的沈醉并不能了解母親,但是礙于母親的強烈反對,沈醉開始給這段感情降溫。

天真開朗的莫耶并不知道這些,她對沈醉仍舊帶有強烈的愛意,沈醉在摔傷時,莫耶無微不至的照顧沈醉的生活起居,并且鼓勵他早日康複。

當時沈醉摔傷十分嚴重,左眼嚴重損傷,幾乎完全失明。在這種情況下,莫耶沒有嫌棄他,反而是無微不至的照顧他,這給沈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終身不忘。

在之後,沈醉忽視母親的警告,與莫耶同居生子。沈醉的想法其實就是用孩子逼母親同意,但是沒想到非但母親不同意,他的上司戴笠也反對他與莫耶結婚。

軍統局局長戴笠十分賞識沈醉,把沈醉視為心腹大将,在沈醉和莫耶在一起後就開始着手調查莫耶,最終得出的結論就是:此女思想左傾激進(共産思想),同僚和朋友多是文藝進步人士,政治上極其不可靠。

李克農外甥媳婦,建國後享正廳級待遇,沈醉感慨:她曾是我的夫妻

母親和上級上司都反對沈醉與莫耶的婚姻,沈醉在萬般無奈下,與莫耶溝通,想要莫耶放棄左傾思想,留在家相夫教子。

莫耶是才女,也是進步女性,她不可能接受沈醉的安排,而且還試圖勸沈醉跟着她去延安!

對于沈醉來說,他當時隻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放棄母親,辜負戴笠的期望,跟着莫耶一家前往延安;另一個選擇就是與莫耶分開,留在軍統,順母親的意娶一個相夫教子的傳統女性。

說白了,沈醉面臨的選擇就是鮮花與面包的選擇,愛情與前程的選擇。

思來想去,沈醉最終辜負了莫耶,留在了軍統。而莫耶也離開了沈醉,孤身踏上了前往延安的道路(他們的孩子最後留給朋友照顧,并且于1949年前往台灣,此後再無交集)。

李克農外甥媳婦,建國後享正廳級待遇,沈醉感慨:她曾是我的夫妻

分開後兩個人有不同的命運

這一次分道揚镳後,沈醉十分後悔,他曾多次試圖與莫耶聯系,并且想讓莫耶離開延安,回到他的身邊。

莫耶的革命意志十分堅定,就沖她能為了革命離開繁華的上海,放棄父輩給她安排的人生(莫耶的父親是國軍的一個連長),我們就能看出莫耶那堅決的态度。

沈醉曾偷偷寫信給莫耶,但是被姐夫餘樂醒發現後,嚴厲喝止了。因為莫耶是共産黨那邊的人,而沈醉是有着大好前途的軍統局少将,如果被發現他有通共的嫌疑,那無疑是自毀長城。

就這樣,沈醉為了前程放棄與莫耶聯系,兩個人徹底分開,并且在日後有了不同的命運。

莫耶在延安發展的很好,創作出許多紅色文學作品,其中就有著名的《延安頌》。感情上,她與李克農的外甥方唯若結為夫妻,成為一對紅色伉俪。

沈醉在戴笠的提拔下步步高升,同時認識了美豔的粟燕萍。一個是教官,一個是學員,兩個人在朝夕相處中産生了感情,并且最後走到了一起。

但是沈醉的感情經曆要比莫耶的感情經曆要複雜一些,因為粟燕萍沒能陪他走到最後。建國後,沈醉進了功德林,在香港的粟燕萍另嫁良人。

李克農外甥媳婦,建國後享正廳級待遇,沈醉感慨:她曾是我的夫妻

失敗的感情經曆讓沈醉愈發懷念莫耶,隻不過當時莫耶已為人妻,他隻能把這段情愫深埋于心,并且帶着兩段的感情經曆娶了杜雪潔(護士出身,曾照顧沈醉,可能勾起了沈醉的回憶,錯把杜雪潔當成白月光的替身了)。

說實話,沈醉挺渣男的。他和杜雪潔結婚之後還去香港試圖挽回前妻,以至于被杜雪潔笑話他:“怎麼樣,死心了吧?還是我好吧。”

而且在回憶錄中沈醉對莫耶念念不忘,莫耶去世之後,沈醉還留下感慨:“40多年前的知心,而未能再見一面。一想到上海分手時的情景,禁不住老淚縱橫……”

莫耶與沈醉分開之後,她并不知道沈醉的真實身份,她對沈醉的記憶還是那個上海灘陽光幹練的小記者。而且據說到去世都不知道沈醉就是當年的陳倉,這段故事是沈醉回憶錄所記載的,莫耶沒看過這本回憶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