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來俊臣的酷刑有多兇狠?女囚:隻要不給我上刑,全家都行

作者:廣田使者

在唐朝武則天年間,洛陽城裡流傳着一個名字——來俊臣,一個讓人聞風喪膽的“酷吏”。

他的名字,如同一道冷光,劃過洛陽城的上空,人們在提及他時聲音都會不自覺地低下去,生怕引來這位酷吏的注意。

他的出身堪稱悲慘。出生于一個債務纏身的家庭,被迫帶着“來”的姓氏,提醒自己始終是債主家的一個标記。

這個刻印,如同無形的鎖鍊,牢牢束縛着來俊臣,也似乎預示了他未來命運的走向。

在貧苦與恥辱中長大,來俊臣逐漸形成了一顆冷酷與複仇的心。他沒有機會讀書學習,卻在生活的泥淖中學到了如何在這個冷酷的世界中生存。

來俊臣的酷刑有多兇狠?女囚:隻要不給我上刑,全家都行

街頭的打鬥讓他變得強悍無比,而内心深處積攢的怨恨則使他漸漸變得殘忍與狡詐。

成年後,他的名聲在西安大街上響如雷鳴。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那個專門欺負弱小,敲詐勒索的無賴來俊臣。

當來俊臣的名聲傳到武則天的耳朵裡時,她正在尋找能夠鐵面無私,為她肅清朝堂異己的人選。而來俊臣,正符合她的需要。于是,來俊臣不僅得到了皇後的召見,更是因其殘忍的手段獲得了武則天的重用。

他手下的刑罰嚴酷至極,傳說中有的刑罰甚至可以讓人在絕望中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不管犯人多麼頑固,來俊臣總有辦法讓他們開口。

甚至有傳言,有女囚甯願犧牲整個家族,也不願受他的折磨。

來俊臣的酷刑有多兇狠?女囚:隻要不給我上刑,全家都行

洛陽城的百姓對他恨之入骨,卻又無能為力。在一家破敗的小酒館裡,常有人低聲說道:

“來俊臣這等惡人,蒼天何時方給他報應?”

而來俊臣本人,卻仿佛對這一切充耳不聞。他對權力的渴望蓋過了一切,他的心中隻有武則天給予的絕對的權力。

在一次審訊中,面對一名犯人堅不開口,來俊臣冷冷地笑了:

“你以為沉默就能逃避嗎?在我面前,你的沉默不過是另一種供詞。”

那犯人終究在來俊臣精心設計的刑罰下崩潰,說出了一切。

武則天對來俊臣的狠辣十分滿意,他成了她手中最鋒利的刀片。随着權力的增長,來俊臣的殘忍和狡猾也在朝堂之上傳為佳話。他成了武則天最依賴的臂膀,也是讓整個洛陽百姓顫栗的存在。

來俊臣的酷刑有多兇狠?女囚:隻要不給我上刑,全家都行

但是,這樣的恐怖統治并非長久之計。來俊臣的嚣張跋扈終将引來更大的災難。當時人們在私下裡都在說:

“來大人如此作威作福,不知天理何在。”

而來俊臣仿佛是命運的寵兒,始終在危險的懸崖上行走,卻從未真正跌落。直到武則天的權力日漸衰落,他的命運似乎也迎來了轉機。

這一切,都在暗流湧動中,等待着一個爆發的契機。

來俊臣的酷刑有多兇狠?女囚:隻要不給我上刑,全家都行

終于,因一次不慎,來俊臣在搶劫強盜的行動中被官兵圍剿,終于落入了這鬼門關的陰影之下。

人們常說,神明會聽到百姓的禱告,于是,也許正是老天爺對他行事不端的懲罰。

在這個四壁俱閉的世界裡,來俊臣并未就此放棄。他知曉外頭世界,朝廷正推行“告密折罪”政策,這個政策鼓勵犯人互相揭發,以減輕罪責。他的心裡開始醞釀着計劃,他知道,這可能是他唯一的生機。

細微的光線透過高窗的縫隙,照射在他的臉上,讓他沾滿泥濘的臉龐顯得更加狡猾。他拉扯着喉嚨,聲音沙啞地對着獄卒大喊:“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告密!快,通知你們的主事官!”

