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派誰去東北主持軍事,林并不是第一人選,主席為何選擇了他?

作者:幸運面條Nsi

本文内容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删除。

1945年5月8日,德國法西斯在投降書上簽字,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已經結束,軸心國僅剩日本法西斯依舊在亞洲負隅頑抗,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戰争已經開始漸漸落下帷幕,和平的曙光即将到來。

就在戰争即将結束之際,6月,美軍經過三個月的苦戰,在傷亡七萬五千人的情況下,終于占領了沖繩,日本的南大門已經被徹底打開。然而,此時,7月17日,美蘇英三國在波茨坦商讨戰後的世界格局,世界的政治局勢愈發緊張。

與此同時,東北抗日聯軍開始陸續抽調人員,配合蘇聯出兵攻擊在東北的關東軍,形勢變得更加錯綜複雜。對于《波茨坦公告》,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在内閣禦前會議上,毫不理會外務省提出接受該公告的建議,認為美軍已經被在沖繩的傷亡所震驚,不敢登陸日本本土,同時主戰派則在日本本土再次征兵一百萬人,叫嚣着“一億玉碎”的計劃,與美軍拼命。

派誰去東北主持軍事,林并不是第一人選,主席為何選擇了他?

然而,8月6日,美軍的B29轟炸機帶着一個“小男孩”,光臨廣島,帶來了毀滅性的破壞。8月8日,蘇聯對日軍宣戰,向在東北的關東軍發起進攻。8月9日,主戰派與主和派還在禦前會議上互相争論,美軍又将一個“胖子”扔到了長崎。主戰派還在嘴硬地強調“一億玉碎”的計劃,昭和天皇則決定為保留日本複興的希望,接受公告要求,并于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連續三次緻電毛澤東,邀請他到重慶進行和平建國談判。國共兩黨的軍隊,也相應地不停調動,為争取未來的戰略優勢而布局。在蘇聯占領東北後,共産黨上司的抗聯也随着蘇聯軍隊接收東北,中央也調令在冀熱遼抗日根據地司令李運昌率領一萬人挺近東北。

派誰去東北主持軍事,林并不是第一人選,主席為何選擇了他?

同時在山東的黃克誠在與饒漱石提出着眼東北的建議無果後,越級向中央發報。劉少奇接到電報後,認為這個建議十分重要,東北有着日軍經營遺留下的礦山、基礎工業設施、軍事工業設施等等,而國民黨在東北毫無基礎,與之相反的是抗聯一直上司東北人民的抗日活動,群衆基礎良好。

在黃克誠的電報轉發給在重慶談判的毛澤東後,劉少奇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認為應在徐向前、陳毅、林三人中,選擇一人擔任東北聯軍司令。為什麼劉少奇提出這三位呢?

派誰去東北主持軍事,林并不是第一人選,主席為何選擇了他?

毛澤東在去重慶談判前,确立了将在江南的新四軍撤回長江以北,以換取政治、軍事上的優勢,這一戰略。而山東八路軍是距離東北最近的主力部隊,那麼調動主力軍隊挺近東北的不外乎就是山東的八路軍或者是新四軍。再看看這三位,徐向前是抗戰時期負責過山東的軍事,林接替了生病的羅榮恒主持山東工作,而陳毅則擔任新四軍軍長,是以劉少奇提出這三位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為了盡快挺近東北,劉少奇再次向毛主席發電,建議以林、李富春負責冀熱遼中央局,羅榮恒去東北。毛澤東則拍闆同意了這個意見,調林和李富春去冀熱遼,羅榮恒、蕭勁光去東北,此時的東北我軍還是占據優勢的。

派誰去東北主持軍事,林并不是第一人選,主席為何選擇了他?

9月15日,彭真、陳雲、程子華等組建東北局,由彭真擔任東北局書記,并調動山東、華北、河南等地八路軍挺進東北。然而形勢卻變得對我軍不利起來,蘇聯借口與國民黨有協定,拒絕将沈陽、

長春等地交給共産黨,國民黨則通過美軍的援助,空運、海運軍隊到東北,接收了各個大城市。

同時,羅榮恒也因病不能成行,中央隻好又将林調任東北,負責軍事工作。林到了東北後,與彭真的占領大城市的戰略意圖發生了争執,并提出要發展根據地,無需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最終中央同意了林的決定,并提出放開大路,占領兩廂的戰略構思,同時任命林擔任東北局書記,國共雙方展開了最終的較量。

派誰去東北主持軍事,林并不是第一人選,主席為何選擇了他?

那麼為什麼中央軍委最終決定将林調入東北呢?

第一,便是林的出衆的軍事才能。這位1925年便考入黃埔軍校,是第四期學員。1926年畢業後,随即便在葉挺獨立團擔任排長,并參加北伐戰争。1927年,又參加了南昌起義。随後在南昌起義軍不斷被圍剿中,轉戰到了湘南,參加了朱德上司的湘南起義。

1929年,年,擔任紅四軍第一縱隊司令。1930年,僅二十二歲的林,便被任命為紅一軍團第四軍的軍長,1932年,又升任紅一軍團的軍團長。抗戰開始後,林又擔任了整編後的八路軍三大主力之一的115師師長,其他兩大主力的師長則是,120師師長賀龍和129師師長劉伯承,由此可以直接對比出林的軍事才能。并且在擔任115師師長後,不久便取得了抗戰的第一場勝利—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第二,林與山東各個部隊的關系密切。1937年抗戰爆發以後,共産黨在山東上司并組織了十多次的武裝鬥争,建立了十幾個抗日根據地。到1938年底,中央決定成立山東縱隊時,山東大大小小的抗日武裝已經發展至五萬多人。

