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生如茶

作者:落入人間的天使
人生如茶

人生,就像一杯茶。

第一口苦,第二口澀,第三口甜。等回味時,才明白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澀是它的曆程,清甜是它的饋贈。

人生亦是如此。

作家三毛說過:“茶如人生,第一道茶苦如生命,第二道茶香如愛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風。”

我們的漫長一生,其實早就濃縮在了這一杯茶中。

01、人生如茶,不過一浮一沉。

一茶一世界,一壺一人生。

泡茶時,茶葉在水中的起起伏伏,何嘗不像你我在生活裡的沉浮更替。

隻有在滾燙中沉浮,在艱難中磨砺,才能真真實實地體味到生活的原味與魅力。

松下幸之助是日本有名的“經營之神”,偶然一次機會,他看見一位長者在品茶。

看着茶葉在水中時而沉沒時而浮現,松下幸之助深有感觸:茶浮浮沉沉、互有更替的狀态,何嘗不是我們一生的寫照。

是啊,人生其實就和泡好的茶一樣,浮沉更替。

不會永遠心想事成,但也不會事事頹敗,這樣持續浮沉的狀态,才是對每個人最好的考驗。

隻有在那一次次的沉浮與磨砺中,生命才會餘味悠長、芳香四溢。

正如作家劉墉說的:

“一個失意人,能在一群得意人間談笑風生、略無慚色,才是有骨氣;一個得意人,能在一群失意的朋友間,讓人想不到他的得意,才是會做人。”

人生最寶貴的就是在起起伏伏中保持一顆平常心。當跌宕歸于平靜時,我們才會真正懂得:失意是一種曆練,巅峰是一種成長。

是以,人生的坎坷艱辛,就如這杯中之茶,經火熱之水浸泡,浮時莫驕莫躁守住本心,沉時不屈不撓莫忘初心,才是生命的真谛。

人生如茶

02、人生如茶,不過一拿一放。

喝茶,有兩種姿态:拿起與放下。

而這一拿一放之間,便是人生。

正如佛經曰:“煩事從心起,看淡一身輕,煩惱天天有,不撿自然無。”

人生,就應該像喝茶一般,拿得起,放得下,才能夠輕松。

還記得曾經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婦人拿着兩隻珍貴花瓶前往寺廟祭拜,誠心請求高僧指點。

婦人說:“每日憂心事甚多,自己痛苦不堪。”

于是高僧對婦人說:“放下。”

婦人聽後便把左手拿的那個花瓶放下。

高僧又說:“放下。”

婦人便又把右手的那個花瓶也放下。

誰知,高僧還是對她說:“放下!”

這時,婦人疑惑地說:“我已兩手空空,沒有什麼可以再放下了!”

高僧說:“不,你還需放下你的六根、六塵和六識。當你把這些統統放下,在沒有什麼了的時候,你将從生死的桎梏中解脫出來。”

人生如茶

風風雨雨的人生中,能夠放下,是一種看開,更是一種修行。

正所謂得之坦然,失之自然!

越是放不下,越會在一定的程度上失去,因為過去,耽擱了現在,因為小事,影響了心情,最後買椟還珠,舍本逐末。

唯有像手中的那杯茶,拿得起放得下,才能快活一生!

是以說,人這輩子,怎麼過都是一天,與其愁眉不展,不如心态放平,盡量樂觀。

記住,這個世界,心寬的人才算赢家。

人生如茶

03、人生如茶,不過一苦一甜

常聽人說:“不苦不澀不是茶。”

但正因為這苦與澀,茶才意味深長,回味不盡。

人生也一樣,甘苦交疊間,覺之苦者,方能懂甜。

有這樣一個關于“苦”的古老的故事:

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聖。

師父拿出一個苦瓜,對弟子們說:“随身帶着這個苦瓜,記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條你們經過的聖河,并且把它帶進你們所朝拜的聖殿,放在聖桌上供養,并朝拜它。”

弟子們朝聖走過許多聖河聖殿,并依照師父的教言去做。

回來以後,他們把苦瓜交給師父,師父叫他們把苦瓜煮熟,當做晚餐。

晚餐的時候,師父吃了一口,然後語重心長地說:“奇怪呀!泡過這麼多聖水,進過這麼多聖殿,這苦瓜竟然沒有變甜。”

弟子聽了,好幾位立刻開悟了。

人生如茶

任何一個人,如果沒有付出的辛苦,絕對不會有收獲的甜蜜。

《生活萬歲》裡有段話寫得很好:

“活着特别好,特别有趣。可以體會苦,然後特别甜。”

深以為然。

茶如人生,苦在其中。靜靜的品味這份苦,自有甜味在後面!

是以說喝茶,喝的是茶,可悟的是人生、辨的是百态。

正所謂半盞清茶,觀浮沉人生;一顆靜心,看清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