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Mate60銷量或被高估,未來3年,華為恐無法撼動蘋果地位

Mate60銷量或被高估,未來3年,華為恐無法撼動蘋果地位

文/王新喜

從目前的種種迹象來看,Mate60的銷量或被高估了。

華為Mate60發售之後,引爆了市場輿論,業内對該款手機寄予厚望,從最初的年内銷售600萬部到2000萬部,2024年的預估銷量從6000~7000萬部上升到1億部。

盡管在前期,華為Mate60系列的銷量在快速增長,但是由于産能問題,當下似乎有增長趨緩的迹象。早在10月13日,華為Mate60整個系列激活量就接近270萬部,而且在以每周50萬部的銷量穩步增長,從今年第40周的周出貨量來看,華為手機以110萬部超過蘋果的99萬部,沖上榜首的位置。

但小米14釋出之後,勢頭同樣強勁,從此前的雷軍透露的資料來看,小米14系列的銷量已經破百萬。

雙十一的雙強之争,小米14系列與iPhone15系列被低估了

相比華為Mate60的前期的火爆勢頭,小米14系列與iPhone15系列的表現并不弱,後兩者被低估了。從雙十一的銷量表現來看,是小米14系列與iPhone15的雙強之争,從累計單品銷量榜來看,iPhone機型牢牢占據前四的位置,iPhone 15系列四款機型全部上榜,隻有iPhone 15 Plus這款機型排名低一些,剩下三款牢牢占據前三的位置。

Mate60銷量或被高估,未來3年,華為恐無法撼動蘋果地位

Top20之是iPhone有六款機型在列。在蘋果之外累計單品銷量前二十中小米是最大的赢家,其中小米14是安卓陣營排名第二的機型,僅次于Redmi Note 12 Pro。整體前20之中小米+Redmi共有七款機型入圍。

在目前的國産手機陣營,小米華為上演了一出雙強的戲碼。如果說華為Mate60系列是自研晶片加持帶來的溢價與國民情懷的支援,小米14的爆火則是市場理性消費的力量。

小米14系列的産品力,在軟硬體各方面實作了高端化,但以成本效益的價格打出了成績,也展現了較強的産品突破能力,比如小米自研龍晶玻璃,呈現了較強的抗摔能力,小米全等深微曲屏,終結了直闆機螢幕直曲之争,解決了美感和手感的沖突。小米自研環形冷泵散熱系統提升了小米14系列的散熱和續航能力,在軟體方面,小米14全系搭載了小米澎湃OS系統,面向萬物互聯,提升了跨終端互聯互通的能力。

iPhone15系列的全球表現依然不差。11月8日,據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報告指出,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營收與去年同期持平,蘋果公司在這一季度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43%,領先于其他手機廠商,并創下了其曆史新高。

這一成績的取得得益于蘋果最新iPhone 15系列的強勁銷售表現。盡管iPhone 15系列在2023年第三季度的銷售時間比上一代機型少了一周,但蘋果仍然在全球以營收計算的智能手機市場中取得了曆史新高的市占率。其中,iPhone業務第四财季淨銷售額為438.0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426.26億美元增長3%。

也就是說,盡管iPhone15系列釋出之後,從虛标5G到攝像頭進灰,再到發熱嚴重,再到iPhone15燒屏等等,在中國市場的輿論口碑迎來了曆史低點,但從雙十一的銷量表現以及全球市場來看,iPhone15系清單現依然不俗。

Mate60銷量或被高估,未來3年,華為恐無法撼動蘋果地位

是以可以推測,由于華為mate60系列被産能問題困擾,部分買不到的消費者正在選擇小米14 Pro或者iPhone15系列。

這無疑是華為Mate60的一大遺憾。根據目前消費者購機的回報以及業内的爆料來看,華為手機将持續面臨供應不足的問題。11月2日,有數位部落客爆料稱,華為手機2-3年内會持續供應不足。部落客還在評論區表示:後面的機子,能買則買,隻會越來越緊俏。

Mate60銷量或被高估,未來3年,華為恐無法撼動蘋果地位

雙十一銷量,是小米14與iPhone15的雙強之争,Mate60的勢頭似乎有下行迹象。小米14系列與iPhone15系列的未來的銷售勢頭可能會持續看漲。

持續被産能困擾,華為需要富士康,但兩者無法走到一起

未來2~3年,華為依然或面臨産能不足的問題,為什麼這個時間跨度有這麼大?可信度有多少?目前還是未知之數,但從目前的信号來看,華為的産能問題還沒有那麼好解決。

而這給了蘋果充分的時間去争奪中國以及海外的高端市場佔有率。

從華為這邊來看,根據相關資訊顯示,從先鋒計劃8 月底以來,華為在努力上調産能,但由于産線擴張需要時間,原本籌備的産線與機器有限,看到市場情況太火,趕緊加訂單生産。

