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北第一道觀 —— 北 京 東 嶽 廟

作者:輕松唱晚
華北第一道觀 —— 北 京 東 嶽 廟

北 京 東 嶽 廟

北京東嶽廟,位于北京市朝陽區朝陽門外大街的北側。它是由玄教大宗師張留孫與其弟子吳全傑于元延佑六年(1319年)募資始建,于元至治三年(1323年)竣工的。初賜名為“東嶽仁聖宮”。東嶽廟坐北朝南,由正院、東院和西院三部分組成。它占地面積約6萬多平方米。自建廟以來,東嶽廟經過多次的擴建,逐漸成為大陸北方最大的正一派宮觀,它因主祀泰山神東嶽大帝而得名。素有華北第一道觀之稱。1997年,東嶽廟于1997年6月在廟內設立了北京民俗博物館。東嶽廟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最近兩天,送寶貝去幼稚園後,我就來到東嶽廟。很認真的浏覽它的全貌。也深深地被它深厚的文化底蘊、古老的傳統建築風格所震撼。下面的這些照片都是我手機記錄下來的。雖然拍攝的技術有限。但我的态度還是很認真的。

有空的話,各位看官、各位老鐵們來看看,一定會有不同程度的收獲。

東嶽廟的正院中軸線上有六個主要的建築。由南向北依次為琉璃牌樓、棂星門(大門)、瞻岱門、岱嶽殿(前殿仁聖宮)、育德殿(後殿)、後趙樓,整個廟宇為六進院落。

一、琉璃牌樓

琉璃牌樓始建于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位于朝陽門外大街南側神路街,為三間四柱七頂的黃彩琉璃牌樓。屋頂為歇山頂,正脊兩端有鸱(chi)吻和螃吻,正桧罷股哀飾火焰寶珠。在正間的南北兩面各有一塊石匾,北面書“永延帝祚”,南面刻“秩祀岱宗”,相傳為明代宰相嚴嵩所書。南面後匾的上款為“萬曆丁未孟秋吉日”,下屬“内官監總理太監馬謙、陳永壽、盧升立”。相傳是明代宰相嚴嵩所書。也就是說,該牌樓是皇宮裡的太監們捐資修建的。

華北第一道觀 —— 北 京 東 嶽 廟

琉 璃 牌 樓 南 面

華北第一道觀 —— 北 京 東 嶽 廟

琉 璃 牌 樓 北 面

二、東嶽廟山門及棂星門

東嶽廟是道教正一派在華北地區最大的宮觀,它的山門是東嶽廟建築群的正門,為三洞大式歇山調大脊建築。明洪武時期山門正門正面有榜書“東嶽廟”匾額。明英宗正統十二年,因東嶽廟被列入國家祭祀體系,山門正面換上“敇建東嶽廟”石門額,曆經了六百多年的滄桑。1988年因拓寬朝陽門外大街而被拆除。原二道門棂星門改為正門。挂有康熙禦筆“東嶽廟”牌匾。

三、瞻岱門

華北第一道觀 —— 北 京 東 嶽 廟

瞻 岱 門

瞻岱門,始建于元代至治二年(1322年)。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重修。門内分别供奉着道教護法。前有神龍、虎将(俗稱:“哼哈二将”)。後有嶽廟十太保。

華北第一道觀 —— 北 京 東 嶽 廟

哼 哈 二 将

華北第一道觀 —— 北 京 東 嶽 廟

嶽廟十太保(左面五個)

華北第一道觀 —— 北 京 東 嶽 廟

嶽廟十太保(右面五個)

四、岱嶽殿

華北第一道觀 —— 北 京 東 嶽 廟

岱 嶽 殿

岱嶽殿,始建于元代至治二年(1322年)。清康熙三十七年(1688年)遭火焚,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重建。)到乾隆朝時又加修葺(qi).岱嶽殿是東嶽廟的主殿,殿内供奉主祀的是“東嶽天齊大生聖帝”,世稱“東嶽大帝”,主管人間生老病死、貧富貴賤,并轄七十六司、十八地獄。

五、禦碑樓

禦碑樓分為東西兩座。

石碑衆多是東嶽廟的特色景觀。曾多達140餘通。現在由于時代的磨砺,甬道東西兩側還有大概116通(這是我專門去廟裡一塊一塊數出來的,這裡包括殘缺的部分。有的隻有底座,由幾塊沒了底座,橫躺在地上)。其中東側約69通,西側約47通。

華北第一道觀 —— 北 京 東 嶽 廟

東 嶽 廟 碑 林

東側首先進入您法眼的是康熙禦碑。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建立。以滿漢文篆刻。首題《東嶽廟碑文》。清聖祖禦筆,記述了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東嶽廟失火後皇家出帑銀重修的經過。

華北第一道觀 —— 北 京 東 嶽 廟

康 熙 禦 筆樓

華北第一道觀 —— 北 京 東 嶽 廟

銅 特

康熙禦碑旁邊的這座銅制的動物名叫銅特。相傳是文昌帝君的坐騎,是一種叫做“特”的神獸。它的行體為馬頭、騾身、驢足、牛蹄,是人類創造出來的食草類偶蹄目動物。又傳康熙巡幸江南時騎過它。民間有傳說,撫摸了它,能俞人治病,非常靈驗。“東嶽廟摸銅騾子”,也就成了老北京婦孺皆知的一項民俗活動。