來俊臣的酷刑有多兇狠?女囚:隻要不給我上刑,全家都行

獄卒本是麻木不仁,對于囚犯的哀求與叫罵早已習以為常,但“告密”二字卻是他們必須上報的重要詞彙。于是,獄卒搖搖晃晃地起身,不甚情願地将這一消息傳遞出去。

消息很快傳到了州刺史東平王李續的耳中。李續,李世民的孫子,一位頗有智慧的官員。當他聽說來俊臣要告密時,内心微微一笑,心想:“這個遊手好閑的小人,能知道些什麼大事?”

他命人将來俊臣提到審訊室。面對李續,來俊臣沒有卑躬屈膝,而是大言不慚地說:“我知道的事情能夠動搖朝廷根基!”

“哦?”李續挑眉,語帶玩味,“那你倒是說說看。”

來俊臣的酷刑有多兇狠?女囚:隻要不給我上刑,全家都行

來俊臣眼珠一轉,編造出一番關于獄中其他囚犯密謀叛亂的謊言。李續聽後,面不改色,命人暗中調查。不出所料,這全是來俊臣為了求生所編出的一套虛言。

調查清楚後,李續知道不能讓來俊臣的行為不加懲處,否則獄中的秩序将不複存在。他要讓所有人知道,即使在這漆黑如墨的獄中,也不是任由他們撒謊欺世的所在。

于是,在一次例行的“懲戒”中,他親自監督了對來俊臣的懲處。鞭子破空的聲音在石壁間回蕩,一下又一下,痛入骨髓。

來俊臣的尖叫聲漸漸變成了哭嚎,每一下都深深刻在他的記憶中,比任何鋒利的鐵鎖都要讓他難以忘懷。

“一百大闆!”李續的聲音冷漠而堅定,每敲擊一個數字,來俊臣的心裡就更添一份絕望。

來俊臣的酷刑有多兇狠?女囚:隻要不給我上刑,全家都行

誰料李續在懲罰完來俊臣不久後,也因事落難。

來俊臣在李續的嚴厲處罰下,本應悔改,卻因恩将仇報,以李續落難為契機,編造出一份重量級的誣告。

當武則天的陰影籠罩着整個朝堂,每一個李氏的血脈都成為了不穩定的因素,來俊臣的這番誣告恰如其分地迎合了武則天鏟除異己的需要。

來俊臣的酷刑有多兇狠?女囚:隻要不給我上刑,全家都行

武則天聽說此事,心中略顯驚訝。她審視着來俊臣,那深不見底的眼神中仿佛有無盡的暗湧。“你真的見到李續有這等行為?”她問。

來俊臣跪在地上,頭也不敢擡,“臣若有半字虛言,天誅地滅。”

“罷了。”武則天淡淡地揮了揮手,“你起來吧。今日起,赦你罪責,封你司刑評事。”

司刑評事的大權使得來俊臣如虎添翼,他不僅沒有收斂,反而更加肆無忌憚。他編撰的《治敵卷》和《問罪卷》,以其殘忍的刑罰内容而名噪一時,甚至讓知悉内情的狄仁傑都覺得心驚膽寒。

來俊臣的酷刑有多兇狠?女囚:隻要不給我上刑,全家都行

來俊臣不滿足于文字上的殘忍,他親手設計了多種刑具,每一種都是折磨人的利器。最重的大枷足有150斤重,被罪人戴上後,痛苦的過程如同從地獄到人間的七層折磨。

在他獄中,有一種刑具叫做“鐵圈籠頭”,是他專門為逼供而設計。這種刑具的恐怖,在于其隐匿的精巧與殘酷的效果。

審訊時,犯人被迫戴上這個鐵制的頭籠,随着楔子的緊逼,犯人頭顱的痛苦幾乎能撕裂人的意志。

在一次審訊中,來俊臣冷眼旁觀着一名犯人被鐵圈箍頭。囚犯面色蒼白,汗如雨下,眼中充滿恐懼。

“說!你的同夥還有誰?”來俊臣的聲音冷漠而毫無情感。

囚犯掙紮着,牙齒緊咬,“我...我什麼都不知道!”

