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确認了!三星堆遺址祭祀坑年代

作者:紅星新聞

16日,由四川省文物局主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研究院、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承辦的“三星堆遺址考古多學科綜合研究成果研讨會”在四川廣漢舉行。共有來自全國20個科研機構、大學院校的代表分享了關于考古發掘、文物保護、多學科研究、科技手段運用、設施裝置創新等領域的最新成果。

确認了!三星堆遺址祭祀坑年代

年代!确認了

三星堆遺址祭祀區尤其是祭祀坑的年代一直沒有明确的結論,北京大學加速器質譜碳十四年代研究團隊在此次三星堆遺址祭祀坑發掘過程中從六個坑中共采集了200多個可供測年的樣品,進行了全面研究。根據目前考古發掘研究結果和碳十四測年所能達到的精度,初步可以判斷三星堆所發現的幾個祭祀坑形成年代處于商代晚期,并且形成時間大緻相當。

三号坑埋藏行為所發生的時間:落在公元前1117年—公元前1012年之間的機率是95.4%,落在公元前1109年到公元前1016年之間的機率是68.3%;

四号坑埋藏行為所發生的時間:落在公元前1126年—公元前1016年之間的機率是94.1%,落在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1054年之間的機率是68.3%;

六号坑埋藏行為所發生的時間:落在公元前1201年—公元前1019年之間的機率是95.4%,落在公元前1125年—公元前1054年之間的機率是68.3%;

八号坑埋藏行為所發生的時間:落在公元前1117年—公元前1015年之間的機率是95.4%,落在公元前1111年—公元前1020年之間的機率是68.3%。

确認了!三星堆遺址祭祀坑年代

青銅器科技分析 三星堆擁有獨特制泥芯技術

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考古團隊對三星堆一、二号坑出土青銅器殘留泥芯進行岩相觀察、化學成分分析。結果顯示三星堆青銅器面具/人像、神樹、其他非容器等本地風格特征器物泥芯與容器類器物泥芯在化學成分及顯微結構上均存在較大差異,推測與産地不同相關,本地風格器物與容器類器物鑄造地不同。

确認了!三星堆遺址祭祀坑年代

上海博物院研究團隊通過X-ray CT成像技術研究了三星堆遺址出土的12件青銅器制作工藝,并與中原同時期青銅器制作工藝作比較研究。發現三星堆與中原青銅器的鑄造技術既有相似的共性,也有鮮明的個性。相似的共性為:1.陶範法鑄造;2.金屬墊片及定位泥芯撐技術;3.鑄接技術。鮮明的個性為:1.盲芯中普遍存在細長的長方體木條,是三星堆獨特制泥芯技術的反映;2.普遍使用了以青銅合金為焊料的鑄焊技術。

玉石器及青銅器産地來源分析

成都理工大學研究團隊通過相關區域示蹤調查與取樣鑒定,分析了大寶山礦區岩石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含量,研究三星堆大玉料、代表性玉石與玉料産地靶區的岩石的相關性。結果表明,三星堆大玉料與彭州蛇紋石的相關性較高。并在此基礎上對彭州銅礦進行調查取樣與地球化學測試分析研究其與三星堆青銅器的關聯性,通過微量元素示蹤法表明彭州銅礦與三星堆部分青銅器關聯性較大。

有機殘留物分析推斷:牛和豬是祭祀活動中使用的祭牲

西北大學研究團隊開展的有機殘留物分析研究表明,三、四、七、八号坑沉積物和陶片的脂肪酸結果顯示出動物脂肪的存在,部分樣品的蛋白質組學結果顯示出豬、牛兩種動物的存在,并推斷牛和豬最有可能是黃牛和家豬,祭祀坑形成前可能存在儀式性燎燒活動。西北大學的溫睿教授介紹,三星堆先民在祭祀活動中,使用豬、牛等動物作為祭牲,對銅器、金器、玉石器等器物進行毀器,後進行燎燒,最後将所有器物分批埋藏在祭祀坑内,其中動物祭牲骨骼是相對集中埋藏在其中一個坑(1号坑)中的,其他坑混入了少量骨渣及動物脂肪和蛋白的殘留物。使用祭牲是埋藏各種器物前儀式活動的一部分,與燎燒器物、毀器、分批埋藏共同組成了埋藏前的儀式活動。同時,根據從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器物角度,如銅尊、銅罍、牙璋、玉環等,專家普遍認為三星堆文化和中原文化聯系緊密。

