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的基層實踐

作者:金融博覽财富雜志
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的基層實踐

編者按: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黨中央決定,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深刻闡明了調查研究的極端重要性。近年來,在黨中央集中統一上司下,金融系統持續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奮力開拓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其中,大陸财富管理市場發展如火如荼,迎來高質、高速、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全新時代。基于此,本刊特别開設“調研”欄目,通過記者、讀者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衆的調查研究,充分展現财富管理市場發展的思路舉措、生動實踐、探索經驗,進而更好凝聚财富市場發展共識、推動财富市場高品質發展。

作者|李世麟「中國人民銀行吉安市分行」

綠色是高品質發展的鮮明底色,綠色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有效支援。基層作為政策落實的“最後一公裡”,在推動綠色高品質發展的程序中發揮着巨大的作用。各地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找準執行綠色金融政策與支援當地綠色高品質發展的結合點,形成了更具特色的綠色金融基層實踐經驗。

近年來,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江西省吉安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中國人民銀行吉安市分行積極策應吉安全國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吉安國家生态文明試驗區、贛江新區國家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積極發展綠色金融,以高标準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助力綠色經濟高品質發展,為生态文明建設提供多種形式的金融服務,書寫了一批“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綠色金融答卷。

主要做法

●堅持頂層推動,建構綠色金融管理體系

一是建立綠色金融上司體系。吉安市政府專門成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工作上司小組,制定相關部門職責清單、任務清單、督查清查和承諾清單。定期召開上司小組會議,協調解決綠色金融改革的選題、破題、解題工作;人民銀行吉安市分行加強與市直相關部門、金融監管部門和各金融機構的溝通協調,形成強化地方政府上司、人民銀行指導、相關部門關聯、金融機構參與的綠色金融工作機制。

二是建立綠色金融政策體系。吉安市出台了《吉安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綠色金融發展的指導意見》《金融支援吉安綠色經濟高品質發展目标名額值》,明确各銀行機構綠色貸款增量,在資源配置、體制機制、産品創新、貸款定價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人民銀行吉安市分行聯合吉安市生态環保局制定《金融支援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若幹措施》,制定任務清單,建立工作台賬,發揮再貼現、碳減排等貨币政策工具精準滴灌效應,撬動轄内金融機構圍繞生态環境、清潔能源、節能環保、清潔生産、綠色服務六大重點領域,持續加大綠色信貸投放。

三是建立綠色金融考核體系。吉安市将綠色金融設為市政府高品質發展考評内容之一,壓實縣鄉兩級政府責任。吉安市政府在年度綜合考核中單設綠色金融發展貢獻獎,對引入綠色金融機構、設立綠色金融專營機構、開展綠色金融産品創新的金融機構給予獎勵。人民銀行吉安市分行将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綠色信貸情況納入人民銀行金融機構評級範疇,督查督導深入推進綠色金融與普惠金融融合發展。

四是開展綠色金融資訊披露。人民銀行吉安市分行完善綠色金融統計評價,推動銀行落實綠色信貸專項統計制度、綠色債券監測制度,開展了交通銀行綠色貸款資料品質回查評估,深入郵儲銀行、農商銀行舉辦綠色貸款統計制度教育訓練,指導市内法人機構完成環境資訊披露報告,并開展綠色金融評價,協助人民銀行江西省分行完成綠色服務管理系統上線。

●堅持整體關聯,創設綠色金融機構體系

一是建構綠色金融機構體系。吉安市3家銀行業分支機構被授予“綠色支行”稱号,4家銀行業金融機構設立綠色金融事業部,2家财産保險公司設立綠色專營機構,提升了綠色企業、項目融資的便利性和可得性。作為全國生态産品價值實作機制試點地區,人民銀行吉安市分行引導金融機構設立生态支行、設定生态金融事業部、創設綠色保險産品創新實驗室。

二是建立綠色金融管理機制。吉安市制定了綠色信貸經營目标與工作規劃,實行優先調查、優先受理、優先排會、優先審批、優先發放,建立綠色信貸全流程快速審批機制;設立了綠色信貸專項基金作為種子基金,建立專業化綠色擔保和綠色信貸風險補償機制,用于緩釋商業銀行發放綠色信貸風險,形成貸款發放“激勵—動力機制”;完善并建立綠色金融行業自律機制,規範利率、獲客、營銷等經營行為,為綠色金融市場營造了良好有序的競争氛圍。

●堅持需求拉動,打造綠色金融基礎設施

一是建設綠色項目服務清單。吉安市結合區域經濟特點,定期公布環保金融項目庫、碳金融重點項目庫、綠色建築項目庫、生态産品經營開發項目庫,完善綠色信貸指導目錄,人民銀行吉安市分行積極引導銀行對清單中綠色項目給予優先融資、優惠利率支援,促進綠色企業、綠色項目加快發展。