1942年時,中央軍委又将山東抗日根據地改組為山東戰區,将山東縱隊劃歸115師指揮。1943年,山東縱隊又與115師合并組建山東軍區,羅榮恒出任司令員。雖然林因為被晉綏軍誤傷,導緻不得不去蘇聯養病治療,但是115師依舊是老底子,林這個曾經的師長還是很有影響力的。

電視劇《亮劍》中,晉西北鐵三角在軍事學院被院長劉伯承批評,李雲龍稱呼院長是:“老師長”。實際上當時劉伯承早在解放戰争中就已經升任中原野戰軍司令員了,但是他依舊是李

雲龍口中敬畏的老師長,可見林對山東軍區的影響力。當時調動山東軍區的部隊進入東北,顯然是最快的方式,其他八路軍主力部隊距離東北路途遙遠,新四軍更是遠在江南,而調動山東部隊後,可以将新四軍調入山東進行補充,也符合放棄江南的戰略構思。

第三、則是其同蘇聯的特殊關系。抗戰期間,因為誤傷林被哨兵一槍打中了肺部,影響到了神經,延安的醫療條件簡陋,隻能到蘇聯治療。在蘇聯治病期間,林學習了蘇聯的機械化作戰、大兵團作戰等軍事知識,并且在蘇聯軍事研讨會上,預測了德軍對法國的進攻戰略戰術構思,使得斯大林對林十分的欣賞。林的蘇聯經曆将對與蘇聯進行協商和確定東北交給我軍有很大的幫助。

在被任命為東北局負責人後,林也果然不負衆望,提出了深化土地改革,建設我軍的根據地等一系列方針。在軍事方面,他對國民黨采用“放開大路,占領兩廂”的政策,施行農村包圍城市。通過三下江南,四保臨江,夏秋攻勢等組合進攻,打得國民黨隻能放棄寬闊的戰略空間,龜縮到沈陽、長春等幾個大城市中,苟延殘喘。每當東北民主聯軍發起進攻時,國民黨的支援部隊都要小心翼翼,用走一步等三步的速度前進,生怕成了被圍點打援的那個。

至1948年初,國民黨在東北已經岌岌可危了,而東北民主聯軍也在林的帶領下,由入關時的十萬人,發展到了百萬大軍。至遼沈戰役結束,錦州被攻克,長春鄭洞國投降,廖耀湘兵團被消滅,東北全境解放,率先在全國的解放戰場上打出了一片天,林居功至偉,為全國的解放戰争事業開了一個好頭,也為後來的淮海、平津戰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可以說當時調動林到東北的任命簡直是點睛之筆,使得解放軍從此化龍破壁。

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刻,林的堅韌毅力、軍事才能和對東北問題的獨到見解成為了確定東北局勢穩定的關鍵。其與蘇聯的特殊關系,山東軍區的優勢,以及在軍事上的卓越表現,都使他成為共産黨在東北抗日戰場上的得力指揮官,也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文章中描述了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國内的局勢和國共兩黨之間的争奪。接下來,我将按照您的要求,首先寫一段不低于500字的啟示,然後再寫一段不低于800字的總結。

啟示

上述曆史事件為我們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啟示。首先,曆史教育我們要了解戰争的真正代價。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政府在廣島和長崎經曆了兩次核爆炸,這些事件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這個慘痛的經曆敦促各國上司人認識到,戰争會對無辜平民和環境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壞。和平是珍貴的,應該極力維護。

第二,這段曆史告訴我們外交和談判的重要性。盡管日本在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中被要求無條件投降,但這并沒有立刻實作。相反,政治内部的争執以及來自盟軍的壓力最終導緻了投降。這強調了外交努力和國際合作在解決國際争端和沖突中的關鍵作用。

第三,這段曆史也強調了上司力的重要性。在中國國内,國共兩黨之間的上司人必須做出關鍵決策,以确定未來的戰略和行動。林彪作為東北局的負責人,展現了傑出的軍事才能和上司力,對于東北的解放和中國解放戰争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這表明上司者的能力和決策可以對國家的命運産生深遠影響。

總結

總的來說,1945年後中國國内局勢的演變和國共兩黨之間的競争,以及林彪在東北的關鍵作用,為我們提供了許多深刻的教訓。

首先,這段曆史教育我們要珍惜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各國都感受到了戰争的破壞性和代價。核爆炸給人們留下了永久的傷痕,這使得人們更加珍惜和平,努力避免戰争。

其次,外交和談判是解決國際争端的關鍵。盡管軍事力量可以施加壓力,但最終的解決方案通常需要外交手段。波茨坦公告的要求并沒有立刻實作,而是通過外交努力和政治斡旋最終實作的。這表明國際社會需要積極尋求和平解決争端的途徑。

最後,上司者的能力和決策對國家的命運産生深遠影響。林彪在東北的傑出表現展示了上司者如何在關鍵時刻發揮關鍵作用,決定國家的未來。這強調了上司者的責任和上司力的重要性。

總之,這段曆史為我們提供了深刻的教訓,強調了和平的珍貴、外交的重要性以及上司者的關鍵作用。我們應該從曆史中汲取智慧,努力維護和平、推動國際合作,并培養優秀的上司者,以促進國家的繁榮和穩定。

以上内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相關資料,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就以上或相關所産生的任何問題概不負責,本文作者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