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哥倫比亞:2萬名中國人的魔幻之旅

作者:微笑柳葉fyK

陳松波:中國人在哥倫比亞的魔幻之旅哥倫比亞,這塊被稱為“百年孤獨”的魔幻土地,孕育了世界文壇名聲最響亮的文豪馬爾克斯,以及影響力最大的世紀毒枭埃斯科瓦爾。然而,在這些大人物和大事件的背後,有一個故事很少有人注意到——2萬多名平凡的中國人在這裡的冒險之旅。

哥倫比亞:2萬名中國人的魔幻之旅

1955年,記者馬爾克斯因一篇揭露政府制造英雄的報道而被迫離開祖國。與此同時,在地球的另一端,一群操着廣東台山口音的中國人正告别家人,從澳門登船,經曆數月的海上漂泊,最終來到了哥倫比亞。其中,有一位20歲出頭的年輕人,名叫陳松波。

哥倫比亞:2萬名中國人的魔幻之旅

對他來說,來到哥倫比亞并不是一無所有,因為在他的家族中,近百年來一直有人前來美洲淘金。他向家族的“銀行”借了本錢,開了一家中餐館,在哥倫比亞找到了立足之地。這種去海外淘金的現象對許多人來說是難以了解的,為什麼這些人要背井離鄉,甚至冒着生命危險?

哥倫比亞:2萬名中國人的魔幻之旅

原因在于沿海居民生存的艱難和家族互助體制的強大。一家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沒有家族和同鄉的支援,連出國路費都湊不夠,更别說做生意的本錢了。是以,“家族銀行”應運而生,給那些想要去美洲淘金的族人提供貸款。

哥倫比亞:2萬名中國人的魔幻之旅

而借款人不僅需要償還貸款,還有義務照顧後來的同鄉,否則将失去家族的認可,這意味着他的家人也将無法在中國老家立足。憑借着這種同鄉互助模式,中國人走遍了世界各地。

哥倫比亞:2萬名中國人的魔幻之旅

陳松波在哥倫比亞先後開過餐廳、辦過養雞場、紡織廠,憑借着中國人在經商上的天賦和運氣,他實作了當初的夢想,成為了哥倫比亞市知名的企業家。然而,他最有影響力的事情并不是這些,而是成為了哥倫比亞市的市長。

哥倫比亞:2萬名中國人的魔幻之旅

1981年,陳松波在競選中獲勝,當他在法官宣誓就職的時候,卻因為他的中國面孔而引發了争議。然而,陳松波沒有辯解,他将自己的護照交給法官,法官宣布:“他是純正的哥倫比亞人,現在他就是我們的市長。”80年代起,哥倫比亞成為全球最大的海洛因走私基地。

哥倫比亞:2萬名中國人的魔幻之旅

世紀毒枭埃斯科瓦爾掌控了美國海洛因走私80%的市場。為了擴大和鞏固自己的地位,他采取了賄賂和暴力的手段,幾乎賄賂了所有的官員,對于不肯接受賄賂的,則送上子彈。他甚至擁有一支數萬人的軍隊,裝備齊全,軍事實力超過了一些小國家。埃斯科瓦爾還與許多國家的總統關系密切,在哥倫比亞橫行無忌。

哥倫比亞:2萬名中國人的魔幻之旅

為了報複那些想要定罪的議員,他指令軍隊攻打哥倫比亞的司法大廈,劫持了300多名官員作為人質。最終軍警解救人質,但代價是11名法官和48名軍警的生命。除了毒枭,哥倫比亞還有反政府遊擊隊。馬爾克斯通過他的作品《百年孤獨》描繪了哥倫比亞殘酷而不絕的遊擊隊曆史。

哥倫比亞:2萬名中國人的魔幻之旅

由于毒枭和遊擊隊的存在,哥倫比亞長期處于政治動蕩和治安混亂之中。這使得華人想要在這裡提升自己的影響力變得困難。對陳松波來說,卸任市長後,他繼續在市議會工作,并開辦了一家華文學校。然而,由于無法找到華文老師,學校不得不停辦。這成為他在哥倫比亞最大的遺憾。

哥倫比亞:2萬名中國人的魔幻之旅

大部分華人商家為了保留生意,将孩子送到美國讀書,幾乎沒有年輕的華人留在這裡。然而,随着哥倫比亞政府對毒枭的打擊,以及與遊擊隊簽訂的停火協定,哥倫比亞進入了和平發展期。

哥倫比亞:2萬名中國人的魔幻之旅

從2014年開始,哥倫比亞對中國公民實行有條件的免簽政策,隻要持有美國或歐盟的長期簽證,可以免簽進入哥倫比亞,最長停留6個月。這一政策吸引了來自浙江青田的大批中國移民,他們為了逃避歐洲競争日益激烈的環境,轉向了這塊魔幻的土地。

哥倫比亞:2萬名中國人的魔幻之旅

中國商品在哥倫比亞越來越受歡迎,而哥倫比亞人生性喜歡消費享受,華人商家在這裡找到了賺錢的機會。然而,這也引發了華人與當地商販之間的沖突。2016年,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爆發了一場針對華人商鋪的抗議活動,當地商販抗議華人商家擾亂市場。

哥倫比亞:2萬名中國人的魔幻之旅

雖然沖突得到了解決,但之前哥倫比亞人對華人的好感逐漸消失。華人商販主要來自浙江青田,他們将生意從歐洲轉移到哥倫比亞,但他們的短期行為影響到了在哥倫比亞長期生活的華人。他們被認為是狡詐、沒信用、偷稅漏稅,對國家毫無貢獻。近百年來,中國人在哥倫比亞的魔幻之旅可謂壯麗而多彩。

陳松波如今已經隐居在郊區的農場别墅裡,過着與世無争的生活。回首往事,他或許會想起多年前那個瘦弱的青年,告别親人,勇敢地面對浩瀚的波濤和遙遠的哥倫比亞的那一天。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中國移民在哥倫比亞的艱辛和努力,同時也看到了他們與當地人的沖突與合作。

我們應該尊重每個人的選擇,并為他們的努力與奉獻而贊美。同時,我們也需要反思,如何在不同文化和背景下,實作更加和諧和平的共存。讓我們思考,我們是否能夠在自己的社群中接納和尊重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的人們,共同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你有什麼看法和建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