在東側的碑林中,有一塊用玻璃包住的大碑。這就是張留孫道行碑。它是由元代著名書法家趙孟頫(1254-1322)奉敇(ce)撰文,書丹并撰額。此碑螭(chi)首龜趺(fu),碑體高大,通篇文字完整清晰,從中看得出趙體俊雅秀麗的獨特風韻,是趙孟頫晚年水準較高的代表之作。碑文記載了玄教大宗師張留孫的生平事迹以及東嶽廟的建立過程,具有較高的藝術與曆史價值。

華北第一道觀 —— 北 京 東 嶽 廟

張 留 孫 道 行 碑

西側的乾隆禦碑,為乾隆二十六年(1761)建立。螭首龜趺。篆刻滿漢文。《首題東嶽廟重修碑記》。清高宗禦筆,記述了乾隆二十六年皇家出帑銀重修東嶽廟等等事項。

華北第一道觀 —— 北 京 東 嶽 廟

乾 隆 禦 碑 樓

在乾隆碑後面方向還有一塊有名氣的碑,叫做透亮碑兒,即刻于清順治七年(1650年)《白紙聖會碑記》。這個碑令人稱奇叫絕的地方在于:其碑首盤龍交錯處镂空六孔,陽光可透射。這種做法打破了傳統方法,敢于創新的結果,赢得了老北京“透亮碑兒”的稱号

華北第一道觀 —— 北 京 東 嶽 廟

透 亮 碑 兒

六、阜 财 殿

阜财殿始建于元代至治三年(1323年)。店内供奉的主神是文财神比幹、武财神趙公明。他們公正無私,主管人間“買賣求财,使之易利”。檐下轉角處的鴛鴦交首栱(gong)仍保持着宋元時期的建築風格。

華北第一道觀 —— 北 京 東 嶽 廟

阜 财 殿

七、三 茅 殿

三茅殿,是指道教茅山派祖師茅盈和兩個弟弟茅固、茅衷。其中,以茅盈最為知名。相傳,東嶽大帝将女兒許配給了他,後來他成為了“東嶽上卿司命真君”,代理大生之案。與東嶽大帝同簽世間生死。

華北第一道觀 —— 北 京 東 嶽 廟

三 茅 殿

八、壽槐

在瞻岱門裡西側,一眼就可以看見很古老的大槐樹。大樹主幹粗,枝桠較細。據說有八百多年的曆史了。被人們稱做“壽槐”,樹上挂滿了紅福袋。經常有人對着此樹朝拜,祈求長壽延年。曆史上,京東民間就有流傳,“先有老槐樹,後有東嶽廟”,用以比喻槐樹的樹齡極長。由于年代久遠,樹身已成為空洞隻剩下了三分之二的部分還有樹皮,且不足五公分厚。2003年入夏後,通過有關部門的努力,古樹從裡到外得到了科學的保護。

華北第一道觀 —— 北 京 東 嶽 廟

壽 槐

九、廣 嗣 殿

廣嗣殿建成于元代至治三年(1323年)。奉祀主神“九天監生明素真君,“九天衛房聖母元君”,即俗稱的“子孫爺”,“子孫娘娘”。兩側為送子郎君。保佑人們“多子多福”,優生優育。廊下的鴛鴦交首栱仍保持了宋元時期的建築風格。

華北第一道觀 —— 北 京 東 嶽 廟

廣 嗣 殿

十、丙 靈 公 殿

丙靈公是東嶽大帝的第三個兒子。原來叫東嶽三郎(或泰山三郎)。後唐時期被封為威雄大将軍,宋真宗大中祥福年間被封為丙靈公。為統領三山(龍虎山、閣皂山、茅山)的正神。

華北第一道觀 —— 北 京 東 嶽 廟

丙 靈 公 殿

十一、東 嶽 廟 西 廊

東嶽廟西廊,是東嶽廟附屬建築的一部分。以供奉各行業祖師以及行業保護神為主。這是中國傳統工商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特有的祖師崇拜文化現象,也是寶貴的文化遺産。1948年以後,西廊院部分改成為居民住宅以及部分政府機關使用。2002年朝陽區政府收回後,撥付巨資對文物古建進行了修繕。東嶽廟西廊常年會有各類的民俗事項展覽,定期舉辦各類民間、民俗文化隻是教育訓練及講座活動。北京民俗博物館、藝術館就坐落于此。

在東嶽廟西廊的參觀中,最使我驚奇的是參觀馬王殿。因為一直以來就聽說過的一句歇後語(各位看官可能也都知道):

“不給你點顔色看看,就不知道馬王爺有三隻眼”。哈!今天終于看見馬王爺的三隻眼了。

東嶽廟近年來一直在修繕中,好像今年八月份左右才開放的。每每從它門口走過,也沒感覺出它和其它廟宇有多大的不同。但這次走進它的大門,望着那些參天的古樹,那些矗立着的碑林,那種殘破透出來的蒼勁,竟然還目睹了一次不知是法會還是做道場的(知識還是淺薄)。頭一次感覺到道教做法時的鼓樂是那樣的令人心靜,平複心躁,給人一種定力。

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源遠流長,對于我們每個中國人來說都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我們都要珍惜、愛護、傳承它,保護中國文化就是保護中國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