确認了!三星堆遺址祭祀坑年代

揭示三星堆遺址發現絲織品的組織結構和織造工藝

确認了!三星堆遺址祭祀坑年代

中國絲綢博物館的研究團隊在三星堆遺址首次深入揭示了這一古代文明的絲織品組織結構和織造工藝,确認了纖維材質為桑蠶絲的基礎上,對絲織物的組織結構和織造工藝進行了詳細研究。在三星堆遺址出土的絲織品中,平紋織物是最為普遍的組織結構,即絹,除此之外還觀察到了绮和斜編織物。就織造工藝而言,研究團隊提出了三種可能的織造方式,即原始腰機的織造方式、雙軸織機或踏闆織機的織造方式、提花織機的織造方式。

确認了!三星堆遺址祭祀坑年代

△原始腰機

确認了!三星堆遺址祭祀坑年代

焚燒實驗還原祭祀場景重要資料

為了解祭祀坑形成過程、人類行為、器物功能等問題,四川大學黎海超教授帶領團隊開展了K6木箱焚燒實驗、玉器模拟焚燒實驗以及銅鈴複制實驗。實驗初步發現木箱的焚燒效果與風向、風力關系密切,明顯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木箱焚燒過程中的聲音、火焰、煙霧存在視覺、聽覺和嗅覺等感官沖擊,焚燒行為對觀衆造成的感受需特别關注;玉器焚燒實驗選擇和田玉、獨山玉和岫玉等材料,并以幹竹為燃料進行焚燒。結果表明,焚燒中幹竹消耗極快,且産灰量小,因祭祀坑灰燼層較厚,應是焚燒了極多的燃料,場面宏大;在燃燒全過程中,幹竹子不斷發出爆竹炸裂聲,具有強烈的聽覺意義。

确認了!三星堆遺址祭祀坑年代

玉石在實際焚燒中受熱所形成的變化更複雜,與實驗室内馬弗爐加熱所形成的變化可能有一定的差異。通過複制三星堆祭祀坑銅鈴,讨論銅鈴的鑄造技術、音樂性能、功能、組合、使用等問題。實驗探索出一套運用三維掃描、3D列印等技術複制銅鈴的流程,初步測音結果表明,銅鈴尺寸與音色關系密切。較小的銅鈴聲音清脆,最大的銅鈴聲音似編鐘。若加入更多尺寸的銅鈴,或有演奏旋律的可能。

确認了!三星堆遺址祭祀坑年代

“零的突破”:完整保護象牙标本6根

出土糟朽象牙的整體保護是世界性難題。荊州文物保護中心研究表明,祭祀坑出土象牙不同程度存在糟朽、飽水、殘缺、斷裂、裂隙、變色、片狀脫落、表面粉化剝、黴害等病害。河南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團隊研發制備出了适用飽水糟朽象牙文物的保護材料及相關保護工藝,破解了考古出土飽水糟朽象牙文物脫水加強保護難題;建立了飽水糟朽象牙長久穩定的預防性保護系統。迄今為止,采用該項新成果已處理不同糟朽狀态的象牙标本6根,實作了考古出土飽水糟朽象牙整根完整保護“零的突破”,為考古出土飽水糟朽骨角質文物的保護修複與活化利用貢獻了“中國方案”。

确認了!三星堆遺址祭祀坑年代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遺址工作站站長冉宏林介紹,後續的田野考古工作還将繼續深入探索三星堆遺址,這座古蜀國都城的内部格局,包括它的城門、道路、水路格局,宮殿區、作坊區、墓地,還有一般的居住區,這些非常重要的功能區,它們的所在位置和關系,以及内部細節構成。進而逐漸揭示出當時居住在三星堆遺址裡邊的人群,他們的衣食住行、生産生活的具體細節,以及他們的生産管理的體系模式,甚至是他們人群的社會屬性,包括它的族群等級、身份、職責等等這樣一些内容,能夠讓大家全方位地,比較生動地去了解到3000多年前古蜀人他們的日常和國家運轉的模式。還需要了解三星堆遺址它所代表的古蜀文明,和中原文明、長江中下遊文明和甘青地區的文明,它們之間的互相聯系和互相交流溝通的具體情況,通過這些進而認識中華文明之是以能夠呈現出來多元一體和絢麗多彩格局的一個深層次的原因。

(央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