但是,工廠不是加人就可以産量翻倍的,要伴随着數百家供應鍊一起動,才能形成最終産能。因為手機的組裝,是每個配件都要齊全,才能供貨。攝像頭子產品與電池子產品的企業,要增加産能,就會導緻勞工原材料都比較緊張,最多隻能新增提供 60%的産能。

事實上,在産線上,華為其實是需要富士康的,之前因為銷量的下滑,很多産線其實已經消失了,但現在是銷量提升了,産線重組需要時間,産線重組需要擴産建廠房,擴建廠房要時間,所有配套也要同步去擴大産能。

Mate60銷量或被高估,未來3年,華為恐無法撼動蘋果地位

如果有代工之王富士康的助力,華為可以一定程度上化解産能的困擾,加快生産與出貨速度。但因衆所周知的原因,華為目前在産業鍊的諸多資訊都處于保密狀态,無奈當下的形勢以及富士康過去的選擇,以及華為自身目前的業務特殊性,隻能說是目前手機圈的一大遺憾,這決定了華為無法與富士康走到一起。

是以,由于産能的瓶頸持續存在,很可能會持續2~3年,在這段時間内,華為對高端市場的沖擊力還是有限。

光刻機進口暴增,背後的信号不樂觀

事實上,另一個資訊是,在禁運不斷加碼的形勢下,ASML光刻機中國銷量卻在飙升。ASML财報顯示,2023年一季度中國大陸地區營收占比為8%,二季度為24%,三季度驟增至46%。2023年前三季度,中國大陸從ASML采購了52.8億歐元(403億元人民币)的光刻機裝置,這一數字約為2022年ASML在中國全年銷售額的兩倍。

ASML首席财務官Roger Dassen解釋稱,來自中國的訂單仍占其未傳遞訂單中的超過20%比例。

Mate60銷量或被高估,未來3年,華為恐無法撼動蘋果地位

11月5日,ASML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沈波在進博會上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到2023年底,ASML在中國的光刻機總數将接近1400台。

我們知道,中國的晶片制造想突破先進制程,獲得ASML的先進光刻機是關鍵。目前能進口的是阿斯麥的部分DUV光刻機,10月17日,美國再次更新對華晶片制裁,影響ASML目前能對中國出口的最先進的光刻機NXT1980Di。

目前進口的DUV光刻機理論上都可以通過多重曝光技術實作10nm-7nm工藝制程,但多重曝光技術會影響良率與産能。如果大規模的進口光刻機,意味着國内在這一環節的突圍依然不容樂觀,但是晶片的需求卻在暴增。

如果把這個信号放到手機行業,可能并不是一個樂觀的信号,華為Mate60的突圍,讓不少人認為我們在晶片制造與光刻環節實作了突圍,但目前來看,這一環節可能依然不樂觀。

對Mate60帶來的沖擊力謹慎樂觀,iPhone或依然主導高端市場

是以,綜上種種信号來看,無論是産能受限還是光刻機的進口暴增,反應到手機市場,不太樂觀,保守估計,在未來3年,iPhone或依然主導高端市場。本身華為Mate60系列對決iPhone15系列,已經是田忌賽馬模式,相當于拿國産陣營的上等馬對iPhone系列産品口碑與表現相對較差的“中等馬”。華為Mate60系列的突圍是打了蘋果一個措手不及,盡管輿論聲勢很大,但整體的影響被高估了。

現在蘋果已經回過神來,通過降價政策來搶占市場,并且庫克已經承諾并強調中國市場銷售的iPhone都是中國組裝,不會出現印度組裝的産品,這也相當于給中國市場消費者吃了一個定心丸,未來的幾代産品,蘋果大機率會精心打磨,穩住高端市場。

那麼從華為産能以及相關環節的突圍還存在瓶頸的情況下,蘋果當下以及未來幾年的全力以赴保市場,其反彈勢能不可小觑。

是以,對Mate60帶來的沖擊力,筆者還是保持謹慎樂觀,華為對市場的沖擊力會存在,但未來三年,iPhone或依然主導高端市場,華為在經曆過前期的産品口碑高潮之後,由于産能的持續困擾以及其他廠商在競争壓力下,産品力在不斷強化,華為還需要面臨接下來的iPhone反攻帶來的挑戰,撼動蘋果不是短期的事情,而是一場持久戰,這場高端市場的巅峰對決保守估計或在3年後,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