“繼續。”來俊臣對着刑吏點了點頭,那意味着要繼續加緊刑具的楔子。

随着鐵楔子的一次次敲擊,那犯人的哀嚎聲充斥整個刑房,直到他說出了想要的資訊,或是因痛苦過度而失去意識。

來俊臣的酷刑有多兇狠?女囚:隻要不給我上刑,全家都行

來俊臣的獄中,食物的供應是另一種殘酷的刑罰。他指令獄卒随意減少或停止供飯,讓囚犯體驗饑餓的痛苦。囚犯們為了一點食物,可以彼此厮殺,甚至有人瘋狂到撕咬自己的衣物。

“你們這些人,不過是罪人,連食物都是奢侈。”來俊臣對着一群囚犯如此說道,面無表情,眼神中卻閃爍着扭曲的滿足。

對于女囚,他更是殘忍異常。那“玉女登梯”的刑罰,讓無數女性囚犯生不如死。記載中的那名女囚,在被迫爬滿尖銳竹子的木梯時,絕望地哭訴:

“我情願你殺了我和我的家人,也不要再受這樣的刑罰!”

但是來俊臣隻是冷笑,對他來說,這種恐懼與絕望就是他權力的證明。

來俊臣的酷刑有多兇狠?女囚:隻要不給我上刑,全家都行

正是這些殘酷的刑罰,讓來俊臣在民間的名聲變得臭名昭著。每一個人都在警惕着,生怕自己成為下一個犧牲品。

某日,在他的私室内,來俊臣與其親信密謀。

“張虔勖的勢力日漸膨脹,我得找個機會剪除這根荊棘。”來俊臣的眼中閃過一抹陰狠。

“大人,我們不妨編造一份密告,稱張虔勖謀反。”親信獻媚地說道。

“嗯,動手吧,記得投到皇後的案牍箱裡。”來俊臣不動聲色地吩咐。

不久後,張虔勖被告,而來俊臣恰好成為了審理此案的官員。當張虔勖在洛陽州衙門大堂上堅決否認一切罪名,拒絕屈服時,來俊臣命人在衆目睽睽之下将其亂刀砍死。這一幕令所有人震驚,也讓衆人對來俊臣的殘忍刮目相看。

來俊臣的酷刑有多兇狠?女囚:隻要不給我上刑,全家都行

來俊臣一度自負至極,直到他因貪欲膨脹,敢于構陷武氏諸王和太平公主,企圖一舉成為獨裁者。

但這一次,他的對手并非無力的忠良,而是同樣狡猾的皇族。他們聯手,将他的罪行揭示于武則天面前,迫使她不得不作出決斷。

武則天原想保護他,卻在左相的堅持下作出了決斷。

來俊臣的酷刑有多兇狠?女囚:隻要不給我上刑,全家都行

697年,來俊臣被斬首示衆,他所留下的一地血淚,轉瞬間化為了人民的快刀斬亂麻。群眾們群情激憤,紛紛前來割下他的肉塊,以此表達對他的極緻仇恨。

面對如此民憤,武則天也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

為了平息民心,她下令追究來俊臣的黨羽,不僅抄家問罪,更是要滅其三族,以此來告慰那些無辜受難者的在天之靈,同時也警告世人,即便是皇權親信,一旦失德,同樣難逃法網。

來俊臣的酷刑有多兇狠?女囚:隻要不給我上刑,全家都行

在來俊臣的血腥統治結束之後,民間的氣氛有了顯著的轉變。原本壓抑的氛圍一掃而空,士子和庶民紛紛走上街頭,他們的臉上綻放着久違的笑容,高談闊論着這個惡棍的末日。

“這一日,是為公義昭彰的日子!”一位老者在人群中高聲喝道,引得旁人紛紛附和。

“來俊臣已死,我們可以安睡了!”一個母親抱着孩子,淚眼帶笑地說道。

不僅是普通群眾,連那些曾被來俊臣陷害的忠良家屬,也在這一刻找到了釋放怨氣的出口。

他們或是默默地祭奠親人,或是當衆痛斥來俊臣的暴行,這一刻,無論是生者還是死者,似乎都得到了某種程度的寬慰。

來俊臣的血腥統治雖然結束,但是他的殘忍和權謀之道給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訓,提醒着人們權力的暴行與濫用将如何導緻自身的毀滅。

而武則天的這一決定,也在一定程度上恢複了她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證明了即便是絕對的君主,也需要順應民意,這是維護王朝長治久安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