二是開發綠色金融服務平台。吉安市政府研發了“吉惠通綜合金融服務平台”,開通綠色金融服務專區,實作銀企、銀農、銀林資訊對稱,促進線上融資搶單對接,已完成150筆融資項目對接。同時,将企業環保審批、項目環評、清潔生産、環境違法等資訊以标準化形式納入人民銀行征信系統,發揮征信的“增信”作用,實作信用财富增值。

三是建立地方綠色金融标準。在人民銀行江西省分行指導下,人民銀行吉安市分行參與了九江銀行吉安分行開展綠色市政債、綠色票據、綠色信托标準的研究,推動建立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綠色金融标準,其中九江銀行綠色票據标準已被全國金标委綠色金融标準工作組立項。

●堅持創新驅動,繪制綠色金融産品譜系

一是創新推出綠色信貸産品,率先創新養殖經營權抵押貸款模式,利用物聯網、供應鍊等先進技術,創新推出“畜禽潔養貸”“畜禽智能潔養貸”,有力地支援了生豬生态養殖。圍繞碳排放權配額、林業碳彙、碳積分等碳資産,開展碳金融創新,推出了碳排放配額質押貸款、林業碳彙抵質押貸款。贛州銀行為遂川林業碳彙建設融資項目提供風險敞口3000萬元,為遂川縣雲嶺林場發放全省首筆林業碳彙質押貸款500萬元,産生碳彙價值約600萬元/年。農商銀行研發宅基地抵押貸款,建立宅基地收儲、評估、登記、授信管理辦法,加快農村土地、房屋等生産要素流轉,暢通資源-資産-資本-資金轉化機制。截至2022年末,全市綠色貸款餘額332億元,同比增長46%。

二是創新推出綠色保險産品,推進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和産品創新,推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承保機構、參保企業、承保模式”全面放開,向環境高風險企業推廣環境污染責任保險。人保财險環境雲服務平台推出“養殖飼料成本價格保險”、柑橘和茶葉“氣象+價格”收益綜合保險、“保險+期貨”成本價格保險等全省首創綠色保險産品,為綠色經濟發展提供安全保障。

三是創新發行綠色債券,制定綠色債券管理辦法,鼓勵節能環保企業和綠色發展項目發行企業債及在銀行間債券市場融資。截至目前,全市累計發行各類貼标綠色債券40億元,綠色債券的發行規模、種類均居全省前列,其中市城投公司成功發行綠色債券16億元、新廬陵公司發行綠色債券10億元。

主要成效

●生态文明建設成果彰顯

截至2022年末,吉安市生态環境産業貸款84.34億元,國家生态文明試驗區确定的33項重點制度改革任務基本完成,頒布實施了3部生态環保地方性條例,林權抵押模式、“千年鳥道”護鳥聯盟等改革列入國家生态文明試驗區改革經驗推廣清單,15項改革經驗入選全省生态文明改革優秀成果,生态循環養殖小區建設、綠色殡葬綜合改革、南方丘陵地區小流域生态提升綜合治理等形成“吉安經驗”,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全面建構。

●綠色低碳産業蓬勃發展

截至2022年末,吉安市清潔能源産業貸款48.54億元。每萬元生産總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五年分别累計下降16%、21%和39%,機關GDP能耗累計下降15%,應對氣候變化目标任務有效完成。首位産業和主導産業加快壯大,新動能逆勢生長,吉安高新區獲批國家綠色工業園區,綠色效益持續提升。全市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分别增長17%和11%。康養旅遊、中醫藥等大健康細分産業競相發展,“藥、醫、養、遊、食”五位一體大健康産業體系基本建立,大健康産業實作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

●生态産品價值加快轉換

充分挖掘轄内豐富的紅、古、綠生态旅遊資源,井岡山獲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新幹海木源景區成功建立國家4A級景區,井岡山市茅坪鎮神山村、萬安縣高陂村等5家機關被評為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泰和蜀口生态島獲評省級生态旅遊示範區,“三區兩網四化”旅遊景觀體系初步建構。将“生态+”理念融入産業發展全過程,生态産品價值轉換通道日益暢通,深入實施井岡蜜柚“6611”工程和特色蔬菜“大品種”戰略,新增六大富民産業種植面積57.79萬畝。建立全國有機食品原材料标準化生産基地7個,建設畜禽标準化示範場115家、綠色蔬菜和茶葉标準園191個,8個縣榮獲省綠色有機農産品示範縣。

●綠色轉型産業加快發展

截至2022年末,吉安市節能環保貸款餘額56.8億元,成功發行第一、二期綠色金融債券,金額30億元,涵蓋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清潔交通、生态保護等領域項目27個,淘汰煤炭落後産能任務全部完成,全市單耗、碳排放名額值保持全省最低。深入推進農作物稭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吉水、安福縣列入全省農作物稭稈綜合利用試點縣,全市稭稈綜合使用率達95%。井岡山成功建立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永豐縣獲批國家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新幹縣工業園區獲批國家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園區,先後建立國家生态文明示範區縣2個、省級生态文明示範縣8個,打造了一批示範樣闆。

(責任編輯:侯皓議)

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的基層實踐

繼續閱讀